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逊书法代表作品,关于欧阳询的四个故事?
1、欧阳询流连观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2、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3、欧阳通苦学父书
欧阳通,字师通。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
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体"。
4:欧阳纥的妻子随夫南下,路途中竟被一只白猿掳去。欧阳纥得知后,寻找到自己的妻子,杀死了白猿。而其妻归来后即生下一子,就是欧阳询。所以,欧阳询相貌丑陋。欧阳询楷书的特点?
欧阳询楷书有两大特点。
一是"险"。主要是指欧阳询楷书的结构。欧体字的结构尤如杂技演员走钢丝,看似险其实非常稳。也就是在险中产生异样的美。
二是"精"。欧阳询楷书的用法非常精道,无论点横撇捺,还有提按转折,一丝不苟,笔笔到位。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好在哪里?
用欧阳询自己的话来回答,最好不过。他说:“肥则为纯,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张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张翰帖》,又名《季膺帖》《思鲈帖》。是欧阳询传世墨迹真迹。原为《史事帖》中的一篇。《史事帖》原有十帖。现存墨迹本仅余三筛。另外二篇分别为《仲尼梦奠帖》《卜商读书帖》。是学习研究欧阳询书法用笔的宝贵资料。
要说一件书法作品好在什么地方,首先你得喜欢它,了解它。就像喝酒一样。一个不会喝酒的人,你给他说茅台酒如何好,如何香,如何醇厚,如何美妙无方。当他听信了你的话尝试了一口,他会认为你说的都是骗人的。对一个不欣赏欧阳询行书作品的人,你把《张翰帖》说的再好,他也不会欣赏。
现在很多学欧体字的人,并不是去全面的学习欧阳询。而是以田英章的字当作了欧体去学习,田英章的行书并不是学习欧阳询的,他对欧阳询行书并不重视。以田英章的用笔,根本不可能把欧阳询行书劲利的风格写出来。而学田的人,又缺少对欧体行书的了解。看惯了工整的田楷,反倒觉得欧阳询行书不好。事实上,欧阳询行书,在张怀瓘《书断》中,在初唐时期是列在第一位的,比他的楷书更具魅力。
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行书出于王献之。刚劲有势。与虞世南合称“欧虞”。著名的定武《兰亭序》,就是欧阳询所临。因为定武本》兰亭序》是石刻,大量的拓片比墨迹神龙本《兰亭序》的流传广泛的多。就是赵孟頫这样的大书法家,也只能学习欧阳询所临的定武《兰亭序》。
要知道《张翰帖》好在哪里,只有懂得欧阳询劲利险峻用笔的人,才能聊到他的妙处。
欧阳询楷书口诀?
欧阳询楷书有八个口诀,分别是:点如高峰之坠石,卧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似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一被常三过笔。
是笔误还是故意为之?
一个看似简单的“青”字,在书法中其实包含丰富的结体原则。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九成宫》中,欧阳老师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写法,一是“东越青丘”,一是“贯穿青琐”,二者写法不同。
以这两个“青”来说一说其中涉及的一些原则吧:
1、如“月”“具”等结构的字,框内的短横的两端不宜同时连接两边的笔画,而应只接触一侧,空出另一侧以透气。2、对于上下结构的字帖,可通过拨转的方式,改变上下两部分的角度,以使其产生变化。也就是说,同一个字,在书法中是可以有不同写法的。
“东越青丘”中,“青”的“月”部略瘦且位置偏左;而“贯穿青琐”中,“青”的“月”部略宽且位置偏右。
3、“月”中短横与哪一侧接触,要考虑字的重心。“东越青丘”中,“月”瘦且偏左,整字向右倾,故短横放在右边以稳定重心。
而“贯通青琐”中,整字略左倾,故短横放在左边以稳定重心。
试看下面王羲之在《孝女曹娥碑》中的“青”字:
4、“东越青丘”与“贯穿青琐”,前者的“青”更险,更具欧字特点。欧楷以“险”著称。何谓险,即一个字看似不稳,但最后总有关键一笔,将重心稳住。就如“飞来峰”一样,看起来随时会倒下,但却屹立千万年。
《九成宫》乃欧阳老先生呕心沥血之名作,每一字都精心琢磨后所书,绝非笔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欧阳询的书法墨迹为什么会有史事三帖?
欧阳询的书法墨迹《史事三帖》指的是现今留存在世的三件墨迹作品《仲尼梦梦奠帖》《卜商读书帖》《张翰帖》。
其中这三件作品,只有《仲尼梦奠帖》被认为是真迹,《卜商读书帖》《张翰帖》则被疑为双钩廓填。双钩廓填,在唐代是一种复制字帖的精工手艺,能够高度还原原作面貌。有下真迹一等之说。著名的王羲之《兰亭序》,便是这种手法复制。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已经失传。
《仲尼梦奠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真迹无疑”。在乾隆皇帝鉴定的真迹中,有许多作品被现代专家所否定。如三希堂中的三件作品,仅有《伯远帖》被专家承认为真迹,其他两件作品专家们不予认可。但对于乾隆皇帝鉴定为真迹的《仲尼梦奠帖》,专家们也无话可说,同意了乾隆皇帝的鉴定。想想乾隆皇帝也够可怜的,堂堂的皇帝,还要今天的专家们同意,体现出了专家们的权威,皇帝也不能例外。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或《张翰思鲈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个帖原本也有乾隆皇帝的题款。后被人刮去。说不定又是题了与专家们意见不同的字。介于这个乾隆的皇帝随便破坏文物的行为,专家们忍无可忍,决定把他的题字刮去。不能让他的题字影响了大家的鉴别。
《卜商帖》不但乾隆皇帝鉴定为真迹,宋徽宗也鉴定为欧阳询真迹。对乾隆皇帝不甚信服的专家,对宋徽宗的书法造诣应该不会存有疑问了吧?现代专家可不管这些。也有一部分认定《卜商帖》是双钩填墨。皇帝的鉴定也不好使。
大家是相信皇帝的鉴定呢?还是相信专家们的鉴定?欢迎您发表对此问题的看法,我们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