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陆定一及其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老山界的作者是什么人什么家代表作是什么?
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陆定一1906年生于江苏无锡,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陆定一的作品有哪些?
陆定一作品:《中国革命的前途》《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已选入北师大版语文书中
陆定一都有什么作品
著作有《中国革命的前途》《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等等.
老山界作者是谁啊?
《老山界》是陆定一创作的文章。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因仰慕国学大师唐文治于1918年考入交大附中,1922年升入交大电机科,1926年毕业。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文化部部长等职。
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人物故居
1、无锡故居
位于无锡市西河头28号,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进,有数十间房屋,第三进为转盘楼结构,带有后花园。
2、北京故居
此宅原是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在1918年用建协和医院的剩余材料为其父母建造的一所住宅,直到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才离去。1946年1月,这里成为军调部国民党代表驻地,后为龙云家所有。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居住在此,去世后仍归龙家。
陆定一是什么家代表作是什么
陆定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省无锡人。
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
陆定一 简介
陆定一
陆定一,江苏人,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文名: 陆定一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9日
职业: 中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毕业院校: 上海南洋大学
代表作品: 《金色的鱼钩》,《老山界》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社会评价
作品介绍《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打骑兵歌》
陆定一故居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社会评价
作品介绍 《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打骑兵歌》
陆定一故居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省无锡人。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 陆定一
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陆定一
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他写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被选进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英雄”第二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编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3课。《老山界》编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的危急关头,陆定一根据任弼时同志主持召开的团中央紧急会议精神,参与起草了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请求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开展对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随后,陆定一以共青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期间,他以犀利的文笔撰写了大量文章,鞭挞黑暗势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坚韧不拔 陆定一
地进行斗争。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1928年秋,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他撰写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在理论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1928年底,根据党的决定,陆定一赴苏联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委、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 文革:批斗陆定一
此期间,陆定一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错误进行了斗争。1930年陆定一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陆定一被错误地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1934年10月,陆定一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年28岁,在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数学书有介绍。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1940年底,陆定一奉命回延安。延安整风运动期间,1942年4月,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同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强调新闻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45年,陆定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文章《报纸应革除专制主义者不许人民说话和造谣欺骗人民的歪风》。文章指出:"戈培尔的原则, 陆定一
就是把所有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完全统制起来,一致造谣,使人民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全是法西斯的谣言,毫无例外。到了戈培尔手里,报纸发生了与其原意相反的变化,谣言代替了真实的消息,人民看了这种报纸,不但不会聪明起来,而且反会越来越糊涂。看德国,不是有成千成万人替希特勒去当炮灰么。"文章指出报纸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以真实的消息,启发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聪明起来。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前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民族,是有好处的,没有它,所谓文明,是不能设想的。后者,则与此相反,它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 1947年1月,他发表了《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透彻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当时世界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关于美国反苏战争口号的实际意义是侵略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关于世界规模的统一战线等战略思想,在全国和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北时,陆定一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做出了出色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 陆定一故居
候补委员。1957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58年倡导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1959年,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1960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1962年,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长。 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近13年之久。 1979年6月,陆定一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陆定一同志学识渊博,对古典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的英文水平较高,青年时代翻译了不少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延安时期,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他注重调查研究。1991年他85岁高龄时,还主持编辑了他从1926年到1990年的文稿,在亲自撰写的文集的自序中,以简练的文笔颂 陆定一与严慰冰
