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雇,老舍的主要作品都有什么?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生于1899年,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主要作品包括:《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茶馆》等
如何评价老舍作品茶馆的深层含义?
老舍的作品《茶馆》是在一个小小的环境里的大大社会的缩写,在这里,聚集着社会上各种身份地位的人,秦仲义拥有房产,趾高气昂的说要加租和收回房子,乡妇无奈到二两银子卖女,松二爷常四爷高谈阔论溜溜鸟,八十二的老人没人管卖小东西为生。二德子仗势欺人,碰到马五爷乖的如孙子,刘麻子做中间人赚取高额差价。
而茶馆中也只有秦仲义有这个能力与眼界,意气勃发的说开工厂抵制外货救国家。
唐铁嘴自身境遇可怜,也没忘抽大烟和白面,循环往复,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因为一句大清要完而被抓去坐了一年牢的常四爷,仗义执言,再到茶馆依旧是那个热心肠的汉子,只是“像我这样的人算是坐不起这样的茶馆喽”,兵荒马乱之际还记得茶馆即将重新开张,还会到处抓人买东西特意送到茶馆来。王掌柜顺应时事不管对茶馆进行改良,圆滑于各种人之间,谁说这世道不艰难呢。手里有枪的就来榨银子,有银子什么都好解决,刘麻子就因为银子被指认为逃兵,康顺子因为银子被卖,庞太监死后依旧没有银子立不住身。小刘麻子投靠沈处长一句话便把老裕泰从老掌柜手里夺走,连一两天交情的小丁宝都为老掌柜的说情。
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的三个老人在茶馆里最后相聚的时候,感叹那些仗势欺人的人反而过得顺风顺水。他们却被压迫的一无所有。
幸好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想。随后立刻否定了自己,和平是教科书上写的,人人平等也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教的。诚然,老师教的东西大部分在社会上是用不上的。老师教我们很多理论的、美好的东西,可是在有些事实面前一无是处。看到王掌柜的巧嘴依旧过不好生活,常四爷的直爽正义也老无所依自己捡捡纸钱留给自己。秦仲义一辈子想要实业救国也逃不过各个当权者的摆弄。是,他们干自己无愧于心的事情,这本身在他们看来就比自己的荣华富贵来的重要,可是,为什么,他们所坚持的正义、所秉持的良心,就不能给他们物质了呢。不怕坚守带来的嘲弄,就怕坚守只能被逼到上吊。
同时他们的纯粹太过纯粹,纯粹到世上不尽有。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
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茶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茶馆》讲述的故事地点高度集中——裕泰茶馆,时间跨度很大,以维新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三个时代为背景,描摹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汇聚了各色人物,可以将裕泰茶馆看做三个时代的缩影。老舍先生最精妙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茶馆》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主题的挖掘,又有独特的人物布局方式,还有台词的成功。
1
“埋葬三个时代”的深刻主题
《茶馆》的创作时间是1956年。诚然,老舍先生所选取的裕泰茶馆看似只是老北京若干茶馆中的一个,“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足见茶馆的普遍性。然而,裕泰茶馆又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歇脚儿的、喝茶的、商议事情的、相面的、做买卖的人都混迹于此,所以作者说“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看做文化交流的所在”。老舍先生抓住茶馆这一独特的文化特征加以创作,遂有了这样一部深刻的话剧。
要想正确解读一部话剧,自然要对整部剧的主题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茶馆》这样一部三幕话剧,每一幕都切换了时代背景,高度浓缩且集中。
如第一幕:时间为“1898年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第二幕:“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三幕剧在一开头便标明了该幕剧发生的具体时间,使读者对这一幕剧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三个不同的时代,变革运动、军阀混战、内战动乱,一样的萧索,一样的悲凉,不同的时代下蕴涵着相同的民生疾苦。国之将亡,民不聊生。
然而,老舍先生仅仅是要表达这样一个简单的主题吗?显然不是。《茶馆》之所以成为经典,主题不可能这么浅显。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战争动乱下民不聊生的众生相,还有他深刻的用意。
作者选择上文所列举的三个时代有其创作动因,这三个时代不仅使人生活艰难,而且令人看不到希望。每个人都是谨小慎微地活着,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终结,这比贫穷更令人惴惴不安。然而,面对裕泰茶馆中的茶客,作者在同情他们之余又觉得愤慨,因为是他们“埋葬”了时代,他们在成为时代殉葬品的同时,也亲手断送了未来。
