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模仿论的代表作品 作者与作品关系

都表达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创造的思想,对于文学活动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调”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古希腊传统更强调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模仿,人们意识到文学活动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一种感情表现活动,更是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人,古罗马文论家郎...

作者与作品关系?

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射。

作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作者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引起了重视。《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都表达了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创造的思想。

作品作为“物之感人”的产物,既是对“物”的世界的再现,也是对“人”的心灵的再现。只是,由于时代、民族的不同,对于文学活动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调,各有侧重,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在西方时代,古希腊传统更强调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模仿,这就成为古希腊的模仿论的立论根据,后来由于西方浪漫派的兴起,人们意识到文学活动不仅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一种感情表现活动。

作者是文学生活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人。古罗马文论家郎加纳斯在《崇高论》中曾说作品的崇高是作者“伟大心灵的回声”。伟大的作品必须有相应伟大的内心。

在作品形成的过程中,世界作为作者生活的环境,对作品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作品的取材、意象等方方面面;而作者作为写作这项活动的执行者,将自己的情感、观念等灌注到作品中,使作品成为作者主观情感的承载者。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模仿说?

“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

“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

艺术起源于模仿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

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上有哪些模仿之作超过了原作?

有十对栗子?:

一、王粲《咏史》超过班固《咏史》

班固诗作: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班固咏史,质木无文。”“孟坚才流。而老于掌故。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词。”

王粲诗作:

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此诗通过两相对照的描写来表现主题。这种描写和刻画凸显了三良的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产生了良性互动,诗人的情感也因此更为丰富和复杂,诗中的诗性成分得到了加强,可以说是咏史诗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二、刘琨《扶风歌》超过曹操《苦寒行》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 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 虎豹夹路啼。

谿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 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莫无宿栖。行行日已远, 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 悠悠使我哀。

悲则悲矣,然并不消沉。这就是这首《苦寒行》的基调,也是所有曹操诗的风格。古则古矣,但古气翻新意。这既是这首诗的特点,也是曹操所有乐府诗的特点。曹操正是以悲凉古直结构《苦寒行》的,也正是这悲凉古直为曹诗赢得“汉末实录”的美誉的。

扶风歌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之一——刘琨

诗人采取一种低沉的写法,突出的行军中种种凄凉感伤而忧惧的心情,展示的是普通的人情,大约诗人本来就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所以诗中没有半点客气假象,有的是一片赤子之真诚,与曹公《苦寒行》十分的相近。

此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且九解蝉联而下,逐解换韵,采用复叠、接字等手法,造成既一气贯注又千回百折的,回肠荡气的感觉,是这首抒情诗激动人心的又一原因。

三、李白《白纻辞》超过鲍照《代白纻曲》

代白纻曲

朱唇动。素腕举。洛阳少童邯郸女。古称渌水今白纻。

催弦急管为君舞。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夜长酒多乐未央。

开头三三七体,以急促的节奏写出急管繁弦催人及时行乐的急迫感,然后利用转韵,两句罗列穷秋景色,暗示暮年易至,时不我待。末句点醒主旨,正是汉乐府“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意思。

白纻辞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且吟白纻停绿水,

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玉颜满堂乐未终,馆娃日落歌吹濛。

《唐宋诗醇》:萧士赟曰:全篇句意间架,并是拟鲍明远者,杜少陵所谓”俊逸鲍参军”者与?此诗虽出入古词,要自情景双美,别具丰神。

诗分两段。前五句正面描写歌者,后四句以环境反衬诸美的客观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鸿飘飞到国中。满堂的美女玉颜,乐曲没有终散,日落时分在馆娃宫中传来了阵阵美妙的歌声。

四、高适《燕歌行》超过卢思道《从军行》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五、崔颢《黄鹤楼》超过沈佺期《龙池篇》

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唐诗成法》:五“龙”字,二“池”字,四“天”字,崔之《黄鹤楼》所本,而神韵过之,然此味较厚。结句,一时应制诸公俱不能到。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田子艺:“人知李白《凤凰台》《鹦鹉洲》出于《黄鹤楼》,不知《黄鹤楼》又出于《龙池篇》。”赵宦光:“《诗原》引沈佺期《龙池篇》,崔颢笃好之,先拟其格,作《雁门胡人歌》,自分无以尚之,别做《黄鹤楼》,然后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篇》直俚谈耳!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六、柳开《塞上》超过李益《从军北征》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诗辩坻》:七绝,李益、韩翃足称劲敌。李华逸稍逊君平,气骨过之,至《从军北征》,便不减盛唐高手。

