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黄公望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1、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后来又把画山水用的没骨法运用到画花画鸟上,3、水墨山水画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在水墨画上发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洒在纸上。...

黄公望代表作品风格特点,度川山居图的作者?

应该是富春山居图吧!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画按色调分为几种?

1、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在勾线内用石青石绿着色。色彩浓烈的叫大青绿山水,彩色浅淡些的叫小青绿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显得画面富丽堂皇,这种叫金碧山水。

2、没骨画

用墨笔勾轮廓线的叫骨法用,不勾勒轮廓线的叫没骨法,直接用色用墨进行绘画。后来又把画山水用的没骨法运用到画花画鸟上,不勾轮廓线,直接用色进行绘画。

3、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五代水墨画又有了飞跃,开始用皴法表现效果,使山石更加雄伟壮丽。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在水墨画上发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洒在纸上,几笔画就做到了挥洒自如。他的画法对清代的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影响很大。清代的郑板桥和近代的齐白石等都是受徐渭的影响。

4、米点山水画

米点山水也可包括在水墨山水之内,也称为米家山水米芾用墨点出山,用朦胧的调子,用浓淡墨、用明显与模湖的墨点表现山川景色。元代高克恭、方从义画的较好。明代董其昌、蓝瑛都有突出的成就。

5、赭墨山水画

赭红就是酱色,也叫浅绛山水。元代黄公望创造的,薄施色彩,描写江南风光,为了表现柔和的景色,用浅薄山水。明、清两代较多,特别是清代摹古派画黄的山水画校多。

6、白描画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回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匀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迭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宋代李公麟,挥了古代传统绘画线描作用,创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钱选、明代陈洪绶白描画都很成功。

7、指头画

指头画又称指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绘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入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以后画指画的人日益增多,成就卓著者有潘天寿大师。他的指画气势博大精深,格局新颖高雅。

8、界画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五代时卫贤、元代郭忠恕达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跃都是画界画的

富春山居图上面画的是什么?

首先第一段是《富春山居图》开始的部分(剩山图),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拉开序幕,江湖水边,山峰一座座连绵起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有的小,紧密相连,错落有致。山林脚下,草木生长茂盛,应该处于夏季。

第二段画中不仅出现了山脉的变化,同时还有树木、土坡、房屋以及江中小舟等景色,给人一种山野人家的感觉。

第三段和第二段一样,都是墨色变化最大,空间层次变化最丰富的地方,风景灵动,山水间的视野很宽阔。

第四部分,只有山和水,着墨比较少,完全体现了自然的原始纯净。

第五部分到第六部分,留白的比较多,中宽远的白沙,以及远景看到的两艘江中小船和船上的渔夫,画面升起,视角开阔,给人一种生命如尘埃的感觉。

富春山居图介绍?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意境造句十个字?

1、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2、天色渐亮,那笔绚丽的底色转为兰色,更是一种奇幻的意境。光亮平淡的背景,淡泊的蓝,瞬间闪入眼帘一抹赤红,夺目的光辉。

3、柔丽清新的旋律,温情脉脉的音乐语言,引路遐想的意境,犹如淳淳的清泉,融入大地,融入秋天,熔炉每个人的心灵,随着秋雨的来临,一副满涂着喜悦丰收的色彩斑斓的秋日风情画顿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4、催人前进,达到意境合人,这就是音乐。

5、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6、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开朗清明,则所见,都是美而善的。

7、青春是一首散文诗,形散神聚中,展示了意境的柔美与阳刚。青春是一首散文诗,优雅恬淡里,显示了灵魂的深邃与崇高。青春是一首散文诗,清新自然中,诠释了生命的无限与顽强。

8、这幅图案犬牙相制,别有一番意境。

9、元人黄公望的山水画,真是尺寸千里,意境深远,使人玩味无穷。

10、好文章首先要有好意境,然后才是好文字。

11、这首诗的意境已经达到了景中有情,水乳交融的地步。

12、这科案犬牙相制,别有一番意境。

13、这幅山水画,意境幽远,有咫尺万里的感觉。

14、柳永词中晓风残月的意境很美。

15、画家努力使这幅仕女画具有一种闭月羞花的意境。

16、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气质,展现出你的儒雅;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修养;尽现你的学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意境,表现出你的素质。

17、花枝在微风中摇曳着,摇出一缕幽香,摇出一片恬静与温馨。月光透过枝叶,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别有一番“疏梅筛月影”的绝好意境。

18、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19、那青色蔓延在地面上,点点红色映入眼帘,总是一种小巧玲珑。那种绿中一点红的意境就有了,仿佛给地面绣上了一条花被子,没有爬上枝头的韵味,却也能赏心悦目,那是一片清意,淡雅。

20、流星之所以美,美在那一刹那的璀璨,流星雨之所以美,美在流泪的瞬间,流星之所以美,美在生命终止的空灵。好美好美的流星,流星雨,令人期待的流星雨,美得别有一番意境。

元明画家?

元朝著名的画家有黄公望、赵孟頫、吴镇、王蒙、倪瓒等。

1、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2、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后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

代表作品有《松雪斋文集》、《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松石老子图》等。

3、吴镇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梅花、竹石。

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精书法,工诗文。

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桧平远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4、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

元末弃官,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牵累,死于狱中。

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其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

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并擅行楷。

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5、倪瓒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