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评弹小代表作品 评弹十大名人排名

公认的25流派创始人——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蒋月泉、张鉴庭、周玉泉、沈俭安、薛筱卿、魏珏卿、姚荫梅、杨仁麟、杨振雄、夏荷生、朱雪琴、薛小飞、王月香、李仲康、徐丽仙、严雪亭、徐云志、侯莉君、徐天翔、朱耀祥、祁莲芳、尤惠秋。唱腔流派的重要传承人和发展人——魏含英、黄兆熊、朱介生、朱慧珍、程美珍、周云瑞。他父亲也是一名著名的评弹艺术家。...

评弹十大名人排名?

一、弹词1,祖师宗师:王周士、前四大家后四大家——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马如飞、王石泉、赵湘舟、姚时章。尤其以陈、俞、马三位,开创弹词三大唱腔体系,真可以说叫万代所宗。

2,公认的25流派创始人——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蒋月泉、张鉴庭、周玉泉、沈俭安、薛筱卿、魏珏卿、姚荫梅、杨仁麟、杨振雄、夏荷生、朱雪琴、薛小飞、王月香、李仲康、徐丽仙、严雪亭、徐云志、侯莉君、徐天翔、朱耀祥、祁莲芳、尤惠秋。

3,唱腔流派的重要传承人和发展人——魏含英、黄兆熊、朱介生、朱慧珍、程美珍、周云瑞。

4,超级上下手和无派大名家——刘天韵、蒋如庭、张鉴国、郭彬卿、杨斌奎、邢瑞庭、李伯康、王月仙、江文兰、朱雪吟,以及杨振言、王柏荫、陈希安等。

5,书目重要贡献者——赵筱卿、王绶卿、钱幼卿、姚文卿、钟笑侬、谢少泉、张云亭、赵稼秋、黄异庵等。

6,一时雄杰——杨月槎、杨星槎、俞筱霞、俞筱云、朱耀庭、朱耀笙、范雪君、黄静芬、秦纪文、凌文君、徐雪月等。

7,新时代大响档——杨乃珍、余红仙、邢晏春、邢晏芝、蒋云仙、吴迪君、赵丽芳、周剑萍、周孝秋、刘敏、张振华等。

上海评弹演员?

上海现最有名的是吴新伯了,他父亲也是一名著名的评弹艺术家。

如何看待弹词名家龚华声先生的人生?

龚华声先生,有名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有名弹词演员、名家、原苏州评弹团的老团长。

龚华声说了几十年的书,也写了不少书,他自编自演的评弹作品,其中就有开篇,也有短篇、中篇,但是他最重视的要算是对于长篇弹词的编写了。因为在龚华声的心目中,长篇弹词正是评弹得以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关键之所在。在龚华声的创作经历中,也曾面临过困惑和失败,只不过不过他凭着自己对于评弹的执著和热爱,一次次挺了过来。也就是在失败和挫折当中,龚华声的写作技巧日趋成熟,成了书坛上的一个多面手。

龚华声曾自言,他学写作第一关就是要看书,潘伯英老师一直对他说,说书要三罢不得,什么叫罢不得,多看书、多听书、多看戏,就是各方面吸取养料,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多实践,老前辈说得对,所以遵照他的路走,所以那时,用耿劲来读书,唐诗丶宋词、好的文章、一篇一篇读,而且有些东西硬是要记下来,得益匪浅,这样一来,所谓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肚子里有了淘伴,写唱词就比较方便,于是他开始学写作,先从开篇写起,再从短篇写起,接下来写中篇,再写长篇,这几十年来,他曾初步归纳一下,自编自演的书目有很多,中篇大概有超十几部左右,小唱有很多很多,还有长篇,那么写写就有感情了,而且证明老前辈的话是不错的,自己会演书,自己会写书,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关。他们评弹的根本就是长篇,要站住脚,就要靠长篇,靠一些短唱、靠一些小节目、难得参加一次汇演,这个也不是不重要,但是他们基本重要的就是要说好长篇,长篇是根本,评弹之所以兴旺,出了许多的流派,全部从长篇当中出来的。没有长篇,严格点说就没有流派,明确了这个道理,而且这是潘伯英常常教导他们的。于是他们就自编自演长篇了。