《岘佣说诗》:“天山雪后”一首、“回乐峰前”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绝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百读不厌也。

塞上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碧眼胡儿三百骑”,描绘一队少数民族的年轻骁骑,句中虽只排列名词,实是以静写动,使人想像那眉宇间流露着威武气概的草原汉子们扬鞭跃马、奔逐追驰的热烈场面。“尽提金勒向云着”,则又以动写静:拉紧了马缰,抬起了望眼,一个接一个的动作霎时聚落在全体骑手的屏气凝视中;正见喧腾,忽归沉静,“向云看”的“三百骑”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鸣骹”所吸引,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宛如戏曲舞台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种雕塑型的美。

李益《从军北征》末二句,写“征人”因闻笛思乡始翘首望月,情原非由所“看”之“月”引起,“月”仅作为乡心之寄托,故而茫然“回首”,格调低沉、色彩灰暗,且无雕塑型的美。对照起来,柳开诗可谓青出于蓝了。 因为是一首绝句,字数有限,诗中就难以面面俱到地展开一个全过程。诗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舍弃次要情节,捕捉最为精彩动人的意象,将北方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与尚武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宋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七、范仲淹《岳阳楼记》超过吕温《虢州三堂记》

虢州三堂记(选段)

春之日众木花折,岸铺岛织,沈浮照耀,其水五色。于是乎袭馨撷奇,方舟逶迤,乐鱼时翻,飘蕊雪飞,溯沿回环,隐映差池,咫尺迷路,不知所归。此则武陵仙源,未足以极幽绝也。夏之日石寒水清,松密竹深,大柳起风,甘棠垂阴。于是乎濯缨涟漪,解带升堂,畏景火云,隔林无光,虚甍沈沈,皓壁如霜,羽扇不摇,南轩清凉。此则楚襄兰台,未足以涤炎郁也。秋之日金飙扫林,蓊郁洞开,太华爽气,出关而来。于是乎弦琴端居,景物廓如,月委皓素,水涵空虚,鸟惊寒沙,露滴高梧,境随夜深,疑与世殊。此则庾公西楼,未足以澹神虑也。冬之日同云千里,大雪盈尺,四眺无路,三堂虚白。于是乎置酒褰帷,凭轩倚楹,瑶阶如银,玉树罗生,日暮天霁,云开月明,冰泉潺潺,终夜有声。此则子猷山阴,未足以畅吟啸也。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这里就不展示原文了。

明朝人孙绪说,“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但《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他认为《岳阳楼记》是模仿唐朝吕温的《三堂记》而作的,不过《岳阳楼记》比《三堂记》写得更好。

两篇文章的写法确实比较接近。大体都分为缘起、四时之景和思想升华三大部分,写景又都有总写和分写,分写均按季节。不同之处在于,《三堂记》的缘起中有一段议论性质的虚写说明宗旨,《岳阳楼记》则直接交代文章缘起;《三堂记》写景总写很简单,四时之景则分春夏秋冬,《岳阳楼记》写景总写很有气势,分写则只有春秋两季;最后一段表达思想观点,则一详一略。

从文章构造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来说,显然是同多异少,若说范仲淹模仿了吕温的文章,也能说得过去。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想象:收到滕宗谅的《求记书》,范仲淹查阅了许多“唐贤今人”的有关作品,《求记书》提到的吕温(有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诗文集,一定是阅读的重点之一,于是从集中的《虢州三堂记》得到了灵感。

但要说两篇文章的高下,也是很分明的,范高于吕。在写景方面,范既更为精致,更有节奏感,而又更为简明,更有气势。在思想观点的表达方面,《岳阳楼记》全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铺垫,第二部分已经将情和景结合在一起,景中有情,情从景出,第三部分更是口吐金石、简明扼要、易记易诵,而《三堂记》全文不够精炼,三个部分缺乏有机联系,情与景甚少结合,所表达的思想,未能达到掷地有声、超凡脱俗的境界。所以孙绪谓“《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是完全正确的。

