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智永代表作品是不是自叙帖

书法临帖时正确方法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去精心观察字帖上的笔法和它的结构处理的艺术,我们就一一来谈谈正确临摹字帖的方法和观察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临摹字帖开始,选择字帖既不要太拘泥于,最好还是不要从草书开始学习。...

智永代表作品是不是自叙帖,书法临帖时正确方法是什么?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临帖时正确方法是什么?怎么样去观察每一个字?”您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这是我们学习书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您提出的怎么样去观察每一个字,注意:是“每一个字”!因为每一个字和每一个字是不一样的,即便是相同的字,书法家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精心观察字帖上的笔法和它的结构处理的艺术,方法。

重峦叠嶂的结构安排之美,都在每一个笔画的丰富变化之中

所以您的这个题目的主词就是“临帖、正确、观察”。因为我们要临摹,所以我们就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因为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字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到底什么样的方法就叫正确呢?我们就一一来谈谈正确临摹字帖的方法和观察方法。

第一个正确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

临摹字帖开始,就意味着你要走上正式学习书法的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我们一开始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帖。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书法,不知道哪个字帖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对于选择字帖也是心里边忐忑不安的。其实,这是不太自信的表现,我们应该有自信,比如说,我们喜欢行书,就从行书开始学习,喜欢楷书,就从楷书开始学习,如果喜欢隶书,就从隶书开始学习,如果喜欢篆书也可以从篆书开始。我们的书法学习,这是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选择字帖既不要太拘泥于“书法的基础”,也不要太没边没谱。例如,我们一开始就学草书,这个好像不太可能。因为草书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不太好辨认,是另外一个特殊的书法。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比较好的书法基础,最好还是不要从草书开始学习。

起笔和收笔要看方圆,下一个笔画和上一个笔画的关系,叫“接笔”关系,一定要注意下一个笔画和上一个笔画之间的起笔位置

从任何一种字体开始都可以作为我们初学的字帖,但是,草书最好不是我们初学的开始,因为我们学习书法确确实实应该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对笔法的驾驭能力以及对结构的处理能力,草书笔法变化比较多,我们要想驾驭草书的运笔比较难。

不要说我们初学,就是大书法家对草书也是望而生怯的,在很多的书法家当中能够成为草书书法家的寥若星辰,可见草书有多不容易,尽管每一个书法家偶尔也写草书,但是真正成为草书家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说,开始我们选字帖的时候,除了草书不要选,其它任何字帖都可以选。

记住我的一点建议,一定要有自信,要从自信开始,要学会自己选自贴。

当然我们开始选了字帖,写了一段时间不喜欢了,还可以换字帖,这不影响我们学习书法,如果真正要深入到书法里边去学习,我们一定会换好几次字帖的,不管是前还是后,不管是迟还是早,你总是要换好几次字帖的,所以,我们一开始选择字帖的时候,一定要有自信,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如果真的选对了,就一直喜欢学下去,如果不喜欢,中途还可以再选。

当然,我们在初学阶段,不主张三天两头换字帖,这是不太严肃的态度。如果换了一个字帖,写了两天就不喜欢,再换一个字帖,又写了几天,还是不喜欢,这个方法绝对是不对的。

我们学字帖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不管学哪个字帖,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给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暗示:这个字帖难,难道下一个字帖就好学吗?所有的难度不是难度,只要我们能够把它学准学对,我们就能经得起学习的考验。

注意看:颜真卿起笔是有“尖”、有“方”、有“圆”,这就是笔法的细节。起笔不正确,后面的行笔、收笔就会问题多多

这个字帖我们能学对,学准确,下一个字帖,我们照样能够学对学准确,无论学哪个字帖,我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把它准确的临摹下来。所以,遇到字帖我们一定不要认为它有什么难度,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第二个正确的方法:学会笔法

那么,学习书法的正确方法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知道,汉字是由具有独立笔画组合起来的符号。

