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介绍?
韩愈( 768824年),字退之,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在散文方面,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 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在诗歌方面,韩愈善于用强健而有力 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 奇诡谲的情趣,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代表作品?
1巜师说》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作品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
谢谢你的好意邀请。韩愈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也是我国古代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在唐代(公元792年)贞元八年高中进士,后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因直言论事(上书《论天旱人饥状》遭李实等馋害)与贞元一九年被贬为阳山县令。在此期间,韩愈认为当时的文体骈(pian二声)文(俗称四六文),其一味讲就词藻华丽,工整声律,弄得华而不实,词多意少,影响内容表达。提出应以商朝,周朝古文改革文体。在任推官三年间曾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改革的主张。
之后,韩愈并没有因直言被贬退缩,在元和一四年,(819年)又因当时的信佛狂潮,不顾个人安危,反对宪宗迎佛骨进京,上书《论佛骨表》劝谏皇上供奉佛骨实属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等言,再次被贬为潮州刺史。公元820年韩愈回到长安任国子监祭酒,822年转任吏部侍郎,824年因病逝世,终年57岁,获赠礼部尚书。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当时的骈文体,认为应该继承先秦商周两朝散文传统,写文应摒弃讲究词藻华丽,意少词多,应着重表达内容,逻辑透彻,发言真率,无所畏惧。韩愈之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率真直言。更是以文为诗把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歌,增强诗的表达力,扩大诗的领域,纠正了之前的平庸诗风。被称为“韩文”。在古文运动中,韩愈和柳宗元以及后来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更是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主要作品有《师说》,《杂说》,《祭十二郎》,《韩昌黎集》等。
韩愈的代表作?
《韩昌黎集》、《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拓展1、人物简介及代表作
人物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2、个人成就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迁至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遭权臣谗害,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韩愈,字退之,生于何阳(河南孟县)。幼年父母双亡,靠嫂嫂抚养成人,25岁中进士,29岁应聘当幕僚。后回到京城,担任过四门博士(大学教授)、刑部侍郎等。
但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因上书请求减轻百姓徭役而被降职,又曾经极力反对佛教,触犯皇帝,几乎被判死刑;幸得朝中大臣营救,才改贬为潮州刺史。最后官职吏部侍郎,所以后世又称他为韩吏部。
韩愈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是杰出的古文家,更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潘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在文学上他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力排六朝以来的淫靡文风,反对讲究声律、对仗,而忽略内容的骈体文。认为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需要,提倡散体;主张文学语言要“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二、韩愈一生写了三百多篇不同题材的文章,并且各种题材都有名篇传世。
他的论说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性很强。
这类文章虽不属于文学作品,但气势磅礴技巧很高,最能代表他独特的风格。名篇有《原毁》《进学解》《师说》等。
《师说》针对当时人们耻于从师的陋习,透辟地说明了从事的重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文中关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韩愈的杂文和传记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韩愈的《杂说四》(即《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人才难以被发现和赏识。寄寓了他早年三次考试落选,后来又被贬官的悲愤,反映出当时社会许多人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文章简短明快,富于转折变化,淋漓尽致的发泄了一腔怨恨,鲜明地体现作者“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
韩愈的传记文学名篇
有《张中成传后续》《毛颖传》等。前者记述了张巡等三人在安史之乱中英勇守城的事迹,文中通过一系列遗闻轶事,再加上夹叙夹议,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守一城、捍天下”的功勋,其中写到南霁云,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请求救兵,贺兰不肯,南霁云当即砍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的那一段,慷慨悲壮,令人可歌可泣。
《毛颖传》,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用毛笔写传记。传记中借毛笔“始而见用、老而书疏”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同时又借笔的“老耳秃”讽刺了那些不中用的老官僚;文章写的十分滑稽有趣,别有风味儿。
四、韩愈的书信文章、序文和祭文,也颇值得赞誉
《与孟东野书》《答李翊书》是韩愈书信文章的代表作。后者畅谈了作者读书、写文章的丰富经验,是论”文”的名篇,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送李愿归盘古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是韩愈序文中的名篇。《送李愿归盘古序》借隐士李愿之口,尽情描述了官场丑态,对那些“坐于庙堂、进退百官”声威赫赫的大官,投以极大的蔑视;而对“穷居而野处”的隐居者,则寄予深切的同情。苏轼对这一篇文章推崇备至,夸奖的说它是唐朝最好的文章。
《祭十二郎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作者通过回忆往事,倾吐了的对亡侄的深切哀思,文章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感情真挚,动人哀感。
此外,韩愈的碑文也很讲究,名篇《柳子厚墓志铭》,满掬同情之泪,叙述了柳宗元一生的不幸遭遇,公正的评价了这位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作家的文学成就。
五、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他的散文语言新颖简洁,鲜明生动,缺少陈词滥调。他所创造的许多词语如“垂头丧气”,“杂乱无章”,“动辄得咎”、“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落井下石“等等,完全达到了他所提出的“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的要求。对丰富我国文学语言的词汇宝库是一个贡献。
六、韩愈又是中唐时期勇于独创,自成一家的重要诗人。
韩愈打破了格律的束缚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他不用陈词,喜欢用怪字、造怪字,这对改革中唐以来浮浅庸俗的诗风,促进诗歌风格的多样化,起了积极作用。但必须要说的是,韩愈的这种“以文为诗”的写法,也损害了诗歌特有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有些诗由于过分追求新奇而使用很多生僻字,让人读起来比较费劲,需要查字典。
他的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写景时尚,而其他内容的诗篇,如抒发自己诗意情怀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公曹。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的《归彭城》等,都写得平易自然,朴素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