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的代表作品怎么创作的,瘦金体是怎样的一种书法字体?
“风流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
诗中传述的便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重宝,宣和通宝背陕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赵佶御书瘦金体“宋代第一泉”崇宁钱币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 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其为御书钱。币质有铜、铁、银。
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当时官造成色在96%-96.7%高于崇宁重宝、崇宁元宝,而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是现在青铜钱中价值最高的两种钱币之一。
钱体厚重,青铜质,锈色古旧,开门的老生坑。之所以谓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钱文四字饱满,寄廓接缘。“宝、宁”二字冠点长且向左倾;长点“崇”;斜丁“宁”;高走“通”等,与被公认的各谱均载的大字“崇宁通宝”雷同。除钱径略小外,轮廓宽窄、 穿孔大小、成色亦基本一致。
御笔亲书,开创典范
北宋 “崇宁通宝”小平
北宋崇宁通宝折三铁母
北宋 “崇宁通宝”母钱,极美
“风流天子出崇观”之大观通宝宋徽宗赵佶继承兄位,崇尚书法绘画,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1101年-公元1125年),共六个年号,曾为几种年号钱题写钱文。后世研究者称呼这些钱币为御书钱。
泉家论御书钱,推崇宁为第一,大观钱为第二。“大观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钱。折十钱文最为美观,小平中也有俊美之品。最为名贵的为特大型折五大观钱。
钱文亦徽宗瘦金书,形制精美,不逊崇宁,另有大小铁钱及行书小钱一种。
北宋·“大观通宝”小平、折二、折三、折三大样、折十一组共五枚(直径:25.3mm、29.5mm、32.5mm、34.9mm、41.3mm),美品至上美品。
北宋 “大观通宝”折二、折三、折十一组三枚(直径:41.6mm、30.1mm、34.4mm)
北宋 “大观通宝”小平大样(直径:27.3mm)
北宋 “大观通宝”折二(直径:29.9mm)
北宋 “大观通宝”折三铁母(直径:31.6mm)
北宋 “大观通宝”折十(直径:41.1mm)
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
在一个没有照相机的时代,画作是最直观、最清晰记录当下的珍贵材料,星移斗转,时隔几千年,现在的历史研究者还在古代画作上寻找着历史的足迹。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有很多,但是能担得起传世名画的有哪些呢?
第一幅当属东晋著名画师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它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画出了原赋中的多篇故事,每个故事情节独立,但是又有融会贯通之处,画中的洛水女神临波而来,深得曹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态。可惜的是,这幅绢本长卷在辗转中渐渐失传,现在存世的只是被分割成四个部分的宋代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第二幅是入选高中历史课本的唐代名画《步辇图》,作者是深受唐太宗倚重的宫廷画师阎立本,而这幅画所展现的就是就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画面之上,唐太宗在一众侍女的环绕中,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这幅画在构图调色上也被历来书画鉴定大师称赞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见禄东赞之后,唐太宗便令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了。
第三幅成画也是在唐代,在文化相对开放的背景之下,随即应运而生了这样画作集《唐宫仕女图》,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这些画作中的女子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是现代研究唐代女子妆容和服饰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第四幅画主角是五头牛,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在这幅不大的画作之上有赵构、赵孟、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似乎显得作者韩滉都渺小了,但是却不是真的渺小,是画师赋予了“五头牛”灵魂,使得他们得以活跃于纸上,传达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第五幅画《韩熙载夜宴图》也多次展出,这幅图展示的是五代南唐时期大臣韩熙载家中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作者是顾闳中。据《宣和画谱》卷七记载,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图中所绘的场景极其生动、高度还原,堪比人肉相机之外,却又平添了些艺术家的奇妙和浪漫色彩。
第六幅画作来自北宋时期,人文山水画在书画皇帝宋徽宗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其中以《千里江山图》为杰出代表。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是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宫廷画师,在宋徽宗亲自指导下,他运用矿物颜料画出了将近12米的山水长卷,欧阳修曾经说过,“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这样的意境在这幅画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七幅画是知名度甚高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5米的画卷中有1643人,每一个人穿衣打扮,甚至表情和动作都清晰可见,在方寸之间展示出不平凡的意义。
