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奏鸣曲曲式分析第一乐章第一首?
《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作于1788年,是莫扎特(Wolfgango Amadeo Mozart)晚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彼时莫扎特已辞去了大主教宫廷首席乐师的职位,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来到维也纳开始新的创作生涯。脱离了宫廷束缚的莫扎特在生活上经历了诸多磨难,在其作品中却鲜有体现,K545旋律简单优美,天真活泼,似乎体现了莫扎特乐观的生活态度。这首作品曾被莫扎特亲自注明为“专为初学者而作小键盘奏鸣曲”,因此又有《简易奏鸣曲》之称。第一乐章采用快板的速度,C大调,4/4拍子,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
c大调第一交响曲曲式分析?
《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794至1796年的交响曲,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C大调第一交响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该曲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
什么是单一部曲式?跟乐段又有什么区别?
单一部曲式和一段曲式不是一个意思!所有的单一部曲式的终止都肯定在主功能上!,终止不在主上在属或者是下属上的话这种曲式就绝对不是单一部曲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乐段又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一段曲式和乐段有关系。而单一部曲式跟整个乐曲终止是否是主功能有关系!这样说您明白了些了么?
考研曲式与作品分析,怎么分析一个曲子,懂的近?
1、首先要根据音乐的时代,比如古典、浪漫时期的主调一般就是调号的调,而从巴托克就开始出现无调号记谱了,因此需要对调进行多方面的分析。2、判断转调、离调的重要标志是有无终止式。离调出现时间短,无终止式,而转调出现时间长,一般有明确的终止式。比如 C: I—IV—V—I—vi—ii—vi46—V7/vi—vi 明显就是C大调到平行小调a小调的转调 从第一个vi级就可标记为a:i—iv—K46—V7—i3、根据曲式结构,也可以分析出大致的调性布局。4、至于临时升降号,并不完全是转调、离调的特征。它可能临时变音,或是调式的变和弦,或者某些民族调的特殊音阶,或大小调交替小大调交替等等,如果和声学的不是很精的话看到难分析出的和弦可以先忽略的。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15首曲式分析?
这个柔板乐章式贝多芬奏鸣曲慢乐章的一个卓越的典范,其中高声部始终凌驾一切,它时而带由自由的即兴性质。这个柔板乐章的音乐,寓意深刻,高尚纯朴。旋律线条的进行自由,有些地方节奏精巧,贝多芬把这些写的异常仔细小心。所有的奏法和力度变化都必须做的很精确。这里应当防止庸俗的表情和不合适的 rubato,它们只能歪曲贝多芬明确的艺术构思。 要在这个乐章里找到正确的统一的脉动也是很困难的。最可靠的办法是把比较小的音符(十六分音符)作为脉动的基础。当你弹经常出现的小音符型(例如一个半拍上有12个六十四分音符)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些音型不要有忙乱的经过句的性质,而且不能失去其旋律的本质。找到这些段落的正确速度,就容易从中得到基本速度,这个基本速度将是最自然的,因为在这类作品中贝多芬的构思总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脉动。 要把这个乐章的节奏弹的准确是十分困难的事。 这个乐章(Adagio molto)就其形式而论,事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呈示部里有两个主题。其一是一个16小节的乐段,它在主调(降A大调)上以完满的终止结束。在副部以前是一个不大的连接段落(7小节),它带有某种即兴性。副部在属调(降E大调)上呈示出来,有21小节之长,它的节奏多样化,最初尽是迅速的、很难弹的装饰音。在副部最后的8小节里,出现了绵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新进行,好象是结束部一般,再现部和呈示部相隔一小节(主调的琶音式的属和弦)。再现部重复了呈示部,其中稍有变化。 尾声(22小节)结束了整个乐章,它建立在主部素材的基础之上,由于音响的变化,听起来象一段新的音乐,十分光明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