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吉藏代表作品 金刚经属于哪个法门

印度唯识宗祖师世亲菩萨有注释、天台宗智者大师有注释、三论宗吉藏大师有注释、中国唯识宗闚基大师有注释、慧能大师也有注释,1、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当代·金庸千里茫茫若梦,虫豸凝寒掌作冰。2、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当代]金庸燕云十八飞骑,4、少年游本意[当代]金庸青衫磊落险峰行,5、小曲小昭[当代]金庸世情推物理,想人间造物搬兴废。6、无俗...

金刚经属于哪个法门?

金刚经属于般若法门。 金刚经一共有八百多家注释,印度唯识宗祖师世亲菩萨有注释、天台宗智者大师有注释、三论宗吉藏大师有注释、中国唯识宗闚基大师有注释、慧能大师也有注释,它不是哪个宗的专利。 事实上任何一部经论都不是专属於那一宗,就像华严经不是华严宗专利,法华经不是天台宗的人才能学。

金庸九首诗词鉴赏?

1、破阵子·千里茫茫若梦

当代 · 金庸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扫荡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2、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当代] 金庸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

枯井底,污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

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3、洞仙歌·输赢成败

[当代] 金庸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人管。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

风骤紧,缥缈风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情长计短。

解不了,名疆系嗔贪。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4、少年游 本意

[当代] 金庸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

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换巢莺凤,剑气碧烟横。

5、小曲 小昭

[当代] 金庸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

吉藏凶,凶藏吉。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

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

古往今来,尽须如此,管他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6、无俗念 丘处机

[当代] 金庸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领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7、赠乾隆 玉如意

[当代] 金庸

暖翠楼前粉黛香,六朝风致说平康。

踏青归去春犹浅,明日重来花满床。

8、赠玉如意 乾隆

[当代] 金庸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石木高寒。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9、古风 丘处机

[当代] 金庸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

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

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

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弘扬解释词语?

弘扬[hóng yáng]

基本解释

[carry forward] 大力宣扬

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弘扬祖国文化

中文名

弘扬

外文名

carry forward

拼音

hóng yáng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词性

动词

基本解释相关词语TA说

基本解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当於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义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规,修行办道,专与上位祈福祝寿,报答圣恩,弘扬佛法者。”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 ,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

过去,现在,未来佛各指什么佛?

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

据吉藏之观无量寿经义疏载,大乘认为以空间而言,有十方佛之存在;以时间而言,有三世佛之普现。然小乘则不主张十方之说,而仅论及三世佛,且谓一世仅有一佛。(信佛功德经、观无量寿经、法华经方便品)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佛教?

感谢邀请,说一下佛教传入我国的情况。

佛教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到公元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其主要的流派有:

三论宗 依据鸠摩罗什(343~413)传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研究讲习形成的学派名叫“三论宗”。隋末的吉藏大师系统的流派,龙树、提婆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瑜伽宗 依弥勒讲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名瑜伽宗。玄奘法师(600~664)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作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此宗由于在印度无著,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世亲学说是直接继承者。

天台宗 天台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觊(538~597)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华严宗 以《华严经》为根据,对之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述,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创始人是7世纪末的贤首国师(法藏),所以又称贤首宗。

禅宗 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突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语的祖师禅。相传此宗的禅法是5世纪初的菩提达摩由印度传来。虽有单传心印,不立文字之说,实际上禅宗是以《楞伽》、《金刚》和以后出现的《六祖坛经》和许多的“语录”为依据的。在8世纪它又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606~706)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就衰歇;南宗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至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下又分出黄龙、杨歧两派,加前五宗称为七派,都曾盛极一时。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尤为兴盛。

净土宗 是依据《无量寿经》等创立,提倡观佛、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因而得名为净土宗。5世纪的慧远是它的创始者,6世纪的昙鸾和7世纪的善导是它的弘扬者。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只要信愿具足,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始终不怠,临命终时就可往生净土。由于简便易行,不拘形式,能摄受广大群众,因而使净土宗在我国得到特别广泛的流行。

律宗 在戒律方面依据昙无德部四分律而加以大乘教义的解释,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律宗”的学派。它的重要人物是与玄奘同时的道宣。由于这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习大乘三学中,仍注重上座部戒律的止作二持的遵行。

密宗 密宗是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等传入我国,形成密宗。它依据《金刚顶经》、《大日经》建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三密瑜伽。此宗的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这便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八大宗教。此外还有专宗俱舍论的俱舍宗,专宗诚实论的诚实宗,以及专宗摄论、地论、涅槃经的各宗派,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盛行一时,但不久便失去传宗,或并入他宗了。

需要强调的是,天台、华严的教义虽导源于《法华》、《华严》,而实际上为中国所独创。天台的一心三观、圆融三谛的学说和华严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都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展现了中国独创的大乘精神。

总观诸宗历史,隋唐是各宗兴起和极盛时代,会昌法难(844)后,除禅宗外,是诸宗衰亡时代。稍后有天台、贤首的复兴和禅宗的大发展,这可算是佛教复兴时代,但没有初唐、中唐那样盛况。自元代起西藏佛教传入中原,很受朝廷的祟奉,但未普及民间,而仅汉地原有佛教则不及宋时兴盛。清代,中原佛教没有什么起色,仅保持了原有状况。清末以来,上述八宗都有人研究讲学,有复苏的趋势。这便是从公元1世纪佛教初传到清末我国佛教流派的大致情况。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