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代表作品及作用,国粹京剧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剧目?
京剧的名剧好剧太多太多,本人喜欢三国历史,因此也喜欢京剧三国戏,所以在这儿找了十出三国戏,绝对都是脍炙人口滴啊!挂一漏万哈,不可能说全滴。
第一个,《空城计》,主要听老生的唱,诸葛亮:“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和“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两个唱段必须滴百听不厌啊。
第二个,《让徐州》,言派名剧,也是老生戏,陶谦的“未开言不由人啊珠泪滚滚”,一唱绝对满堂彩。
第三个,《借东风》,马派老生,名段有“诸葛亮站坛台观瞻四方”。
第四个,《击鼓骂曹》,老生唱工戏,祢衡裸衣击鼓那段最受欢迎:“谗臣当道谋汉朝”最后“手中缺少杀人滴刀”。
第五个,《捉放曹》,老生戏,陈宫的那段“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暗地里埋怨我自己做差”,最为流行。
第六个,《群英会》,主要听叶派小生,周瑜那段“人生聚散实难料,今日相逢遇故交”,听来让人惆怅啊!
第七个,《华容道》,著名红生戏,关羽那句“盖世功劳辜负了”,听得人热血沸腾。
第八个,《哭灵牌》,奚派老生唱的多,刘备那段“白盔白甲白旗号”,听来让人落泪。
第九个,《龙凤呈祥》里《甘露寺》,主要听老生唱,各流派都有演。桥玄的“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戏迷哪个不知呢。
第十个,《战北原》,言派名剧,诸葛亮唱道:“我本是卧龙岗一道家”,爱听言派的人应该很喜欢吧!
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昆曲的兴盛首先,漫长的历史发展,为昆曲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宋元南戏的持续发展至明代,经过了二百多年的蕴育和累积,南戏诸声腔的多元化发展势头一下子爆发出来了。昆腔在经过元末顾坚等人的草创和革新下,又历经了一百多年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终于在明中叶曲学大家魏良辅、大剧作家梁辰鱼等人的手中基本完成了昆腔演变成昆曲(正式剧种)的历史性改造。正是因为这个条件的成熟,不久,昆曲便开启了它的光彩夺目的明清传奇时代。当然,昆曲的勃兴也并不是偶然的,这应当归功于昆腔的成熟与完备和戏曲受众的青睐与热捧。我们知道,在音乐上,昆腔实现了从清唱到配入各类管弦乐器演唱的改进,在唱法上则将讹陋的唱法改进为气无烟火、细如游丝的“水墨调”,在剧目创作上则有梁辰鱼的《浣纱记》等原创作品被搬上了舞台,倾倒观众无数。可以说昆曲在走向成熟剧种的过程中,它从形式到内容上都经历脱胎换骨的新发展和新蜕变,从而让昆曲变成了一个广受欢迎的剧种声腔。其次,优越的文艺环境和戏曲氛围对昆曲的繁荣兴盛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自宋元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宋元南戏的发祥地和根据地,南戏的蓬勃发展甚至曾一度让中国剧坛出现了南北双峰并峙的戏剧演出壮景①。正是戏剧环境的蕴育和陶冶,昆曲的种子才得以萌芽生根并汲取养分健康成长、枝繁叶茂。一句话,宋元南戏在江南一带的盛行和流播为昆腔、昆曲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三,昆曲的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和增强还在于有一批文化精英人士的加盟和参与。文化精英的加盟让昆曲创作引领时代思想与审美潮流,名家名作不断涌现,无论是梁辰鱼(《浣纱记》作者)、张凤翼(《红拂记》作者),还是汤显祖(《牡丹亭》作者),他们都为明传奇(昆曲)创作了风靡一时、影响深远的杰作,尤其是《牡丹亭》这部在中国戏剧史上堪称最优秀的巨著之一,对促进和推动昆曲艺术的繁荣兴盛更是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其四,演出场所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扩大了昆曲的社会普及率和覆盖面。与宋元杂剧、明北杂剧在勾栏瓦舍里演出的情况不同,昆曲的演出方式和演出地点显得更加多样和更加灵活。比方说,明后期以后,昆曲的演出既可以演出全本戏,也可以挑演折子戏;同时,它的演出地点也比较多样,譬如堂会演出、酒楼演出、会馆演出、搭台演出、画船演出以及随地演出等等,大大地拉近了昆曲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对扩大昆曲的社会普及率和覆盖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昆曲的衰落经过二百年左右的一枝独秀,昆曲来到了清乾嘉时期,一场被戏曲史家命名为“花雅之争”的菊坛公案开始上演。