所以,在书法学习的认知上有两派说法,一种认为笔法是最重要的,还有一种认为,结构是最重要的。

在这里我要简单地说说到底笔法重要还是结构重要。事实上,两个都重要。问题在哪呢?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字写好,写好字的第一个起步,就是把笔画写正确。所以,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首先把笔画写好,如果笔画写好了,我们写结构就比较容易。

我们根据很多的经验来看,根据很多的书法家成长过程的案例来看,每一个书法家把书法要写好,最重要的仍然是解决好笔画问题,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大师他们在写字的时候把结构写好,一般问题都不大,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结构看起来还差不多,但是笔法却离得很远,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同样一个字,大书法家写100次,他也是写的不一样,而不是大书法家的,他写100次与写一次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书法家和写字者的区别。所以,学习书法一定始终要围绕着笔法来学。

对于字帖里的相同的字,一比较你就看得出来,是笔法重要还是结构重要了,例如,我们看下面这四个字是颜真卿写的,你看看它的结构有什么不一样?但是笔法细微的差别都是存在的。

杰出的书法家是通过“笔法、笔意、笔势”变化丰富一个字的,我们分析每一个字就要从笔法、笔意和笔势开始

这就是笔法的丰富性,在一个经典书法字帖里边,相同的字中你更容易看出书法家在笔法上是多么精心与笔法的,如果这样一些细节都观察不到,我们怎么能够正确的分析写字的结构和笔法呢?

笔法到底难不难?这是学习书法的初级任务,也是高级任务,因为学书法初级的目标是把一个笔法学好,更高级的目标是让这个笔法要妙笔生花,也就是说,笔法要越来越精彩,要有神韵要有功力等等。但是这些问题是后面的事情,初步的问题是我们要掌握好笔法神韵和功力的基础技法。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字帖,面对第一个字开始临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第一个笔画到最后一个笔画,所有的笔画,每一个笔画共同规律是,它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环节构成的。

每一个笔画的这三个结构,让我们真的是费尽了心血,要下很多的功夫去研究它,才能把字写好。

所以,我们临摹字帖,正确的笔法分析方法,首先要着眼于它的起笔。

每一个笔画各有各的起笔方法,起笔有一个效果问题,我们大体上来分,它有三种效果:

1.平的起笔

2.圆的起笔

3.尖的起笔

我们在传统上说到笔法起笔的时候或者收笔的时候,一般都讲有两种,一种叫做圆笔,一种叫做方笔。

事实上,我们缺少了观察,很容易用这样简单的概念化的方法去观察字帖儿少了一种起笔效果,这就是我说的第三种起笔:尖笔的起笔。

都说欧阳询的笔法是方笔,这是概念化,请看欧阳询的一些字的起笔圆笔、方笔、尖笔都有

平的起笔,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切出来的那种笔画效果,边缘很直,圆的起笔,当然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属于藏锋入笔的那种笔法叫做圆的入笔,如楷书里边颜真卿经常使用这样一种起笔方法,还有篆书里边,很多都是用圆的笔画来起笔的,这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

我着重说一说的就是尖的用笔方法。这是我们很少注意过的一种起笔方法。

所谓尖的用笔方法就是起笔部位笔画的边缘好像有一个尖,这个尖的效果,让起笔部位不是平也不是圆,而是有点像三角形,这个笔法很特殊。我们在颜真卿的笔法里边很容易见到这样一种笔法,欧阳询的笔法里边也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就要注意学会观察。

第一步我们起笔就没有起笔准确,你怎么能够把这个书法学好了?第一步请注意:起笔一定要分析好它的这三种形态,我们掌握这三种起笔形态,就会找到准确用笔的方法,千万不要认为起笔只有圆和方两种,还有一种起笔是尖的,你记住了,就是掌握了正确的起笔方法。

我们知道笔画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构成的,起笔仅仅是一个笔画的开始,第二个环节叫行笔。

