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号子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在实际的绘画作品面前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那种美妙的弦律在眼前在耳边甚至在心里鸣响、回荡、经久不息。像早年我们在印刷品中常见的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干草车》一画就是这样。...

号子的代表作品及作者,你心中具有美妙旋律的油画是怎样的?

通常人们会把一些绘画作品的优美色调和线条比做弦律。在实际的绘画作品面前我们确实能感受到那种美妙的弦律在眼前在耳边甚至在心里鸣响、回荡、经久不息。

像早年我们在印刷品中常见的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干草车》一画就是这样。画面中农夫赶着干草车过河,河水荡起的波纹在阳光下闪烁,如同钢琴清脆的音符在水面漂荡。阳光在树隙穿梭,投下的阴影在房舍的瓦盖上跳动,忽明忽暗的弦律如同乐章的起伏萦绕在晴空下。画面中生活气息浓厚的村舍,轻风徐徐的乡间田野……整个画面中的一切,如同一首轻快动人的交响乐在画中飞扬。

康斯泰勃尔在绘画中喜欢描绘长长的地平线,圆圆的树木花簇与朵朵漂动的白云,这些由平行线与弧线交相呼应曲直分割,从而使画面传递出一种祥和与轻松的音乐感。

而那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般乐感的画面则可以从荷兰画家梵·高的画作中看到。当时他曾移居法国南部的阿尔生活与创作,炽热的阳光与地中海吹来的风,到处翻滚的麦浪以及追逐朝阳盛开的向日葵与鸢尾花都给画家无限的灵感。他用画笔和颜料在画面上布下优美的音符,他浪漫的线条演奏着委婉的弦律,用互补色来激起悦耳的强音,用扭动的笔触形象表达着少女般阿娜的舞姿,用明暗鲜灰把对自然的爱像史诗般的弦律奏响。

绘画中像这些有如音乐弦律之美的作品数不胜数。再有像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月光下的少女》、法国画家柯罗的《摩特芳丹的回忆》以及画家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等,奏鸣的弦律或闲适、或舒缓、或激昂、或悲壮,为人间留下的音乐回响不绝于耳……

无论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无论是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只要艺术家手上有情,心中有爱,便永远都能为人间奏起命运赋予生命的华彩乐章。

图一:康斯泰勃尔《干草车》

图二:梵高《向日葵》

图三:梵高《鸢尾花》

图四:克拉姆斯柯依《月光下的少女》

图五:柯罗《蒙特芳丹的回忆》

由于某种原因,籍里柯《梅杜萨之筏》无法上传,请朋友们进行搜索欣赏

2020年4月13日

水浒传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四川省代表歌曲?

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词和曲均出自于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歌曲诞生地为重庆沙坪坝,是1942年在重庆从事地下党工作期间创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流传于国内外。原唱者是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

第二首:《康定情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唱的就是朵洛。这可能就是康定情歌最早的雏型了。按老人的年龄来算,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康定情歌就已萌生。一部分人认为《康定情歌》是康定北关外雅拉沟一带农牧民首创的一首民歌,属于“溜溜调”,本来只有前三段。四十年代前期,康定的少年儿女在“伴花夜”(陪新娘欢度婚前之夜)或打趣“儿女之情”时,都爱唱这首歌,词中“李家大姐”、“张家大哥”,通常要临时改唱成眼前女方和男方的姓氏。抗战时期,在重庆这首民歌的最早采集者是音乐家郑沙梅,他当时是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也在界石场国立边疆学校任教,在采集康区民歌时,康定学生曹素芳、乔淑媛、李培源、孙玉华等,给他唱了不少民歌,其中就有“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时间是1944年秋季。

第三首:《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中的经典之作,它实际上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形成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载有它的歌词。《槐花几时开》歌词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

第四首:《黄杨扁担》是重庆市渝东南民歌,起源于重庆酉阳县和秀山县。是土家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黄杨扁担》是重庆三千万人民的骄傲。1958年歌唱家朱宝勇首次演唱《黄杨扁担》,从此,优美抒情的秀山花灯歌曲《黄杨扁担》被冠以四川民歌在全国流传。

资料拓展:

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四川民歌,人们最为赞赏它的抒情、婉转、爽朗、诙谐、泼辣。这也很能代表它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不过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制约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民间歌曲必然多姿多态。我国音乐学者对民间歌曲的分类尚无定论,我倾向于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三大类。在四川民歌中,其中“山歌”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山歌,顾名思义即山野之歌,是活动于山野,田间的劳动者所演唱之歌。是活动在山野田间的劳动者所演唱的歌(如青海的“花儿”、湖北的“赶五句”、陕西的“信天游”、山西的“小曲”、内蒙“的爬山调”等都是我国有名的山歌歌种。)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或劳动之余,自发抒情怀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手段。它的形式十分简炼,体裁比较自由,它既便于广大劳动群众直接掌握和运用,又使有才能的歌手进行创造发挥充分余地。