何为“埋葬”呢?古人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在裕泰茶馆中出现的茶客似乎都是冷漠的。将他人的生命视如草芥,将金钱利益视为第一位,谁给“好处”就追随谁,全然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彰显了人的奴性。在第一幕中,宋恩子、吴祥子二人捉拿常四爷时,茶客甲问道:“谭嗣同是谁?”茶客乙:“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丁:“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骑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通过几位茶客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实则概括了那一时代广大民众的心声。普通老百姓对于戊戌变法中牺牲的诸位仁人志士只闻其名,甚至未闻其名,对于为变革社会抛头颅洒热血的斗士毫不领情,甚至加以污蔑,这才是作者想要揭露的社会病态。
第二幕中,常四爷跟宋恩子、吴祥子有这样的对话,常四爷:“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当所有民众都视金钱为第一位时,这个时代一定是冷酷的,毫无人情的。
第三幕中,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侮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秦仲义:“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这是全剧将要完结时两个爱国者悲凉的结束语,也可以看做是这个时代的最终之路。没有正义,没有道义,没有真理,只有无尽的欺凌,坚持正义的人最后的结局凄凉至极,而那些奸猾之人却逍遥度日,这样的时代是没有前景可言的。
老舍先生在凸显主题时巧妙的地方在于通过主要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或悲痛、或激愤,从主要人物漫不经心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也可以从中读出“埋葬三个时代”的凄凉主题。
2
“人像展览式”结构布局
每一部成功的话剧都离不开剧中人物的鲜活塑造,《茶馆》也不例外。《茶馆》中有近70个人物出场,第一幕就出现了20多个,给人以应接不暇的紧凑感。这些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突出,既有心地善良的店掌柜、店小二,也有油嘴滑舌的相面先生,还有人贩子等,各种身份的人穿插在剧中,更好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虽然《茶馆》塑造的人物众多,然而,针对这一点,老舍先生有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待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创作方式。
主要人物采取自壮到老的方式贯穿全剧。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全剧的主要人物,他在三幕剧中贯穿始终,为读者展示了三个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心路历程。他熟谙世故,不得罪主顾,逢人便说客气话,凡事懂得退让,懂得经营买卖之道。然而,就是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他最终难逃茶馆被侵吞的厄运。常四爷和秦仲义也是贯穿三幕的主要人物,一个是痛恨洋人的爱国者,一个是坚信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第一幕中的常四爷和秦仲义生活得还算自在,遛鸟喝茶,投资办厂,第三幕中的常四爷靠卖菜为生,而秦仲义兴办的工厂也被充公,二人潦倒不堪,最终撒纸钱祭奠自己,可谓悲凉到了极致。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小刘麻子继承父业,并吞并裕泰茶馆,成立“托拉斯”作为沈处长的情报站,小唐铁嘴则成为“天师”,小二德子成为雇佣打手,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成为宪兵队一员,镇压各种活动。次要人物大多是茶馆中的反面人物,奸诈、油滑、凶狠,不管是父辈还是后辈都没有改变自身的习性,欺凌弱小,恃强凌弱,见风使舵。
一般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第一幕中出现的村妇、小妞,众茶客;第二幕中的崔九峰、报童;第三幕中的庞四奶奶等,他们在每幕剧中像是走过场一样,却缺一不可,对整部剧的发展意义重大,使得整部剧更加紧凑、完整。
《茶馆》采用“人像式展览”的布局结构,主次人物突出,更加有利于人物矛盾的突出,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构思,使得人物设置秩序井然,又区别于主要人物,主次有别。
3
精妙独到的语言艺术
老舍先生最为人称道的地方要数他的语言功力,从《茶馆》中就可窥见一斑。《茶馆》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与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分不开。各种人物台词的巧妙安排,既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不同人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褒贬、爱恶,所谓“大俗即大雅”,《茶馆》真可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剧目,是老舍在语言艺术殿堂取得最高成就的例证。
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儿化音,可谓京韵十足。如第一幕中,常四爷说刘麻子“一个人身上得有多少洋玩意儿呀”,表现了对崇洋的刘麻子的鄙夷;第二幕中,王掌柜抱怨茶馆生意不好做,“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孙子”一词作为北京方言,既是自嘲,更是对于社会的咒骂;第三幕中,小刘麻子和王掌柜的对话:“你看,小丁宝,我不乱吹吧?绑出去,就在马路中间,磕喳一刀!是吧,老掌柜?”“听得真真的!”“磕喳”“真真的”都是北京方言,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口语化色彩十分明显。
