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东的代表作品,晋剧名角以及代表作?
晋剧《下河东》是晋中晋剧团的看家戏。雷丰年扮演了被屈斩龙棚的先行官呼延寿廷。这一武将几经筛选,从人物气质、神态、举止和感情刻划,还要数雷丰年。1980年赴京演出中,在首都的每场演出,都能赢得七、八次掌声。
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作戏认真,并把小生腔和须生腔融为一体,还吸收了晋中秧歌的某些成份,虽不归那家流派,但仍不失传统晋剧的风韵。
下河东罗氏是谁的女儿?
1 下河东罗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女儿。2 苏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女儿下河东罗氏也是文学才女,曾经和父亲合作创作过一些文学作品。3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下河东罗氏的才华都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重要的贡献。
在南宁生活那么多年?
首先请大家观看邕剧专题片,看完后你将会对邕剧有所了解,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阅读我详细的介绍。
简要介绍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起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声腔导源于湖南。一百五十多年来,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东西,经过溶化、加工、改造,形成独特风格。过去有本地戏、老戏、广戏、老广戏、五六腔等不同称谓,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邕剧。邕剧自诞生后,初为业余班社活动,后专业班和半专业班日益增多,它们在桂西、桂南、越南、广东西南部与广东班的交流,使邕剧在艺术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流布区域日渐扩大。
邕剧遗产有文戏、武戏、笑谈戏三大类,唱做念打俱全,据统计,传统剧目大小有700个,已挖掘出版及演出的有300多个。邕剧有独特的表演排场,程式特技,音乐唱腔,小调曲牌等,流传于南宁等地。南宁的戏曲音乐因其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及语言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各地戏曲艺术的相互交流和影响,邕剧和粤剧的各种板腔都比较接近,尤其在伴奏音乐上,大锣大钹,气势雄浑,具有两广的地方色彩。
2000年以来,南宁市文化局根据国家有关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启动邕剧抢救计划,发掘整理了十多个邕剧传统排场。发掘整理了大型传统邕剧《杨八姐搬兵》等邕剧折子戏,还创作演出大型神话邕剧《龙象塔奇缘》,均获得好评。另外,南宁市粤剧团创编的小邕剧《开泰新声》,在第二届国际小戏艺术节上获得“剧目金奖”和“稀有剧种保护奖”;2005年创作的邕剧小戏《枣树搬家》获第五届广西戏剧文学奖三等奖。
基本内容邕剧与祁、桂、丝弦和变革前的粤剧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光绪年后,常与丝弦班和广东班互相搭班演出,师承和流布地域逐日交错,在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有许多之处。
邕剧的表演,向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谚。武戏重做工和说自演出重日场。文戏的做工,颇注重内心活动的表现,而且往往以粗放的大动作结合面部表情加以夸张地表达。如《三击掌》亦用“三批”、“水波浪”(另场大走动作哑动作)来表现。武戏则更为夸张,常以翻、腾、跳、铲、滚、挂、绞、甩等武技或“变脸色”来显示人物的激越感情并渲染气氛。如《黄花山》等许多剧中的小武行,都有“跑台”、 “铲台”、“大过山”等激烈的大动作;旦角亦有“甩发”、“宫仔”、“孖宫仔”等粗犷的表演程式。武打属南派,包括拳、棍、刀、叉、枪、藤牌等“六部通行”,许多民间舞蹈、舞狮、舞貔貅、民间美术塑型以及杂技的关系极为密切。行当有生、旦、净、丑四大类,细分为小武、武生、总生、公脚、小生、正旦、散发(武)、青衣、花旦、婆旦、瑶旦、大花脸、二花脸、文杂(丑)、武杂等。以小武、武和一、散发、花脸四行当家。
