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人代表作品,两汉的史学代表人代表著作和体裁?
一、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二、代表著作:《史记》,最初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
三、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五、《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六、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
七、代表著作:《汉书》。
八、体裁: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九、《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
十、《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班固对《史记》的体裁稍作变动,改“书”为志,取消世家。
属于两汉时期的是哪几个人?
属于两汉时期的人物是:华佗、张衡、董仲舒、张道陵、矛盈、魏伯阳、张衡、张角、马明生。从正式立项至今,经过近20个月的努力,丛书的首批10部作品终于面世,分别是王充闾的《逍遥游——庄子传》、王兆军的《书圣之道——王羲之传》、郭启宏的《千秋词主——李煜传》、浦玉生的《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
两汉时期的书法代表有哪些?
两汉以来,社会对于书法的重视又超过了秦代,特别是汉末以后。《后汉书·宗室传》记载:“(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寝病,明帝使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自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又记曹操喜爱梁鹄书法,“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这些情况,表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书法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富于审美价值,表明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欣赏、追求和研究书法的美,预示著书法艺术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史书记载的汉代书法名家有:曹喜、杜度、王次仲、崔瑗、崔寔、张芝、蔡邕、师宜官、刘德升、梁鹄。
1、曹喜(生卒不详),字仲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章帝建初中(公元70年~83年)为秘书郎。能篆隶,尤长于篆书。
2、杜度(生卒不详),原名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章帝(公元75年~88年)时为齐相。擅长草书。卫恒《四体书势》说他“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文献记载,汉章帝特许他以草书来写奏章。崔瑗、崔寔父子皆受其影响。与崔瑗合称为“崔杜”。张怀瓘《书断》列其章草入“神品”。
3、崔瑗(公元78年~143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人。曾任济北相。擅长草书和小篆。《书断》说其书“点划之间,莫不调畅”,“章草入神,小篆入妙”。南齐王僧虔《论书》说“崔瑗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书迹有收入宋《淳化阁帖》中的《贤女帖》,已非真品。其子崔寔,字子真,亦擅章草,有父风。
4、王次仲(生卒不详),关于他的情况,历史上说法很多,但都没有确实的依据。
5、张芝(生卒不详),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学书于崔、杜,极为刻苦,《四体书势》说他“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最擅草书,后人誉为“草圣”。传世作品有刻入宋《淳化阁帖》中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其中只有《秋凉帖》较可靠。其弟张昶,字文舒,也擅长草书,与张芝相似,后人以为筋骨不及,而妍华继之,誉为“亚圣”。
6、蔡邕(公元132年~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为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擅长篆、隶,创造“飞白书”。梁萧衍说他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张怀瓘《书断》说:“八分书则伯喈胜,出世独立,谁敢比肩。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篆隶绝世,中岁之迹,笔力未精,及其暮年,方穷其妙,动合神功。”蔡邕是《熹平石经》的主持人,但是否亲自参加书写,则不得而知。后人曾附会《刘熊碑》、《夏承碑》等名碑出于其手,皆未足征信。
7、师宜官(生卒不详),南阳(今河南)人,约生活在灵帝时期。擅长隶书,灵帝征集天下工书者数百人于鸿都门,师宜官最优(《书断》)。后为袁术将。
8、刘德升(生卒不详),字君嗣,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约生活在桓帝、灵帝时期。擅长行书,为钟繇、胡昭所师。
9、梁鹄(生卒不详),字孟皇,安定郡乌石县(今甘肃平凉西北)人,约生活在汉末至魏时。学书于师宜官,擅长隶书,灵帝时官至选部尚书,后奔刘表,曹操破荆州,招为军假司马。曹操认为其书胜于师宜官,宫殿题署,多命为之,又常以其书悬帐中欣赏,为书史佳话。
东汉王充历史典故?
东汉王充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多少?一、人物生平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他出生于东汉建武三年(27),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降赤眉的那一年。他的祖先原来是魏郡元城人,因为有军功,封在会稽阳亭,所以,就迁到了那里。王充的曾祖父因为打抱不平而得罪了豪门,祖父只得举家逃避到会稽钱塘,在那里以做买卖为生,家境不如从前。王聪的父亲王诵,在钱塘又和一豪门结了怨。于是全家又迁到上虞,王充就是在上虞出生的。此时,王冲的家境,由一个破落的小贵族变为小本经营的商人。所以他说自己贫穷到没有一亩田,卑微到没有斗石的俸禄确实是“细门孤族”。
由于家庭贫寒,在重视门第出生的东汉时代,这会使他仕途坎坷,而且也给他的学术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六岁开始识字,八岁入馆读书,听老师讲解《论语》《尚书》,一天能背诵1000多字。由于他品学兼优,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到京师洛阳的太学里深造。王充到太学的时间,大约在建武二十年。当时,班固的父亲班彪在太学里讲学,王充虚心地向班彪学习,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他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别的书来读。
时间久了,他就把大学里的图书差不多读完了。王充在洛阳除了从名师,交胜友外,还广博览,穷读群书。由于他家贫买不起书,只好站在书铺里阅读,他读书十分专心,记忆力又特别强,一部新书阅读过一遍就能将主要内容背下来。就这样,他在洛阳广泛吸收了诸子百家学说,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洛阳游学是王充在学术思想上获得巨大成就的准备,为他以后撰写《论衡》这部著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充在洛阳的太学里学了几年,想施展政治上的抱负。在县里,他作官至掾功曹,主管一县人事和考功。在郡里,他曾先后在军事长官都尉府作过掾功曹,在行政长官太守府代理五官曹和功曹。在州里,他亦被州刺史征辟为从事属官。但是,或者是与上级意见不符合,或者是得罪权贵,所以多次弃官回家。
二、主要影响
王充对后世影响就是那部伟大的著作《论衡》。《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论衡》书是从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出发来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王充在书中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王充的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王充的一生贫困。在他的一生共写了四部书:一部是因为痛恨世俗而写的讽刺世俗的书;一部是忧伤朝政而写的有关政务的书;一部是痛感流行的伪书俗文太多虚妄而写的《论衡》;还有一部是晚年写的有关养性的书。可惜的是,除了《论衡》,其他三部全失传了。
历史上姓周的有哪些大将?
