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代表作品分析,你看过哪些改变你世界观的书籍?
看完雨果的《悲惨世界》,让我久久不能平息,为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感到十分惋惜,究其一生,冉阿让始终没有逃脱命运的束缚,无论他怎么努力,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因为年少贫穷时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命运判了终身“监禁”。
雨果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期间,因为不满拿破仑三世称帝,而对其进行攻击,后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在各处漂泊,《悲惨世界》这部长篇巨著,就是雨果在外漂泊期间创作完成的。
雨果用批判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完成了《悲惨世界》,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雨果是一个敢于为社会底层人民发声的文学家,他的正义和果敢,使其文学作品更加熠熠生辉。
在《悲惨世界》中,有两个最悲哀的人物,一个是冉阿让,一个是芳汀,他们都处在社会的底层:
芳汀为爱迷惑了双眼,却被假富二代抛弃,后来成为一个单亲妈妈,使她始终活在别人的唾弃之中。为了减少别人异样的眼光,她选择把女儿小珂赛特交给一对开旅馆的夫妻看管,这对夫妻却是个见钱眼开的人,知道芳汀是被人抛弃的单亲妈妈,就想着法儿的去虐待珂赛特,一遍遍的找各种理由让芳汀寄生活费。
方汀被逼到了穷途末路,最后只得把自己两颗漂亮的门牙卖了出去,凑够钱,给旅馆的夫妻把钱邮过去,最后才发现是个骗局。由于生活的各种不幸,在她临死前,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女儿珂赛特,就这样黯然离开了人世间。
冉阿让的父母早逝,他只得住在他唯一的姐姐家中,他姐姐家有七个孩子要养,穷得要命,可没多久,他姐夫也去世了。七个孩子像乞丐一样经常奢求别人给他们零食。冉阿让是一个修树枝的工人,赚得那点钱还不够他们糊口的呢,如果再不想办法,那七个可怜的孩子很可能就会被活活饿死。一天,他看见面包房的面包,就进去偷了一块面包,没等他把面包递给那七个小家伙,就被当做小偷给抓去了。
被关进监狱里的冉阿让,多少次想要获得重生,想知道他姐姐和几个孩子的下落,于是,就傻乎乎地想要逃跑,结果,几次逃跑不成,被抓了回去,加到了共19年的刑期。
19年过去了, 冉阿让从当年的一个意气奋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沧桑的中年人,由于有坐过牢的黄色护照在身,他处处受难,不仅旅店的人要赶他走,做同样的苦力活,却和其他人拿的薪金不一样,就因为他是一名坐过监牢的人。
后来,冉阿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市颇有名气的富商,成了富商后,他没有忘记为社会做贡献,他经常帮助穷困的人、他解决了很多失业的人,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马德兰伯伯,(马德兰是冉阿让的一个化名,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取的一个临时化名。)
渐渐地,他的声誉大了起来,众人都推举让他当市长,他再三推托说他对权利不感兴趣。可是最后就连国王也强烈的要求他当市长,于是,他就当了市长。
然而,有一双老鹰般的眼睛始终在暗地里盯着他,总感觉这位市长大人很像他从前见过的一个犯人。这个人叫沙威,他是一名警察,父母都是监狱的犯人,他从小在监狱里长大,因此他对什么事都十分有正义感,就连自己的父母犯错了,他也决不会轻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监视着冉阿让的一举一动。
