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西方文学发展代表作品

法国剧作家、古典主义戏剧创始人高乃依的剧本《熙德》《贺拉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唐璜》;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昂朵马格》《费得尔》;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它是最早出现的~~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西方文学发展代表作品,欧洲17世纪有哪些经典文学?

欧洲十七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大致如下:

英国的有:诗人、政论家弥尔顿的《失乐园》;小说家笛福的《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讽刺作家、政论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法国的有:法国剧作家、古典主义戏剧创始人高乃依的剧本《熙德》《贺拉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唐璜》;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家拉辛的《昂朵马格》《费得尔》;法国诗人布瓦洛的《讽刺诗集》十二篇、《诗简集》十二篇等。

总的说来,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坛基本是英法两国独领风骚,而德国、俄罗斯等的文坛巨擘如歌德、席勒、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还未登堂入室,所以经典文学作品不算多,算不上欧洲文坛的辉煌时期。

为什么会成为欧洲文学的源头?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它是最早出现的~~

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

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

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2、第二阶段:公元前8——6 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文学成就包括抒情诗、散文、寓言。

作品:《伊索寓言》

3、第三阶段:公元前6——4世纪

奴隶制城邦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文学成就包括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希腊文学在雅典全盛时期达到了高峰,涌现出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4、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中叶

奴隶制衰微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代表剧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写作家庭喜剧。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世界上最伟大最经典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1、战争与和平

年轻的公爵安德烈为了辉煌与荣耀,在法俄开战的时候,满腔热情地从军出征。但是,事情并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于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侥幸回到家里时,妻子又不幸难产去世,这给他以巨大的打击,从此他消极处世。在他的好友比埃尔劝导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当俄国卫国战争爆发时,为了民族的尊严,他毅然重返前线。最终为国捐躯,展现了俄国人不屈的民族意志……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歌颂了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3、复活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4、罪与罚

本书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 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挺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人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多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5、悲惨世界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6、雾都孤儿

孤儿奥立弗・退斯特从小在贫民习艺所受尽欺凌,逃到伦敦后又陷入贼窟。身边的世界像一台疯狂运转的机器,小奥立弗却努力坚守着心底深处的纯净与高贵。这份执著终于帮他等来了柳暗花明:布朗劳先生、梅里太太等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此同时,奥立弗奇特的身世,也一步步真相大白。小说深刻揭示社会弊病的同时,也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一连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百多年来深受读者爱戴。

欧洲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三人的画风有怎样的不同?

#创作热词##油画##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他们都是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开创者奠基者,都是绘画技法卓绝建树非凡的艺术大师,都有经典的油画作品传世。但是,他们在绘画创作上又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

达芬奇(1452年一1519年)、米开朗基罗(1475年一1564年)、拉斐尔(1483年一1520年),三人几乎生活于同一时期即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盛期,也是西方油画研制成功的初期。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为绘画艺术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逢其时。一方面,这时候油画刚产生不久,如何探索开创一条成功而成熟的油画创作方式和模式,又是他们面临的一个严竣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孜孜以求,刻苦研磨,大胆探索,各自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绘画风格,开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范例。

一,达芬奇的画风。

达芬奇油画以科学严谨深沉凝重著称。造型精准形象逼真主题深刻内涵丰富是达芬奇的艺术创作理念。为此,他悉心研究透视学、光影学、色彩学和人体学等。比如为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组织结构分布比例,达芬奇进行了几十次解剖实验研究。为了达到造型的真实精准,达芬奇苦练素描技法技巧并提出“素描是油画的基础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理论。经过长期探索实践,达芬奇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科学严谨深沉凝重的画风。代表作有《蒙娜丽莎》、《丽达与天鹅》、《最后的晚餐》等。

二,米开朗基罗的画风。

米开朗基罗油画以雄浑健拔庄严大气传世。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油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油画具备了和他雕塑作品一样的品质和风格,立体感强,雄健有力,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作为一个活了89岁的长寿画家(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一生作品甚丰,其油画代表作有《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创造亚当》等。