10、周全斌(?~1670)字邦宪,明末清初同安县金门浦边人,郑成功麾下五大名将之一。
永历五年(1651)周全斌随郑成功抗清,常献进兵之策,授房宿镇。跟随郑成功转战南北,屡有战功,先后又任左先锋镇、右戎旗镇。十五年(1661)又随郑成功征台湾后,总督承天府南北诸路。
9、周访 (260年—320年),字士达,东晋名将。
他本籍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后移居庐江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县)人。
他出身将门,沉毅谦让,智勇过人,是晋元帝司马睿的肱骨之臣,两晋时期与祖逖齐名的名将,官至安南将军,在明代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周访位列其中。
8、周奉叔(?-494年),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县)人。南朝齐国猛将,安北将军周盘龙之子。
二十八岁,在萧齐建国后第三年的角城战斗中,与其父在冲入数万人中来回冲突,无人敢当,遂大败北魏军,威震敌胆。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7、周泰 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东吴猛将。
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与孙策恩同兄弟。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李贽将其与魏国的许褚、蜀国的赵云相提并论。
6、周文育(509年-559年),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周文育原是新安人,后被义兴周荟收为养子,教以武艺,后随周荟大战白水蛮,勇冠三军。周荟死后,又随南江督护卢安兴征战,封南海令。在攻打广州时,被陈霸先俘虏,陈霸先惜其才,将其招降,遂成为陈霸先帐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与杜僧明、侯安都齐名。
5、周盘龙 (415-493),北兰陵兰陵人。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
周盘龙胆气过人,骁勇善战,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周盘龙外表衰弱朴讷,而临阵勇猛果敢,诸将无人能及。
周盘龙儿子周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于敌阵,北虏军一万余骑从左右包围上来,一骑士兵跑回来,向周盘龙报告周奉叔已阵亡,周盘龙正在吃饭,闻听此讯扔下筷子,飞马持矛,直冲虏阵,口称“周公来了”!北虏平素就很畏惧周盘龙骁勇的威名,马上望风披靡。周盘龙父子因而名扬北国。
4、周罗睺 字公布,九江寻阳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周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
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北齐军队战于江阳,被流矢射中左目。周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救太仆卿萧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
3、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他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
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2、周德威 (?-919年),字镇远,小字阳五,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名将。
周德威早年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在梁晋争霸期间屡破梁军,以骁勇著称,在柏乡之战几乎全歼梁军。
后率军攻灭桀燕,镇守幽州,抵御契丹。他骁勇善战,勇而多谋,尤擅骑射,而且胆略超群,因久居边塞,军事经验非常丰富,只凭观看烟尘便能判断出敌军兵力。
1、周瑜 (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
周瑜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赤壁之战中,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折字的名人?
佘太君。原姓“折”,名赛花,是山西大同人,生于名将之家。
折赛花从小耳濡目染,不爱红妆爱武妆,喜好舞枪弄棒,研习兵法,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同时,她还曾帮助父兄练兵布阵,镇守边关,颇有章法。
949年,折赛花嫁给了北汉的节度使杨业。
由于嫁为人妇,不便随杨业镇守边关,她便常在府上操练男女仆人,随时为戍边御侵做准备。
治军打仗颇有威名的杨业,于979年归宋后,在抗辽战争中,屡获奇功。因此声外在外,这让宋朝的将领颇为妒忌,屡在宋太宗面前诽谤他。
986年,杨业奉命北伐辽国,由于潘美误听驸马王侁所言,导致兵不能控,最终大败而归。而杨业却在激战中不幸殉国。
当时,潘美和王侁担心会受到惩罚,便把战败的原因,都推到杨业身上。
折赛花得知后,愤然上疏,将杨业战死的过程陈述给宋太宗知晓。
这才让王侁被革职流放,潘美也官降三级,而杨业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