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的体裁是什么?
《乐记》的体裁是记。
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于西汉。 它是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的篇名,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音乐是怎样起源的?
音乐艺术以抽象的声音为客观物质材料,以空气振动为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因此音乐起源问题的探究远比其他艺术门类复杂。有代表性并有立论依据的学说相对较多,现列较为容易理解的部分,分述如下:
1.劳动起源说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劳动发展了我们人猿祖先的双手和其他机体;社会性劳动发展了他们喉部、口部的器官,从“劳动过程中”并且“和劳动一起生产出来”了语言;劳动与语言两者又成为促进脑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其次,劳动也创造了音乐艺术。劳动实践本身,给予音乐以内容。劳动的动作和呼声给予音乐与舞蹈节奏和音调。《淮南子》曾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抬大木头的人,前面人人喊着‘邪许、邪许’,后面的人也跟着喊,这就是在抬重的劳动中间产生的歌曲。)关于劳动产生音乐的内容,劳动产生于舞蹈动作等方面的内容较多,此处不再列举。
2 .异性求爱说音乐起源之“情感说”的主要代表是我国的古代音乐著作《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之感于物也”。它认为音乐是人类抒发和表达情感的最初的外在表现方式。在我国的《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四段民歌起源的传说,这也说明了音乐是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情感表达就成为音乐产生的主要途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需要交流思想感情,于是创造了各种各样形式的艺术用于情感的交流,音乐也在这一需要下发生。王士达《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中说:“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是促使音乐产生的根本动因,因为,无论是对自然音响的模仿,或是对于‘言之不足’的语言的升华,或是为了求偶而歌情唱爱,或是为了巫术活动、宗教仪式的需要,或是伴随劳动而发出的呼号,归根结底,无非都是为了人与人间抒发、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人的情感是一种心理活动,音乐通过声音的力度和强度与心灵达成共识,来表现人类相应的情感运动。由此可见,音乐与人类的情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乐记》就这一问题作了一番非常精辟而生动的阐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心 理,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所在。当原始人类受到事物的刺激而产生情 感反应后,他们就会用有意识的、本能的或者吼叫或者手舞足蹈等行为把这种情 绪体验表现出来,这些声音结合手舞足蹈的原始节奏,就形成了最初的原始歌舞。因此,情感表达也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可以说 ,音乐起源于“情感说”。
3.语言抑扬说音乐起源之“语言抑扬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及英国哲学家史宾塞,他们认为人类在兴奋或激动时所产生的抑扬语调即是歌曲。音乐与语言均 为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以及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乐记·师乙》中所记述的一段话就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句话就是说唱歌是一种拉长了声 调的语言。当人们高兴时,自然而然的先用语言来表达,当普通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时候,就拉长声调用歌唱来表现,当拉长了声调的歌唱还表现不了的时候,就加上嗟叹的声音,当嗟叹还不足以表现的时候 ,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手舞足蹈起来。语言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来表达人的思想。然而当语言通 过人的口头表达出来的时候 ,它又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即通过抑、扬、顿、挫的言语音调来体现。正是这种言语的音调,成为音乐的最基本的来源之一 。原始的声乐艺术本身就是原始人类语言与音乐的合二为一 。由此可见,语言也 是音乐产生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可说 ,音乐起源于“语言说”。
4.模仿自然说模仿说是音乐起源问题中最古老的理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以糜鞍置缶而鼓之”的记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表示:“在许多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他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本能,音乐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均来自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模仿。
吹奏乐器的产生发展,给模仿说以有力的佐证。从历史的角度看,很多吹奏乐器,开始并不是用来演奏的,而是模仿某种动物叫声,作为吸引猎物和吹出某种声音驱赶猛兽。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为笙、管、笛、箫等可用来演奏的乐器。大量模仿性音乐作品的存在,又证明了该理论建立的正确的一面。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动物狂欢节》、中国古曲《流水》、民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空山鸟语》等,都以自然音响为模仿对象,以栩栩如生地再现自然界音响而为人们所欣赏。而德国作曲家特奥尔多·米夏埃利斯创作的《森林的铁匠》、艾伦贝格创作的《森林火车》、奥尔特创作的《钟表店》,更被誉为模仿自然描绘性标题音乐的三大杰作。
5.巫术起源说巫术音乐 ,一般都认为是巫师从事巫术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在中国有文 字记载的历史中,巫术活动频繁而又辉煌的时期在商、周。周后期的百家争鸣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巨大成就乃至今人尚不能超越。在极为恶劣的自然 环境下,原始人为了求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也无法 解释大自然的某些现象时 ,就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原始人把精神力量神秘化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巫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 巫乎?”认为音乐起源于远古的巫术。音乐是巫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巫术 人类所有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
除以上说法外,还有“太一”起源说、个人发明创造说、性欲说等,此处不再枚举。
乐记最早的音乐家是谁?
刘德及门人
《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创作于西汉,作者刘德及门人,是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的篇名,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民之乐,读音?
lè mín zhī lè
[ lè ]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 lào ]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简述《乐记》的主要内容?
关于《乐记》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
1.《乐记》一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
2. 此书是汉儒采用先秦诸家有关音乐的言论编纂而成。 《乐记》一书讨论了音乐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肯定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认为: “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 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乐记》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它认为: “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此理论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3. 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乐记》主张使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礼治、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它认为: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是故先王之政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4. 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知堂)《乐记》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礼记》中题作《乐记第十九》,约5000余字,包括11子篇:《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象篇》、《乐情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乐化篇》、《师乙篇》等。据西汉刘向,古代《乐记》共23篇,篇名都记载于他的《别录》一书中。《别录》虽已佚,但唐孔颖达作《礼记注疏》时说,《别录》所载《乐记》的全部篇目,当时还"总存焉",从孔颖达记载看,这23篇除上述11篇之外,还包括《奏乐篇》、《乐器篇》、《乐作篇》、《意始篇》、《乐穆篇》、《说律篇》、《季札篇》、《乐道篇》、《乐义篇》、《昭本篇》、《招颂篇》、《窦公篇》等12篇,这12篇已佚。 《乐记》的作者和时代问题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载,古乐早已有之,后散失,及秦而灭,汉初"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以其地方力量搜集古书古乐,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辑成《乐记》。《汉书??艺文志》所列《王禹记》24篇可能就是河间献王所辑《乐记》,不属汉人新作,而属"先秦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