邕剧的唱腔,除《六国封相》、《仙姬送子》等几个例戏是昆弋剧目外,绝大多数以皮黄(南北路)为主,安庆调、七句半(罗罗腔)、补缸调及地方小调为辅。过去,唱南路的剧目较多,1930年后,纯用北路或以北路为主的剧目日益增多,在传统剧目中约占四分之三左右。丑角运用的唱腔和小调,常垫以“嘟呀”、“哪哎哟”之类的民歌衬字,地方韵味较浓。音乐伴奏以大锣、大钹、二弦、喉管为主,气氛至为热烈。钹手在某些剧目的某些场面中,可出台同演员一齐表演或单独献“飞钹”、“钹花”等技。在器乐、曲牌、鼓点上,与桂西,桂南流行的民间八音关系十分密切。
邕剧著名的演员有雷喜彩、蒋祖友、刘玉堂、何福伟、梁文秀、许少康、黄少金、张剑飞、蒋言甫、黄耀阶、黄细金、陈少清、谭丽英、李名扬、蒋细增等。
基本特征1、邕剧的音乐
南宁的戏曲音乐因其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及语言的差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总划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属于板腔结构的皮黄体系;二是属于山歌小调的体系。
皮黄体系以邕剧、粤剧为主,多以七声音阶作为调式的基础,在唱腔结构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板眼变化的唱腔结构;二是典牌联缀的唱腔结构。这种腔音乐结构的特点,是在速度与节拍上有比较丰富的变化,层次更加细密,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情绪发展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戏曲艺术的相互交流和影响,邕剧和粤剧的各种板腔都比较接近。尤其在伴奏音乐上,大锣大钹,气势雄浑,具有两广的地方色彩。
2、邕剧的表演
邕剧最初有十大行当,以小武、武生、散发旦、花脸当家,后来逐渐衍变为以小武和散发旦为主。小武除不演旦角外,也扮演其他行当的男角;散发旦除不演男角外,也可扮演各行当的女角。邕剧早期无女演员,随着时代发展,旦行才逐渐由女演员担任,女演员也可以反串男角。
皮黄系剧种文武兼重,文戏表演细腻,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讲究身段、程式,武打粗犷激昂。地方小戏以文戏为主,其表演轻盈、愉悦、载歌载舞,生活气息浓郁。
3、邕剧的舞美
建国后,是舞台美术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不单是原有的各类项目得以更好的改进,且增补了原来欠缺的某些项目。如增设了灯光,音响设备和多重幕布等,服饰品种俱全,且有专戏专用的服饰;布景在原在基础上又增加了半立体和立体式布景,伴以各种幻灯投射星云日月的天幕,呈现丰富多彩的现象。
邕剧脸谱的风格豪放粗犷、简洁鲜明,对增强人物造型,烘托角色性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邕剧脸谱分五色,以黑、白、红为主,黄、绿次之;特别出心裁角色也有用金、银、棕、蓝等色泽。邕剧脸谱有如下特点:①图案质朴、简洁,变化多集中在眼窝及额部,眼的图案有牛角眼、燕子眼、鸡蛋眼、蝴蝶眼、鲤鱼眼、葫芦眼等,用得较多的为牛角眼和葫芦眼,如张飞、薛刚。额部图案则根据人物性格、经历、所用兵器等绘上象形图,如包公绘太极图,王彦章绘天狗、余洪绘画,项羽绘七星等。②一脸多用。最多者为三人共用,如攀桧、典韦、王天化共一脸谱,刘庆、龙睢、猩猩胆共一脸谱。③除净行开脸外,小武、旦行也有开脸的,如小武行的赵匡胤、霸王,旦行的陶三春、钟无艳。邕剧脸谱较有影响的艺人的梁文秀、何福伟等。
主要价值具有上述特征的邕剧,是南宁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剧种,是壮民族古老的文化遗存。发掘、抢救、保护邕剧,其价值主要有两点:
1、学术价值。邕剧和流行于南宁区域的其他戏剧一样,同属于中州音韵皮黄声腔系剧种,所用的梆子、二黄、西皮、曲牌、行当、表演排场程式和舞台(戏棚)官话等都是共同的,其丰富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桂西南一带颇有影响。发掘、抢救和保护邕剧,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邕剧这一古老的剧种,同时对于研究南宁壮民族戏剧文化的起源,弘扬壮族优秀的民间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实用价值。由于邕剧与桂、丝弦和变革前的粤剧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在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有许多之处,因而有着一定的观众和市场基础。通过对邕剧的整理和弘扬,能进一步促进南宁戏剧艺术的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渊源邕剧是南宁市地方戏之一,广西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邕剧起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声腔导源于湖南。过去有本地戏、老戏、广戏、老广戏、五六腔、宾州等不同称谓,因活动中心在旧邕州府一带,建国后定名为邕剧。
