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东南 飞 , 十里 一 徘徊 还是 五里 一 徘徊 ? 百度 百科 上 描述 的 是 五里 一 徘徊 但 我 记得 我 九岁 那年 背 的 时候 应该 是 十里 一 徘徊 , 是 照着 课本 背 的 . . 到底 是 多少 里 ?
《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出自它。
陌上桑是富有戏剧色彩的贵族?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古代称女子身影雅称?
1、绰约多姿
【拼音】: chuò yuē duō zī
【解释】: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出处】: 《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白话译文:皮肤白的像冰雪,像是处女一样姿态优美。
【举例造句】: 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2、 婀娜多姿
【拼音】: ē nuó duō zī
【解释】: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白话译文:美丽的容貌姿态柔和而美好让我忘记了吃饭。
【举例造句】: 我忘不了她那婀娜多姿的舞姿。
3、千娇百媚
【拼音】: qiān jiāo bǎi mèi
【解释】: 娇、媚: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出处】: 南朝·陈·徐陵《杂曲》诗:“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态情无歇。”白话译文:女子容颜、姿态非常美丽。
【举例造句】: 吴衙内在灯下把贺小姐仔细一观,更觉千娇百媚。
4、仪态万方
【拼音】: yí tài wàn fāng
【解释】: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出处】: 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白话译文:我要以素女为师,像她那样,仪态形容要呈现万种美姿。
【举例造句】: 忽有一女郎诣词焚香,翩然而入,仪态万方,容光四映。
5、 婀娜妩媚
【拼音】: ē nuó wǔ mèi
【解释】: 婀娜:轻盈柔美;妩媚:姿态美好。轻盈柔美的姿态。
【出处】: 曹靖华《<花>小跋》:“一串串盛开的藤花,满吊枝头,迎风摇曳,婀娜妩媚。”
孔雀东南飞出自于哪部著作?
《孔雀东南飞》收录在《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集,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相传是当时民间为纪念“焦刘”的爱情悲剧而创作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
《孔雀东南飞》目前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2)编著的《玉台新咏》一书中,在其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八月十五孔雀来的作者?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作者是中国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诗篇名。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辑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取该诗首句,改用今名。作者已不可考,当为东汉建安时的作品,后经流传增润,最后写定于六朝。内容是建安时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受仲卿母的逼迫,双双自杀殉情,死后化为鸳鸯,比翼于松柏梧桐间。全诗用民歌手法,叙事体裁写成,是诗歌史上杰出的长篇著作,共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
李炳才对此问题颇感兴趣和孜孜求索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就出生在《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怀宁县小市镇;同时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作者无考,毕竟是一个缺憾,因此总想追根求源,给学生和给文学史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翻阅游国恩1963年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其中有一段话语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东汉末,桓灵之际,五言诗作者有秦嘉、蔡邕、辛延年、宋子侯等。”
考察以上几位诗人的诗作,李老师发现只有辛延年的写作风格最逼近乐府民歌的诗作风采,其诗《羽林郎》中的许多诗句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几乎同出一辙,如前诗中的“私爱徒区区”和后诗中的“感君区区怀”,两处“区区”同义;最主要的是,《羽林郎》的主题是描写闺情中的抗拒豪强,而《孔雀东南飞》里恰恰也有此类迹象,尤其是焦仲卿和刘兰芝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故事,非常符合辛延年的积极浪漫主义写作手法。此外,两首诗中都有对闺中少女或少妇着装打扮的极力铺陈,这在汉末的文人乐府诗中和民间短小的乐府诗中也是罕见的,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李炳才老师的深思。
李炳才老师并不排斥《孔雀东南飞》是民间流传的作品,但从全诗的文辞和篇幅看,最后由文人写定是无可争议的,至于这个“无名人”到底是不是辛延年,他将自己考证的资料递交给了《孔雀东南飞》的研究专家李杏林。为古诗发生地澄清率尔之谈的李杏林,对李炳才老师提出的观点极其赞同,认为这是对《孔雀东南飞》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据介绍,考证论文发表之后,学术界多数持首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