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昆山腔改良的代表作品(是谁改良了昆山腔)

今天给各位分享昆山腔改良的代表作品的知识,谁对其唱腔进行了重要改革5、昆曲代表作是什么?6、昆曲代表作有哪些在昆山腔的发展中谁对其进行了改良魏良辅在昆山腔的发展中对其进行了改良。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经改革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昆山腔改良的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是谁改良了昆山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在昆山腔的发展中谁对其进行了改良

魏良辅在昆山腔的发展中对其进行了改良。

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跟昆曲关系最重大的事有两件: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一件是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

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清俊温润。魏良辅与张野塘也改良了北曲昆唱,即用昆腔唱北曲须唱的“字清腔劲”。在当时,魏良辅昆腔的唱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稍稍的变化,形成了昆山、苏州、无锡三派,各具风格。

扩展资料:

魏良辅改造昆山腔曾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他周围自然形成了一个改革群体。他的最大功绩是对昆山腔唱法的改进与提高,创造了“水磨调”。他认为“曲有三绝”:

1、字清,汉语字音的声、韵、调要准确;腔纯,唱腔的旋律要准确,不能含糊一个音符;

2、板正,拍板的节奏要准确,不能丝毫错位。

3、还有关于发声润腔、南北字音等许多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唱长腔要圆活,不可太长;短腔要道劲,不可就短;过腔接字,最要得体。

什么是昆山腔?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昆山腔在不同阶段含义不同。在昆曲形成之前,代表南曲的四大声腔之一,只是一种地方性曲调。待魏良辅等人创立了水墨新腔,建立了文人声腔体系来演唱南北曲(即昆曲)后,人们就将昆山腔用来代表昆曲了。现在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昆山腔”视为一体,是不懂昆曲的表现。昆曲只是一种声腔,其曲本是明清传奇,如《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桃花扇》等

谁对昆山腔进行了改良?

魏良辅。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

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扩展资料

非遗文化

1、昆曲有极高的技巧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学昆曲。

如京剧演员梅兰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能演昆曲。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之代表作《林冲夜奔》即以昆曲形式演出。

2、昆曲是“活化石”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3、昆曲属“濒危物种”

在18世纪的后期,地方戏兴起,昆曲由于过于文雅和繁难,便呈衰落趋势。194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除“国风新型苏剧团”及“半付昆班”竭力延续昆曲艺术生命之外,已没有一个职业性表演团体,老艺人有的回家务农,有的摆摊糊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在昆山腔的发展中,谁对其唱腔进行了重要改革

在昆山腔的发展中,魏良辅对其唱腔进行了重要改革。

昆山腔是戏曲声腔,又称昆腔、昆曲,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它原为流行在昆山一带民间的南戏清唱腔调,因创始人顾坚居于昆山附近而得名。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历经十年,对昆山腔在曲调、唱法、乐队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明代戏曲腔调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

昆山腔著名曲目:

《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长生殿》:

《长生殿》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演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悲喜剧。《长生殿》(惊变)的内容是 安史叛军进攻长安。《惊变》一出,是《长生殿》全剧剧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演唱时例分《小宴》、《惊变》两部分,气氛由轻松、欢快变为紧张、凄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密誓》之后,爱情发展到高潮,正在忘情欢乐之际,“渔阳鼙鼓动地来”,李隆基吓得“魂飞魄散”,决定入蜀避乱。前后两场情境骤然转换,演出时有强烈的舞台效果。“渔阳鼙鼓动地来”指的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向长安进军。

《玉簪记》:

《玉簪记》以 " 琴挑 "" 问病 "" 偷诗 "" 秋江 " 等四折传统折子戏为基础,间以 " 催试 " 推动情节,讲述了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冲破封建礼教、清规戒律的束缚,真情相恋的故事。

《桃花扇》:

