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通俗直白,街边的小贩都能读懂,为何还会被称为诗王?
白居易被称为“诗王”,也称“诗魔”,他的诗通俗直白,所谓老妪能解,就是老奶奶都能听得懂,他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诗风呢?
白居易的新乐府白居易时代这一批诗人,包括韩愈、元稹等人,掀起了一股“新乐府”诗风。
乐府本来是汉朝出现的一种诗歌体裁,以民间歌谣为主,反应民间百姓生活疾苦。到唐朝中后期,以白居易为主的诗人,也模仿汉乐府诗,先找到一件事(题目),再把这件事用诗的形式表述出来,同样是反应现实民间生活,被称作“新乐府”。
这种诗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杜甫的影响,都是反映现实,但跟杜甫又有所不同——杜甫是用心写作,经历了某件事,然后有感而发,自然流露,是无意的,是有亲身体验的;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有刻意为之,他们可以找到一件值得描写的事情,然后用自己的才华将其转化成诗,不一定有亲身体验。
有意和无意,是白居易和杜甫最大的不同,也是白居易不如杜甫的地方,我们说一首伟大的诗歌,一定是诗人用生命写就的,杜甫的际遇,注定了他会成为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
白居易的诗风白居易要作“新乐府”,要通过这样的诗体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他就必然要重视诗歌的实用功能。白居易的诗,有两个主张:
1、内容方面:诗歌合为事而作
什么叫“诗歌合为事而作”?“合”,应该的意思,就是说诗天生就应该反映某一件社会上的实事,这种诗歌主张,其实在《诗经》里面就有体现,《诗经》里面许多诗歌,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个地方的风俗,或一个国家的思想。但“诗歌合为事而作”,也就证明了前文所说的,有刻意为之的迹象。
2、文字方面:老妪能解
既然要注重诗歌的实用性,那自然是越简单越易懂越好,古代社会人民主体还是以文盲居多,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口语交流,一旦涉及到书面文字,就不可能理解了,他们读不懂诗歌,因此,白居易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一部分人也能读懂他的诗,否则,所谓的诗歌的实用性,就没有意义了。
举个例子白居易最受人赞颂的诗有《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我们看这三首诗:《卖炭翁》有四字小序:“苦宫市也”,宫市就是替朝廷、皇帝做买卖,是中晚唐朝廷的弊端之一,许多老百姓被宫市压榨得苦不堪言,白居易作《卖炭翁》的目的就很显然,是要反映“宫市”这件实事。
《琵琶行》则是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一个弹琵琶女子的故事,琵琶女与丈夫分别,孤单寂寞冷,想起自己当年也风光过,而现在却冷落至此,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官宦生涯,便假借琵琶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琵琶行》讲了一个故事,也是一件实事。
《长恨歌》有一个伟大之处,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创作的路子,《长恨歌》是歌行体诗歌,李白也写乐府歌行体,但白居易和李白又有所不同,李白(及以前)的乐府歌行体,是非常自由的,完全不受格律的限制,比如《将进酒》,哪里看得到一丝一毫格律诗的影子?而白居易的新乐府,如《长恨歌》,每一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有严格的平仄等,这已经明显受到了格律诗的影响,他所继承的,是乐府诗在篇幅长短上的自由不羁。
《长恨歌》讲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把白居易“老妪能解”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王国维曾赞叹说: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
《长恨歌》全诗120句,只有“转教小玉报双成”这一句才用了典故,白居易的文采之盛,可见一斑。不用典故,全篇白描,直接写情景相关的事情,这样的创作手法,如果还不能做到“老妪能解”,那就是老妪的问题了。
与《长恨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模仿白居易而作的《圆圆曲》,写陈圆圆与吴三桂,同样是爱情,吴伟业几乎全篇用典,没有典故就写不下去,而且用典生硬,明显是堆砌出来的,有和辛弃疾等人用典于无形之中全然不同。
虽然是模仿,古代那些文人,稍有点诗词素养都可以写出来,但白居易的创作手法,他的文采
但白居易和吴伟业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所以白居易为什么能被称为“诗王”、“诗魔”,就在于他的诗既有旁人学不去的壮丽文采,又有老妪能解的通俗易懂,还能关心民生疾苦,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白居易为什么被称作“诗魔”?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在数量上,唐代两千三百多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近五万篇的作品,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许多大家名家和他们的名篇佳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唐朝很多的代表性诗人都有称号,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等。那么白居易呢?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被称为诗魔。那么,他为何被称为诗魔?
白居易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且很有诗名。后面步入官场,走上仕途,仍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他有每天朗诵和抄写诗文的习惯,从朝至暮,笔耕不辍。十分刻苦勤奋。久而久之,其舌头长了口疮,手指长了老茧。白居易酷爱作诗,对诗歌一往情深,始终不渝,因而被后人称为诗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等职。因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力主缉捕凶手,为当权者所忌,贬为江州司马。穆宗李恒即位后,被召回长安,但他眼见朝延内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不愿卷入漩涡,曾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此后,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辞官,在洛阳闲居。世称白香山。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文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与元九书》中。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早期创作的讽谕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较深刻地反映阶级矛盾,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同情人民的疾苦,具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被白居易划为感伤诗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的杰作,布局完整,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曲折有致,为后世传诵之名作。他的诗平易通俗,相传老妪能解,因而流传甚广。现存诗三千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哪个诗人被称为诗王?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当代诗尊”王萤石引发争议?
首先,多谢邀请!多谢头条给予大家平等互动!
关于王萤石,我更习惯了他的“诗王”名,刚进头条时的确这名字很吸晴。
随着时间的推延,渐渐的知道他对余秀华诗人似乎是一见钟情,为了黑我还不惜将我及另一个老师的头像贴出来,外加余秀华,名曰:三个女人谁最美。他的结论我们是丑女人,余秀华最美。然后又表白爱余秀华等等,就这么个“人才”却真实的在头条存在!
幸亏他撤回了,不然我会问他:我丑也好与你有半毛钱关系吗?!居然进行人身攻击了!?你是诗王还是头条管理员呢,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作者写了两千六百多首诗与文章,到目前为止我是分文未取,也毫无怨言。既无粗暴语言,又不会写黄诗来博取名利!我又犯了哪条法规让你诗王来怒怼?!
其实根源还在诗王是余秀华的拥护者,而我与许多友友一样因反对余秀华的黄诗,以及她粗暴的言论,毕竟社会需要文明!或许是触及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令他这样恼羞成怒??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
至于他又从诗王改名“当代诗尊”,我个人认为学海无涯,不是光靠炒作而成就的。先学会做人再写诗,人品比诗重要!诗及文章都源自自己心灵的源泉,一个人若无道德就心难容人,心胸狭隘必将反应到其作品又或行为。所以你抹黑众多作者,其德不配位!
在此还请“当代诗尊”摆正心态!用正确的方法来管理头条,用善良之心善待友友们!
在此祝福头条越来越好!
白居易是诗杰吗?
不是。白居易是“诗魔”和“诗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
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