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邛窑陶瓷代表作品

1、唐宋明三代著名的瓷器名窑有哪些2、邛窑的邛窑特点3、邛窑的邛窑现状4、邛窑瓷器的考古意义是什么唐宋明三代著名的瓷器名窑有哪些唐代瓷器名窑有(1)河北邢窑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邢窑瓷器以白釉色见长”但唐代是越窑瓷器发展最快的阶段,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唐代河北定窑开始替代邢窑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兼烧青花和三彩陶器,白釉、黑褐釉...

今天给各位分享邛窑陶瓷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邛窑古陶瓷研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唐宋明三代著名的瓷器名窑有哪些

唐代瓷器名窑有

(1)河北邢窑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窑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历经隋唐而发展成熟。唐朝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邢窑瓷器以白釉色见长,很少见附加装饰。

(2)浙江越窑 越窑烧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代末年,但唐代是越窑瓷器发展最快的阶段,直至晚唐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唐代越窑青瓷地域范围更加广大,除上虞、宁波等中心地带,浙江东北、东南也发现烧造窑场。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手感浑厚滋润。

3)河北定窑 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县涧瓷村及东西燕川村,古时为定州所辖,故名。唐代后期,由于邢窑制瓷原料的匮乏等原因,日渐衰落,唐代河北定窑开始替代邢窑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

(4)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位于河南巩县小黄冶、铁匠炉、白河乡等地,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青花和三彩陶器。

(5)湖南长沙窑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长沙市郊的铜官镇。长沙窑器物式样繁多,烧制器物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兼烧文房用品以及各式瓷塑玩具。

(6)山西浑源窑 浑源窑窑址出土器物非常丰富,瓷器烧制年代早,持续时间绵长,瓷器质量更是优良。主要器形以碗为主,兼有罐等器物。主要釉色有三种:白釉、黑褐釉和茶叶末釉。胎体比较厚重,胎呈浅灰白色,胎釉之间施白色化妆土。浑源窑主要的瓷器品种以黑釉瓷和白釉瓷为主。

(7)陕西铜川窑 铜川窑址居陕西铜川市黄堡镇,黄堡镇古代属耀府,因此也称“耀州窑”。器型主要有:生活用具碗、钵、壶、盘、盒、瓶、杯等;有部分瓷质动物如:马、猴、狗、虎和瓷俑等。铜川窑的釉色主要是黑釉和白釉两种,另有部分黄釉和绿釉。纹饰简单,大部分光素无纹。造型为唐代标准特征。

(8)安徽寿州窑 寿州窑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因唐代属寿州辖而得名。唐代的寿州窑器物主要以黄釉为主,釉色包括:蜡黄、鳝鱼黄、黄绿和铁锈釉等,釉层薄厚及浓淡不匀。胎质分粗细两种,胎的颜色有近白色、白中带微红和绛红色等。寿州窑的最大特色是瓷黄,出土器物多以黄釉瓷为主,大部分器物的胎釉比较粗糙,普遍使用化妆土。

(9)四川邛窑 邛窑窑址主要分布在四川邛崃市的固驿、什方堂、瓦窑山、尖子山等地。创烧时间不详。唐代四川地区的瓷窑以邛窑最为著名。生活用具包括:壶、罐、钵、碗、盘、杯、碟、盏、灯、炉、豆、盒、唾壶和罈等。邛窑的器物极具地区特征。唐代小的瓷塑制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邛窑瓷器的胎质颜色以褐色、深褐色和紫红色最多;釉色丰富,包括青色、青灰色、绿色、黄色、酱色等。

(10)江西洪州窑 洪州窑位于今江西丰城市的曲江、罗湖一带,唐时属洪州,因而得名。洪州窑是唐初时期的一大名窑。洪州窑以烧制碗和杯为主,瓷质粗糙;纹饰主要以莲实纹为主,兼有其它纹饰,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釉色呈褐色或者深褐色,有部分青绿釉,器物质量不高。

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邛窑的邛窑特点

第一,善于将雕塑艺术的手法运用到瓷器的造型上。纵观邛窑瓷器,雕塑艺术品特别多,例如各类大小动物,胡商俑、武士俑、劳作俑、侍女俑、役仆俑等形象都用雕塑手法作出,就是一些实用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储盛用具等雕塑艺术的作法也处处可见。另一个巨型三彩釉陶砚台,塑成一个伸颈昂首,瞪眼张嘴的大龟,四腿塑成兽蹄形,盖用雕塑手法塑成隆起的龟背,再刻划出背纹和裙边,既实用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有的执壶,口部以上塑一鼻孔上翻,鼓目张嘴的人头,整齐的牙齿外露,似乎正在歌唱。有的器盖塑成一个天真的儿童,光头,昂首,两眼上视,双臂伸开,两退上翻,脚交织在一起,天真活泼,很像现在的杂技表演。瓷枕也塑造成虎形,下为一个椭圆形底板,上塑的虎,咧嘴露齿,翻鼻鼓睛;作伏卧状,背上的枕面四角圆润,前部较小,后面较大,中间略微低下,虎的前额、眉眼、皮毛和枕面以褐绿彩点画成彩斑装饰。第二,彩绘装饰十分普遍,邛窑陶瓷有单色釉、如青釉、棕黄色釉、褐黑色釉,灰白色釉。由于泥料较粗,普遍含有细沙粒,胎面普遍施化妆土,用当地原料配出浅黄、深黄、棕黄、老绿、翠绿、孔雀蓝、藏蓝、紫黄、黑色等彩在瓷器上作画,大多数是釉下彩。由于邛窑瓷器釉层稀薄,釉下彩或釉上彩不易分辨,但大多数是釉下彩。以大片圆形彩斑、联珠、多层菱形、圆圈构成的图案,有些和刻花、划花、粘贴、捏塑、模印等共同组成装饰面。最突出的是彩画。这些釉下彩绘,由于工匠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书画艺术的功力,以没骨画的技法,率然落笔,粗悍展开,画出的花纹潇洒豪放,韵味无穷。 贴近生活的创造,四川自古以来崇尚读书,学子们多贫寒清苦,邛窑创造出省油灯,陆游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受到士大夫文人和广大庶民百姓欢迎。这种创造为文化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邛窑与长沙窑、朗州窑的关系