邕剧的形成地区在南宁所辖武鸣县、宾阳县一带。邕剧自诞生后,初为业余班社活动,后专业班和半专业班日益增多,至同治年间(1861—1874),南宁已出现“那陈班”、“中华乐”、“那龙班”、“义凤彩班”等四大名班。其中,个别班社曾应邀至云南河口,为黑旗军祝捷演出。专业班的出现,以及它们在桂西、桂南、越南、广东西南部与广东班的交流,使邕剧在艺术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流布区域日渐扩大。在其影响下,武鸣南部的丝弦班于光绪七年(1881)前后已大部改唱邕剧,北部的班社亦纷纷延请南宁艺人授艺,并开始进入市区,登上正式舞台,改变了以往较原始的艺术面貌,在平话地区较为流行。至民国初年,邕剧的流布区域除南宁市城区、郊区外,还包括武鸣县和宾阳县等地区,并由此流传到郁扛和红水河一带的主要城镇和乡村,以及云南东部的少数县镇,成为桂西南地区的最大剧种。
传承谱系建国前,邕剧的班社有专业班,半职业班和耍友班三种。建国后只有专业和业余剧团 (社)两种。建国前的专业班又分军旅班,家班和扛湖班三类。江湖班有常年班和不固定班两种,常年班人员较固定,实力较强;不固定班多半是有班牌无戏箱,人员不时变换或短期组合(甚至无班牌)的班社,经常是“艺人不够玩友凑”,其中不乏演技较高的艺人。
那陈班 起于何时不详,传说清顺治建灵王庙,同治年间起建戏台(已毁)。光绪时已有班社,并出了两位反清的名艺人——李统熙、陈周发(详《南宁文史资料》总七期《那陈本地班故事》)。李、陈去世后,李的门徒谢关(平话绰号阿怎)和徒孙黎少凡等相继接班,李在本地和邻近一带传艺授徒,先后为那陈班教了四批玩友。清末时,主要成员有小武兼小生黎少凡、老生兼花面梁忠如、小花面(黑面仔)陈美昌、帮小武梁振南、武旦“山婆四”等。1937年换代,由黎少凡传教,主要成员有小武刘子昆、罗威(兼花面)、小花面陆耀春、小生李权(李统熙之孙)、黎学时、散发扬翠群、刘芝如、正花旦陈福仕、婆旦张汝国、反骨周振宣、粉面曾冬生、梁天喜、文武杂梁子明(兼老生)、武生刘乃如、公脚张少如等。开盘戏有《金兰结义》、《斩子全忠》、《罗成投唐》、《反洛阳》、《斩雄信》、《长板坡》等,演出过《黄花山》、《十字坡》、《武家坡》、《千斤钟》、《大破结尘》、《夜过平天》、《雪仲冤》、《金丝蝴蝶》等。曾到钦州、小董、上思、那马等地及邻近各村演出。抗日战争后主要成员易人:花脸陈敬文、武生何少桓、花旦晚昆、刘奇生及周老奇之子、武丑李统刚、粉面陆国元(兼老生)、小武李清、李福斌、文武小生陈国荣、掌板李标等。演出了《李槐卖箭》、《斩黑袍》等剧目,并兼学粤剧《爱国奇花》。1950年底成立文工队, 1951年下半年后改为县文工团,主要成员有陈国荣、黎文瑜、梁健、陈素华、杜若梅、苏爱佳、罗绍秀等。演出过《血泪仇》、《九件衣》、《愁龙苦凤两翻身》等粤剧及歌舞。几年后解散。1962年后分为一、二两个分团唱粤剧《白蛇传》、《宝莲灯》等。
中华乐起班 年代不祥,原为专业,后成业余。头人兼花脸邓廷春,民初的主要成员有小武邓志英、武生何玉光、花面邓宝集、散发林福龙、瑶旦马云山等,共三十余人。演出剧目有《封相》、《西河会》、《斩子全忠》等。1932年后,由邓宝集、莫文辉传艺,培养了小武英启仁、文杂刘家善、公脚甘宝廷、老旦刘承荣等四十人。常到隆安、武鸣、邕宁各地演出《黄花山》、《西河会》、《浔州打擂》、《下河东》、《打金枝》、《王彦章撑渡》、《高旺进表》、《拦马过关》、《四大禁》、《红泥国招亲》等剧。1933年与隆安那桐班拍台时,以《白门楼》获胜。1952年改兴隆业余剧团,女角全部由妇女担任。主要演员有小武邓英贤、武生兼花面邓清庭、散发梁瑞英、花旦林英华、黄金勇、老旦甘细英等。演出过《杨八姐搬兵》、《双过桥》等三十个剧目。
那龙班 同治前有无班子不详,同治九年左右(1870)有陈子权等一批二、三十人结班在本地演唱,曾应邀到南宁五通庙演出,主要成员有小武卢新华,大武李辅华,花旦陈世能,公脚卢子谦,小生何祝三及陈子权等。第二代约起于1900年左右,主要成员有花面卢宝典、散发卢光廷、小武陈发元、小生曹焕标、黎木养、文杂雷更寿,花旦卢月清等。第三代约起于1910年左右,主要成员有雷就光(银庆)大武,花面容金金庆(名伶)、须生卢有章、散发陈树之、小武陈世由、反骨小武陈光光、文杂“颈悉”、小生黎大养、花面罗保典、武旦卢光廷。老旦花旦石(卢白石)、教师陈子权。传苏廉坤(名伶)亦在此批学艺,后去军民乐班;容金庆与花旦石同演过《双子记》,花旦石饰康氏,容金庆饰其子。第四代起于1930年,由容金庆为师,主要成员有小武卢英启、花面卢振福、卢裕佳、武生功宏志、小生卢济民、散发雷声、老旦余昆、须生卢孔文、文杂梁顺柏(南岸那良人)。此批曾发展到半专业、专业,芝兰女、文武英、七星梅、大凤、细凤等专业艺人、名伶曾来此合班,并一度与金陵班混搭,凌瑞发、凌瑞金也来合过班。此一代已兼演粤剧,曾演出《循环雪》、《狮子楼》、《黄花山》、《下河东》、《搜宝镜》、《下南唐》、《夜战马超》、《战文豹》等剧。第五代起于1958年,主要成员有小生陈燕、卢顺宝、文武小生卢嘉伦、花面卢家才、丑生卢启周、卢济生、武生卢家玲、花旦李玉桂(女)、二花卢秀云(女)、丑旦邓清梅(女)等。1980年后又新上一批,但未接上,已改唱粤剧了,1983年李敬集仍唱了一次邕剧《战文豹》。
