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乔的代表作品,中国民族乐器笛子谁是大师?
笛子演奏家唐俊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唐俊乔高颜值,人文气质出众,对音乐理解天资聪明,自然秉承。爱上竹笛,爱上唐俊乔笛子曲。笛子的音色清脆嘹亮。除了本身竹管的共鸣发音外,还有笛膜的震动发音。笛子是民族吹管乐的代表。一竹笛一天下。在这繁华似锦的都市里,唐俊乔用笛声打造出的世界,就有了自喻“桃花源”的意味,也是唐俊乔最美的音乐境界。唐俊乔的音乐作品,分门别类,取之以精华。她把每一首作品,完美地还原音乐的基础之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元素,自由发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始见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笛韵悠扬,无声无息。我们会有自己喜欢的时候,音乐就是快乐源泉。
其实,音乐以生俱来,每个人都有音乐。悲伤的时候,乐曲深重而哀伤。快乐的时候,歌声愉悦而又欢快。音乐诉说人生百态,诉说人间喜怒哀乐。悲伤的歌,让人感到那种透彻心扉的凄美。快乐的歌,让人感到源自内心的愉悦。轻柔曼妙的歌,总能触动心中最柔情的地方。我可以在音乐中,听遍人间百态,理解世事人情。这是人一生要了解的事情,只是有人早晚和认识不同而已。
中国谁吹的笛子好听?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话题其实很大,内容很多,我们正好借此提问,来梳理一下中国笛坛的璀璨群星和当今的部分代表性演奏家。
首先我们简单普及一下,中国笛子的演奏家历来存在着风格及流派问题。中国笛子艺术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以民间流传和宫廷演奏为主。新中国建立后,自1950年笛子宗师冯子存先生把笛子作为独奏乐器正式搬上舞台以来,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笛子演奏家。
中国竹笛因其流传地区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演奏风格,按照传统的说法,可大致分为北派、南派。北派即主要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演奏风格,南派主要是江南音乐风格。北派的演奏特点在于“巧加花”,南派的特点在于“精吹曲”。我把新中国以来的演奏家大致梳理如下——
一、新中国以来大师级的笛子前辈。北派的笛子宗师冯子存,著名曲目有《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等;北派笛子大师刘管乐,代表曲目《荫中鸟》《和平鸽》等;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代表曲目《早晨》《三五七》《幽兰逢春》等;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代表曲目《小放牛》《鹧鸪飞》《今昔》等;北派大师王铁锤,代表曲目《黄河边的故事》《赶路》等;中原笛子大师孔建华,代表曲目《故乡的回忆》《黄鹤归来》《江河情》等;新派笛子演奏大师刘森,代表曲目有《牧笛》《山村小景》《霍拉舞曲》等;笛子教育家陆金山,代表作《苦去甜来》《运粮忙》等;笛子大家胡结续,代表曲目《我是一个兵》等。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活跃中国笛坛的演奏家。这一批演奏家,大多师从上述笛子前辈宗师,得到了较为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又赶上新中国火热的革命建设年代,笛子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演奏功夫得到了大量的舞台锤炼。最知名的包括:(1)公认的集笛子艺术大成、里程碑式的大师级演奏家俞逊发,代表曲目有《汇流》《秋湖月夜》《姑苏行》《妆台秋思》《一枝梅》《挂红灯》《收割》《云雀》等,曲目十分丰富,风格十分全面,技术十分高超,而且不断创新技法,是近世中国笛坛最璀璨的笛子大家,可惜俞先生于2005年过早离世。(2)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曾永清先生,代表曲目《秦川情》《麦收》《草原巡巡逻兵》等;简广易先生,代表曲目《牧民新歌》《流浪者之歌》等;笛子教育家李协勤,代表作《喜开丰收镰》等;笛子教育家向思义先生,代表作《楚天春华》等;蒋国基先生,代表曲目《水乡船歌》《悠悠乌篷船》等;詹永明先生,代表曲目《西湖春晓》《听泉》《断桥会》《婺江欢歌》等;张维良先生,代表曲目《太湖春》《行云流水》《花泣》《醉笛》等,维良先生的洞箫亦是大师级的;李镇先生,草原风情的代表曲目《大青山下》《鄂尔多斯的春天》《草原的思念》等;王次恒先生,代表曲目《桑园春》《鹰之恋》等;戴亚先生,代表曲目《秦川情》《陌上花开》等;马迪先生,代表作品《秦川抒怀》《赶牲灵》等;张延武先生,代表曲目《欢腾的延河》《秦川叙事曲》等;荣政先生,中原笛乐代表曲目《巴楚行》《数蛤蟆》《方竹》《楚江开》等;湖北笛家张红阳,香港笛家孙永志,陈鸿雁先生,代表曲目库《梁祝》等;安徽笛家陈惠龙、余占友,江苏笛家王键……还有诸多同期笛家,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罗列。
三、青年实力派新一代演奏家。这一批演奏家,大多是70后、80后,毕业于音乐学院,得到了前辈老师的精心栽培,演奏技术上“青出于蓝”,学历高,视野更开阔,与国际接轨意识更强。主要有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老师,代表曲目《千山情》《愁空山》等;武汉音乐学院周可奇老师,代表曲目《春戏》《秋问》等,周老师的洞箫亦是大家水平;四川音乐学院石磊老师,代表曲目《红高粱叙事曲》《孤烟直》等;首都师范大学胡玉林老师,代表曲目《天雨》《竹语》等。此外,还有王华、赵琦、杨伟杰、张莹莹、王俊侃、范临风……等等,近年来,90后的演奏家也开始大量成长,脱颖而出,可谓群星璀璨。
总之,世上新人推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国笛坛吹得好的太多了!