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评弹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几乎上海所有舞厅都改成了书场,串街走巷,处处可以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琵琶、三弦的叮咚之声,可随着时代的推移,作为传统艺术的评弹,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风光,于是便有一些人开始缅怀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但龚华声不,因为在他看来,与其扼腕叹息已经逝去的岁月,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评弹往后的改革之路。于是他一直在想潘伯英老师说得对,评弹主张要自编自演,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自编自演,特别是有些女下手,达不到这个效果。然而,百分之三十的人,如果能够自编自演,评弹的节目就兴旺了,就会不断发展。

所以龚华声碰到青年同志经常对他们说,现在有不少青年同志都在动笔,都在写书,上海有,苏州有,所以这个,如果要说评弹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还有,他现在经常在外面听书,觉得有些书,特别是当时苏州办了一家梅竹书院,他听了不少书,有些书觉得陈旧了,陈旧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内容陈旧,一个是语言贫乏,语音也陈旧了,有些生命力已经没有了,说出来人家不懂了。他们说书的还在台上派用场,那么说明语言也要来一下革命,评弹是口头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如果不考究艺术语言,书不太会生动,而且会罗嗦,会听上去不舒服,没生命力的词汇要扔掉,新的文学语言要丰富,总之全部东西包括内容等都在要推陈出新,所以这一点他觉得相当重要,自己也在身体力行。

在龚华声近几十年的评弹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他的恩师潘伯英了,要不是当初恩师的耳提面命,龚华声不会想到要自己动手,编写评弹作品,若没有最初的尝试,他又怎会有后来的成就。不过说起他与恩师潘伯英的相识,其中还颇有一番曲折。

龚华声对评弹从小就欢喜,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所以他拜先生的钱也没有,只能在苏州光裕书场,票子买不起听戤壁书,就是在书场外面靠在墙上听书,而且那时收录机也没有,现代的这种设备都没有的,在外面听了书之后还要记下来,自己拿出一本小本子,一句一句记下来,唱篇怎么记呢,唱得比较快,所以开头两个字,结束两个字,一句记三四个字。回去再把他详出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马上就此偷了一部书,和别人出去拼双档,从那时开始,龚华声就踏上了书台,龚华声当时是靠偷听开始他的学艺之路,相对于此,如今年轻一辈的评弹演员可说是幸福多了,因为有专门的学校和老师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指导,评弹要再创辉煌,任重而道远,现在的年轻演员应该要有这种使命感。他觉得领导上要抓长篇,绝对要以长篇为主,因为长篇不演,阵地就丢失了,经常没长篇演,书场就要关门,书场一关门,演员更加灰心丧气,演员就要转业,这个是恶性循环;如果良性循环,一部一部好书出来,听众慢慢的多了,书场就会一副一副开出来,书场开得越多,演员越有奔头,希望越大,并要搞良性循环,不能搞恶性循环,应当把评弹作为主业兴旺起来,可以兴旺、振兴,却不能用等死的态度来对付这门艺术。

龚华声的说表功底非常深厚,台上表演时精气神十足,情绪饱满,很具有感染力,深受大家喜爱。袁小良的第一位老师就是龚华声,他认为老师的表演风格,他的书现在讲起突出主旋律,都是非常正面化的,先生、师母到台上说书,非常清爽,语言上……,非常干净,有部书自己非常欢喜,但是我们经常出去独立演出的,到后来再创作的,叫《武则天》,这部书写得非常好。

评弹界历史上,在赵丽芳的人生当中,她有哪些难忘的记忆和事情?

