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维奇代表作品及名称,雨后乡间之晨是什么艺术风格?
作者为属于抽象主义的至上主义画家马列维奇,《雨后乡间之晨》 画于1911年,画家以立体主义手法创作的。这幅作品中突出的特点是把人物处理成圆筒形组成的雕塑式形象,人物外的环境被处理为一种机械式的风景之中,那树木、房屋,以及用明亮等分的红、白和蓝色色相造型的地面,都显示了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艺术风格。按照马列维奇的说法,这幅作品证明了绘画能够完全脱离映象,或者脱离对于外部世界(不管是人物、风景或静物) 的模仿而独立存在的。但是,《雨后乡间之晨》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外部世界的模仿,并且基本上还是有主题的绘画。因而马列维奇本人对这一矛盾的现象一直大为不满,所以他曾宣称:“我竭尽全力要从物体的重担下把艺术解放出来……”。他在《雨后乡间之晨》中所表现的就是把抽象带进一种最后的几何简化中去,尽管这幅作品尚未完全做到这一点,然而这一主张是十分有意义的。正确的说,《雨后乡间之晨》是马列维奇走向绝对几何抽象追求初期的作品,它说明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重要的是要唤起感觉。
最早的纯抽象绘画是如何诞生的?
最早的抽象画应该是中国画。
一说起抽象画,大家都认为是西方才有的画的表现形式,其实不然,试着从几个方面说一说。
首先从定义上,一般意义上说,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美术中特定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概念,概括地说,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在西方的架上抽象艺术概念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中一直没有出现过"抽象"两个字,抽象两个字的汉字翻译是从日本转过来的。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
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两仪生四象"、"大象无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语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贴切于"抽象"。
但是,100年以来,进入中国文化语系的"抽象"一词的概念早已确立,后来者已经没有必要来改变这样一个既定事实。其实,这和许多词语一样,比如中国画,素描都是中国以前没有的定义名词。所以说,中国不是没有抽象画,只是有另外的叫法,大写意。
再者从作品来说, 世人公认美术史上第一幅抽象画是康定斯基1911年的水彩画《构图4号》,但是,对比一下可知,论抽象程度明代中期画家,大写意花鸟的开创者徐渭《杂花图卷》中的《南瓜》和《葡萄》,不逊于《构图4号》,而八大山人甚至更胜其一筹。所以我说它们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也是世界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幅抽象画。
抽象画在中国之所以产生得这么早,有三个导因,一是哲学,包括老庄、禅宗、陆王心学;二是草书,尤其狂草。如前所述大写意花鸟的产生与狂草有密切的关系。大写意走到极致自然会过渡到抽象。或者也可以说,抽象是大写意的一部分。
三是文字学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六书”中“指事”的影响,它通过书法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六书”本是书法造型的基础,也是文人画造型的落脚点,文人画的一切变化和手法都不过是“六书”的变种。其中的“指事”便为抽象画的母体。
最后大家都听说过,弱国无外交,其实弱国很多东西都可以无,这并不奇怪,一国家弱了,就没有话语权,所以很多东西就由强的来定义。
二国家弱了影响力自然就小,人们也没有信任感,就像美元一直是国际通用货币,而现在中国的人民币也已经成了国际通用货币,原因很简单,中国开始强了,别人自然相信了。
三国家弱的时候,自然重心在解决温饱上面,艺术的发展要落后,这是自然法则没有什么,人家比我们早,就像电影似的,除了有功夫电影支撑,前些年谁看国产片,不是不爱国,是确实从技术水平等方面不如人家,而这几年中国的战争片科幻片,刚刚的动漫电影《哪吒》都开始超越国外的大片。
也可能有人说,中国的大写意画,并没有脱离具体的物像,不是真正的抽象画,首先说抽象并不意味着与自然斩断联系,还是拿别人的话来证明吧,康定斯基说:抽象绘画不单是“造形”的,也是“精神”的一种艺术,而色彩与形象等基本绘画元素具有独特的精神性。它们只是用来表现此一“精神”的符号罢了!
有的评论家说,马好像是康定斯基“一生很钟爱的形象,在画中经常出现,甚至在很多抽象画中,一些线条还是让我联想起马来。”康定斯基称这种形象为“隐性形象”或“隐性结构”。
中国也开始复兴强大,也希望中国的艺术开始自信,谦虚是我们的美德,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毕竟艺术的底蕴在于文化,而文化的底蕴谁有中国厚?