行笔这个环节,有的人解释为“运笔”,意思就是运动中的笔,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是,大多数人都把它定为行笔的原因,就是相对于起笔和收笔这两个部位,行笔这个部位的距离一般比较长,而起笔和收笔这两个部位在用笔的过程当中,相对来说它是在一个“点”的位置上,而不是在“线”的位置上,所以,这是从点到线,形成一个笔画的用笔环节,我们一定要分析准确。

行笔的用笔主要是提按,提笔画就细,按它就粗。要掌握好粗细变化的行笔也是很难的。

一般人都认为,行笔过程比较好,因为形比是顺毫运行,不用调锋,所以用笔比较顺畅。但是,在行笔顺畅的过程中,它的难度就在于提按,也就是笔画的粗细效果的变化,这个一定要掌握好看准确。

行笔的距离比较长是行,提按的用笔方法产生粗细变化的效果,是行笔的韵律所在

尤其是隶书横画的行笔过程,提按变化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要写出笔画动态的韵律是比较难的,楷书的横画也继承了隶书横画的写法,所以,行笔这是典型的用笔提案变化。

书笔主要是长丰和陆丰的变化,比如数化理边的垂露,是藏锋收笔悬针,是陆锋入笔,等等我们把笔画的藏锋和露分掌握好观察到他的交代就能把书笔写好。

任何一个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笔画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起笔和收笔部位,所以,我们观察字帖上每一个字的时候,既要把起笔和收笔放在核心的位置,同时不要放过行笔的变化,因为行笔的用笔距离比较长,是形成笔画线性的重要依据。

第三个正确方法:要找到每一个字准确的结构关系

如果说笔画准确是一个零件,那么,结构准确是一个字的全部零件,都要准确地“各就各位”,它包括了比例匀称等等,我们要把字的这个结构要掌握好,除了发现他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一个笔法。这个笔法是新提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接笔”。

我们不用多费口舌了,具体的方法就是上一个笔画写好以后,下一个笔画到底从哪个地方开始才对?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还真不是认真的推敲过,或者没有自觉的去把握它。因此,我们在临摹字帖的时候,过去的用笔知识,都无法解决“下一个笔画”到底在什么地方起笔的问题。

一定要注意观察“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写好书法结构的重要笔法,所以就叫做“接笔”

字是一个笔画接着一个笔画写出来的,我们大体上可以算算这个帐,如果第一个笔画写的很准确,第二个笔画起笔的位置不对,第三个笔画起笔位位置又不对了,或者一个字里边就有那么一两个笔画,起笔位置不对,这个字肯定会出错误的。

请看下面图片是网友临摹《瘗鹤铭》中的字。

这个临摹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临摹这个字的时候,左边写好之后,右边的第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显然写低了,如果他注意观察一下比较一下,就会准确的把握这个笔画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起笔。

我们从单独的笔画来说,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就是笔画的开始,但是对于一个字来说,我们把“下一个”笔画都叫做“接笔”,这是因为我们写一个字的时候,所有的笔画要服从整体,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下一个壁画的起笔不一致,因为这个点儿你定准确了就把结构写准确了,这个点儿定不准确,结构就不会准确,所以“接笔”这个笔法是最简单的结构,笔法也是最准确的结构方法。我们处理好了“接笔”问题,那么一个字的结构问题,当然就非常准确的处理好了。这就是我们建议找到结构准确方法的理由。

本来单独的孤立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就是一个笔画的开始,这个笔法我们把它叫做起笔,是因为每一个笔画都有开始,但是,当每一个笔画都要服从一个字的整体结构需要的时候,这个笔法就叫接笔。“接笔”的这个意识,也就是我们临摹字帖过程当中的结构意识,而这种方法比我们了解结构要更简单,也更容易增加我们的记忆力,所以给大家略略的介绍一下。

如果我们临摹字帖的时候注意从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观察分析,一定会非常准确临摹字帖的,因为“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个环节,恰恰就是我们要完成笔画和字的所有顺序好过程,这等于是监控了一个字的所有关键环节。

夏字的草书写法?