听弹唱,声情传韵;创新曲,芳音绕梁。评弹,尽显江南人的性情和习性,身为艺人、会融入更多自己的生活感受,去说之、唱之,也就多了份自在和享受。赵丽芳老师,1944年生人,无锡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弹唱的作品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一等奖,录制了一大批唱片和影像节目,而参与创作并表演的长篇弹词《同光遗恨》、《北汉春秋》、《上海三大亨》在海内外皆有影响,她说表清晰、为配合演唱而改琵琶的四弦为五弦,在评弹界被人称道。

当时她也好久没回无锡了,很多无锡的老听众特别的牵挂她,当时的最近她是在长期在加拿大,最近自己应该说长期定居在上海,因为吴迪君已经80岁了嘛(当时),所以他已经不太去了,在1998年的时候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去的,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温哥华的评弹的局面是打的蛮好的,我们开了书场,自己成立了一个迪丽艺术中心,他们也收了外国徒弟、中国徒弟,都是小孩子,但是大人也来报名的,学好了也出去唱评弹,我们也卖票、加拿大那个时候卖票是很贵的,我们中国卖票那个时候好比是几块钱一张书票,加拿大要卖二十五块到三十块(加拿大元),就是要一百块到两百块人民币。在加拿大的演出一般她都会说一些什么样的书,她在加拿大演出的是《三大亨》。有一天他们在演出,加拿大有个电台华侨之声,那个总监到他们后台来,赵老师、吴老师你们不要怕,今天上台。为什么,那么他们就上台了,一看真的吓一跳,怎么会吓一跳呢,看见“杜月笙”坐在头一排,两个招风耳朵,这个脸跟杜月笙一样的、尖尖的,毕恭毕敬坐在那跟他们打招呼,这肯定是杜月笙的儿子吧,杜维善跟他的太太来听他们的书了,下台以后他就跟他们交朋友了,把吴迪君叫到另外一个会客室跟他讲了,你还要加什么什么,我爸爸那个时候什么什么,丰富了他们很多的题材。当时这个《三大亨》等于是吴老师写的,他们两个人一起写的,就是他写他的说、自己写自己的说,但是一个大框框他们敲定了,就是剧本没有的,就是吴迪君你这样这样,赵丽芳你这样这样,一定要两个小时,晓得了。两个人就在台上创作的,就是活的不得了。即兴的成分更多一点,即兴的反而好,那么后来要去录像了,他们自己写了,要字斟句酌,吴迪君的才气很好的,所以有人说吴迪君的才气加赵丽芳的傲气,自己呢蛮傲的,自己的傲是谁教的呢,杨振雄先生,他到无锡来看自己,他说丽芳啊,骄傲不好骄傲的,傲气不能没有的,没有傲气不会上进。所以自己很傲,有的事情做的不好,所以他们说他们两个人的“两气”笑傲江湖。

她和吴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当时,她跟吴迪君是她15岁的时候就认识他了,到后来七十年代大家艺术上都越来越成熟了,他来找自己拼档了,他找自己的在上海。自己拼档有个条件,一定要三弦好,然后吴迪君跟自己一合,哇、飞的起来(技术好)这个三弦,头一个好感,后来拼了档以后,他们的生意爆棚,那么日久生情了,所以这样就是艺术上的结合。他二位的演出其实跟其他的一些传统演出还有不同的地方呢,不同。经常有很多肢体的动作,对,他们有自己的东西的,因为他们说的书不是坐在那里不动的书,像《北汉春秋》那个主角是大花脸,我华云龙,两个人站起来造型,站起来浑身就要有戏、背后也要有戏,还有他们说《三大亨》各地的方言,广东人、什么四川人、无锡人、常熟人、扬州人丶山东人,你都要,他们都会,拿出来又另一种风格了。他们属于是“活口”,他们是说“活书”。