义凤彩班 南宁市郊坛洛乡富庶甘村的半职业班。班主甘如琼,师傅“五福“(如琼老表)、拿手《金兰结义》,全班三十余人。成员包括武鸣、罗圩、乔建等处艺人。1951年时改名甘村业余剧团,主要成员有小武甘兆伟、大武(武生)甘瑞荣、甘兆交、花旦马美倩9女)、武旦马桂常(女)、花面甘兆文、老生甘兆提、小生李景门,丑生甘兆桴,婆旦甘汉侠等,演出过《金兰结义》、《打金枝》、《战文豹》、《战罗成》、《黄花山》、《平责别窑》等剧,1963年还自编自演了时装戏《不爱红妆爱武装》,活动至1964年止。
1950年,人民政府为了挽救、恢复邕剧,集中了蒋细增、黄芝兰和李名扬等民间艺人,组成南宁市邕剧团。邕剧团成立后,招收学员,拜师学艺之风甚盛。1959年,广西戏校开设了邕剧班,培养邕剧接班人。1969年邕剧团解散。1975年恢复成立南宁市粤剧团,吸收原在邕剧团工作的蒋细增、黄芝兰、李名扬、黄学超、冯杏元、洪琪等邕剧艺人到粤剧团工作,这些艺人在团里,起到顶梁台柱的作用。从1970年至2000年的30年间,邕剧虽几经沉浮,但有了邕剧艺人的传帮带,有了粤剧团“一牌演两剧”的平台,邕剧仍培养出不少的优秀编导和演员。目前,南宁市除了粤剧团演出邕剧外,一些早已退休的老艺人和戏剧发烧友,也自发组织了一些邕剧业余剧团,活跃在城市和农村的舞台。邕剧这一古老的剧种,以其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南宁人较为喜爱的剧种。
2000年以来,南宁市文化局根据国家有关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启动邕剧抢救计划,南宁市粤剧团冯杏元等人发掘整理了《斩弟全忠》、《杀四门》、《杀奸妻》、《会妻》、《斩带》、《打闭门》、《收状》、《大乱金殿》、《逼写退婚书》、《打三山》、《绑子》和《擘网巾》等12个邕剧传统排场。2004年,粤剧团组成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小组,发掘整理了大型传统邕剧《杨八姐搬兵》、《西河会妻》以及《五台会兄》和《未央宫》两个邕剧折子戏,还创作演出大型神话邕剧《龙象塔奇缘》,均获得好评。
另外,南宁市粤剧团创编的小邕剧《开泰新声》,在第二届国际小戏艺术节上获得“剧目金奖”和“稀有剧种保护奖”;2005年9月,由南宁市粤剧团刘天文、冯杏元、方宁创作的邕剧小戏《枣树搬家》获第五届广西戏剧文学奖三等奖,该剧作为广西戏剧家协会重点推荐的两个小戏之一,将参加于2005年10月在广东珠海市举行的“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首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决赛)。
器具、制品及作品邕剧的传统剧目,大小共七百多个。有文戏,武戏,笑谈戏三种,同治后演出以武戏为主,且多慷慨激昂。分本路(又称老路)和广路两大类,本路剧目多来自祁、桂剧和艺人自编的“桥水”戏;广路剧目是与粤剧共有的老传统剧目,其中有不少整本排场戏。这两路剧目虽与祁、桂、丝弦、粤剧各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不少剧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如《纪鸾英招亲》、《霸王归天》等剧的具体情节,都与祁、桂、京剧有所不同;语言上用桂西南宫话,并含有大量的白话、客家话、平话和壮话的民间习语、词汇、谚语、歇后语等,甚至连人物姓名,也颇有地方特点;《桃李夺杨梅》、《鸡林国》、《丹州城》等剧,多根据民间传说和鸦片战争后的故事自编而成,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更为浓郁。建国后,除挖掘记录出版了418个大小传统剧目外,共整理了《杨八姐搬兵》等传统剧目50个;移植改编了《十五贯》、《百鸟衣》等优秀古装剧目61个;创作、改编了《红布恨》、《春满柜台》等现代戏41个。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拦马过关》、《李槐卖箭》、《红布恨》、《百鸟衣》、《阮文追》等。
