首页 名人 正文

西周的礼乐舞代表作品 五部乐舞作品及朝代

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传统乐舞,大夏之舞虽然是夏朝以前就创作出来了的。和夏代的乐舞《大夏》一起在奴隶制社会成为昭显统治者功德的工具,中国乐舞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周代雅乐舞蹈。西周周武王之弟周公对公元前26世纪到前11世纪流传的历代乐舞的整理更是文化史中的空前壮举?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乐舞《韶》乐后。而为赞扬武王伐纣的功绩而创作的《武...

五部乐舞作品及朝代?

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1、《云门大卷》

云门大卷或分作云门、大卷两部分。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传统乐舞,乐舞歌颂黄帝功绩,称其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如云。

据《左传》载“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云门》又称为《承云》,为承受祥云福佑之意,具有一些图腾崇拜意义。周代制礼作乐时将《云门》列为“六乐”之首,用以祭祀天神。

2、《大咸》

大咸,是所谓的六乐(又称作六代乐舞)之一,又名大章,是传说中国古代帝王尧时的乐舞。

一种说法是大咸是尧增修黄帝之乐咸池而成,用以祭祀土地神。

3、《韶》

韶,中国古乐曲。产生于约公元前23世纪舜时代乐舞。后来又先后被称作《箫韶》、《大韶》、《九招》、《九辩》、《九歌》等。

4、《大夏》

大夏又称夏菕(注:应为竹字头),是中国夏朝之前非常著名的一个大型传统舞乐。

大夏之舞虽然是夏朝以前就创作出来了的,但是后来不仅没有消亡,反而经历了很多修改之后,逐渐成为了我国先秦时代大型国家舞蹈的典范作品。甚至后来的夏商周三朝,都无一例外地保留了该舞。

5、《大濩》

大濩是商代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大夏》一起在奴隶制社会成为昭显统治者功德的工具。

6、《大武》

《大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传统舞蹈。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一、武王伐纣是为了推翻商纣王的统治而进行的战争。

二、《大武》是手持武器的战舞,这种舞蹈形式在原始舞蹈中已经存在,从原始时代“刑天氏之乐”等,到历代歌颂战功的“武舞”,而《大武》则发展了这种舞蹈形式,并有所创新。

它的结构比较复杂,舞段安排得体,概括而真实的表现了周人灭商的过程,以及灭商后班师回镐京(今西安)。

次年,武王病死,年少的成王即位,由周公召公辅佐统治。商纣儿子武庚乘机联合管辖,陕之东归周公管辖,于是天下大定。

先秦时期的原始歌舞有几种?

中国乐舞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是周代雅乐舞蹈,西周周武王之弟周公对公元前26世纪到前11世纪流传的历代乐舞的整理更是文化史中的空前壮举。在“制礼”的同时“作乐”,用“乐”这种声形谐和的艺术型式来表现礼。为雅乐舞蹈前声,也是周代雅乐的主要内容。之后,雅乐在其他东亚文化的广泛流传。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又说《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为赞扬武王伐纣的功绩而创作的《武》乐则是 “尽美矣,未尽善也。”也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孔子对乐舞的评判标准——尽善尽美。这些舞蹈都属于雅舞,还有八佾等。民间祭祀的巫舞、傩舞等,见于楚地。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舞蹈?

、西周春秋战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舞》 贵族弟舞《云门》、《咸池》、《韶》、《夏》、《濩》《武》 宴享:弓矢舞 鲁雅舞:《象箫》、《南龠》舞 二、两汉期 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乐: 东夷乐执矛舞 西南夷乐执羽舞 西夷乐执戟舞 北夷乐执干舞(兵舞) (1)武舞 剑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袖折腰舞 掌舞 盘鼓舞 三、魏晋南北朝期 宫廷舞: (1)清商乐舞 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称谓 《白纻舞》 《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铎舞》、 《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竺乐》印度传乐舞 《龟兹乐》自新疆龟兹带乐舞 四、唐期() 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伎于庭备外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伎十曰高昌伎 )、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狮舞》 竺乐:佛教乐舞 康乐:称胡旋舞疾转风转圈舞 立部伎《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师舞 《破阵舞》 《庆善舞》 五、唐期() 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曲称曲属宴乐重要组部 ()散序器乐演奏主; (二)序(拍序、歌)歌唱主; (三)破全曲高潮舞蹈主 著名曲《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庭花》等 4、民间俗乐舞: 《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菩萨舞》 《五狮舞》 《竺乐》 《云韶乐》 6、队舞: 《菩萨蛮队舞》《叹百队舞》 六、两宋期 队舞:队弟队每类十独立队舞 曲歌舞:《太清舞》、《渔父舞》、《花舞》、《剑舞》 七、元明期 1、赞佛乐舞《十六魔舞》 《昂鸾缩鹤舞》 2、仍采用文舞武舞两类 3、明代雅乐舞:用九奏三舞三舞《平定舞》、《抚安四夷舞》、《车书同舞》九奏用队舞结束宴舞队《诸朝舞》、《队舞》等 4、明代宫廷舞蹈见于明代些刻本插图比《唐诗艳逸品》独舞者《太妃全传》梅妃惊鸿舞等 八、满清期 1、清代宫廷舞 干戚曰武功舞 羽龠曰文德舞 祭祀初献武舞 亚献终献文舞 2、队舞乐:庆隆舞(蟒式舞 玛克式舞) 世德舞 德胜舞 瓦尔喀部乐:东部少数民族(属于真)乐舞 朝鲜乐: 蒙古乐 部乐 番乐:藏族乐舞 廓尔喀部乐:今尼泊尔乐舞 缅甸乐 安南乐:手执采扇舞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息若存希望灭

西周的礼乐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有哪些规定?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什么课程?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

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还存在吗?

不存在

战国时期没有礼。实际上中国在汉朝之前并不称汉,只称华、夏,汉朝之后才称为汉人。战国时期虽然各国相继称王,但是战国与春秋一脉相承,名义上依然属于周王室。周朝自建立之后,周公制礼乐制度,因此诸侯都是遵行周礼。

礼乐制度在西周相对能够有效执行,但是到了东周,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庭,互相侵伐,而周天子不能禁止,于是礼乐制度开始慢慢无法继续保障了,史书称为“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崩坏还停留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到了战国时代,那就真的是礼崩乐坏了,诸侯之间再也没有任何道义可言了,互相之间再也不讲究“出师必有名”之类的道德了,只要有利益在,就出兵打仗。

这一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被彻底破坏掉了,因此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行礼了,“礼”只存在于书上。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依靠严刑峻法来统治天下,焚书坑儒,二世而亡,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刘邦建立了汉朝,一统天下,这时社会趋于稳定了,于是刘邦重用大儒叔孙通,给他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称为“汉礼”。

从此之后历代礼仪制度都是从汉礼一脉相承。到了唐朝颜真卿写的《自己告身贴》中还有“叔孙制礼,光我王度”这么一句,这个“叔孙”就是指的叔孙通。综观中国历代礼仪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参照,就可以发现,只有社会全面稳定,才能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仪制度,而天下大乱时,人民的身家性命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礼仪制度就更加不能保障了。

所以在战国时期那样的时代里,礼崩乐坏,已经没有礼了,就算有,那也只是周礼在大乱的天下中的一点点残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