第八幅画为元代的《富春山居图》,是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全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在历史沧桑变化中几经波折,直到现在还分居两地,让人不禁伤怀。
第九幅是由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等,画后妃、皇子、画师等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其中的人物穿戴的都是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只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第十幅图的画风似乎和传统的中国古画风格迥异,这幅画是由清朝时期传奇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所绘,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画尽骏马之态,并且他融合了中西方绘画所长,不仅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使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而且在背景山水中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手法,注重写意,看上去淡然大气,不抢景,但却必不可少。
以上是名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著名传世书法作品(排序部分先后)1、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的伟大书法作品,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时晴帖》和《中秋帖》为摹本,只有《伯远帖》乃真迹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 ,横33.6cm,共78字,行书,为初唐书法家三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所作。
被李世民奉为师长和书坛第一,世称“大欧”,书法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字体被称为“欧体”。
辽宁省博物馆藏。
3、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稿》,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23行,,共234字。“天下第二行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作。字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书法风格与其人品高度一致。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4、唐·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唐书法僧怀素草书,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被称为“中华第一草书”。
原帖轶,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5、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6、北宋·米芾《蜀素帖》
米芾,宋朝书法四大家之一,《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7、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
8、元·赵孟《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纵27.2厘米,横11.1厘米。是元代书法宗师赵孟楷书作品。赵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中国“楷书四大家”。
9、明·祝允明《草书诗帖》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纸本,纵36.1厘米,横1147.5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0、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华书法作品至宝。
下落成谜,相传李世民下葬时,作为陪葬品和太宗一起入土。
为什么说陕西自古人杰地灵?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贯穿关中,东至潼关西到宝鸡古陈仓。秦岭分界延绵数百里,南至汉中安康川陕,北接内蒙。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数不胜数,省会西安更是十三朝朝古都所在地。陕西自古就是帝王建都之地,故有‘陕西的黄土埋皇上’的说法。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礼仪著称的周文王,汉武帝 ,唐太宗,就不一一列举了。陕西的秦砖汉瓦印证着秦汉文化,汉唐文化更是广为传播。今有文人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文坛巨匠。三秦文化孕育熏陶陕西籍的名人艺术家更是用数不清道不尽来形容也不为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文化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大火的【白鹿原】,网络歌曲【西安人的歌】,摔碗酒,曲江大唐芙蓉园不夜城,昆明池、大明宫遗址公园更是网络盛传,频频刷屏。以至于时下要是能绕几句陕西话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陕西文化说不完道不尽,要说陕西人杰地灵山青水秀,那也豪不夸张。
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杨贵妃是胖子?
杨贵妃是胖子??这个问题我有答案!
