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空灵简约的明式家具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明式家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经岁月的磨练,至今仍焕发着夺目的光芒。研究明式家具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对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以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品位的不断追求,丰富现代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明末 黄花梨罗汉床
一、明式家具的形成
现在我们称谓的“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工巧匠们主要用紫檀木、酸枝木、枸梓木(俗称鸡翅木)、花梨木等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后人在总结上千年的中国古典家具的历史和文化时,将这一时期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又因其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家具为代表,所以也称其为“苏式”家具。 在追溯中国古典家具的历史渊源时,我们总能十分清晰的梳理出明代家具作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中那光彩夺目的一页。那么,为什么明代家具可以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而不是其它历史时期?有哪些因素促进了明式家具的形成?
(一)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家具总是随着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纵观历史,宋元以后,人们安居乐业,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明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至明代中叶,举国上下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最主要的是城市经济活跃,手工业飞速发展。家具,作为明代飞速发展一种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超常的发展。 追求家具的完美离不开物质的富足,追求家具的艺术性更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明式家具之所以产生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由于其得天独厚“鱼米之乡”的天时地理条件,以及手工艺发展而造就的地方富裕。明代中叶后苏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手工艺人才辈出,技艺精湛,是明式家具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 黄花梨月洞门罩架子床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文人的参与。
苏州手工艺与其悠久古城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吴地的原始先民们就创造了玉器、陶器等令人惊叹的原始工艺品;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又呈现出吴地手工艺独树一帜的个性形象;秦汉时,织造工艺和刺绣已开始在全国享有盛誉;隋唐时期苏州的琢玉、漆器、泥塑、金银器等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宋元时苏州手工艺更以品类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蜚声海内。宋元以后,不少官宦人家及文人墨客聚居苏州,纷纷兴建私家花园,促进了苏州地区家具制造等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由于是私家花园,大多业主都亲自参与了规划和设计,也因此渗透了他们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这类园林建筑物内所使用的家具也同样受到封建士大夫和文人的重视,从室内的陈设到家具的设计及用材无不浸透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爱好,对直接提升“明式家具”的品质和品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的代表,当时拥有一大批画家。据史料记载,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就产生于这个时代,“唐、祝、文、周”等文人逸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们寄情于山水、田野,悠哉游哉,他们的画风追求宁静、高远的意境。这种文人的意识和修养,对当时当地的园林家具直至民间家具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家具制造在选料、款式、功能、造型诸方面的改进,使这个时期的家具业有了质的飞跃,更臻完善,更加清雅、脱俗。
二、明式家具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一)明式家具的特点
经过千锤百炼,明式家具逐步形成了“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独树一帜。所谓结构严谨,是指家具的构成都是靠卯榫工艺,在充分考虑家具的外形美及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及力的平衡,从而达到耐用的牢度;所谓线条流畅,是指每一件家具外观上主要以线条为主,很少雕饰,匀称的比例,秀美的线条,更显家具设计制作的功力;所谓工艺精良,是指家具的制作从选料、配料、木工、打磨,漆工等每道工序均细致周到,无懈可击;漆泽光亮,是指家具上漆均采用生漆传统工艺,往往通过几十道工序的精工细作使家具外观尽善尽美,达到似漆非漆的效果。
明 黄花梨满雕云龙高束腰大画案
(二)明式家具的历史文化价值
明式家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文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家具领域里达到了无与论比的高度,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其完美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在我们后人看来均无法望其项背。在明式家具中,不论是椅子、茶几还是条桌、书架,其清秀的造型、匀称的比例、明晰的线条,充分表现了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而这种内涵和气质,乃是明式家具的精粹和灵魂;而其简洁的造型,不仅富有流畅、隽永的线条美,还给人以含蓄、高雅的享受;它以结构部件为装饰部件,不事雕琢,不加虚饰,充分反映了天然材质的自然特性;精炼、合度和科学的卯榫工艺,达到了尽善尽美,添一份嫌多,减一分嫌少的程度。因此,明式家具无愧为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它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今天,我们在探讨明式家具形式的历史缘由时,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而发生的经济的、文化的、艺术的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明式家具历史文化价值之所在。
