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代表作品图片,如何评价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
(回答之前吐槽一下提这个“悟空问答”条友,你配图能不能专业一点!?!)
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很清楚大多数中国大陆群众的电影鉴赏水平的!当今中国社会还在为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努力,国家和人民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脱贫攻坚、建设基础等上面!所以也非常理解,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确实还没有认真对待过!大多数人,喜欢看一些合家欢式喜剧贺岁为主的爆米花电影,明星、场面、话题是选择是否观看电影的主要原因,而对于电影的故事讲得是否精彩,内容和形式是否新颖有意义,是否能够在观看后有所收获和启迪,是否关注到了社会里被大家遗忘的角落和人群等等等等几乎是不会去在乎的!也许在大多数国内观众的眼里,这些问题还不如一杯可乐一桶爆米花来得实在!
但,还是没有料到,有一些标榜着“热爱祖国”的吃瓜群众,求关注般的以“烂片”等字眼来评价这部电影,真的“辣鸡”得让人恶心!回到问题。
在我的心中,《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里程碑式的代表!毫无疑问的华语电影Top10。
首先,电影区别于之前“黄飞鸿”系列和邵氏武侠电影,更区别于大陆之前《少林寺》等为数不多的武侠电影。影片对中华文化、中华武术的解读与探讨,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的宣传,到现在为止都无人能及!
创作者对电影中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道具每一个人物的塑造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就已经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地位和影响力了!作为普通观众的我,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对电影里出现的做工考究、尊重原著、结合人物的各种兵器记忆犹新!而对比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写实题材电影里依然出现“席梦思床垫弹簧内胆接导弹”这一类匪夷所思的画面!
故事永远是电影的灵魂,而对细节的追求更能将“灵魂”升华!当时的电脑3D画面制作的水平其实还比较初级的,更多的电影场景需要外景拍摄或搭建场景。随着故事的展开,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之前并没有多少人关注的“徽派建筑”,苍劲厚重的“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漠,错落有致的清代城市建筑,贝勒府里的中国园林,就连驿道旁的凉亭都那么的中国式审美!这些都展示出了电影导演让人敬佩的工匠精神,难道这些都被大家遗忘了吗?电影原著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王度庐的作品,王惠玲作电影编剧,叶锦添的服装造型,鲍德熹掌镜,谭盾的原创音乐……上面这几位哪一个是靠炒作凭运气的?更不用说影片中优秀演员们教科书般的的表演了!在那需要电影后期配音的年代,该片居然采用的是现场同步收音,真的可以让今天很多当红面瘫流量综艺咖惭愧而亡!
但,作为个人而言,最值得为这部电影点赞的理由是,电影传达出对芸芸众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讨论,区别于之前的武侠电影“保家卫国、慷慨就义”的中心思想!将“怎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意义的人生?”这个问题留给了观众,电影中无论是李慕白还是玉娇龙甚至是沙漠强盗“小虎”,都在不断的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之前的武侠电影没有达到的高度!不是每个人都有为国捐躯的机会,对人生的思考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做的!在中国人的眼里,好坏是以“社会主流”来确定的,个人永远要为集体奉献,宁愿一起当猪也不愿立地成佛。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恩爱是演给别人看的,为别人而活,为舆论而活,为面子而活是大多数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对错,但却忘了任何事物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应当“不忘初心”!
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不太关注对自身“爱情观”和“思想观”的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爱父母”、“爱儿女”、“爱岗敬业”甚至“热爱地球”都重要于“爱一个人”!却忘了“爱情”才是这一切的基础,伟大的国家是由无数普通的小家组成的!美好的爱情、精彩的人生不是隐忍将就、固步自封换来的。也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其表达方式和创作角度非常的开放,借鉴欧美的手法来创作就是“迎合献媚”?“欧美的审美”在中国观众面前完全多余?你不觉得自己的观点太浅薄了吗?看似在捍卫中华文化,其实是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不自信的表现!!更是关上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如果描述一件事物只是由于更换了表达方式,就没有了之前的赞美与骄傲,只能说明事物本身还需提升。故事是电影的灵魂,无论采取何种叙事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故事的精彩和逻辑的严谨!今夏某部Bug无数的强制性爱国教育电影的票房真实反映了我国观众的鉴赏能力实在太“高”了!
如果从中国古典名著中再选四本合称为四小名著?