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比较邛窑和长沙窑,除了使用的制瓷粘土和釉料由于分别来自两地而各有区别外,无论是窑炉、窑具,还是施彩技术、装饰方法、工艺流程,以及产品的种类、形态、色调,都毫无二致,是实实在在的“一脉相承”。如果将两窑的产品混放一起,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较为明显的差别是邛窑精细彩绘中的褐彩具有明显的釉下特征,而且较为普遍。有专家把邛窑和长沙窑比作“姐妹窑”,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提出唐代武陵有个“龙阳窑”。龙阳,即汉寿。因龙阳位于朗州,故取名“朗州窑”。朗州窑出现的“圆斑”装饰,不仅见于长沙窑,而且更多地见于和类似四川邛窑。周先生指出朗州窑与邛窑的关系,应是“源”与“流”的关系。邛窑是“源”,朗州窑是“流”。

早在隋代,邛窑就发明了高温釉下褐、绿、黑三彩彩绘瓷,这比长沙铜官窑要早近百年。专家因此认为,邛窑才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认为,邛窑高温釉下彩工艺传播江南诸名窑,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而两窑产品颇为相似,堪称“姐妹窑。”朱清时称,“邛窑艺术和科技,是我国隋唐陶瓷文化的又一高峰。”相比于驰名中外的唐三彩,邛窑的邛三彩有其独具的特色:高温、无铅、釉下彩。高端的邛三彩也曾作为贡瓷,为宫廷和上层社会广泛使用。

邛窑的邛窑现状

屡遭盗掘 碎瓷片被用来筑院墙猪圈

1939年,美国学者、原华西博物馆第一位馆长葛维汉在《邛崃陶器》一文中写道:“这个陶窑的出土物,至少在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于成都市场,被人们收购和珍藏。”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20世纪初,邛窑陶瓷已经出现。

据邛崃人魏尧西先生在《邛窑志略》中描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军人陈某于十方堂发现此残碎瓷片,乃大事(注:原文如此)发掘……”

乱掘的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夏季。当时邛崃的驻军是川军第二十一军唐式遵所率的某师。唐命令士兵们挖古物,和大批挖盗者争相乱掘,邛窑遗址因此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据葛维汉所著《邛崃陶器》记载,1936年夏季,一些穷人和士兵为了获得能卖钱的陶片,差不多把整个窑址十方堂表面翻了个遍,除了完整的陶瓷,就连一些瓷器碎片也被称斤论两地出售。

由于出土器物众多,除了出售,很多当地人还将碎瓷片用来修筑院墙、猪圈、厕所等。直到现在,从什邡村搬迁后留下的老屋,还可见当年的遗迹。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土房,有一道1米多高、长约10米的土墙,均是由匣钵、邛陶碎片夯砌而成。

解放后,文物部门征集了一部分邛窑陶瓷器,并多次有规模地对部分邛窑遗址进行发掘,如1955年、1982年和1983年文物部门先后对青羊宫窑址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现该窑址已受到国家保护,成立了隋唐窑址文管所。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升温,一些收藏家也获得了大量邛窑陶瓷器的实物资料,为传世邛窑古陶瓷的研究、鉴定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2001年4月,由中国科大、省文物管理局、邛崃市政府联合发起的“中国邛窑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邛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考察了什方堂、固驿瓦窑山等古陶瓷遗址以及邛崃市文管所和邛窑古陶瓷博物馆,他们万分震惊并高度评价。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说:“唐代邛窑在制作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功。”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各窑媲美。”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四川省博物院陶瓷馆邛窑系列馆,陈列着代表性的邛窑陶瓷——绿釉省油灯、青釉三彩钵、青釉绿斑双系壶、三彩鸭形杯、三彩提梁壶……彩绘图案深浅不一,浓淡相宜,着笔自如酣畅,纹饰抽象。展柜中还有不少邛窑小玩具,大都小巧精致,长宽高仅几厘米。除鸡鸭鹅羊鱼龟等动物造型外,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手捏人物小雕塑,或匍匐、或骑马、或摔跤……造型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这些邛窑陶瓷也见证了当时的文化和商贸情况。彩绘杯上的飞天纹饰,许多陶瓷佛像、僧侣、胡人等人物造型,可能正是邛窑文化与中原文化甚至域外文化商贸交往的历史见证。

邛窑瓷器的考古意义是什么

邛窑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境内,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始烧于南朝衰于宋朝,时间踌度约800年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邛窑是我国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器物有各种盘、碗、罐等日用器皿,其中以丰富的小瓷俑最为生动形象,以创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

有专家把邛窑和长沙窑比作“姐妹窑”,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提出唐代武陵有个“龙阳窑”。龙阳,即汉寿。因龙阳位于朗州,故取名“朗州窑”。朗州窑出现的“圆斑”装饰,不仅见于长沙窑,而且更多地见于和类似四川邛窑。周先生指出朗州窑与邛窑的关系,应是“源”与“流”的关系。邛窑是“源”,朗州窑是“流”。

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各窑媲美。”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关于邛窑陶瓷代表作品和邛窑古陶瓷研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