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山水画代表作品,明代四大书法家作品?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诗人,燕王朱棣的谋士,并为靖难之役的功臣之一。
洪武年间,明太祖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受赐僧服而归。途径丹徒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以抒志向。诗道:“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同行的僧人宗泐听后,道:“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姚广孝笑而不语。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米万钟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深,颇有学问。其兄米万春,隆庆九年考中武进士,任通州参将;其弟米万方,在锦衣:卫任武官。米万钟于万历三年(1595年)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被授予江宁令尹,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米万钟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所到之处,颇受称颂。

张瑞图(1570-1641)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


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

山水画中荆关董巨是什么意思?
“荆关董巨”其实是五代十国时期几个著名的画家,荆一荆浩,关一关仝,董一董源,巨一巨然。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这几个人对后世绘画发展的影响, 以及他们各自的绘画风格。
关注多艺点,每日一画,多学一点艺术小知识!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纷争并峙,但由于南唐和西蜀相继设立画院,绘画艺术仍得到了较好发展。
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成为人物画描绘的主题,在技法风格上工笔设色更加细劲多变,水墨画则出现了大写意画法。
1.董源以董源为开创者的“荆关董巨”四大家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董源和巨然代表江南山水画派,长于表现平淡天真江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
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
2.巨然巨然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3.荆浩荆浩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4.关仝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水墨和水墨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
喜欢艺术,就关注多艺点!每天多学一点艺术小知识!蓝绿山水画代表作?
一般叫做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是指中国画燃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两种原料作为主的山水画称之为“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
隋唐有展子虔游春图,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唐代青绿,南宋有赵伯驹、赵伯骕,明代的仇英皆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最有名的是宋代王希孟的长卷《千里江山图》。
客厅东墙挂什么山水画好?
东方属木,若要增强东方木气,应该用以山,以木为主的国画作品。且东方代表生气,代表春天。在这个区域放置茂盛的植物可促进家人的健康和长寿。所以在东墙之上也是可以悬挂一些山水画之类的字画。
在风水学中,山水画是一种很好的调节风水的风水字画,山水画的山代表人丁,水代表财运,有山有水的山水画,代表着人财两旺!客厅东方为艮卦,艮为山。正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客厅东方代表财位,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东方也是一种正气大义的存在,因此家里东面墙最适合挂旭日东升、鸿运当头的这类山水画。具体的家里客厅东面墙挂画选择如下:
推荐:紫气东来山水画,紫气东来就是紫气从东而来的意思比喻瑞祥降临。挂在家中不仅可以招财进宝,还可以调节风水,使家中人丁兴旺、财运不断。
这幅画是山水画家刘燕姣老师创作的一幅秋色主题的精品聚宝盆山水作品。作品风格独特、色调怡人。作品主题是金秋的盛景,寓意丰硕、成熟、气运高远。作品中人居岸边福地,河水清清,一派美丽的秋天的景色。挂在客厅东面可谓是祥瑞降临,旺运改运,是一幅寓意吉祥的山水画。画面中透出丰收盛景的喜悦,山水间透出成熟的气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佳作。
贾又福山水画代表作品?
