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祝枝山草书代表作品赤壁赋 赤壁赋繁体

毛笔的选择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太大了,写什么书体适合用什么样的毛笔也是很有讲究的。其实跟晋唐的书写时候的毛笔是有很大关系的,现在有的人教唐楷的写法的时候还在说什么藏锋入笔一类的,而大多数唐楷写的时候都是直笔切入的,所以唐楷写起来应该是很爽利的感觉,而据说黄庭坚晚年因为穷困潦倒只能用很便宜的鸡毛笔,但黄庭坚一样写出来的字很有力量和气魄,但是...

赤壁赋繁体?

繁体字写法是:赤壁賦。

赤壁赋,拼音chì bì fù,注音ㄔˋ ㄅㄧˋ ㄈㄨˋ。

文章名。宋苏轼所撰。有前、后〈赤壁赋〉,为苏轼谪居黄州时,与宾客泛舟游湖北省黄冈县城外赤鼻矶后所写的作品。文中借曹操、周郎之事,兴发万物兴衰消长之理,吐语高妙,为散赋的代表作。

毛笔的选择对书法风格有什么影响?

毛笔的选择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太大了,不同的毛笔写出来的字是完全不一样的,写什么书体适合用什么样的毛笔也是很有讲究的。

我们现在都在研究的晋唐笔法,其实跟晋唐的书写时候的毛笔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只研究笔法,不顾及毛笔的不同,这种笔法也是很难研究出来的。

王羲之曾经写过《笔经》,他在书里就提过当时北方有人用兔子毛做笔,北方的草多是习草,因此兔子吃的很肥,毛很长,而且秋季的兔子最好等等。到了唐代的时候就有了大规模执笔的商业行为了,当时的笔有两种,一种是有心笔,用的人很多,还有一种无心的散卓笔。但晋唐所用笔毫都属于硬毫的,因为宋之前没有高桌,大家写字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手拿纸一手拿笔写,如果用羊毫的话是很难写的。

所以,现在有的人教唐楷的写法的时候还在说什么藏锋入笔一类的,有些时候可能是有逆势藏锋的,例如颜真卿的书法,但逆势藏锋的目的是因为笔势的问题,不是为了藏锋而藏锋。而大多数唐楷写的时候都是直笔切入的,露锋入笔,所以唐楷写起来应该是很爽利的感觉,但是后来很多人把唐楷用羊毫写,功力不够的时候就显得太软了。

羊毫的应用是在北宋末期的时候,最有名的是蔡京喜欢用长锋羊毫,当时还有专门的工匠为他制作羊毫笔。而据说黄庭坚晚年因为穷困潦倒只能用很便宜的鸡毛笔,这种笔比较软,但黄庭坚一样写出来的字很有力量和气魄,这是他功力深厚的表现。

明代有位著名的学者陈献章,居然用茅草做笔,写出了另外一番境界。清代的金农的隶书,那种好像刷字刷出来的隶书,也是专门的笔写出来的。

刚开始学习书法的人,因为控笔不稳,建议先用兼毫的笔。写颜楷、隶书、篆书的都适合用羊毫,但是写颜真卿的《多宝塔》就适合用兼毫,因为《多宝塔》风格与颜晚期的不太相同。而写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字,就不适合用羊毫了。

另外,写行书和草书都适合用狼毫,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很劲健、爽利,笔锋外露,姿媚多趣。当然也有人用羊毫写草书,据说号称当代草圣的林散之先生就喜欢用羊毫写草书,而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据说用羊毫比较多。

所以,书法的风格和所用的毛笔是息息相关的,很多著名书家都有自己喜欢的笔。而所谓善书者不择笔的说法很容易误导初学者。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如何评价赵孟頫创作的《赤壁赋》书法作品?

谢邀,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关于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如果做一些简单科普,百度大把,不劳赘述。我们来说三个问题,以拓宽我们对书法的认知,更精准的把握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的真正定位。

一、《前后赤壁赋》是不是赵孟頫的代表作?

往往书法家都长寿像赵孟頫王铎王羲之那样六七十岁的寿命,在当时的时代其实算高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均寿命39—46岁,钟繇79岁,卫夫人77岁。隋、唐代人均寿命43—4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颜真卿76(非自然死亡),柳公权87岁。宋代人均寿命41—52岁,陆游,85岁。明代人均寿命46—56岁,沈周,82岁。文徵明89岁,董其昌81岁,傅山77岁,八大山人80岁。清前期人均寿命45—51岁,清后期人均寿命31—34岁,刘墉、翁方纲都85岁。近代同样如此,齐白石先生更是年近八十得子传为佳话。

书法与生命科学的问题我们这里不谈,只需要一个结论,书法家的“人书俱老”到底是什么年龄?