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著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等。 陆定一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具有高度的党性,顾全大局,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宣传思想和教育文化事业。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对知识分子热情关怀,对党外民主人士坦诚相待。他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人民政协事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贡献。他作为早期从事青年工作的老同志,始终十分关注共青团的工作,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无限期望。 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他现在的《老山界》已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的第十九课。他的另一部作品《金色的鱼钩》被纳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陆定一在中央苏区时任苏区共青团宣传部长,长征时任《红 陆定一书法
星报》主编、总政宣传部部长、陕甘支队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对长征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位出身于诗书世家的职业革命家文章写得很好,他还善于写诗。在长征途中,陆定一写了许多诗歌。在革命战争中,这些诗篇适应了斗争的需要,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但很可惜,这些不同寻常的作品除了少数几首外,大都没有保留下来。 1935年5月,中共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北渡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为此,红军必须经过大凉山,借道彝族(当时称为“ 夷”)聚居区。由于历史上反动政府长期歧视与压迫少数民族,致使彝民疑忌汉人,加上语言不通,更易造成误解。因此,通过彝族聚居区成为一个难题。中央决定:用政策的感召力建立友好关系,要求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为此,部队上下开展了一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对内,教育指战员了解和尊重彝民的民情风俗,严守纪律,做到秋毫无犯;对外,发布告,贴标语,向群众宣传,讲明共产党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解释红军的性质和任务。根据中央的精神,陆定一撰写了一份布告,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布告全文如下: “布告诗”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人贫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民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 陆定一
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红军总司令朱德这张布告为“六言韵文”,或者称为“布告诗”,六字一句,一韵到底,通俗简明,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布告深刻揭露了四川军阀的罪行,准确而扼要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纪律,在当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许多彝族群众就是通过这个布告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共产党和红军的。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在动员时,也特别强调要执行、宣传这个布告。他对部队宣布:“彝人会射箭打枪,疑忌汉人,和我们语言不通,但他们不是奉蒋介石的命令,他们和国民党军队不是一回事。我们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宣传朱总司令安定彝民的布告,争取和平通过彝民区。”由于正确地执行了民族政策,所以,红军一路上不仅没有和彝民发生冲突,反而吸收了不少彝族群众参加红军。还应当指出的是,这一“布告诗”是第一次使用“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语的。也就是说,“万里长征”这个词,是陆定一的创造,并经过朱德总司令的首肯而传播开来的。
《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翻过夹金山,同先期到达懋功地区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远道而来的战士噙着热泪,在雪山脚下翘首伫立、等候已久的兄弟互相拥抱,两军都沉醉在狂 陆定一
欢的热潮里。慰问品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手中,战士们高昂的歌声震撼山河。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件大事,它大大增强了红军的力量,使集结在这个地区的红军兵力达到十多万人,为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军会合后的行动方向应当指向哪里?是就地发展,还是继续北上?这是关系到红军今后命运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将长征与抗日联系起来;而张国焘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在这种形势下,陆定一写下《两大主力军会合歌》,歌词如下: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欢迎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唉!/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坚决赤化川陕甘。/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伟大的会合。/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唉!/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高举红旗向前进。 这首《两大主力军会合歌》热情奔放、铿锵有力,不但讴歌了两大主力红军会师的伟大胜利,而且将中央的精神写进了歌词,通过传唱,使每个红军战士明了会师后的主要任务。这对于统一全军的思想无疑起了重大的作用。
《打骑兵歌》
红军进入川西北后,经常遭到反动骑兵的袭扰,并屡屡受挫,这是 陆定一
长征以来遇到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中央军委于1935年8月6 日颁布了《关于对敌人骑兵作战的指示》,详细讲解了骑兵的基本特征及缺点,在各种情况下与骑兵作战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刘伯承、叶剑英等分别讲授打骑兵的基本知识;红军各部也掀起学习打骑兵战术的热潮。为了配合斗争的需要,陆定一与杨尚昆的妻子、红军中著名的歌唱家和戏剧教育家李伯钊合作写了一首《打骑兵歌》,将打骑兵的要点编成歌曲,在部队中传唱。 《打骑兵歌》的歌词如下:敌人的骑兵不需怕,/沉着勇敢来打它,/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齐放易射杀。/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垮它!/我们消灭它!/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垮了敌人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歌词写成后,李伯钊配了曲,在《红星报》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兴趣,很快传遍了红一方面军的各 陆定一一家
个连队。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很喜欢这首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刘瑞龙回忆道:“这首《打骑兵歌》,寓战术要领于歌曲,情趣盎然,朗朗上口,广大指战员都喜欢唱。”歌曲获得如此广泛的反响,更激发了李伯钊的创造热情,于是,她又编了《打骑兵舞》,红军政治部通知各宣传队派人到毛尔盖学跳这个舞。歌舞结合,欢快热烈,红军战士们学习的兴致更浓了。一首好的歌曲所起的效果是难以估价的,据红一军团宣传队干部回忆:“《打骑兵歌》及其舞蹈的推广普及,的确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以后红军遇到骑兵,再也不感到惊慌失措了,一排子枪打过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
编辑本段陆定一故居
陆定一故居
陆定一故居,位于无锡市西河头28号,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陆定一故居进,有数十间房屋,第三进为转盘楼结构,带有后花园。 陆定一同志1906年6月9日出生在无锡西漳,在1925年“五卅运动”的波涛中,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后,他先后历任团中央、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此宅原是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在1918年用建协和医院的陆定一故居剩余材料为其父母建造的一所住宅,直到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才离去。1946年1月,这里成为军调部国民党代表驻地,后为龙云家所有。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居住在此,去世后仍归龙家。 该宅院现存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坐北朝南。院西墙中南部辟一大门出入。门南侧有一座四角攒尖顶方亭子。院内房屋稀少,北部五级水泥台阶上为宅院的主体建筑,为一幢中西合璧式房屋,“工”字形平面,混凝土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中式大屋顶,中间为庑殿顶,四角为四角攒尖顶,均为灰筒瓦屋面。南部中间有一露台。院中栽植海棠、苹果及槐树等花草果树。庭院中甬路呈S字形。院内散落有石狮、石观音等雕刻,西南处地面上有圆形龙纹石刻。 1984年1月10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情况较好。
关于陆定一及其代表作品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