贾又福
贾又福,1941年出生在肃宁县农民家庭,1957年肃宁县中学毕业,1960年沧州一中高中毕业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承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何海霞诸位大先生。
其个人作品展览及部分作品,在美国、日本、韩国、英、法、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展出,在国内多地国家美术馆亦多次展出。
中文名
贾又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2年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出生地:河北肃宁
贾又福,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师承李可染先生,以中国北方太行山为创作基地,从事山水画创作以及美术理论研究。贾又福是我国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潜心山水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理论研究数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区体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绘画逐渐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画审美风格和语言样式。同时,贾又福教授还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实践和研究,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山水画教学体系。
这一教学体系不仅是对以李可染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根植于中国画传统的契合中国画根本发展规律的再创造。它的基本框架是“加强传统教学、深化写生教学、强调开拓精神的创作教学”复合化教学模式。贾又福山水画教学思想体现了学院派学术体系一贯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标志着新山水画学术理念的萌发和成长。
贾又福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纪成就奖”。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予在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证书,并获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和证书,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宾级专家称号和证书。
1984作品《太行丰碑》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84作品《太行风情》组画获北京市建国35周年美展荣誉奖,并获北京市政府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
1988作品《清净世界》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大奖;1990北京国际艺苑基金会授予贾又福“首届美术奖” ;1991作为长影特聘艺术设计,设计动画《雁阵》,获第11届全国最佳电影美术片金鸡奖;
1992作品《无声的呼唤》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学院奖;1992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予在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证书,并获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和证书;1996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级专家称号和证书。
部分作品分别在美国、法国、瑞士、日本、南朝鲜、苏联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
出版有《贾又福画集》多种,《贾又福山水画选》、《贾又福画传》、《贾又福集》、《贾又福画语录》、《贾又福画集》。在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贾又福谈画篇》,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山水教学体系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集:苦修集、怀乡集、观化集》。
贾又福的山水画在审美类型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诗思的抒发为旨趣,一类以哲思的表达为追求。
贾又福继承了我国山水诗的传统。他的太行山景,内含浓郁的诗兴、诗味、诗风、诗境。他常常化景物为情思,物我相融相化,以至情至性陈酿了山水画诗化的纯度。并在山水画心灵化、诗意化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美学经验。
善用古者能变古。贾又福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学乃师可染的创新之心,又远离乃师的创作之迹。他的一系列成功之作,可说是对流行创作概念和陈旧山水画模式的革命性突破。
在他笔下,苍山如海。山由石质构成,但在特定光照之下,又宛若海涛万顷。那由想象力而雕琢出的物象,亦真亦幻,给人们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造性的乐趣。
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充分利用想象、幻象的神秘创造力,假借彼物之势、之气、之态,传此物之神、之形、之情,从而使此物更丰富、更生动、更富幻想力之美。他的哲理山水画,具有夏云多奇峰的魅力,但不是借助阳光的神力来雕琢,而是凭借艺术家心灵之光来塑造。
贾又福创造性的山水画,旨在表现哲理精神,虽不是自然的真实景观,但又是合乎天道和美的规律的。他画的不是仙境,而是以他独特的山水画的形式语言表达现代人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思考。