众所周知,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是雅部的昆曲,而花部里面的京腔、秦腔、梆子腔、弋阳腔等等声腔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并开辟了中国戏曲史上的取代“传奇时代”的“乱弹时代”。花雅之争失利后,昆曲失去了主流市场和主导地位,活动范围只局限在文士阶层和宫廷宴会之间,可是到了清后期,文士阶层也疏远了昆曲,甚至连宫廷宴会的市场也越来越少有昆曲身影的出现。昆曲为什么落到这般田地呢?依笔者拙见,主要是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从内部情况来看,昆曲的发展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昆曲的原创力每况愈下,昆曲自身的创作力没有与时俱进。清康乾以后,原创的昆曲名剧尤其是成功大戏严重匮乏,创作后劲严重不足,昆曲沦为了一种“吃老本”的艺术。我们知道,作为在中国戏曲史的曾经风光了二百年的昆曲,其创作到了清代南洪北孔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之后便没有了强劲的嗣响,失去了强有力的原创推动力量。由此,一方面是折子戏和选场演出形式滥觞,昆曲的演出内容越来越局促狭隘;另一方面,昆曲再也没有出现《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精品,只能走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极不健康的发展道路,最终逐渐地走进了历史的小胡同。二是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与社会大众有差距。昆曲剧目多是出自文人雅士之手,但观赏趣味的过度雅化和文词的佶屈聱牙距离大众接受能力甚远。在梁辰鱼、张凤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戏剧家的手中,昆曲创作走的是雅化观赏趣味路线,演出圈子基本上是局限在士大夫阶层人群;昆曲的文词佶屈聱牙的弊病十分明显,即使是《牡丹亭》这样的作品,清代的李渔就对其某些唱词的过度“雅化”提出过批评,称其“妙语”只可做文字观,不能做传奇观②。关于这种高度雅化的观赏趣味和审美倾向是好是坏,“花雅之争”的战局结果说明了一切。三是演剧形态的固化和演出内容的模式化,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昆曲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既给昆曲累积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塑造着昆曲的固化特征。从演出行当上来说,昆曲主要是以演出生旦戏为主;在故事内容上,主要是演绎才子佳人和帝妃宫恋的故事,这种固化的演出模式到了清乾嘉以后就给人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审美疲劳负担,随着异彩纷呈而又通俗易懂的花部的兴起及其大受观众的欢迎和追捧③,而昆曲遭人冷落的必然命运拉开了帷幕。四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编剧、度曲、表演创作人才严重失衡。昆曲在清代以后呈现的是表演艺术的独门“单人舞”式畸形发展面貌。自《桃花扇》以后,昆曲原创剧本创作尤其是成功名作凤毛麟角,同时昆曲音乐的创作创新力量也不复再现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的创作气象。在表演上,以京剧、秦腔、梆子腔为代表的花部诸腔又比昆曲的表演更加生猛和出新,在剧目内容上,花部诸腔的创新也比昆曲更为优越,于是,缺乏综合性人才结构支持的昆曲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地落后于花部诸腔,也落后于时代。其次,从外部情况来看,昆曲的衰落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明清时兴禁戏之风,影响了昆曲的艺术空间和市场活力。禁戏之风的不时发生,往往会使一些合乎社会和民间观赏爱好和审美习惯的昆曲剧目被当局查禁,甚至有些演出剧目还受到了蛮横篡改和恶意毁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昆曲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昆曲在明清二朝是社会的主流戏剧演出剧种,无形中,当局对昆曲的关注和监管也非常严格,每一次朝廷审查社会戏曲演出剧目,昆曲必定是首当其冲。在屡次的剧目查禁运动中,昆曲遭受的损伤最为严重,发展创新也越发举步维艰。