关于夏字草书的写法,我从法帖上搜集了27个,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的手笔,现展示如下:

上图中的九个草书夏字,有章草,有今草,书圣王羲之写的两个草书夏字都有变化,而且都符合草书的书写规则,用笔老辣,结字优美,神采飞扬。皇象和宋徽宗写的草书夏字也很有特点。

上图中的草书夏字,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唐人孙过庭写的两个草书夏字,更是“草味”十足。归庄和徐伯清写的草书夏字,也是非常到位的。

上图中的九个草书夏字,字字精彩,其中书家王守仁写的草书夏字,应称之为行草而不是今草。智永、怀素、索靖三位书家写的草书夏字,用笔老道,书写流畅,线条质量极高,可学之!

建议题主从以上三图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的夏字临摹之。草书夏字不难学,只有略有草书基础,临摹几天就能把“夏”字写好。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关于草书很多人分不清真正狂草和江湖乱写的区别?

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层次,狂草又是草书中的极难的一种,要写好狂草,一定要熟练标准草书,不能乱来。草书有很多范本,有智永和尚的《正草千字文》,民国于右任的《草书千字文》,当代的有黄昌友的《正行草对照千字文》(新华网头条在2016年10月21日在头条连载)。

草书是有规范和规则的,凡是乱来的草书都是江湖书法。规范的标准的草书是在行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行书又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规范和标准的草书是易于辨认、线条优美的。

那么如何区分狂草和江湖书法,懂行的自然一看就明白,但如果你不懂行的话就从二点来判别:一是线条的粗细均匀,书法高手用笔线条是自然流畅,拐角转弯有韧性;二是狂草是标准草书的升级版,是以标准草书为基础的。所以区分狂草和江湖书法在于字的结体符不符合标准草书要求。新华网连载的 黄昌友行、草《千字文》。源自网络。国家一级书法师黄昌友行、草对照《千字文》,源自新华网。黄昌友写意山水,以书入画。

写字是悬腕好还是枕腕好?

就书法的学习而言,枕腕是最稳妥、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姿势,但是枕腕在保证书写可靠性的前提下,又让书写者的书法创作陷入被动,腕部活动受限,但是悬腕虽然解放了腕部,却让手指对笔尖的掌控力有所下降。所以对于枕腕和悬腕的姿势选择,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详细分析。

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执笔姿势选择的原则性、执笔姿势的对书法风格造成的影响以及具体执笔过程的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执笔姿势选择的原则性

枕腕和悬腕都是我们学习书法比较好的姿势,但是由于不同的情况,我们必然要采取不同的纸笔姿势,所以无论哪一种是好的,哪一种是坏的,只要这一种姿势对你的书法书写是合适的,就能够保证我们的书写是有效率的。

因此,执笔的选择要符合书写者的书写意愿,使之帮助其艺术创作,从而达到高效书写的目的。

古人对于执笔姿势还是非常重视的,几乎每一位书法家在他的书法理论中都会强调执笔姿势对一个人书法书写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欧阳询和苏轼的书法上找到例证,我们看欧阳询和苏轼的书法,他们俩的书法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而如果我们想要探究造成这种书法风格差异背后的原因,就不能仅仅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入手来分析,尽管他们的喜好以及性情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只能算是次要原因,他们执笔姿势在根本上就存在着天然的区别,所以才会造成他们的书法呈现出来了不同的样貌,这才是主要原因。

执笔姿势的对书法风格造成的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是非常的方硬、严谨、挺拔的,而苏轼的书法是非常的扁平、宽延、柔嫩的。

这两种书法风格是源于他们在书写书法的过程中,执笔姿势的不同,苏轼强调执笔无定法,要得虚而宽,他认为执笔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他执笔的方法就是要使得自己的手指和笔杆之间保持又虚又宽的一种程度,后人把他的这种姿势称之为三执笔,实际上也是我们今天人拿钢笔的姿势来进行执笔。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会大惊失色,会以为苏轼的执笔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现在流行的普遍的执笔姿势是所谓的高执笔,也就是五字执笔法,这种执笔方法是流行、最广泛、也是最容易被人所接受的姿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是对的,而其他种方法就是错误的,这点我们需要澄清一下。

