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豪放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豪放派代表词人除了辛弃疾还有谁

豪放派代表词人除了辛弃疾还有谁?豪放派诗人还有苏轼、王安石、苏辙等。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一词衡文评诗。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

豪放派代表词人除了辛弃疾还有谁?

豪放派诗人还有苏轼、王安石、苏辙等。

1、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2、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南宋的豪放派诗人代表是哪几个人?

1、苏轼: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2、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3、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也是豪放派代表之一。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和秘书丞等职位。

苏轼是豪放派杰出的代表,有没有写过婉约派的诗歌?

问:苏轼是豪放派杰出的代表,有没有写过婉约派的诗歌?

答:苏轼作为豪放词风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那他有写过婉约风格的诗歌吗?

答案是显然的。苏轼不仅写过婉约风格的词,且数量巨大。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作中,有大约三百首是婉约词,占到全部词作的85%以上,也就是说苏轼的豪放词实际只占到他全部词作的15%不到。

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因其在豪放词风方面的开拓和突破性成绩,很多人便以为苏轼是只写豪放词,这是认识不全面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苏轼的经典婉约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而作,凝聚了诗人无限凄凉之情,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诗人“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序: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首记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中,诗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是一首闺情词。但不同的是,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洞仙歌·冰肌玉骨》序: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江城子·江景/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为咏筝之作。上片写湖上景,由雨后初晴的凤凰山写到湖上的清风、天边的晚霞、盈盈的荷花、飞翔的白鹭,似乎在描绘一幅杭州西湖风景图;下片写闻弹筝,先是写筝声之哀婉,再由筝声转写弹筝人,化用“湘灵鼓瑟”典故,既喻弹筝者有湘灵之美,又营造出凄迷的意境。

苏轼的婉约词不胜枚举,十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透过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婉约词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取得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巨大突破。可以说即便没有豪放词,凭借婉约词,苏轼亦可问鼎北宋词坛。

人生若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我是@十二读书

辛弃疾和苏轼谁是词的集大成者谁开创了豪放派?

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1、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2、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苏轼被称为豪放派代表人物,那他写过婉约词吗?写的怎么样?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更是一代词宗,他开创了豪放流派之先河,开宗立派,让人耳目一新,豪放处雄奇如天风海雨,气势磅礴。苏轼词风多变,其婉约诗词同样独树一帜,高出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婉约词手法新锐独特,风格婉约轻柔,形体声律紧守无缺,读之极尽缠绵凄婉;苏轼的婉约词和其他词人所创作的词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具有极强的艺术色彩以及感染力。

人们对于苏轼的诗词,大多都只知道其豪放,却鲜少关注他的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有些作品更甚于豪放词之作,细细赏读品尝,可与婉约词风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相媲美。苏轼的婉约词就好似春风绵绵,悄无声息,吹尽世间繁华。那么,苏轼的婉约词有哪一些特点呢?

第一、情思方面——移情于物,物我相融的情思

苏轼“以诗为词”,赋予了词新的灵魂和生命,使他的婉约词独树一帜。苏轼婉约词的写作手法继承了《花间集》以来的词学传统,内容题材上大致都是伤春惜别。他的情思表达多为移情于物,物中有我。看到词中所描绘的事物,仿佛就能体会他的心情和情思。诵读苏轼的婉约词,尤其是他的咏物词,可以体会到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思感受。从词中可感受到深刻的情 感。他 “移情”词中事物,使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二者浑然一 ,达到了咏物词的新境界。例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i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第二、情感方面——清新雅丽,真挚细腻的感情

苏轼的婉约词在清新雅丽中饱含着真情挚感,比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是苏轼的一首悼亡词,是苏轼写给自己原配夫人的。 词人联想到自己十年来的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与无限的感伤,形象地表现了对亡妻难以忘怀的情感与思念。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首词文笔细腻柔美、凄清幽静,情感自然质朴,哀怨婉转,可谓是婉约词中的绝唱,

使人读起来不禁黯然伤神,回味无限,还能够感觉到荡气回肠的阳刚之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妻子华年早逝,悲痛万分,隔着千里的坟墓无处可以诉说凄凉。其实即使来到了坟前依然不能与妻子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这 超越生死界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无助凄凉却又无人诉说的情感。

第三、意境方面——用词典雅,韵味无穷的意境

苏轼融儒、佛、道于一身,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低俗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与花间词“以艳为美”和柳永词“以俗为美”的特点相比较,苏轼的婉约词展现出“以雅为美”的特征。例如:

《点绛唇·红杏飘香》

宋代: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

上片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开头渲染出如画般的春色,写红杏更写出它的香味,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描写翠柳时,既表现出了它如烟之袅袅的轻态,又描绘出了垂柳轻拂之姿态。词人用词精致、高雅,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美丽春色。

下片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勾勒出如画般的美丽的春色让人向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婉约派苏词显示出苏轼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到的文学见解,与一般的婉约词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苏轼在继承传统婉约词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婉约派苏词洗脱了以往同类词的浓艳香泽和脂粉气息,词风或含蓄幽咽,或清雅明丽,读来耳目一新。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