但沙威也不敢确定,因为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坐过牢的苦役犯,再怎么离奇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可是,直至有一天,冉阿让帮助了一位叫割风的老人,他把他陷入泥潭的马车用力顶了起来,而这时,正好沙威也在场,沙威突然想到,那个他一直以来就怀疑的苦役犯曾经是个“千斤顶”,于是,便很顺其自然的对上了号,他毫不怀疑地认为,这个马德兰市长就是当年的苦役犯冉阿让。
后来,一个和冉阿让长得很像的人被当成他,正在一所监狱接受审判,马德兰良心上过不去,就去法庭上郑重地做了一个承诺,告诉所有人,他才是那个苦役犯冉阿让。
他原本想规规矩矩的去监狱服刑,可是他一想到芳汀在临死前的愿望,她最终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女儿,马德兰觉得他还有任务在身,必须完成这件事,才能进监牢。
于是他去寻找芳汀的女儿珂赛特,最后找到了珂赛特,才发现珂赛特如此的惨,于是他决定把珂赛特救出来。救出珂赛特以后,他就不能随便抛弃她,他必须像一个家长一样的,负起养育珂赛特的责任,虽然他和她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在历尽千辛万苦中,珂赛特长大了,他却由于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变老了。为了躲避追击他的警察,他四处躲藏,像一个比“杀人犯”的罪还大的人,还使用了那个被他救过的人的名字(割风),偷偷摸摸的生活着。
后来,有一段时间稳定下来了,珂赛特也嫁给一个叫马吕斯的小伙子。可是冉阿让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罪的人,他不想继续隐瞒自己的这种身份了,于是,他就像马吕斯公开了自己是一个罪犯的身份。马吕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向公开,完全可以把这个秘密一直保守下去。
可是冉阿让却说,过去他为了活命,偷了一块面包;今天,为了活命,他不想盗窃别人的名字(割风)了。叫割风的那个人,是他曾经舍命帮助的人,后来,在冉阿让遇到困难时,他就让他先用自己的名字割风。
当冉阿让把这个秘密吐露出去以后,他不久就去世了,去世前,他还对珂赛特和马吕斯说:“死不算一回事,可怕的是不能活了。”
冉阿让的一生:当过苦役犯,当过富豪,当过市长,当过“逃犯”,就因为一块面包,他就这样度过了他辛酸悲惨的一生。临死前,他再没见过自己的姐姐和七个外甥,他们是死,是活,他什么都不知道。
人生第一本小说看的是什么?
我第一部看完的完整言情小说是初三那时看的——不做帝王妻。初三暑假的时候,在家无聊,所以一时兴起跑去家附近的新华书店。原本想买些心灵鸡汤的书,结果无意拿起了本古代言情小说。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全身心地放进小说里,入迷到忘了时间就看了一下午。一发不可收拾就迷上了言情小说。
虽然到大三现在已经很久不看古代言情小说了,但还是记得我最开始看过的那些古言。这第一部小说也是记忆深刻。看的时候觉得风宸雪的文笔文化底蕴都不错,目录整齐,必定花了一番心思,可以说是字斟句酌。三国之间的阴谋阳谋错综复杂,女主虽被男配们爱着,但也被虐得体无完肤,一生都只爱着男主皇帝却受尽磨难。女主是权臣丞相之女,为家族地位不得已进宫。在后官中被陷害被害流产,每当男女主稍有情愫时又总被阴谋所推远。游走在诸多的陷阱与诡计之间,所以这感情线分外曲折。
前面的纠缠与彼此怀疑,我都觉得好虐,然而没想到后面的决裂与爱而不得更虐。。。。。
转折是男女主敞开心扉,真正相爱后,她身怀六甲却得知了男主株连其九族的事情,最终一夜白头假装流产。与男主彻底决裂,隐姓埋名当宫女。瞒着皇帝生下了皇子,托付给皇叔,以宫女身份一直暗中陪伴他长大。
十年后,因着宠妃的缘故,男主又得以重新接近心如死水,饱经沧桑的女主。因缘巧合下,两人化解误会,女主得知当年真相,两人又渐渐旧情复燃。最后实体书上是杯具,作者认为最合适的结局——男主出征战死,女主饮毒酒自杀。特郁闷,哭死,虐的我不要不要的!!!
几年后才在网上找到电子版假死隐居的喜剧结局。又忍不住还是回来看了还几遍!只是章节不如实体书完整了,遗憾!
心情压抑,从头到尾都很虐,深陷在小说里,无法自拔。但胜在了作者的语言与情节的优质。大到几个国家之间,小到后宫嫔妃,先帝与帝妃的恩怨纠葛都穿插其中。知道真相后我才恍然大悟,不起眼的小细节都是重要伏笔。逻辑主线清晰,文章的线索与计谋都写得很巧妙。当把前因后果衔接起来,一气呵成,只觉得淋漓尽致。
从文学作品中看悲剧的几种类型?