《桃花扇》通过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达了通过戏剧形式总结历史教训和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意旨。通过戏剧艺术再现南明历史,让人感受到在历史的、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命运是不能自己主宰的。即使是美丽如花的爱情,也不能因为男女双方的坚贞就有美满的结局。恰恰相反,当国破之日,即是家亡之时。剧中侯李爱情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政治色彩,随着南明政治风云变幻而曲折不断。最后在南京栖霞山白云菴相会时,正要旧情萌发,被张道士大声喝斥,两人如梦初醒,双双入道,象征着他们坚贞爱情的桃花扇被揉碎在斋坛之下,宣告美好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昆山腔的改革:

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跟昆曲关系最重大的事有两件: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一件是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清俊温润。魏良辅与张野塘也改良了北曲昆唱,即用昆腔唱北曲须唱的“字清腔劲”。在当时,魏良辅昆腔的唱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稍稍的变化,形成了昆山、苏州、无锡三派,各具风格。

魏良辅简介:

魏良辅(1489-1566),江西南昌人,主要活跃于明朝嘉靖年间,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却不喜欢读圣贤之书,着迷于音乐。他一边自学北曲,一边到南京拜师学艺,出师后来到北京,几乎唱遍天下无敌手。正在魏良辅洋洋得意之际,他一辈子最大的克星出现了。在一次盛大的曲坛大会上,南方人魏良辅与北方人王友山放声竞技,结果败得一塌糊涂。魏良辅灰溜溜地回到南京,闭门思过,觉得自己在北曲上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超过王友山。同时,他又看到南曲不成气候,心想不如另辟蹊径,在南曲上下功夫。

于是,他举家搬到了离昆山很近的太仓,拿出小时候研习北曲的精神,开始潜心研究南曲,立志把昆山腔改革成可以与北曲相抗衡的南曲。魏良辅对昆山腔“平直无意致”非常不满意,就吸收了北曲的唱法和海盐腔的唱法,转喉押调以度新声,还经常与精通音乐的友人切磋研究。他每有唱曲心得,就去唱给驻军南关的户侯过云适听,直到懂曲的过云适满意乃止。跟他一起研究唱法的唱曲专家和学生很多,而最得意的学生和助手是他的女婿张野塘。张野塘是河北人,因罪被发配来太仓。魏良辅听说张野塘善唱北曲,曾留听三日夜,赞赏不绝,就与他结交,并把他招为女婿。

魏良辅镂心南曲,十年不下楼。他把昆山腔定位为“中州韵,苏州音”,一下子就让昆曲的语音有章可循。在伴奏乐器上,魏良辅在笛、笙、管、筝等丝竹类器乐的基础上,把提琴、月琴、唢呐、弦子等乐器融入昆曲,组合了打击乐、管乐和弦乐三大类乐器,完善了昆曲乐队的基本阵容,更能体现昆山新腔“悠长婉转、转音若丝、柔美湿润”的“水磨调”特色。嘉靖三十九年前后,昆山腔的声腔和音乐的改革基本成功,让昆曲有了其他南曲无法比拟的两种演出形式:清唱和戏场清唱。昆山腔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南曲正音”。

没有魏良辅就没有昆曲,此话一点不为过。魏良辅被后人称为昆曲的“曲圣”“鼻祖”。

魏良辅的“曲圣”称号源于他对昆山腔艺术的发展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创造出水磨调,对昆曲的唱法、乐器等都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革新。

昆曲代表作是什么?

昆曲代表作如下:

1、《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㿥(即朱素臣)创作的传奇。剧本根据《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写熊氏兄弟各遭冤案,双双被判死刑。监斩前夜,苏州知府况钟梦见有两只熊前来向他乞哀,于是上奏请求复审,平反了冤案。

2、《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京剧剧目《西厢记》由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

3、《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简介

昆区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现又被称为昆剧。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

昆曲代表作有哪些

昆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洪升的《长生殿》、汤显祖文辞绝美,回味深远的《牡丹亭》、孔尚任立意极高,文学性极强的《桃花扇》。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扩展资料: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曲

昆山腔改良的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是谁改良了昆山腔、昆山腔改良的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