二是从事昆曲创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随着清康乾以后社会政权日趋稳定,社会监控尤其是思想文化上的监管也随之越发严厉,各种“文字狱”之风愈演愈烈,昆曲的创作创新失去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昆曲名家诸如南洪北孔等人的惨淡的人生遭际,对有志于从事昆曲创作的人来说造成了无形的挫伤,这种无形的风险性打击了文化精英从事昆曲创作的积极性,因为“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不幸遭遇,对于日渐现实的文人士子来说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惊悸。三是清廷的政治策略的调整让高度依赖文化精英加盟和支撑的昆曲创作出现无才依傍的惨淡局面。清廷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延续明代“八股取士”的科举政策,注重在政治上吸引和拉拢社会文化精英阶层,而从事昆曲工作对于有政治抱负和现实追求的文人士子来说已然不是什么很有出路的职业,昆曲事业失去了文化精英阶层的才干支援和有力加盟。四是宫廷的青睐和圈养在客观上也给昆曲制造了一种不健康的演出导向和市场导向。毫无疑问,昆曲的杰出成就主要是由一群杰出的文化大师创造出来的,它的艺术品味和文化格调自然会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欢迎和推崇,统治阶层也乐于借此来宣示他们文化身份和艺术格调的精致和文雅。昆曲在清代早期曾大受宫廷的青睐和厚爱,为此,昆曲也曾过过一段甜蜜无限的美好日子。但是,以宫廷喜好为市场导向的昆曲走的是一条不太健康的发展道路,它的市场空间往后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在花部诸腔兴起之后,昆曲无力抗衡。在清代后期,京剧逐渐取代了昆曲的位置而登上了宫廷的大雅之堂,由此,昆曲不但被赶下了主流位置,同时也失去原有的民间市场。至此,昆曲的衰落是全面性的衰落。值得庆幸的是“天不丧斯文”,昆曲在最困难最低落的岁月里,始终有着一批传承者和守望者在为昆曲艺术的赓续绵延默默努力,使得具有六百多年悠久传统的昆曲得以薪火相传直至今天。令人振奋的是,20世纪50年代《十五贯》的轰动演出和新世纪之后青春版《牡丹亭》的重洇血色,让昆曲焕发了新的生命光彩,并积极推动昆曲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相信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环境中,昆曲艺术的人才结构将会得到合理的调整,昆曲的丰厚遗产将得到更为有效的继承和弘扬,昆曲的发展创新也会找到一条更为科学的道路,我们期待昆曲再创新的历史辉煌和美好未来。
苏绣蜀锦和什么并称中国三绝?
苏绣蜀锦和京剧昆曲并称中国三绝。因为苏绣和蜀锦都是我国传统的手工绣艺术,其中苏绣以清晰细腻、色彩鲜艳而著称,蜀锦则以图案复杂、工艺精湛而享誉于世。京剧昆曲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两大代表,其中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精彩煽情、表演技巧高超;而昆曲则以婉转悠扬、极富抒情为特色,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髓。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保留和发扬光大,正是因为这些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能够为人们传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新文学类型有哪些?
四大新文学体裁
①诗歌
②散文
③戏剧
④小说
四大文学体裁
即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文学创作最为常见也最为高端的四种体裁。
①诗歌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而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等。
②散文
这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而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③戏剧
这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例如:《莎士比亚剧本》元曲 京剧 昆剧等。
④小说
这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一词最早记载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四大奇书(后《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成"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我国近代有哪些出生于上海的名人?