三、明式家具的演变
继明式家具之后,是在中国家具史上别开生面的清式家具。同样以硬木制作的清式家具以其绚丽、豪华、繁缛的富贵气派和造型厚重、体形庞大、色彩艳丽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式家具是以宫廷家具为代表的,民间俗称为“京式”。由于清朝统治时间长达三百多年,其清式风格也影响了大江南北的家具。苏南地区家具在延续明式家具主要结构、造型的前提下,其款式面貌也讲究精细的雕刻及形体的气派大度,只是在家具上雕饰的纹样采用了比较清秀、简洁的图案,如灵芝、香草、回纹等,无不渗透着江南的气息。当然在用材上比起“京式”家具还是瘦身不少,仍体现着“明式家具”的韵味。现苏州园林内保存的清代家具大多如此。 清代以后,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不聊生。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个时期的红木家具中西合璧的有之、明清混合的有之。这一时期的家具业可以说是杂乱无章,一无建树。
明 黄花梨雕龙纹翘头案
四、明式家具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散落在民间的以一家一户为主的红木家具制作从业人员集聚起来建立了合作社。由于资金及市场购买力等问题,开始时只是做些红木筷、图章盒、针线板之类的日用品,后来才逐步发展到制作红木小件乃至红木家具。因红木原材料均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又因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除国内高档宾馆外,基本上依靠外贸出口,“以进养出”。当时都是来样生产,也就是说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而设计家具款式,而国外购买红木家具的客户大多是华人、华侨,所以红木家具也凝聚了他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渗透了明、清以来优秀传统家具的烙印。红木家具出口开始大都在东南亚,逐步转口至美国、北美,以至欧洲。同时,国内家具设计也迎合了国外客户的需求,从造型上基本以明式家具为骨架,并吸收清式家具的雕饰;在家具的种类上增加了沙发椅、餐台椅等更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款式。随着外贸出口的逐步扩大,国内红木家具的生产也不断扩大。由于六、七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红木家具的制作仍以手工生产为主,城市企业为了扩充劳动力,纷纷将部分半成品外发至乡镇、农村。乡镇、农村的一些加工企业在加工技艺日渐成熟后也以此仿效,苏州地区尤其如此。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进出口权限的放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红木家具的使用也逐渐普及,苏州地区的生产厂家也由此发展至大小几百家,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红木家具生产制作基地。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的历史产物,历史上任何时代,手工艺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传统的土壤。一个地区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家具业的变化,离不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是作为明式家具发源地的苏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今天蓬蓬勃勃的红木家具制造业。当然,明式家具的继承和发展也不应该永久停留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它需要与时代同步前进,需要不断地运用同时代的科学成果,改进和发展它的生产手段。新时代物质文化的高水平,使人们生活与消费出现了新的需求,在追崇明式家具审美情趣的同时更讲究家具的功能和人体的舒适度。在更丰富的文化层次上,在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中,目前形成的大、中、小各类传统红木家具厂商并存的格局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实际。现在这些厂商生产的传统红木家具明式风格的有之、明清风格相结合的有之、以传统风格和欧式风格相融合的也有之,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间性、通俗性、高雅性的结合。或许,这就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传统红木家具在当今延续发展的新趋势。 明式家具作为传统家具的典范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次飞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文化修养及审美趣味的提高,还会产生新的飞跃,但明式家具的“精、气、神”仍将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缔造中华文明的是什么?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人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从而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力。
文化同化指相对弱势、落后的文化在与相对强势、先进、 完善的文化接触以后,逐渐引进、学习后者,受后者影响,并逐渐具备后者特征的这程。当一个弱势文化具有强势文化的特征时, 我们就称这个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同化了。文化同化的规律是先进的同化落后的。
华夏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屡屡遭遇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如春秋以前的“南夷与北狄交侵”,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人接连南下,明末满族入关。剽悍勇猛的游牧人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但在文化上却反复上演着“征服者被征服”的正剧。
所以说缔造中华文明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平原博物馆门票?
不要门票,免费开放的。平原博物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
有什么考古类的好书推荐?