四川山歌,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大体包括各地“晨歌”、“放牛歌”、“放羊歌”、“薅秧歌”。“薅草歌”、“罗儿歌”等。由于过去人们在农业生产和背挑运输及畜力劳动中,大多是个体作业,当然集体劳动形式也有(如薅秧、薅草、集体运输),但这些集体劳动仍保持独立方式。因此,四川山歌不像劳动号子那样直接具体与劳动相配合,在形式上就更不受具体劳动的限制和约束。在旋律节奏上,有的山歌节奏很自由,有的结构严谨、节奏较规整。在调式上多以五声徽、羽调式常见,也有少数商调式和徽调式交替的山歌。在唱法上四川山歌有高腔和平腔之分,拖腔委婉动听,很有特色。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咨唱、缀句联唱、穿唱、帮腔等。

四川山歌在表现内容上也很广。有赞美劳动场面,表现生活情趣,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如《清早起来大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摘葡萄》、《下田薅秧排对排》等这类山歌。)还有更多的是揭露封建腐旧的婚姻制度和歌智唱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情歌如:《槐花几时开》、《跑马溜溜的山上》、《妹儿爰的勤快人》等就属这类山歌。

四川山歌,一般为二、四、六句(也有少数三、五句的)短小精悍,每句五字七字不等。许多山歌虽是人们即兴创作,但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含意深刻。唱后让人细细寻味。四川山歌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在歌调上常常带有浓郁的四川方言土语(如《槐花几时开》中的“望啥子”和《摘葡萄》中的“麻鲁儿”、“麻鲁儿”就是典型的四川方言土语)。

四川山歌在衬词上特别有风味。许多山歌中衬词有规律的出现形成一种新鲜的格调,使曲情显得分外活泼亲切,更富有浓郁的四川乡土气味。如《槐花几时开》这首川南山歌,情景交融。有声色有色,感人心脾而回味。它的节奏也较自由,曲调悠长。尤以衬词拖腔的婉转配合,更真切的描绘出一位少女对情郎的一片痴心。又如《跑马溜溜的山上》中的衬词“溜溜的”、“月亮弯弯”悦耳动听、很有兴味。在词意上补充描绘了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有助于渲染这首情歌的抒情气氛。再如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哐扯”、《黄杨扁担》中的衬词“姐哥呀哈里呀”,《妹儿爱的勤快人》通过很长的衬词“唉呜溜溜溜溜”、喂、唉的渲染,很好的烘托出了火热的劳动情绪和表达真挚的情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中,诞生在“天府之国”四川的民间汉族山歌,只是中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朵小小山花。随着时代的前进各地民间歌曲己浸入了新的血液,深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的发展,四川山歌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施耐庵的后人怎样?

他的后人生活不错,个个遵守族规。

新垛镇施家自然村,主要是施耐庵的后人居住,如今施耐庵的后人已经达到第二十六代,施家桥村曾获得“江苏省卫生村”、“兴化市新农村建设一等奖”、多次获得“文明示范村”,在新垛镇乃至全市中都排在前列,施家桥村之所以在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离不开整个村的村风民风,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晓自己是名人之后,他们承载着名人身上的中华传统的美德,施耐庵故居的馆长,也是施家第二十代后人——施鹏,他介绍道:在施耐庵家族里面,虽然延续了几百年,但是都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直到现在,家谱经过不断的修改,日臻完善,现在每个族人都有一本族约。

族约的主旨是“传承美德、守信贤良”,具体内容为:1、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2、团结友爱,互助互学。3、尊老爱幼,传承我国人民善良的美德。4、勤奋学习,苦练致富本领,争当新形势下的时代楷模。5、倡导扶贫济困,敢于见义勇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富庶社会尽心尽力。6、为拥护计划生育国策,家谱中增填女子姓名,倡导男女平等。7、今后凡男子成家生子者,应按资排辈取名,具体为『智惠易星辰 妙语震寰伦 巧解其中意 光大有后生』;8、凡成家立业者,每年清明节前祭祀先祖之日,均得到施耐庵陵园参加活动。

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句诗是谁写的啊?

是施耐庵写的。

该诗句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全文如下: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

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作者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你有较为满意的原创散文分享给大家吗?