历史上的著名竹笛演奏家唐俊乔有着怎样的艰辛学笛之路?
她是中国第一位在民族乐队中担任首席的女性管乐演奏家,她勇敢的探索笛子技巧的突破,她将笛子的表现力拓宽到对未来音乐的想象中,她身体力行地在民间传播着民族音乐,她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引领着走向世界的舞台,她就是有名笛子演奏家、笛子名家,当时的青年笛子演奏家唐俊乔。
唐俊乔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笛子诱人的音色是她最早的音乐启蒙,而好强的性格和对笛子的痴迷则使她走出了乐队,站到了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她父亲就是从事笛子和唢呐演奏专业的,那么唐俊乔她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着迷笛子这个声音,后来爸爸就随便就给了她一根,说你就吹吧,结果这一吹就再也没有把这根笛子放下来。她在十岁的时候,她还先是到了他们鞍山一个戏曲学校,有一次呢她觉得对她今后的改变是很大的,她记得有一个戏曲界的老前辈老先生就是花脸袁世海先生,那个时候到他们鞍山戏曲学校去、他是名誉的校长、去考察,然后他就看到乐队里面有一个很小的女孩子在吹笛子,他等全部都演出结束之后,他特意就拿着一个话筒说,请那个小女孩上台来去吹、给我吹一段,她很可爱,那么她就上台吹。他就觉得你吹得真的很棒,而且你的气很足,就因为那次上台之后了她触动很大,她就跟她父亲说,我不要在乐队里面去吹了,我要站在台中间去演奏笛子。那她爸爸觉得她是很要强的这个小孩子,说那这样吧,你要不要去试试考一下这个沈阳音乐学院的附中,她说考到附中是不是自己可以在舞台上吹笛子、站在舞台中间。她爸爸说是这样子。
唐俊乔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笛子,少年时代便屡次荣获青少年器乐大赛最高奖,16岁的时候她首次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其中以六孔笛演奏的十二音体系的乐曲受到了音乐界的注目。她很幸运,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之后碰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叫孔庆山,那个时候他就教她用这种传统笛子用按半孔的方式来演奏这种外国的练习曲和外国的乐曲,是演奏这种十二音的变化音的这种练习。师从孔庆山教授的日子里,唐俊乔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了用传统的六孔笛演奏十二音体系乐曲,至今这仍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技巧,但对于唐俊乔而言,她已经可以轻松自如的做到。你看,传统的笛子一般都是六个孔吧,那如果想吹出半音来又不打孔又不加键,那么只能靠手指的挪动,挪动靠摁一半或用气息的调整来吹。她觉得这个训练实际上是很难的,可是她那个时候没有意识,她就觉得这个就是我应该老师留作业我就应该把它练出来,一直练了到附中快毕业的时候,忽然有一些搞器乐的同学就跟她说,哎,你为什么老吹我们的曲子啊,她才知道这不应该是民乐吹的吗,那她就、所以说是很迷惘的一种状态。可是直到今天她发现她当时孔老师教授她的这些技术对她今天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去演奏这些当代的作曲家们的作品,她觉得真的是极大的这种帮助。
有一天她听到一个也是作曲界的朋友跟她说,嗨,你怎么不想去吹这个有一首笛子协奏曲写得非常棒,叫《愁空山》,然后他说哎哟《愁空山》这个曲子神难,特别特别难。而且我跟你说全是半音,这就勾起了唐俊乔她这种兴趣和这种挑战的欲望,她根本不认识郭老师这个人,打听到他家的电话号码,她就打了个电话给他,她问他要这个《愁空山》的谱子,他说好啊,但是我先告诉你这个曲子非常难的,而且得用八孔笛吹,她说你当时写的时候是为八孔笛写的,我倒不是为八孔笛写的,他说我是为传统笛写的,但是现在好像传统笛都吹不了,然后她就跑到北京去了,她记得很清楚在民族饭店的咖啡厅,就跟他见面,然后他把谱子给她,又一次问她你是用六孔笛吹吗,一会你好像吹不了,她说郭老师我回去试试看吧,她就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另人高兴的是,他还是比较满意她这个作品的,而且她非常觉得很高兴、很自豪的是她用六孔笛把这个作品完成了。