竟然你想让大家推荐考古类的书籍,那么我想你也和小编一样喜欢考古,那么小编来根据自己看书的情况以及各高校的一个考古课程的安排来给你推荐一些考古类的书籍。
总论论、教程类1、《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98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中国大百科全书》(198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2004) 作者是全球知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保罗
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1984)作者苏秉琦
5、《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1996)作者俞伟超
6、《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1997)作者严文明
7、《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2004)作者张忠培
8、《中国考古通论》(2009版),作者张之恒,小编看的第一本考古书籍
9、《田野考古学》(2008版),作者是冯恩学,内容主要对田野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等等作了阐释,具体内容包括田野考古学理论、考古调查、探方法发掘、几种重要遗存类型发掘与清理、考古绘图与拓等。
10、《考古学概论》(2010版),作者马利清。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学基本理论、考古学发展简史、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考古发掘成就研究状况。系统、扼要地阐述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研究方法,全面反映中国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充分吸收中国考古学界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11、《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2011版),作者张宏彦
旧石器时代考古《旧石器时代考古》(2000版),作者王幼平
《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2005版),作者王幼平
新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2004版)作者张江凯、魏峻。
《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1994版)作者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1994版)作者苏秉琦
《仰韶文化研究》(1989版)作者严文明
《史前考古论集》(1998版)作者严文明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1998版)作者张忠培。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2004版)作者赵辉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2003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夏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1980版)作者邹衡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1998版)作者邹衡
《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1998版)作者李伯谦
《中国考古学 —— 夏商卷》(2003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2004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1994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2000版)作者许宏
《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1998版)作者赵化成
秦汉考古《汉代考古学概说》(1984版)作者王仲殊
《秦汉考古》(1998版)作者赵化成、高崇文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2006版)作者巫鸿
《中国考古学 ——秦汉卷》(2004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隋唐《三国—宋元考古(上)》(1974版)作者宿白
《隋唐考古》(2002版)作者齐东方
《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2003版) 作者齐东方
《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杂志1978年6期 作者宿白
《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1990版)文物出版社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2000版)杨泓
《中国石窟寺研究》(1996版)作者宿白
《中国考古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2018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宋元考古《宋元明考古》(2004版)作者秦大树
以上只是列的一部分,当然了,除了看这些书籍之外,你还可以看一些专著,以及古文字、历史等等相关的书籍,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用,你也可以私信给小编,我们一起交流学习。
欢迎大家关注说历史讲考古。
景泰蓝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天津市。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特产工艺品。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北京作为景泰蓝工艺主要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地处太平洋西岸,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位于北纬 38 °34′~ 40°15′,东经 116°43′~118°4′之间,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土地总面积11966.45平方公里,下辖16个区,共有124个街道、125个镇、3个乡,3520个村和1874个社区。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截至2021年有35个矿种,石油储量超过1.9亿吨,天然气储量638亿立方米,盐田面积为263平方公里,海盐年产量188万吨,渔业资源种类约有80多种,耕地329561.50公顷,园地36919.82公顷,林地148261.73公顷,草地14988.87公顷,湿地32722.2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2245.7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5295.5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37308.02公顷。2020年观测记录鸟类452种。2022年末常住人口总量1363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1.0%。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4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8所,普通中学542所,小学884所,幼儿园2257所。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282个,其中医院435个。卫生机构床位6.85万张,其中医院6.22万张。 天津,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1403年改元永乐。天津作为军事重地,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5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69个,公共图书馆20个,街乡镇综合文化站255个。热门景点有,天津之眼,意大利风情街,古文化街,五大道等。
没有印年款的宣德炉是否不值钱?
首先我们讲一下宣德炉的由来。
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所铸宣德炉工艺精益求精,造型优美别致,质地细腻如肤,珠光宝气,堪称桐庐精品,除大部分留作宫廷使用外,少部分赏赐给了皇亲国戚、显赫近臣、达官贵人和一些香火旺盛的庙宇。宣德炉的审美传统源自宋瓷,是以铜的材质去追求瓷的质感,使之充满古典韵味,它上承了夏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中承了宋元瓷器的造型,开启了中国铜器的复兴时期,把我国古代的青铜合金铸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引领潮流。但是,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传世量极少,现已极为罕见,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
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到文人墨客,到庙宇寺院,宣德炉都备受青睐。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仿制宣德炉的活动就从未间断过。所谓仿品是只仿其器形而不仿其器款,赝品则不但仿器形,而且还仿器款。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是吴邦佐,他是负责监督铸制宣德炉的官员,宣德炉停铸后,吴邦佐即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仿造,落款为篆书“琴书侣”或楷书“宣德五年臣吴邦佐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的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正因如此,宣德炉和其同时代的仿品,现今已很难分辨,一般均作真品论,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