悲剧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四种:
1,命运悲剧: 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
2,性格悲剧: 性格内在矛盾冲突;
3,社会悲剧: 社会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4,历史悲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矛盾冲突
悲剧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从古至今,文人们都乐此不疲地描绘着悲剧,为什么呢?从个人情感上看,悲剧总能迎合人内心深处的怜惜和哀痛情绪,从社会关系上说,人在特定社会交往过程中,悲剧作为一种鲜活生命生生不息。悲者,人之感受也。
剧者,故事也。所以悲大多是人为的,是能感受的。从主观上说,悲剧的一大原因是主体的妥协,因为妥协,所以悲,事悲而不妥协,则不是人心底的悲剧,而是天命的悲。悲剧的客观原因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相互为难。这种为难外在表现为社会整体环境下的人祸。悲剧迎合人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和惋惜情绪,同时又启发人们对生活反思,为意识自由而抗争。
有什么好看的人体艺术?
西方美术史上,在雕塑、油画、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里,人体艺术源远流长,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诞生了许多美轮美奂的人体艺术作品。西方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人体艺术的创作,一是源于他们的文化传统,在西方人眼里,人体是最生动,最完美,最能检验画家艺术功底的题材。二是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来传达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安格尔《瓦平松浴女》
从中世纪末期的蛋彩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油画,再到之后各种画派,各种主义的油画形式,再到现当代的抽象油画,西方每个油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无一例外都刻画过人体作品,展现了他们无与伦比的技巧,以及对人体艺术独特的审美理解。
人体因为造型复杂,从构图、背景、色彩、笔触、意境的把控上,很难做到至善至美,要画的形神兼备并不容易,这是人体题材吸引画家的根本原因。
安格尔《大宫女》
如果要说比较好看的人体艺术,我觉得,在西方数百年的油画历史上,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1780年——1867年)堪称人体油画大师,他的代表作《大宫女》、《瓦平松浴女》《泉》、《土耳其浴室》都是非常经典的人体油画。技法精到,既有形式感,也不缺乏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堪称西方美术中的明珠。
布格罗《塞姬的狂喜》
名师出高徒,安格尔的学生布格罗(1825年——1905年)同样是一名人体油画高手,他的画风常常体现出唯美的气质,善于用神话题材和寓言故事,来刻画理想化的境界,作品格调雅俗共赏。代表作有《维纳斯的诞生》、《塞姬的狂喜》、《少女抵抗丘比特》、《林中仙女和森林之神》,等等。
安格尔《拉梅尔夫人》
《泉》是安格尔风格成熟后创作的经典人体油画,他从1830年画到1856年,耗时26年才创作完成,打破了西方油画家创作时间的纪录。
画面是一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表情沉静自然,身体稍微倾斜成S型,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柔美曲线,左肩上扛着水罐,灌口朝下,清水从罐子缓缓流下,形成了优美线条,少女体型的线条跟流水的线条相得益彰,让整幅画流露出一律柔和美、典雅美,圣洁美,凡是看到这幅画,无不感到生命的活力,以及清新脱俗的气息。
布格罗《祈祷》
《维纳斯的诞生》是布格罗从1875年——1879年,历时5年创作完成,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爱情之神维纳斯从贝壳中降生到人间的一段故事,作为绘画题材而创作的。
这幅画主要艺术目的是画家通过维纳斯形象来表达对世俗美的一种理解,在布格罗眼里,维纳斯虽然是女神,但跟世俗社会中的女性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是喜欢追求美的女性。
维纳斯站立的姿势,同样是一个S型,既体现了女性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身姿美,也阐释了画家对永恒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如何评价艺术家席勒呢?
埃贡·席勒是20世纪初,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
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影响。
在创作上,并不注重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而是要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所以其作品用自由奔放富有活力的线条和对比强烈而又色调统一的色彩,描绘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从而达到直击人心的观赏体验。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谁指挥的最好?
个人认为伯恩斯坦指挥的最好。
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号),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