首先我们要讨论杨贵妃是否是个大胖子首先要从为什么大家有这种认为开始讨论,在唐朝时代男人对于的女子审美观念是以丰满为美,但我要让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丰满并不代表胖,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在当时女子丰硕代表着的意思是有多重的,女子丰硕首先是生活得不错,因为生活困苦吃不饱穿不暖是不可能丰硕的,这一点在古代尤其如此,杨贵妃生于官宦人家,虽说后期家道中落但其自幼生活得不说是非常非常的好但至少比其他人家要好太多太多,至少不愁吃穿是有的,这是第一,第二是女子丰满一点会显得皮肤比较好,第三是丰满一点意味着好生养,也就是丰满的女子比身体瘦弱的女子会生孩子一些,这个观点不止是唐朝有,直到现在人们的观点依旧如此。
关于杨贵妃是否胖子还有其他的佐证,那就是在根据史记记载杨贵妃是由一场《霓裳羽衣舞》惊艳了唐玄宗,在当时宫廷舞蹈难度是非常大的,杨贵妃能够完美的演绎这样的一场难度颇高的舞蹈和她自幼打下的舞蹈基础是分不开的,《霓裳羽衣舞》系唐朝宫廷音乐关于其起源一说是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进《婆罗门》佛曲改编而成,一说由玄宗游月宫得仙乐密记其调而成。一说玄宗望女儿山仙女庙有感而作,一说由杨敬述所作玄宗润色而成,白居易讲《霓裳羽衣舞》起源于开元,盛行于天宝,《霓裳羽衣舞》在太常寺太乐署中有表演,在梨园教坊都有表演。
《霓裳羽衣舞》分为大曲三十六篇,有独舞与双人舞蹈,更加有数百人的大型舞蹈,全曲由六编散序,十八编中序,十二编曲破三部分组成,由舞者扮成仙女,上身着孔雀翠衣,下身穿淡色长裙肩披霞披,头步摇冠佩戴珠翠,华丽之极,伴奏有萧,筝,笛等组成,散曲有乐器伴奏,不歌不舞,中序有拍又称拍序,且歌且舞,曲破为全曲高潮,繁音急节声调铿锵,舞而不歌!据《杨太真外传》记载,玄宗宴会诸王于木兰殿时,杨贵妃醉舞《霓裳羽衣舞》,广袖舒展,阿讷多姿,玄宗龙颜大悦方知可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得知杨贵妃跳舞的难度绝对不小,这样的舞蹈没有功底是绝对跳不出的,这类跳舞可以很肯定的说胖子是绝对跳不好的,所以再次证明一点,那就是杨贵妃属于女人中丰硕的那种类型,而绝非是大家脑海里想象的胖子身材,因为如果杨贵妃真的是胖子可能走路都觉得累。那有可能跳这么宏大的一场让玄宗都觉得惊艳舞蹈。
我们不但可以从跳舞来推断杨贵妃不是胖子还可以通过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来想象杨贵妃到底有多漂亮有多受宠!《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可以说是玄宗下令李白为杨贵妃度身定做的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杨贵妃的风华绝代。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如下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其三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我们可以从清平调之二里看到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硕,所以就有了“环肥燕瘦”一语(杨贵妃名玉环)。
以上都是文字记载与分析,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副画来看杨贵妃是否是胖子,这幅画就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幅画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
由于原作已佚,所以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在画作里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要比杨贵妃胖一些,虢国夫人在全画的中心点,她双手握缰,右手指间挂着的马鞭直线下垂。她那丰润的脸庞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来面目。她的鬓发浓黑如漆,高髻低垂,体态自若。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团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绣鞋,轻点在金镫上。在虢国夫人左面与其并辔前行的是韩国夫人,其装束一如虢国夫人,惟衣裙颜色与之不同。她侧向虢国夫人作似有所告状。在虢国夫人姐妹之后,横列为后卫三骑。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护着鞍前的幼女,神情显得矜持,眉眼间流露着小心谨慎的表情。幼女左手把住鞍桥,态度十分安详。侍姆右侧的中年人也是从监,装束与前一从监相同。左侧红衣少女装束与第二骑少女亦相仿佛。
我已经就杨贵妃是否是胖子从历史记载,文字分析与图画观察三个方面做了解释,由此可见杨贵妃绝非大家心目中的那种胖子,而是一个体态丰硕,皮肤娇嫩,能歌善舞,迷人漂亮的女人。
现存最早的画作是哪个朝代的?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上,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是《人物龙凤帛画》
这幅《人物龙凤帛画》,主题经过一番考究,确定是一细腰的贵妇,双手合掌,祈求空中飞扬展翅的凤凰,引导她的灵魂升上天空
画中贵妇的静穆,与天空中展翅扬尾的凤鸟,形成动与静的对比
黑线勾勒,个人拙见,画中线条有运转的韵律感,节奏轻重缓急的感觉
而且画面设色单纯,仅用黑白灰色块对比
从《人物龙凤帛画》,我们可以推断出
1从画中贵妇的细腰身材,可以推断此画出土于楚墓,画中女子的细腰,正是迎合楚王好细腰的审美趣味
2从画中女子的衣饰,推断画中女子是贵妇
而在战国时期,特别重视厚葬
战国时期,富贵人家,生前就大肆修建豪华陵墓,想死后继续享受奢华生活
那时候的富贵人家,注重厚葬风气,大兴土木,用壁画,画像雕刻装饰陵墓,所以推动了战国墓室艺术的兴旺发展
与《人物龙凤帛画》同时期出土的《人物御龙图》,画中升天的墓主人同样是贵族男子
3墓室绘画,题材多为原始神话,或者神仙世界,灵鸟神兽,《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凤凰,龙就是很好的证明
墓室绘画的飞天升仙场景,说明当时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还沉浸在幻想,浪漫,虚幻的神话世界中
4汉代墓室艺术,是不写作者名字的,如同西方美术史,中世纪时期的绘画,作者都不详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