由著名导演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曾经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全球十八项电影音乐的金奖和格莱美音乐奖。在这部影片的电影音乐当中有一段非常优美的笛子巴乌独奏,它的吹奏者就是唐俊乔。他们当时呢就是想找一个可以吹笛子巴乌这样的一个独奏家,录制的过程非常非常的顺利,他本身写的大概十几条这样的独奏的部分,有笛子、也有巴乌的,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她就都吹完了,在录第一小段的时候,就是她记得她吹完就整个录音棚没声了,里面都很安静,李安呢也没声了,团队也没声了。然后她就说可以吗,就他们说非常非常好。谭盾曾言,自己从她的音乐里边,可以感受到很深沟深水的东西,能够跟她合作,他觉得自己也很感动,我(他)们都很感激他。《卧虎藏龙》这个音乐给她的触动很大,她觉得在这个音乐当中有很多中国文化的很深邃的东西在里面,所以说直到这个影片获奖,包括由后来的《卧虎藏龙》的协奏曲的全世界的巡演,直接就用中国的笛子去跟西方的驾驭、直接去融合、去对话这样的融合吧,各有这种世界性、各有这种音乐上的这种震撼力。
1996年,唐俊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了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成为中国第一位在民族乐队中担任首席的女性管乐演奏家。她的演奏功底深厚、技法娴熟、音色圆润动听,极富音乐表现力。她经常受邀参加全球许多著名的音乐以及艺术节目,其精湛的演奏受到了行家与观众的赞誉和好评。2003年,唐俊乔在上海举办了笛子与交响乐的对话独奏音乐会,虽然在海外她经常举办独奏音乐会,但在国内却还是第一次,这场音乐会充分展现了唐俊乔的艺术追求和个人才华,使民乐和交响乐交相辉映。
她一直以来呢在上海就想开一场自己的音乐会,她记得她在申请做这个音乐会的时候,有一些关心她的一些老的艺术家也好、就是领导也说哎呀,小唐你可要想好啊,如果这个万一要是没有票房的话怎么办,那她就说了一句话,她说老师没关系的,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来听我吹,我都会尽心尽力为他演奏,她只想考虑我要在上海把这台音乐会做好,结果她记得演出的那一天她在后台休息的时候,她的学生跑来跟她说,唐老师,不得了了,下面所有的位置都是满的,她当时听到自己觉得特别的开心,她真的没有想到,她虽然对有一些朋友说没问题,我相信我会有票房,可是她自己心里实际上是没有底的,因为这样的音乐会确实在她之前这么集中的在上海的舞台上这么展现基本上没有。
几年来,唐俊乔一直执着于普及和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义务的旅行着一位民乐家的责任。有的时候到社区去演出呢,她觉得这是她非常愿意做的一个事,她想中国才是中国音乐的根嘛,根基不能没有,一定要人、还要继续来欣赏我们的音乐,你在外面花开得特别香、特别大,可是国内的人、国人已经慢慢地对这种东西已经很陌生、很远了,她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所以说她基本上在上海的时候很多时侯是到乡下呀、社区去演出,做了很多这样的事,实际上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这些工作希望(将)普及的工作能给她带来什么,可是她发现后来每一次她在上海音乐厅演出,演完出会有很多人跑到台上来,她一看好像是我们上海北京经济社区的,好像是天山什么街道的,跑上来说唐老师我们来看你演出啦,我们听到电台里有你演出我们来看。她觉得特别觉得自己特别高兴,而且特别欣慰,她想有的时候你这种音乐你越是接近大众,他们会觉得跟你也很贴近。
笛子大师第一名是谁?
俞逊发,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乐曲),于1990年秋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获该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