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会强调执笔的重要性,但是执笔重要性的体现就是执笔姿势本身会直接造成我们书法书写风格样貌的变化,而不是说执笔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这样执笔就是对的,那样执笔就是错的——不是这个原因,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

另外,书法家的风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差异,就好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燕瘦环肥,各有其美。既然风格上本无高下之分,那么在执笔上不会有正确和错误了。

欧阳询的纸笔方法和苏轼的执笔方法有非常大的区别,欧阳询执笔的方法强调是急捉短搦,所谓的急捉短搦,就是要把笔杆牢牢地抓紧,要让自己的执笔位置尽量的低,这样才可能控制好笔的节奏,然后让笔写出比较有力度的笔画和线条出来。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执笔在塑造一个人书法样貌时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纸笔的重要性直接表现为所采用的是执笔方式直接塑造了你的书法样貌,而不是执笔的姿势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采用任意的纸笔方式,我们可以采用2字执笔法,甚至有些人用1字执笔法,一根手指进行单钩书写这些都是可以的,只要你能够保证你写出来的书法符合法度的规范,但是同时又能够有一定的审美性,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具体执笔过程的分析

那么枕腕和悬腕实际上也是我们在执笔的过程中采用的一种姿势,从上述我们的分析来看,苏轼应该是悬腕进行书写的,一般情况下,他悬腕的状态较多,而对于欧阳询来说,由于它提倡急捉短搦,所以他的书写肯定是枕腕比较多,要么执笔的姿势也直接决定了你手腕的位置。

具体到楷书的这一个书体上,我认为我们到底是枕腕还是悬腕,需要看你学习的是哪种书家的书法风格,如果你学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人的书法,他们都是属于帖学的风格,除了颜真卿有碑学的风格杂糅之外,其他人都是非常正宗的帖学追捧者,那么我认为你们在写他的书法的时候,只要字形不是特别的大,那么最好是采用枕腕的方式,采用五字执笔法,但是如果你学习的是其他种类的,近似于楷书的书法,比如说《瘗鹤铭》的书法,比如说一些摩崖石刻上的书法,那么最好悬腕。

枕腕的好处就是对于笔尖的控制力,对于笔杆的把握力比较强,能够写出比较雄健刚劲的线条以及笔画,可以保证你书写的气势和规范度,悬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你的腕部比较灵活,写出磅礴大气,潇洒自如的书体。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书法是应该学今人?

首先说我不是大师,本人只是将一孔之见与大家交流,起抛砖引玉作用而已。

按照古往今来书法大家们的谆谆教诲 ,学书須“取法乎上”。也就是从最接近书法源头处取法,有助于学到书法的正宗和精髓。

此说的本意也是在主张多学古人的东西,且越古越好。这种说法曾延续了几千年,从其漫长的书法实践看,此说无疑是先贤们宝贵的经验总结,对现代书法具有指导意义。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固化不变的,“取法乎上”这个几千年来书法圈里择帖的“法则”,应该有新的内涵,赋于新的意义。我的思考是“取法乎上”,所谓“上”除了书法源头之“上”,古法之“上”,笔法之“上”外,“取法乎上”还应涵盖近现代中国书法经典大家的优秀作品,开创中国书法百花齐放,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新境界。

无论是古代经典法帖还是近现代优秀书法作品中的精华和有益营养我们都应萃取,打破人为的古今禁忌,今人书法有过人之处,有借鉴之经验都可为我所用,别被“取法乎上”乎住。只有如此,中国书法才能顺应潮流和趋势,为其注入活力,推动其发展创新。

以上为自已学书一点心得,供您参考。

(以下为本人临习的《圣教序》局部)

初学书法从智永真书千字文入手怎样?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古人的法帖是很厉害的,随便一个一般见不到名字,偶尔才能得知的某位某朝书家其实拿到当今来书坛也往往是厉害到随便KO兰亭一等奖获得者的存在,笔法气韵上高出不止一筹。

