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最早传入中土的经典是?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涌现出各家各派的学说见解、精彩纷纭。直至汉代建立以前,这些学说归纳起来大概有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六家,但还没有佛家释氏的学问。汉代学者刘歆所著《七略》、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中,都没有关于佛家释氏学问的记载。
正式传入中国的佛经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迎请到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带佛像与佛经(梵本经六十万言)到洛阳,第二年建白马寺,摩腾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经。
西夏作品?
西夏绘画 ,中国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从11世纪到13世纪,,遗留下许多壁画、彩绘木板画、木刻画、纸和布帛画等绘画作品。
西夏壁画主要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的80多个西夏妆銮洞窟中,在武威下西沟岘2号窟、永昌千佛阁遗址以及银川西夏帝陵 8号陵墓室和居延黑城子遗址等地也发现了少量的壁画。西夏石窟寺壁画以佛教内容为主,除了描绘各种净土变、说法图、千佛和供养菩萨外,还出现了十六罗汉、儒童本生、炽盛光佛、水月观音、曼荼罗五方佛等新的壁画题材。在榆林窟西夏壁画中还有3幅《唐僧取经图》,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绘画。西夏早、中期的佛教壁画继承晚唐、五代和北宋的画风,晚期佛教壁画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多以大面积的石绿作底色,呈现着清丽的色调,使土红色线条勾出的轮廓更加明显。
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有以山水为主的画面,真实地描绘了西北地区山岭树疏高旷的风貌,反映出西夏山水画的一些特点。
西夏石窟寺壁画中,还有大量的供养人像,刻画了国王、官吏、命妇、武士、平民、侍从和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各类形象。壁画中以党项人为主体的供养人像,为上窄下宽的长圆脸型,直鼻,体型较高,较鲜明地描绘了党项人的特征。
[榆林窟3窟西夏壁画]
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的彩绘木板画,共发现30幅,均为小幅画面。最大一幅为墓主人肖像,长28厘米,宽10.5厘米。木板画主要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墓主人、男女侍从、武士、牵马童等,还有龙、金鸡、狗、猪、日、星等图象。画法较精细,设色淡雅,基本上用平涂法,人脸等重要部位则施用晕染法。然后用墨线勾勒,外廓线较粗,衣纹线条用折芦描,起笔重,转折陡直,给人以劲挺的感觉。2号墓出土的木板画中的墓主人像,生动地描绘了称作“蒿里老人”的墓主人的老态特征。《童子驭马图》以奔动的气势再现了童子执鞭驭马飞奔的情景,是西夏绘画中的杰作。出土木板画的2座墓有天庆元年(1194)至八年的年号题记,应为西夏晚期作品。
在西夏有的佛经中,印有精美的木刻画。莫高窟附近的元代塔墓中出土了3部西夏文佛经,上有刻印的佛教故事画。其中有一部完整的佛经,经文在下,与经文相应的画面在上,共有60多幅情节前后连贯的佛教故事画,是中国早期连环画中的珍品。西夏木刻画中有的作品构图复杂繁丽,应是壁画的缩本。如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中的《西夏译经图》等木刻画,人物众多,场面浩大,刻法流畅,显示出精湛的木刻技艺。
象雄玛瑙是什么?
象雄玛瑙是青海高原的珍贵矿物,稀世珍宝
象雄玛瑙诞生于几千多年前的青海高原的古象雄王国,它是藏传佛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
象雄玛瑙表面润滑,玉质感强,有滑落感,强光下不透明,表面不规则,多呈扁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一般珠体肥大,色泽呈棕色、褐色、咖啡色绿色、浅绿色、深绿色,尤其深绿色为象雄天珠的极品。
六世佛祖写了哪些作品?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这位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喇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细腻真挚的情歌。有<见与不见>,<不负如来不负卿>,<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过你>,<水空>,<那一世>,<情郎>,<十诫诗>,<那一天>等作品。
古代三大经书?
第一上古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等。
第二上古奇书《易》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第三上古奇书《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