八、杨维桢《鸿门会》超过李贺《公莫舞歌》

公莫舞歌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唐诗品汇》:刘云:从容模仿,有情触妙(“方花古础”六句下)。刘云:不必其有,事幽与鬼谋,才子赋古,但如目前。至“三看宝玦”,始喻本末,自不待言。“抱天”语奇俊,俯仰甚称事情。复作项伯口语,尤壮。

鸿门会

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馀。座中有客天子气,左股七十二子连明珠。

军声十万振屋瓦,拔剑当人面如赭。将军下马力排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剑光上天寒彗残,明朝画地分河山。将军呼龙将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全诗造语奇崛,意境幽诡,颇有些接近李贺的风格。他没有正面去实写刘、项对峙的军事形势,而是用了一连串似乎无关的奇特的比喻加以烘托。如“东龙白日西龙雨”、“残星破月开天余”、“碧火吹巢”、“石破青天”等词句,均难以通常的语法或逻辑去理解。然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又十分形象地勾画了秦末动乱的社会状态以及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的形势。这样一种以许多奇丽古怪的物象来烘托诗歌意旨的手法正是李贺诗歌的特征,显然杨维桢此诗颇多借鉴李贺之处,特别是同一题材的《公莫舞歌》。然比较而言,李贺的《公莫舞歌》稍嫌堆砌,格局不大,此诗则纵横驰骋,元气淋漓。

九、何景明《津市打鱼歌》超过杜甫《观打鱼歌》

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浦起龙《读杜心解》:前八句,叙打鱼事。“鲅鲅”“数百”,皆“众鱼常才”耳;“赤鲤腾出”,特笔以表之,乃是主句。……鲤为人得,蛟龙恶之,故怒而鼓风:二句为“赤鲤”分外增势。后八句,志啖脍事。

津市打鱼歌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

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砍鲙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

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双鲤。筛筛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

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此诗轻松活泼,自然质朴,白描津市古代百态,具有清新的活力,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清新俊逸,融汇旧典,颇具绵邈悠然情致。

全诗轻灵流转,不同于杜诗的沉丽厚重,所谓取神出新,而非摹拟失真,因之极为论者称许。”在明末许多诗人的眼光里,何景明的《津市打鱼歌》并不亚于唐朝诗人。如宋征舆就说:“前半去张籍、王建不远,后半古秀独绝,即盛唐诸公却步矣。李雯亦云:“结处婉娈入情,若作泥沙失势等语,便为粗格。”陈子龙有:“调古辞俊,便觉少陵之作不伧父”叶娇然《龙性堂诗话》也说:“看打鱼歌实踞子美之上。”

十、黄遵宪《今别离》超过孟郊《车遥遥》

车遥遥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后村诗话》:“孟诗亦有平淡闲雅者,但不多耳,如……‘路喜到江尽……’”《寒瘦集》:“旅雁二句,承上转下。一结无中生有,包括一篇。逐段细读,乃知其妙。”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据考证,此诗由孟郊《车遥遥》化出,无论构思还是语句,均与《车遥遥》一诗有渊源关系。

此诗咏火车、轮船,即以古代车舟反村,以当今火车、轮船的准时、迅速,表现近代人离情别绪的突发与浓烈。全诗的核心是五到到十二句的对比。

其中有发车之准时:“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有马力巨大的“万钧柁”,不畏打头石尤风,决无“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之可能性。其迅疾:“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故其离情,既不似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缓慢;更无郑谷“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之从容,倏忽之间,人已不见,此时便只能看一个“快乘轻气冲球“(海上飞艇)的愿望而已。

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这种将新事物与传统题材相谐调的做法,颇受时人推崇:“意境古人所未有,而韵味乃醇古独绝,此其所以难也”(范当世语);“以至思而抒通情,以新事而合旧格,质古渊茂,隐恻缠绵,盖辟古人未曾有之境,为今人不可少之诗。作者神通至此,殆是天授。”(陈三立语)

人类模仿了什么造出了什么?

1、人工冷光

科学家通过萤火虫的光,发明了一种不伤眼的光人工冷光。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2.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3.探路仪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4、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当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时,卫星上的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很容易“烘烤”或“冻结”。蝴蝶的体表上长出一层薄薄的鳞片,用来调节体温。科学家们仿照蝴蝶翅膀的结构,为人造卫星的太阳能表面设计加载了一种和蝴蝶鳞片相仿的控温系统。

5、长颈鹿与宇航员

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导致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和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

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