普罗大众知道的最著名的一些帖,其实也分两种。

就像古代文化经典里有“四书五经”这样的绝对菁华,也有《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一样能够反映传统文化内涵(也许缺点深度和抽象性)、但更着眼于普及教育的入门经典。

一类法帖是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王羲之《兰亭序》《姨母帖》、钟繇《荐季直表》、汉《石门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乃至所有的王铎、傅山、杨维祯、徐渭作品。这一类作品的传统技法精熟难以深切掌握、气韵更是微妙高级,所以往往初学者只能得其皮而不得其神,甚至人没入帖,习气倒学个满满。初学者技巧和读帖、从刀锋看笔锋的基本功没练好,学个满身习气,基本上可以说其书法之路已经完结了,再怎么写,也是江湖路远、不能回头。

但有一类帖,有时名气比以上中华书道至高经典作品还大,比如《集王圣教序》、《智永真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赵孟頫《洛神赋》、钟绍京《灵飞经》、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等乃至于近代于右任先生《草书标准》等。这些作品往往书写于书法家壮年时期,技法完善、精力充沛但气韵与审美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好在初学者初入门径,需要的是对笔法的领悟、书体特性和规则的了解和对笔性控制力的积累,追求气韵格调等都还在遥远的路上,所以此类作品成为《三字经》一样开蒙和初阶学书者的必入门径。这类帖中还有一类,书写时目的就非常明确,就是给他人及后辈作范本教材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就是其中翘楚。

智永为陈隋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永欣寺僧,名法极,俗姓王氏,道号“永禅师”。会稽人,王羲之七世孙,临池学书。取秃笔头瘗之,曰“退笔冢”。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作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凡浙东诸寺各送一本,以利僧众及俗家学书之用。常居永兴寺阁,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传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前者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其余在中国本土者,南宋之后,俱成劫灰。只有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虽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但和墨迹相比较,锋芒、使转含混多了。相比之下,石刻本轻重变化小,用笔中锋侧锋不明,含混而不见锋芒。可见米芾“石刻不可学”是有道理的。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有意于二王帖学一路的极佳学习门径。

宋苏轼《东坡题跋》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宋米芾《海岳名言》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宋人编的《宣和书谱》说智永“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

能有品位极高的苏老仙和一生骂人无数眼高于顶的米颠的点赞,我们就不用讨论智永《真草千字文》的水准高下了。至于和《真书千字文》两者的选择上,二王法系素来有“真草同修”的传统,就是以楷书或者隶书与小草同时修习,以真补草之率无法度,以草去真之呆滞。从临池感受来说,两体同修、分清主次,且为一人所书,大成认为的确是绝佳的学书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书家多有《真草千字文》流传下来,如赵构、鲜于枢、赵孟頫、傅山等。

由此,大成对于初学者由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的选择极表赞同,但要注意如下三点:

1、智永其人,“退笔成冢”,日常书写量极大,笔法极其精熟。

好处在锋面转换精彩叠出,让初学者容易找到精髓,坏处在书法过“熟”则近“俗”,赵孟頫也属此类。所以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要把“搅转”理解成了尖锋入纸、侧锋行笔甚至夸张行笔;

2、此帖是天然的二王最佳门径(其实比赵孟頫要适宜很多),属于忠实的二王笔法。

在此路上走,帖学打底,以后入碑学就有不小困难,笔法系统南辕北辙,要用很长时间透过《张玄墓志》这样的婉约派北碑切入北碑,以增强骨力、能写大字也适宜入展;

3、在书写了一段时间,对笔法结字有了熟练的掌握以后,要纳入汉隶修习(如《乙瑛碑》、《华山庙碑》、《石门铭》等)作为辅助,以了解篆籀笔法在行笔中段的应用,(不要以为帖学不需要篆籀笔法,要知二王笔法从隶书来)智永的很多精妙处才能看得清楚理解透彻。

我是大成国学堂,敬请点赞关注,我将持续坚持为大家赏析古代精美法帖!

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情!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