三,拉斐尔的画风。

拉斐尔油画以细腻柔润唯美和谐立名。在三位大师中,拉斐尔年龄最小。拉斐尔少年时就非常敬佩达芬奇,发誓要成为和达芬奇一样的画家。19岁时他来到佛罗伦萨,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同城“竞技”。他一方面学习刻苦学习临摹两位老大哥的绘画作品,一方面潜心研究探索自己的绘画风格,常常夜继日地作画,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遂瑧入化境,自成一家,形成唯美和谐柔润细腻的绘画风格。拉斐尔因病37岁辞世,传世油画30多幅。代表作有《美惠三美神》、圣母子》、《西斯庭圣母》等。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高超的绘画技法不同的绘画风格创作出经典的油画作品,开创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范例,对西方油画艺术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他们被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三杰”。

谁能谈谈对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评价?

感谢提问者的精心提问,感谢头条官方的信任,邀请小编回答这个热点的问题!小编先抛砖,目的是引各位的玉,欢迎各位也热心作答!

小编自小以来喜欢看书,喜欢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书籍,所以对于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还是有一点点的研究,当然比起那些专业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对于谁能谈谈对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评价?

小编以前思考的时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分享分享心得:

当我们谈论戏剧和文学的发展时,我们不能不谈论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绝对是莎士比亚。这位著名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和作家在平淡的生活中创作了许多非凡的作品。中国人称他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戏剧自出版以来就一直在剧院演出,而且从未结束过。莎士比亚最大的贡献自然是他的文学作品。

在文学领域,莎士比亚最重要的贡献是用当时常见的写作方法创作了大量的旧戏剧、小说和民间故事,但他的词汇量极为丰富,人物塑造也极为深刻和鲜明。此外,他的故事情节多变,人物语言也各具特色,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戏剧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莎士比亚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例如,在早期,英国打败西班牙后,莎士比亚的理想人道主义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所以在这个阶段他创作了四部受欢迎的喜剧。中期,随着英国社会矛盾的加深,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开始发生变化,他开始发展为现实主义,创作了四部具有高尚情操和牺牲复仇精神的悲剧。

在英国文学中,莎士比亚贡献了两万多个英语单词,虽然数量有限,但意义深刻,意境独特。在莎士比亚之前,英语只有1万字,但在他之后,英语有3万多字。在当代社会,他不仅为作家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词汇量来表达自己的意义,也为他的广大读者带来了精神和精神上的寄托。莎士比亚对理想的追求、对腐败社会的批评和讽刺深深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不仅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与社会底层民众同甘共苦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和社会呐喊。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谁能谈谈对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的评价?这个热点问题的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的小伙伴欢迎下方留言,请不吝赐教,小编感激不尽,必定予以回复,谢谢各位阅读!

如果从历届茅盾文学奖中选出五部经典小说并排序?

我读茅奖作品真的不多,只读过十多部吧。自我感觉这五部不错:《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蛙》《黄河东流去》《一句顶一万句》。

《平凡的世界》咱们就不说了。

《白鹿原》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白家是白嘉轩,鹿家鹿子霖,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及其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渭河平原50年变迁。它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50余万字,历时六年创作完成,也可以说是大师呕心沥血的结晶。

《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以高密东北乡的家乡为背景,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医生的人生经历。她用新法接生了无数的婴儿,也因为搞计划生育而扼杀了许多生命。文中人物的命名很有特色,大多和人的肢体有关,比如王脚李手什么的。

《黄河东流去》是河南作家李准的作品,写的是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堤阻挡日寇,而发黄水成了黄泛区的故事。故事里不少情节我们河南人尤其是被黄水淹过地方的人,读起来很熟悉亲切,老一代人曾经讲述过,是我们的先辈的人生经历,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

《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的代表作。第一部讲河南延津农民杨百顺为寻找女儿出延津,第二部讲杨百顺(就是吴摩西)的女儿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为寻找妻子出延津的故事。小说讲了人与人之间有话和没话的区别,话逢知己千句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揭示了人生存的孤独感,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他的小说《手机》被改成电影和电视剧,影响很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