我再补充出生于上海的名人明星有如下:
上海的开国将军钱信忠 (1911-2009) 出生于上海市宝山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党组织。原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八路军129师军医处处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军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国家卫生部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1926年考入同济大学学习,1951年赴苏联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俊人 (1915-2001) 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同年6月赴延安并加入了党组织。原延安通信学校教员、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厂长、军委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国防科委第10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10研究院院长,电子工业部科技委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立行 (1911-1985) 出生于上海市浦东区,1937年赴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加入党组织。原八路军前方司令部训练股股长、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长,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教育长,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上海的京剧、舞蹈梅葆玖 (1934-2016) 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泰州,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爱子。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
孟小冬 (1907-1977) 生于上海,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早期京剧优秀女老生。代表剧目《碰碑》《提放曹》《洪羊洞》等。
陈爱莲 (1939-2020)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番禺,舞蹈名演员。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灯舞》《打鼓舞》《鱼舞》《红绸舞》等。
钱浩梁 (1934-2020) 别名浩亮,生于上海,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京剧名演员。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饰演主角李玉和者。
洪雪飞 (1942-1994) 生于上海,安徽歙县人,毕业于北方昆曲剧院,昆剧、京剧名演员。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饰演主角阿庆嫂者。
上海的电影明星王丹凤 (1924-2018) 原名王玉凤,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六十年代中国电影22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女理发师》《护士日记》《桃花扇》《家》《海魂》《万紫千红》《春满人间》《儿子孙子种子》等。
金 迪 (1933-2022.4.3) 原名金慧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六十年代中国22大明星之一。代表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花好月圆》《我的十个同学》等。
秦 怡 (1922-2022.5.9) 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电影女演员。代表作《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等。
秦 文 (1928-2008) 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毕业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电影女演员。代表作《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等。
廖有梁 (1937-1999) 生于上海嘉定,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陈 述 (1920-2006) 原名陈致通,生于上海,电影演员。代表作《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母亲》《老兵新传》《海魂》等。
夏 天 (1920-2005) 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邳州,电影演员。代表作《羊城暗哨》《翠岗红旗》《金银滩》《林则徐》《飞刀华》等。
周文彬 (1907-1981) 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无锡,电影演员。代表作《英雄儿女》《铁道卫士》《海上神鹰》《边寨烽火》《党的女儿》《前哨》《甲午风云》等。
严顺开 (1937-2017) 生于上海,祖籍湖北鄂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电影、小品演员。代表作《阿Q正传》《张三其人》《爱父如子》等。
影视剧中有哪些男主扮过女装?
【六大男扮女装名姬盘点】《从前有座灵剑山》的许凯;《放开我北鼻》的侯明昊;《大好时光》的胡歌;《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张卫健;《我们的少年时代》的王俊凯;《古剑奇谭》的马天宇。
许凯主演的《从前有座灵剑山》是一次堪称“出卖灵魂”的挑战,一时间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这是许凯第一次在大荧幕前挑战女装,不得不说,惊艳了时光……许凯之后在某平台回应了女装感受,说:“第一次挑战女装,觉得挺丢脸的,但是结束之后发现自己还挺美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真是个憨憨,许凯你可长点心吧,怎么有点不怎么聪明的亚子。
侯明昊在《放开我北鼻》的女装太可了,这简直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过于妖娆,如果不是碍于性别,估计很多帅哥会纷涌而至,对他下手了。这档综艺里侯明昊一袭粉嫩的古装亮相,毫不违和,整个人娇俏可爱,特别讨喜。
胡歌女装应该都不陌生,他在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大好时光》扮演玛丽莲梦露在舞台上唱歌,不得不说,这样一打扮,还真有点外国女人的韵味,知识多了几分滑稽搞笑。一身低胸杏色的裙子,性感撩人。
张卫健的女装比女人还美,在《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穿上女装的张卫健真的比他当男人还有魅力,和他同框的美女都要低三分。剧中的女装十分时髦,腿上有当下流行的褪带,鞋子是凉鞋,张卫健能够hold住也是够厉害的。
王俊凯的男扮女装令人挪不开眼睛,《我们的少年时代》里的女装照一张比一张妖艳,让女生都自愧不如,果然长得好看的人穿什么都好看,性别不是障碍!我简直要迷死王俊凯的颜了,大波浪卷,齐肩黑发,一颦一笑之间十分可爱,像个洋娃娃,露出来的小虎牙奶萌奶萌的安静的时候是个妥妥的高冷妹子无疑了。
马天宇在《古剑奇谭》里的女装扮相美若天仙,马天宇的五官十分立体、精致,如若女儿身,必定是红颜祸水,散发着该死的魅力……当他楚楚可怜地看着你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为他陶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