濒危状况邕剧虽然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作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邕剧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倡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一些古老的剧种(包括邕剧)普遍已渐渐失去舞台。 2、一些颇有造诣的编演人员因年事已高,已逐渐淡出舞台,有的相继去世,有些绝技难已传承。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对邕剧等古老剧种的兴趣较为淡漠,因此邕剧目前处于濒危状况。
保护计划保护内容
为保护邕剧,制定了五年计划。此计划由南宁市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地区及单位负责管理、督导,南宁市文化局负责检查、督促。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邕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剧目、表演、音乐及价值等全部状况。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邕剧的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存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3、进一步开展邕剧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
(二)动态保护
1、组织市粤剧团的力量,通过专业扶持的手段,积极建立一些具有文化生态保护价值的邕剧演出村屯,并对其实行重点保护。
2、对邕剧精典的传统剧目,由市粤剧团进行排练演出,以实现推陈出新、扩大影响的目的。
3、组织创编人员,在认真研究邕剧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争取创作一两个高质量的邕剧。
4、在每年一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织市粤剧团等较高档次的演出团体,排练演出一些短小精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邕剧节目,从而扩大其市场影响。
五年计划
保护措施
2006年 对邕剧的发生、发展等历史沿革进行普查。
2007年 整理邕剧的相关普查资料,并归档。
2008年 由市粤剧团通过专业扶持的措施,建立一些具有文化生态保护价值的邕剧演出村屯,并对其实行重点保护。
2009年—2010年积极创作一至两个新编邕剧,争取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活动期间出。
预期目标
1、完善邕剧普查资料为主的静态保护工作。
2、由市粤剧团扶持建立一些具有文化生态保护价值的邕剧演出村屯。
3、创作新编邕剧,达到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扩大影响的目的。
保障措施
1、建立由市文化局相关领导为组长的邕剧保护领导小组。(现已建立)。
2、建立主要由南宁市各县(城区)文体局长为负责人的邕剧普查工作队(现在建立并开始工作)。
3、组织对邕剧有研究的编演人员,着手进行新编邕剧的创作工作。
4、实行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各界投资邕剧的创演,发展文化产业。
5、市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同时通过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演出,扶持和扩大邕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
建立机制
在实行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如下四点保护措施,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机制。
1、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将相关邕剧的保护工作,列入各县(区)文化体育局的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建立相应的奖罚条令。
3、邕剧的原生态保护与推陈出新的动态可持续保护机制。
4、发展邕剧艺术与开发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以文化旅游演出为产业依托,以保护和发展邕刷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最后请大家观看邕剧表演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指的秦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六位君主,分别是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