我认为是: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厢记》、《金瓶梅》。
《聊斋志异》,作者为清代蒲松龄。全书共有短篇小说几百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传》作者为清代吴敬梓。用写实主义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西厢记》,作者为元代王实甫。 古代梨园中的巅峰作品。《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 《金瓶梅》,作者为兰陵笑笑生。鲁迅称赞《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极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郑振铎说它:“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70后80后们看过的经典武侠小说有哪些?
1、金庸《天龙八部》人生万象,尽归于尘。
2、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
3、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神话的诞生。
4、金庸<<连城诀>>平凡人的悲剧,以拙胜巧的典范、苦境的诞生。
5、温瑞安<<温柔一刀>>对人性有更加深入的刻画。
6、金庸<<倚天屠龙记>>平凡的英雄。叵恻的江湖。
7、金庸<<笑傲江湖>>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8、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
9、金庸<<鹿鼎记>>对历史的嘲讽。
10、古龙<<楚留香>>迷死人的老臭虫。
11、古龙<<欢乐英雄>>古龙有一类小说讲英雄的境界,这是不错的一部。
12、古龙<<萧十一郎>>在古龙的小说中,很少有这种苦情的英雄。风四娘是最杰出的女人。
13、金庸<<神雕侠侣>>风陵夜话以后郭襄出场很有吸引力,但似乎有意地褒杨贬郭,感觉不太自然。所以我倒更喜欢武功不高时的杨过。
14、温瑞安<<杀楚>>非常接近于纯文学作品。我看过它的原型,发表在台北的纯文学刊物上。
15、古龙<<边城浪子>>两种类型的英雄同时登场。一个是世俗的快乐高手,一个是悲情的落拓浪子。
16、古龙<<绝代双骄>>古龙转型的杰作。
17、梁羽生<<女帝奇英传>>女英雄的爱情悲剧,在武侠中极少见。
18、古龙<<九月鹰飞>>上官小仙令人迷惑的爱情。我喜欢的叶开。故事精彩,结构圆熟,文笔晓畅。
19、古龙<<陆小凤>>与楚留香可称一时瑜亮。
20、古龙<<名剑风流>>古龙小说中侦探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部。
21、金庸<<雪山飞狐>>构思精巧。
22、温瑞安<<逆水寒>>落难英雄的传奇。
23、温瑞安<<布衣神相>>将相术引入武侠。
24、金庸<<飞狐外传>>金庸小说中有七上八下之说,这是夹在中间的一本。
25、温瑞安<<刀丛里的诗>>文字美得惊人。
26、温瑞安<<惊艳一枪>>四大名捕大战六合青龙。
27、梁羽生<<萍踪侠影录>>无法忘记白衣如雪的刘松仁。
28、古龙<<武林外史>>气象不凡,但稍嫌芜杂。古龙的小说一旦写开就常常收不拢。温瑞安也是如此。但古龙有自知之明,温则盲目自信。
29、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我看的第一本武侠。我还看过同名电影,刘雪华演玉姗瑚,那年我12岁。
30、王度庐<<卧虎藏龙>>小时候看《今古传奇》上的连载,一期不拉地买下来。对玉娇龙非常喜欢,没想到十年后被章子怡败了味口。
31、温瑞安<<四大名捕会京师>>一个崭新的江湖。
32、古龙<<白玉老虎>>布局、语言都很不错,惜乎没有塑造出引人注目的主人公。不少人对此篇评价颇高,我的印象却不深,觉得创意不够。
33、古龙<<流星蝴蝶剑>>可以等待多年,而且一剑不发……。
34、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想像力惊人。
35、古龙<<七种武器>>从此,七种武器成为一种俗语。
36、古龙<<天涯明月刀>>这部书的改革并不太成功,但古龙的探索精神值得尊重。
37、梁羽生<<七剑下天山>>标志着梁氏天山派小说的诞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易兰珠在牢中回忆生平的几个男人。
38、梁羽生<<冰川天女传>>雪域传奇。在武侠世界中我是第一次看到纯粹冰天雪地的故事。再上冰雕玉琢的美人,委实令人心醉。
39、梁羽生<<大唐奇侠传>>乱世中的英雄,南霁云等人的形象令人感动。
40、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如果纯粹从场面讲,是梁小说最出色的一部,但他刻画正邪未免过于简单,而且我自己很讨厌厉胜男,所以排名靠后。
41、古龙《三少爷的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2、金庸<<碧血剑>>初二时看到这本书,耽误了插秧。
43、金庸<<越女剑>>篇幅过短,本不该评,但我很喜欢。
44、古龙<<铁血大旗传>>铁中棠的坚毅令人佩服,但其情节太过荒唐。
45、倪匡<<六指琴魔>>亦舒的哥哥擅写卫斯理,但武侠也有几部不错。
46、温瑞安<<白衣方振眉>>主人公的刻画很出色,但稍嫌简单。
47、梁羽生<<江湖三女侠>>我小时候买<<武林>>,是因为我和爸爸都爱看这本书的连载。
48、古龙《护花铃》,梅吟雪是很令人心迷的女性。可惜我们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49、萧逸<<十二神拳>>当时很感动,现在却只能记起一个书名。
50、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书名取得好,所以作为最后一位。所谓曲终而奏雅
我记得小时候让我最记忆深刻的两部电视剧?