幽默诙谐是老舍先生行文的另一艺术特色,正是因为种种幽默包袱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作者的爱恨随之表露。如第二幕中唐铁嘴向王掌柜求租公寓,王利发说:“唐先生,你那点儿嗜好,在我这儿恐怕……”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正在王掌柜替唐铁嘴高兴时,唐铁嘴的回答让他猝不及防,唐铁嘴说:“我改抽白面啦!”唐铁嘴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前一秒钟王掌柜还在思考唐铁嘴戒掉恶习,改邪归正,后一秒钟唐铁嘴给了众人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让读者在笑过之后又会觉得心酸,这种具有深意的幽默给人带来的是更深刻的思考。
话外之音也是《茶馆》中的艺术特色。如第一幕中结尾处写到茶客甲与乙下象棋,那句“将!你完啦!”,这句台词具有深意,与“大清国要完啦”呼应,暗示这个时代即将终结的命运;第二幕与第三幕分别以刘麻子被冤枉为逃兵以及沈处长认同小刘麻子的话结尾,此处留白,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莫谈国事”纸条的重复出现,渲染了恐怖、悲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连国事都不能谈论的时代人物的悲惨命运。
从1898年维新变法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间大概近50年。50年发生了多少故事,数不尽的心酸。老舍先生《茶馆》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写尽了封闭的、妥协的、灰色市民的形形色色,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顽劣的一面,更在于他点明我们去深思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如何自处,以及珍惜现在美好,谨记过去苦难。
老舍有哪些小说作品?
老舍的处女作是《老张的哲学》,是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小说《正红旗下》,写于一九六三年,当年他已六十四岁。可以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
老舍的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以下几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这七部代表作,巧得很,全部是写北京的。可以说,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的。
在他的笔下有个永远活着的“北京城”,“四世同堂”的小羊圈胡同八号;住着小妞子、程疯子的“龙须沟”;莫谈国事的“茶馆”;“正红旗下”的一家人……
在他的作品里,故事可以是编造的,人物可以是塑造的,但人物活动的地点和故事展开的环境却基本上是真实的。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把真实的北京城搬进自己的小说和话剧。
据统计,在他的作品中北京真实的地名有二百四十多个,即使含混不清的,在熟悉北京的人看来也非常亲切。如“城东南角的老宅院”、“西单牌楼的一家满汉饽饽铺”、“西单牌楼的一家公寓”、“西单牌楼的一家剧场”、“往南路东打酒,对面猪肉铺”……
在他写过的真实地名里按写的次数多少排列,排在前面的是:北海、小羊圈胡同、中山公园、护国寺、德胜门、东安市场、护城河、龙须沟、西四牌楼、天桥、积水潭、正阳门…… 北海是被写得次数最多的一个地方,在不同的著作中前后被提到五十多次,他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则位居第二。
他对北京城的熟悉,从“祥子”牵着骆驼回北京的路线可以窥见一二——祥子牵着骆驼逃出磨石口,过海淀进西直门,具体路线是:磨石口——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八大处——四平台——杏石口——南辛庄——北辛庄——魏家村——南河滩——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海淀——西直门。
老舍先生的作品被誉为什么?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1、因为他创作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平民生活,从自己的生存体验出发,从平民视角出发,细致入微刻画城市平民的生活和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都市中下层民众艰难苦痛的生活画卷,剖析了都市平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以平民的思维方式描写平民生活的故事。
2、老舍先生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创作精髓宏观上和时代共鸣,具体以所闻所见的老北京风俗变迁为叙述中心,把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对普通百姓及诸多小人物的刻画突出表达积极的思想主题。按现在的话说:接地气。
3、《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风格已经形成之后的作品,显得十分从容,大气,甚至悲悯,它是一部正剧,这个时候的老舍先生似乎已经站上了创作的平原,可以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创作心态瞭望一切的风景。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阅读时,没有那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从而缺乏了一些悲剧性和艺术感。
老舍主要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龙须沟》、《茶馆》
老舍中期作品?
老舍一生的作品很多,中期作品从三十年代中期往后算起,也有很多的代表作,如长篇小说《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火葬》等,这些作品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后又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