一、秦襄公
秦襄公是秦国历史上作为诸侯国存在的开创者,公元前778年~前766年在位,秦襄公是秦庄公的次子,他的父亲与犬戎作战时被杀,秦襄公的大哥为了专心与犬戎作战,将国君之位让给秦襄公。
秦国在秦襄公之前并不是一个诸侯国,而是一个部落,而之所以成为诸侯国,全是秦襄公的功劳,要是没有秦襄公,秦国也不能被称为秦国。
公元前771年,当时的废太子宜臼联合自已的岳父申侯,并勾结犬戎攻打自已的父亲周幽王,最终周幽王被犬戎所杀,之后宜臼即位为周平王,请神容易送神难,犬戎自从进入周朝的都城后,就不愿意离开,经常来骚扰和威胁周平王,周平王为了避开威胁,决定迁都洛邑(今洛阳)。
而正是秦襄公率领秦军为周平王护驾有功,秦襄公受到了周平王的封赏,正式被册封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封给秦襄公,由于当时这块土地还是犬戎所控制的,所以秦襄公需要靠武力夺取这块土地,不过秦襄公已经拿到了周天子的土地证和诸侯证,使秦国正式成为一个诸侯国,也就是有了开始争夺天下的权力。
周平王的迁都也成为西、东周的分界线,自此开始了东周。没有秦襄公,秦至今也不能称为一个国家,秦襄公是秦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二、秦穆公
秦穆公是开创秦国霸业的第一位国君,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刻意东进的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是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位期间,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大举向东发展,并一度击败了晋国,在协助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秦国受到晋国的打击,东进无望。
在东进失败后,秦穆公开始专心向西发展,利用计谋,辅以武力,消灭了西戎人建立的12个国家,一举扫除了大量的戎人国家,为秦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日后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石。
三、秦孝公
秦孝公是秦国统一天下贡献最大的国君之一,是秦国建立强大制度的开创者,是秦国改革变法的第一位国君,也是秦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
秦孝公是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在位期间只干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就是支持商鞅变法,而且是非常坚定的支持,从来也没有动摇过,正是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变法平台,才最终使商鞅变法成功,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唯一成功的一次。
而正是商鞅变法的成功,让秦国率先在战国时期强大起来,让秦国有了同其他诸侯国争夺天下的资本,让秦国有了统一的野心和实现统一的资本,秦孝公功不可没。
四、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同时也是以残酷刑法车裂而杀死商鞅的那一位秦国国君,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并没有废除商鞅之法,商鞅之法已经深入秦国骨髓,成为秦国强大的制度保证。
秦惠文王时期,尝到商鞅变法的甜头,秦国开始大举东进,不断攻打魏国,吞并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并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
秦惠文王时期,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攻下巴蜀之地,让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大后方,在巴蜀大兴水利,种植粮食,让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的后方粮仓,为前方秦军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装备,为秦国统一提供了物资保证。
秦惠文王时期,也曾利用义渠内乱攻打义渠,攻占了不少地盘,但始终没有消灭义渠。
