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派山水画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南恽笙画集》、《南恽笙专辑》、《南恽笙墨韵》等多种。
传统山水画论中能表现由前窥其后山重水复层层叠叠的是?
《漓江山水》
《漓江山水》创作于1979年春,,从题识可看出此幅画作不是简单的山水写生,而是画家的二度意象创作,是李可染对宋人沈括“以大观小”法之独到体悟,创造性实践以及有胆有识的发挥。
画中群山序列、起伏动盈,山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方中有圆、圆里有方,有如盆景假山般一座座布置于画面中。山的倒影晕染其间。江水留白,众多小帆船在江面上游弋。光影效果融合在传统水墨的表现语言中,使画面浑厚和富有生活气息。作品饱满的构图,光影和明暗的平衡处理,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将漓江山水的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的景象,展露无疑。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传统山水画论中能表现由前窥其后山重水复层层叠叠的是?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的时期,山水画理论也逐渐完善,南唐画家董源便是这个时代的代表画家。明代董其昌将中国唐代以来的山水画分为“南宗”与“北宗”两个流派,认为这两个绘画流派的艺术特征和佛教禅宗的主张顿悟的“南宗”和主张渐修的“北宗”有类似之处。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董源就是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宗”代表画家,他的画作也是目前传世较早的“南宗”山水画作。宋代米芾评价董源画风“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树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辽博收藏的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便是董源“一片江南”画风的典型画作,与藏于北京故宫的《潇湘图》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夏山图》历来被认为是董源的代表作品,且都经过董其昌的藏鉴,后世称为“潇湘三卷”。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这三卷的画面都描绘江南地区的山峦起伏、云雾迷蒙、汀渚水岸、疏林苇芦、扁舟渔浦的江南山水景色。三卷属同一绘画风格,以长短不一的披麻皴线条和疏密不同的点子皴来表现远山的植被质感,以留白表现水面,并有大量的杂树与水岸相接,人物、舟船穿插其间。三卷的画幅高度都在50厘米左右,乃至于有人曾怀疑是同一长卷被分割而成的几段。但是仔细比对研究,会发现这三件画作的笔墨是有区别的。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潇湘图
《潇湘图》的皴笔相对比较短促、方硬,在一定层次上显示了墨色的变化,杂树、苇草的画法相对简率,画面更像是长卷中的一部分。《夏山图》的笔墨最为干涩,远山的皴点和近处杂树的点叶几乎都是较为毛燥的笔墨,墨色变化不大。
辽博所藏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整卷的章法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远山层次丰富,与近处的坡岸杂树对比鲜明。整幅画卷的笔墨温润平滑,层层生发,笔笔自然,线型的披麻皴与点状的皴笔结体紧密,与山丘的体势相合,营造出温润舒缓的江南山水物象。近景中杂树的笔法清劲,勾点自然,朴茂天成。林间坡地上的水墨晕染通透灵动,如有光影在林木间斑驳跳动,营造出清新明净的林间景致。其间的人物体量虽小,但勾勒的生动有神,如林中的挑担者似言语叮嘱着前面的小童,舟中的几位士人似正高谈阔论等等,都以精巧简洁的笔墨勾勒渲染出人物情境。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夏山图
元代赵孟頫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学习北宋与唐代的绘画,董源的画风就是他山水画效法的中心。在赵孟頫的山水画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及《水村图》中都能明显地看到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中的影子,其汀渚浅滩的皴笔、岸边垂柳杂树及芦苇的画法等几乎都来自于《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 潇湘三卷(局部)夏景山口待渡图
“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从董源绘画中汲取养分,通过融合与转化形成各自的笔墨面貌。明代的董其昌更是不遗余力的推崇南宗山水画家董源,并身体力行的不断进行笔墨实践。清初的“四王”在“南北宗论”的影响下,更是将董源奉若神明。由此可见,自董源以后,其山水画风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脉络,其绘画审美及笔墨技法等方面融汇于之后的各个时代,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景山口待渡图》也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巨作。
山水画题名叫什么?
山水画作品完成以后,一般要署上自己的姓名或者笔名或者名号,如朱耷也就是著名的八大山人,张大千也叫大风堂主,通俗的说就是写名字,雅致一些叫落款。好的画家都是书画俱佳的,他会在自己的作品上题上合适的诗词,以增加作品的意境和艺术性!如此一来,作品流传千古的艺术价值也就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