霍元甲
最早的霍元甲电视剧是《大侠霍元甲》,最早1981年香港亚洲电视台推出电视剧,在1985年央视首播时改名为《霍元甲》
《大侠霍元甲》是由徐小明监制、徐小明执导的香港古装武打片,由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
该剧生动地描绘了清末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富有传奇的色彩的一生:他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了“精武体育会”以民族大义为重,致力于中华武术界的团结;在民族危亡、列强入侵的时代,他纵横大江南北,以自己高超的武艺屡次战胜外国武师、力士,为民争气、为国雪耻,大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小时候每次听到主题曲 万里长城永不倒,就心情澎湃,情不自禁地跟着电视画面里的武打动作比划一番!
射雕英雄传如果说,让70后,80后和90后共同选出一部心中最为经典的武侠剧,那就非83版《射雕英雄传》莫属了。武侠剧承载了很多人幼时的回忆,《射雕英雄传》更是很多人都童年回忆,那时,总是围绕在电视机前,听蓉儿叫一声靖哥哥。
有大作家: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有很多实力派演员:
在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有着太多的实力派演员,这些演员大多都出身于TVB的演员训练班,所以,正是有了这些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才能够保证《射雕英雄传》的高质量。83版本的《射雕英雄传》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让后来翻拍《射雕英雄传》的人都被对比得黯然失色,我们都知道金庸武侠剧时常被人拿出来翻拍,而《射雕英雄传》就不止拍过5个版本,除了83版本的,最出名的当属李亚鹏和周迅合作拍摄的版本了。但是即使有如此多明星加盟,在83版本面前,也是不值一提。
热度不减当年:
83版的《射雕英雄传》是一部经典,到如今已时隔35年,各大卫视依旧播的乐此不疲,尤其一到假期,卫视频道从早上播到晚,由此可见,观众依旧对它的喜爱,经过了岁月的淘沙,还依旧保持收
你认为谁的武功排行第一?
题主的问题范围太宽了,武侠剧有很多类型不同作者之间,如同没有人物重叠或者参照,则会出现关公战秦琼的对比手法,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
港台武侠以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四大家闻名遐迩。各人作品各有拥趸,改变成影视武侠剧且较有名的主要有金庸与古龙。大陆武侠更是源远流长,明清以来就有不少武侠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民国时期武侠小说也是人才辈出,其中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三部曲形象深远,还被李安拍成获得奥斯卡的电影。
回到题主所问的问题,武侠剧中谁的武功最好?这是一个无法正确选择的问题。
如果硬要选择,女性选择金庸小说《越女剑》的阿青姑娘,一柄青竹杆,横扫越甲三千,如入无人之境,有若天神,其他武侠剧中未有如此描写。男性武功第一人的话,选择在各种数书中出现的少林寺祖师达摩,他创立少林,且身兼各种绝技,易筋经和其他独创功夫,特别是他的一苇渡江,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以上纯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属于武侠小说吗?
有些读者会误将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和现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联系起来。
这是因为没有明晰小说分类的标准所致。
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是因为他们在古典长篇白话通俗小说中的四个领域中做到了最好,而这个领域里是不包含现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的。
“四大名著”,四个领域中的领头者“四大名著”的概念不是一次就被评选出来了,而是有一个过程。
最早的版本就是明代的“四大奇书”,后来的《红楼梦》顶替了《金瓶梅》的位置,才固定下来了今天“四大名著”的说法。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红楼梦》可以代替《金瓶梅》呢?