我写过几百篇散文,数年间相继在全国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也出版过5部散文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篇原创抒情散文《一条大江》。

散文

。。。一条大江

。。。郭宪伟

这是一条如情似梦的大江。

她带着秦岭山脉火一般的热情,奔腾于崇山峻岭,蜿蜒于森林河谷,逶迤于绿草芳甸,徜徉于平滩沙渚。她日夜不停地从我的眼前流过,从我的心上流过,从我的梦中流过……这就是我故乡的嘉陵江。

嘉陵江是柔情百肠的。

她从大山中呼啸而出时,便一反烈火般的性格,瞬间变得柔情似水了。她低吟浅唱,一咏三叹,迂回萦绕,九曲回肠。时而驻足江岸古刹,静听夜半客船时的悠远钟声,时而穿过桑林橘园,把田野的芳香带向远方,时而依偎江堤,让两岸明灯璀璨,流光溢彩。她像一位多情的女性,在川东北的土地上踟蹰缠绵。这里有她眷念的红土地,这里有她日思夜想的父老乡亲,这里有她难以舍弃的朝气蓬勃的城市和牧童遥指的村庄……她就这样一步一回头地绕呵缠呵,像大堰河一样,尽情地用她的乳汁,哺乳着她的儿女,养育着两岸的文明,生生不息,从远古一直到今天。

这,就是我母亲般的嘉陵江。

源远流长的江水呵,洗亮了纪信的忠义,浸润了陈寿的笔墨,醉过杜甫,醉过岑参,醉过李商隐,醉过汉唐诗风、明清文墨。“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只应添得清宵梦,却见满江流月明。”古人抑扬顿挫的吟哦,千百年来,漾起嘉陵江厚重的文化波澜。

嘉陵江是清丽旖旎的。

她有着遗世独立的天生丽质和动人风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湛蓝湛蓝令人心醉的江水,上映蓝天白云,下皴绿树山峦,雾气氤氲,轻纱曼舞,夕阳辉映,浮光耀金,百舸争流,渔歌唱晚。孤鹜于水中嬉戏,白鹭于浅滩蹁跹,一幅清丽与空寂的画图尽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在众多河流被人为糟蹋得蓬头垢面惨不忍睹的今天,她却用俏丽动人的容颜,给人们以愉悦,以慰藉,用她那源远流长的一江清流,承载着两岸一切生灵的生存和繁衍。嘉陵江就这样于这无私的美丽和慷慨的奉献中默默无言地流淌。

嘉陵江柔情蜿蜒地流淌,桑林玉翠,丝绸罗带,橙黄橘绿,稻麦飘香,装点着河岸的昨天和今天。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座座乡镇栉比水岸,阆苑江山秀,青居曲流长,蓬州桑梓翠,绸都第一坊。那一座座高筑的水坝,汇集的不是一片水域,而是一条流淌着银的理想,泛滥着金的希望,洋溢着川东北大地今天骄傲和明天辉煌的大江。

嘉陵江流淌在我的梦中。

我曾经在俄罗斯的大地上眺望伏尔加河,觉得她虽然雄浑壮阔,却少了嘉陵江的秀丽恬静;我曾在湄南河边漫步,那菩提树下的风情着实妖娆,却怎么也感受不到嘉陵江给我的心醉;我也曾在高空中俯瞰密西西比河,她玉带般地穿越广袤的北美大地,却没有嘉陵江柔情般的逶迤,缥缈般的空灵;就是那条风姿绰约的莱茵河,也比不上嘉陵江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迷人魅力……阅读了世上大江大河,浏览了山间小溪曲流,缱绻于怀的,还是嘉陵江如诗如画的低吟浅唱和魂牵梦萦的九曲回肠。

嘉陵江呵,我的梦中的天堂。

我曾多次在两岸愁肠百结的山路上行走,望着那起伏不平乳房裸露的丘陵,走过枯叶残根水清鱼瘦的荷塘,去寻觅蒹葭苍苍渔火舟横的野渡,总是希望嘉陵江的每一弯曲流都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倩影,每一朵浪花都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绝唱,每一处桑梓都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妩媚,每一条小溪都显出“杨柳依依,清且涟漪”的温情,每一垄禾田都有“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的乐章。我渴望在江水的流淌中,读到川东北少女般的茂盛和童贞般的嫩绿,我更期待在船工们高亢的号子声中,看到川东北大地上雄姿英发,傲立于世的伟岸形象……

生生牵挂的,最是嘉陵江的希望。

眺望那从天际而来的一江绿水,我仿佛在川东北大地那一行行永不回头的脚印里,看到已屹立于岸边新的蓝图和新的希望;在那长声吆吆的汽笛声中,我似乎听到嘉陵江那颗萌动的灵魂和狂跳的心脏;在那奔腾呼啸的浪花里,我已经感悟到故乡人民身上一种奋进的力量,它在凝聚,它在升腾,它在爆发,它在裂变,它在创造着一个新的辉煌,宛如每天早晨在江中升起的太阳,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充满着生命的希望。

嘉陵江,一条满载着希望和梦想的大江。

作家郭宪伟近照

作者 简介

郭宪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南充市文化局原局长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曾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250余万字,出版《市井俗人》、《天地苍茫》等文学著作8部,获“全国孙犁散文奖”及其他国、省、市级文学奖若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