五、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在位时间55年,秦昭襄王同时也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前,最重要的国君。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解决了秦国最后一个西部边患义渠,在宣太后的帮助下,秦昭襄王攻灭了义渠,义渠的地盘正式成为秦国的郡县。不仅如此,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还消灭了东周王室。
秦昭襄王使用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的依靠强大的国力打击东方六国,不断的东进蚕食六国的领土,最为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一举击杀了赵国20万降卒,整个赵国青壮年男子几乎全部战死,此战让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从此失去了对秦国的抵抗能力,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时也由于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不断的对外发动战争,秦国国力也有较大的消耗,在晚年的时候,东方六国联合起来也曾迫使秦国喷出占有的原六国部分领土。
但不管如何,秦昭襄王给后世的秦始皇提供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条件和环境,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六、秦王政
秦王政就是秦始皇,13岁登基为秦王,22岁亲政后,依次除掉了威胁到王权的嫪毐、吕不韦等人,亲自掌握朝政,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如李斯、尉缭等人。
之后秦王政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用了十年时间,秦国先后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天下,开始称皇帝,自称秦始皇,开创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制度,比如说皇帝制度、郡县制及各种统一制度。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与他的祖先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正是由于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秦国历代国君的不懈努力,秦国最终由秦始皇完成并统一天下,秦始皇完成了秦国数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的心愿和理想。
秦始皇嬴政是秦庄襄王嬴子楚的儿子,是秦孝文王嬴柱的孙子,是秦昭襄王嬴荡的重孙,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四世孙,是秦孝公嬴渠梁的五世孙。
晋剧名家王淑萍介绍?
王淑萍
1969年3月祖籍山西左权,晋中艺术学校戏曲表演教师。 先后毕业于晋中艺校、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
中专时师从李占维、李存寿;大学时师从逯兴才、董德光、杨长秀、袁慧琴、 赵葆秀、等老师。 代表剧目《卧虎令》、《下河东》、《武家坡》、《坐楼杀惜》、《杀府》、《杀驿》、《击鼓骂曹》、《对花枪》、《追韩信》等。
2013年、2016年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排导《算粮》、《杀驿》获金奖 、银奖 。山西省艺术院校第八届、 第九届戏曲教学剧目汇演因排导《追韩信》、《杀驿》、《战马超》、《芦花》获一等奖。
2014年第六届山西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山西省第七届艺术中专教学汇汇演获教学水平奖。
2016年晋中市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专业技能标兵 晋剧表演一等奖。
2011年被晋中市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爷爷葬礼上点歌能点什么歌曲?
反方向的中东风破最伟大的作品。七里香,稻香花海,双截棍。
蛇舞忍者我《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