抽象派诗人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
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
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受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校。早期作品寻求变形和稚拙的美,代表作《花姑娘》 、 《农民》采用印象主义画法。1912年在驴尾巴展览会上陈列的《手足病医生在浴室》 、 《玩纸牌的人》,又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还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十月革命后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1930年以嫌疑犯被捕入狱,后获释。著有《无物象的世界》 。
如何鉴赏高一美术书上的作品白上白?
对不起,我没上过高中,也就不知《白上白》了。但我从这些大师网友的评论中可以感受到,《白上白》是俄画家马列维奇的一幅得意之作,很冷抽象,很极端至上的一种寓意和追求……
康定斯基1900到1920年的作品成就?
1914年到1921年,康定斯基定居在俄国,1918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美术学院的教授,1919年负责协助建造俄罗斯博物馆。到1920年,康定斯基依然是用自由的手法画画,1921年他收到马列维奇等人的影响,将自由形式变为了线条来表现,不过他的作品风格依然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感和轻快感。
为什么有些当代油画家还那么喜欢学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 (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赤脚的女孩
《赤脚的女孩》又名《赤足姑娘》,是毕加索在14岁时的作品。画中的女孩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姑娘,她随意地坐在一堵墙壁前,乌黑的大眼睛凝视前方,衣着朴素,不太干净的围巾胡乱地搭在肩上,粗糙的大脚显示出家境的贫寒。与粗手大脚相对应的是姑娘纯净的眼神、匀称的脸庞,以及忧郁、娴静的神情。从绘画技巧上来说,毕加索让人物正面坐着,却隐藏了椅子与地面的空间关系;在对女孩衣裙的处理上,他利用光的明暗突出层次感,裙子颜色从红色到暗红色渐变起伏,使得二维画面具有了一种三维透视效果。
毕加索作品《阿尔及尔女人(O版)》以1.79亿美元打破艺术品拍卖纪录。
,毕加索油画《阿尔及尔女人(O版)》在纽约佳士得“展望过去”夜场拍卖中以1.7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2亿元)成交,创下了艺术品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
街上的情侣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侧躺着的女
拉斯维加斯·梅尼纳斯(委拉斯开兹)
沐浴
这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画面中人物没有被彻底解构,保留着具像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时的画家深受非洲木雕面具等民间艺术品的影响,特别是在获得了宝贵的形式灵感启示后,潜移默化地构成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征兆与重要因素。我们从画中沐浴的少女圆锥体的体态中,可以看到这种立体因素。画家倾向于把人体作为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体的结构关系组合,来表达一种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个舞者(舞女)
在215CM×143CM的巨幅画面上,毕加索安排了三个舞蹈者,中间一人头部昂起,乳房高耸,双手抬举,表现出一种沉醉和追求。左者露齿狞笑,身躯倾斜;右者扬手踢腿,大部分没入阴影之中,左右两者联手,共同展示出一种即将崩溃的平衡。毕加索把眼睛、胸部、四肢等的位置全都摆乱了,看不到一点推理的因素,眼睛移向头部边缘,那是一只仰视命运的眼睛;连胸脯上都长着一只,那是窥视内心的眼睛,仿佛在倾诉,又仿佛在哭泣。在这里,没有秩序,只有构成。当评论家泰里阿德问毕加索为何要这样画时,毕加索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那么面临的自然又是什么?当毕加索的妻子奥尔迦变得越来越极端,当她所得到的关心越来越少时,她怒不可遏,朝丈夫发泄。毕加索由生气而愤怒,由愤怒而狂暴,由此而诞生了《舞女(三个舞者)》,当然只是诱因之一。毕加索有过自我评价,说自己的画“一半是上帝,一半是魔鬼”,那么这幅作品属于哪个一半呢?作背景看,另一个诱因,来自超现实主义运动,这项文学、文化运动从1924年起有如汹涌潮水一般。超现实主义宣称:“美是痊孪病态的”战争后遗症,绘画艺术亦不例外。
瓶、玻璃和小提琴 毕加索 1912年,炭笔色粉画,56.4x 75厘米,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画家和模特儿 西班牙 毕加索 布上油画 纵130×横162厘米 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藏
此画描写了画家在画女模特儿的情景。右侧的裸女坐在地上,画家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作画。背景简略,人 物充满画面。画家完全以自我的立体派面貌来表现对象,他将人体拉长、压扁、扭曲、调位,从而获得了令人惊骇 的艺术效果。
毕加索的名画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布上油画 纵130×横97厘米 私人藏
创作《梦》之前,47 岁的毕加索与一位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满、容貌美丽的17 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 位妙龄少女便成了毕加索的热恋情人和专职绘画、雕塑模特儿。在这一幅具有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中,画家既表现 了少女肉体之美,也表现了他自己对精神和肉体完美结合的追求。
野蛮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