她的几位老师都是行业的大师,对。她是怎么跟他们结缘的,自己头一个老师叫徐丽仙,上海评弹团的,就是“丽调”的创始人,自己小时候就听她的“丽调”长大的。那为什么去拜她老师呢,有个故事的。因为她生癌症了,所以自己就赶到上海,她住在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对面安福路,自己就去冒昧登门,那么她可能也知道无锡评弹团有这么一个小姑娘,那么她们就认识了,就是一见如故,那么自己看时间差不多了,自己说我要回去,她说不要走,今天住在这里。哎呀,自己开心啊,正中自己意。明天自己就陪她到第九人民医院,那么自己就在车子上自己说徐老师,我这次来要请你教我几句的,自己创作了一个开篇“百花盛开”,她说很好,你有我的味道的,她说但是你再改一改,她就含着“大舌头”在唱给自己听“百花盛开”,就上中速,这样一来马上就把欢快的气氛制造出来了,以后就常来常往,她的毛病是一天比一天重,自己把她接到无锡来住在自己家,一有空就来、一有空就来,那么自己就提出自己说我要正式拜你做先生,那么就在梁溪饭店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那个时候是物质很贫乏的,自己上台只有一件旗袍,他们都办了几桌酒,真的是不容易啊。的确自己是得到了她的嫡传,内行的话讲起来就是“赵丽芳吃徐丽仙的奶水最最足”,因为她也拼命的教自己。徐丽仙的演唱的特点她的鼻音,鼻音特别好听,好比是《黛玉焚稿》里“隔墙儿弦管”、“隐隐传”,“隐隐”两个字、“隐隐传”,那么自己还跟老师创作了一个过门,自己说老师,我有一个过门你听一下,你的“丽调”是以半音为核心的,它是“xi fa”,“常用香炉陪”,“mi re mi so xi la fa mi re”再唱,自己说怎么样,自己老师说再来一遍、再来一遍,自己再弹、弹了三遍,她说这个过门配我的唱腔是最好的了,那么后来自己的“丽调”中间就是经常用了。

她的这个琵琶很有特色,她的琵琶是五根弦。1962年的时候,自己人又瘦又要出去跑码头,背了两副琵琶背不动,那自己想自己能不能变一个琵琶呢,自己就试了、她自己练,练下来自己觉得音量不够,自己要根据自己评弹的需要,她突然就想起来自己加一根弦,加在哪里呢,花了好多时间,后来换了好多地方,后来这个琵琶弹出来人家都说,赵丽芳的这个琵琶是电子琵琶,她的琵琶里一定有电容器,自己就放在台上让他们看,没有啊、摇一摇也没有,后来自己就再弹给他们听,哦、这是弹拨的功夫。加上自己第五根弦是贝斯,是大提琴的弦,人家都没有的最低音在她琵琶上可以弹出来。她这个当时的艺术观点也好、或者是她走的这个艺术道路也好,跟当时传承为主的主流还是有一点点的小出入,对。会不会有一些压力、会不会有一些评论到她的耳朵里,说你好、说你坏,自己觉得很正常,而且自己特别感谢那些提自己不足的人,使自己更进一步了。好比他说,她琵琶是弹的好的、太响了一点,自己收敛一点,该响的响,该不响的自己就不响,所以自己很感谢说自己不好的人,你使自己进步,自己非常感激。有些过分的话,自己也有点看法的,但是自己想不辩比辩还要好,不响比响还要好。

赵丽芳,是一位有追求和想法的评弹名家,她的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她的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源自于自我的个性,也源自于她对艺术的一往深情。她在观众中很有人缘,她说过夺人先夺心。是啊,以心交心,用心说书,就是赵丽芳的成功之处。

建国以来每个时期代表戏曲名字?

苏南剧种:锡剧(无锡),苏州评弹,丹剧(丹阳),昆曲(苏州),

苏北剧种:扬剧(扬州),

苏州评弹流派排名?

苏州评弹流派可分为三大流派,即陈调、马调、俞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