那就是因为,这两部书的分类都属于世情小说,在这一领域中,《红楼梦》因为其故事的原创、写作手法的精巧等综合方面的价值都超过了《金瓶梅》,所以才会后来居上。
同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如此,它们也有各自的属类信息。
《三国演义》隶属于“讲史小说”。
“讲史”小说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像《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说岳全传》等等,都属于此类,《三国演义》被认为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部。
虽然这些作品虚构的成分非常多,但情节安排都相对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取材上都有所依据。
比如,《三国演义》中多数人物和历史原型都比较接近,情节构造也能看到历史记载的影子。其主要内容也不是某一个人物,而是这一段历史的故事。
“讲史小说”是借历史的热度,来吸引读者对其的关注,更类似于“野史趣闻”,但“历史”是其主体内容。
《水浒传》隶属于“侠义小说”。
“侠义小说”同样也有很多著名作品,比如《七侠五义》等等,并且还经常与“公案小说”合为一类,江湖豪侠与青天县令是标准配置。
这种小说主要写人物,讲述的往往是江湖故事,不重“侠”,重“义”,这是和后来的“武侠小说”需要区分开来的地方。
它讲述的是世间行事的道理,快意恩仇,潇洒自在还是为民请命等等都可以,并不存在非常明显的善恶区分。这就是为什么《水浒传》中很多好汉的形象都有负面因素的原因。
《西游记》隶属于“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的流传也很广泛,比如《封神演义》、《镜花缘》等等,主要注重的是故事的“热闹”、“离奇”、“曲折”等等。
这种小说来自于民间的“离奇故事”,比其他种类的小说更为注重民间兴趣的反馈。所以在创作上天马横空,往往无所顾忌。
因为主要是为了吸引民间消费,所以在故事的讲述上就非常注重曲折和离奇,像《西游记》中有“八十一难”之多,《封神演义》中的各路神仙法宝等等。
“神魔小说”中,神仙斗法不是目的,情节曲折离奇才是其主要的追求。
“武侠小说”不是古典小说的分类,而是现代文学的一种虽然有些学者认为,传统的旧通俗小说中有“武侠”一类,但如果仔细与民国之后盛行的作品对比就会发现,这是两种差异非常明显的文本。
与现代意义的“武侠小说”接近的古代通俗作品,应该归为当时的“传奇”一属。
故事篇幅往往都是“不知所起,不知所终”,更像文字版的“折子戏”,主要是为了“传”一件“奇”事而已,并没有非常完整的故事架构。
这在《聂隐娘》、《虬髯客传》等等作品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迹象。
喜好向前追溯,这是很多研究今古文化联系学者的通病,追溯的结论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关联。
如果真说和现代武侠比较接近的古代作品,那也要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石玉昆口述的《三侠五义》,还是评书话本一类的作品,后来经过晚清民国时期的俞樾整理成《七侠五义》,才有了更深一层的联系。
“武侠小说”真正兴起的年代就是在晚清民国时期。
当时诸如“还珠楼主”、向恺然、赵焕亭、白羽、朱贞木等等著名作家将这种以情节著称的小说带入到了火爆的程度。
甚至在当时还根据内容、地域、技巧等方面的差异分出了派别。
比如:
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小说;
白羽的社会武侠小说‘’
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小说;
王度庐的言情武侠小说。
而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成名更是五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了。
两厢对比就能发现,现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并不是“讲史”、“侠义”、“神魔”等领域中的一种,而是更为在民间流传的通俗文本。
它们的创作不注重“讲史”,有很多类似“架空”的现象;也不只关注“义气”,像金庸同样写家国情怀;并且很少有“神魔”的成分,都是人间事。
总结起来的话,它的体系更为完备,也更符合我们现在对于小说“要素”的安排,即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讲述一段有始有终的故事,人物和情节都是作品的主体。
其实从现在的“网络文学”来看,比如《诛仙》等玄幻作品,虽然涉及到非常多的神话、仙魔等等素材,但从实质上来说只不过是将人间的故事扩大影射到了鬼神的世界,在本质上还是“武侠小说”,所以被很多人称为“后金庸时代”。
所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通俗小说,不说其时代的差异,单从内容和体例上来说,也不能被分入“武侠小说”一类。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