赵孟頫的字,在二十来岁迎娶管夫人几天为管夫人写的黄庭经就已经是成熟书法家的模样,放今天的书协已经足够担任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的老大(人家是魏国公,做主席也够了:)。54岁的作品《前后赤壁赋》丰神俊朗、潇洒飘逸、书卷气十足,与苏轼的辞章相得益彰,堪称双璧。今古无数人写过《赤壁赋》,能像赵氏《赤壁赋》这样,展卷即一股清气扑面而来的,当真不多。可以说仅次于苏轼自书《赤壁赋》的版本。

作为最能反映赵孟頫书法特征和笔法特征的《前后赤壁赋》,作为代表作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赵孟頫最成熟作品。

可以说,学赵,该赋极为适合,但要以此为坐标衡量赵氏书法的高妙,却并不足够。主要原因就在54岁的赵孟頫并没有攀到人生的巅峰,从政治事业、佛学素养、文化底蕴到书法追求的自我面目都是如此。总之一句话,还不是“人书俱老”。

二、赵孟頫《前后赤壁赋》适不适合临习?

真正“人书俱老”的作品其实是不适合临习的。就像上好的吉林老山参不适合棒小伙子去吃,强行去吃就要考虑鼻血长流不止的问题。

大成书法四维:笔法、结字、节奏、气韵。

在这四维里,赵孟頫前二维都已经到达人生巅峰,唯独闲适超迈、笔法随意挥发、必有所中的境界还是没有达到。

“人书俱老”的作品往往会忽略笔法结字的规则,孔子说“人过七十而不逾矩”,在无法中体现真正“大法度”,追求气韵等书法技术以外的东西。而恰恰这些不是一般学书者能够体会,更别说学习。学书者最需要的打好笔法功底、学好结字规则与变化,恰恰是大师们在“人书俱老”阶段不屑于去做的。

而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点画精准、一丝不苟却又风驰电掣、功夫纯熟,这里所蕴含的笔法和结字的法度都更适合学书者研究揣摩和临写。

所以,赵孟頫作品浩如烟海,适宜做帖的,行书中《前后赤壁赋》当属第一。

三、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的学习要点在哪儿?

1、以行意作楷,以草法与行书作“雨夹雪”的搭配。

赵孟頫的草书是比较标准的二王帖学,法度谨严,虽然笔法上对二王做了不少减法,少了一些变化的同时也多了适宜后世学习的好处。

而行意作楷,要求临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作业量,先熟了,再谈像。所以最好采用逐字、逐词再到逐句的精临法。功夫下的苦,学赵才能有所成;

2、《前后赤壁赋》本身是一篇中华文道的代表作,而赵孟頫的文化素养在煌煌数千年中华文化史上是数得着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学这个帖,一定要对《赤壁赋》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和喜爱。当你爱上它,也爱赵孟頫,学起来会事半功倍,这叫“与古人合”。这是一条通用的学书捷径;

3、选帖要谨慎

米芾说“石碑不可学”,这句话未见得全对,比如唐楷的点画较规则少变化,学碑拓也未为不可。还有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那样的镌刻极为精良的“神作”,与真迹差异的遗憾也大为减少。

但行书、草书、帖学的小楷,以碑刻学习,无异于“缘木求鱼”,当我们对比智永千字文的碑拓与墨迹的比较、灵飞经的碑拓与真迹的比较,几乎能看出生死之辩。墨迹神完气足、笔锋转换清晰可见。

见帖如亲见古人书写,而碑上,气息阻断字如算子,浓淡干湿润燥更是无从谈起。尤其印刷品将古人真迹切割成一页一页,整体章法无迹可寻,很多地方的“换气”简直有莫名其妙之感。相信古人见了自己作品的印刷品,也会勃然大怒。

建议用“法帖3.0”的超精真迹复制,如对古人亲书,相信会大幅提升学书效率。

至于价格,对比一些所谓“质优”的高价字帖(如孙宝文系列),基本齐平,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书籍出版业本来就是暴利产业。

“法帖3.0”学书、读帖、装饰均可,直面古人的不错选择。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馨!谢谢!

前赤壁赋祝枝山是什么体?

草书。

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因手上多生一指,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江苏吴县人,生于一四六○年,卒于一五二六年。为明代著名书法家。青年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有吴中四才子这称。一四九二年中举,曾出任应天府通判,因此时人又称他祝京兆。著有诗文和杂著多集。据《明史》载,其五岁时即能书写径尺大字,后尤善草书。学张旭、怀素、黄庭坚,并能出新。此卷草书,纸本,纵三十一厘米,横一千零一厘米。书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气势雄强,书、文并美,为祝氏晚年精心用意之意。卷后有黄省曾、文徵明等跋。

赤壁赋引用短歌行的两句?

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了曹操吟咏《短歌行》情态的两句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古诗文中的“横槊赋诗”。 因为唐代诗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更因为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说到“横槊赋诗”,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曹操,现今许多诗文也喜欢用“横槊赋诗”或“横槊”。

注释:

①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②横槊(shuò):横执长矛。槊,长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