贾又福的山水画,在诗思与哲思两方面都达到了时代的新高度。他把山水画诗化了,他在审美领域开拓出一片新的精神绿洲。
如何评价宋元两朝的山水画?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山水便是中国绘画之中的一大精彩分类,山水画笔墨无需工笔那般精细,但是却将作者意境抒发的淋漓,而云和水,可以说是山水画的“血脉”的象征,同时也是一副好的山水画的“神采”的突出表现,其中又以宋元两朝最为突出。
在唐代以前,中国绘画界喜欢的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一种形象描摹,但是山水画却不一样,山水画无论是泼墨山水还是水墨山水的别称,都足以看出,它绝对不是一比一的描摹,而是一种带着作者审美理想的富有生命力的梦境,这种梦境是有着中国水墨独有的氤氲感的,是有着其气韵的,而不仅仅只是一副硬生生死板的画作。
北宋时期的画坛喜欢的是“云山矗立”“咫尺千里”的真境山水,比如说之前大火的《千里江山图》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在这幅长1191.5cm,宽51.5cm的画纸之上,天才画家王希孟便绘下千里山河。
而南宋画坛又不一样,他们所喜爱的是“偏角半边”的情境山水,夏圭的《雪堂客话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再像北宋时期还带着前朝的影响精致严谨,南宋的山水画更加有了南宋文人的特色,不再硬性要求严谨,而是随意洒脱。到了元朝便是意境山水,这种“空水连天”的山水画,让人粗看平淡,细看才能得其味。
从北宋到元朝,山水画不断地变化着,从实景到虚景,从沉稳大气到简约空灵,云与水逐渐成为了山水画画面的重要构成因素,这也使得山水画真的走向了画家们的“心”里,而非仅仅是眼中。
宋元的山水画中的云和水并不是生硬存在的,而是随着画家笔下的景色而随意变化的,是为画家所用的,它是流动的,是有生命力的,它伴随着景色而生,而动,却并没有失去自己本身的地位,它融合于山水画所要带给人的情境之中,却又是山水画空间造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像开头便说的,云水是山水画的血脉,是点睛之笔。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是这样解释云和水两字的“云,山川之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无论是云还是水,都是一种“气”的存在,其之间是有联系的,都是可以流动的,是不被本身而限制的。
在中国,云和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水蒸腾为云,云凝结为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得中国先民领略到万物生长的规律,而云水的“气”更可以说是带着自然之道的味道在的,《道德经》之中就曾明确说过“上善若水”,水是柔顺的,但也是刚强的,水不带任何的杂质,是纯净人格的象征,而它不争不抢的个性又正是中国文人们所憧憬的圣人个性。云在中国又带着不一样的色彩,在中国的古典小说或者传说之中,神仙总是腾云驾雾而来,《齐物论》中明确写道“若然者,乘云气,骑明而游与天地四海之外”,云,在中国古代人心中,是座桥,可以沟通凡尘和仙界。
正是中国先民对于云和水的别样看法,这种看似抽象的元素很早便出现在中国绘画之中,而这种出现远远比我们所料想到的要早得多。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已经有在陶器和岩石之上绘画云和水的抽象符号的存在了,这种抽象符号是用线条描画的,而这是我们先祖最早的用象形的方式给我们留下的抽象的关于他们心中的云和水的形象。
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文人阶层开始涌现,先秦时期的山水是道德的象征,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魏晋时期的山水则是身处其中,感悟自然,这是那个时代士大夫们去体味生命的最佳方式,文人们开始寄情于山水,越来越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开始出现,儿童诗,山水画也开始形成。魏晋时期便是山水画产生的时期,它们不再是之前的人物画的单调的背景,而是真正的有机个体。
宋元时期是山水画成熟崛起并且达到了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成熟的山水画体系的介绍,比如说《笔记法》一书的提出,又比如说“三远法”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山水画笔墨体系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个体,一方面又将其空间造景体系从理论推向实践,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体系,这个时候的山水不再是临摹其形,而是真正的注重意蕴。
从宋到元,山水画越来越脱去其繁琐的外衣,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平淡,以虚写实成为了其特有的风格,这个时候的画家不再追求一比一对照现实,而是追求心灵之上的“共情”。《道德经》中曾经这样说“道之出,淡乎其味”,只有淡才是最接近于“道”的,上文已经说到了,在中国古人心中,云和水便与道有关,这样的山水便是“淡”的,但是“淡”却不寡味,这种淡是不刻意的淡,是带着真趣的淡,而非真正的淡漠。
北宋晚期的米芾父子便是云水的疯狂爱好者,传统的山水画都是以山作为主要的画作中心,但是米芾父子偏偏喜欢以云和水作为画作主题,云雾缭绕水汽氤氲,山便在这样的迷梦中飘远,更增添了一丝韵味。
宋元山水画除了追求平淡以外,其笔墨使用也是其中一大重点,只有下笔的当,墨才能够真正的完成画作心中最想要的形态,而墨汁的浓淡枯瘦却又是画作意蕴是否能够表现出来的重要部分,《芥舟学画编》之中便说道绘画无怪乎都是“笔取形”“墨取意”。而气韵如何生动,那么“用墨得法,令光彩晔然也。”
可以说,在山水画中,笔与墨缺一不可,它们构成着山水画的主体部分,笔墨的浓淡虚实正是其能够构建无限气韵的重要部分。笔与墨看似服务对象有所差别,但是两者统一,才能够真正的将一幅山水画的气韵表达出来。
笔有“筋、肉、骨、气”四势,墨也有高低晕染浓淡枯瘦之分,这样的笔与墨是脱离了形的束缚的。但是毕竟是用笔,很多画家也会在画山水画的时候使用书法用笔的重要性,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尤其是元代开始,纸成为了重要的绘画工具,宣纸不像绢布,其渗透性和吸水性都更加的强对于笔墨的敏感度也更强,书法用笔更能使得山水画意蕴丰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