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韦庄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

有没有诗词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但不那么小家子气的?听到商妇诉说着对外出经商未归的夫君的思念之情,这是以妇人的口吻写就的两首女对男的思念之诗。主要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和离别的思念之情。取其中佳句宜可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

韦庄代表作品长篇叙事诗,有没有诗词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但不那么小家子气的?

【艺文杂记】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个人观点:

个人推荐诗仙李白的《长干行》一读,这是李白第一次游览金陵时,路过长干这么一个地方,听到商妇诉说着对外出经商未归的夫君的思念之情,心生爱怜,有感而发。

这是以妇人的口吻写就的两首女对男的思念之诗。满满的甜蜜生活追忆和真情实意,主要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长干行二首》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诗虽然看着长了一点,但是作为五言诗,李白用词达意不仅准确,又非常浅易懂。长诗也保证了叙事和抒情的完整性。当然,不用整首,取其中佳句宜可表达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

李白本就擅长描写女性生活场景和情感,所以,以女性心理角度创作的作品也比较多,而这两首《长干行》无疑是这类作品中的佳作。

第一首,商女对新婚前后的追忆

描写的是婚前少女的懵懂和憧憬,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以及初为人妇的娇羞和甜蜜,直到放下羞涩享受生活,以及作为一个新娘对郎君的爱慕与思念。

第二首,商妇对丈夫的思念

感情更加真挚,作为少妇的主人公,这时已经没有了少女般的羞涩,但是对于丈夫长年在外经商,独守闺房的境遇下,时刻思念着自己的夫君,念他早日归来。这时的感情表达更加热烈,直白流露地表达了一个少妇对丈夫的爱慕与思念。

这两首诗的行文风格缠绵婉转,具有女性的柔和婉约的美。商妇与丈夫的爱情是热烈奔放的,但同时又是忠贞专一的。商妇的丈夫远途经商赚钱养家,前路多艰险,凶险万分,商妇也时刻为丈夫的安危提心吊胆,而且她把对丈夫的担心统统转化到思念之中。而且这相思之情就像春蚕吐丝,浓情绵长。

李白对于女性心理的把握也算是细致入微,以他多年对思春妇人的理解,再加上真实的场景,配合自己的才情,洋洋洒洒两首诗,把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刻画地深入骨髓般地唯美动听。诗里的情感真诚真挚、热烈奔放,却也落落大方。

非常感谢您看到了这里,【艺文杂记】会持续在此领域更新不成熟观点,期待与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关注,并参与讨论。

为什么都喜欢说自挂东南枝?

“自挂东南枝”出自高中语文课《孔雀东南飞》一文。《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当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主要记述了主人翁“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礼教、婚姻的悲剧和残酷无情,向往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愿望。 本文用繁简剪裁和栩栩如生诗的手法,叙述了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勾画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当焦仲卿得知妻投水自杀,生死永别,心如刀割,感觉绝望,在自家院子一颗大树下徘徊,选择自家院子一棵大树的东南方向一棵枝干,解好绳索,上吊自杀的悲剧。在课文中“自挂东南枝”应该理为“东南方向的一棵枝干”。 在封建社会里没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是包办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选择《孔雀东南飞》列入高中课本,一方面是了解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时青年男女向往幸福生活的推残。二方面通过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警示和教育青年一代,婚姻自由是他们用死抗争来的,正确对待人生观和爱情观,不要让刘、焦的悲剧重演,提倡婚姻自由、尊重爱情。三方面是警示和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中国最长的叙事长诗是哪一部?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中国历史上有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是因为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高峰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散文家和散文作品。

与此类似,诗词也在唐宋两代达到高峰,于是很多人都希望参考“唐宋八大家”,评选诗词届的“唐宋八大家”。

不过,作者认为唐宋两代诗词名家太多,而且诗和词毕竟是不同文学形式,唐诗宋词混在一起评选并不合适,因此作者斗胆分开来评,评选出唐诗八大家、宋词八大家。

唐诗八大家

作者评选唐诗八大家的标准,主要依据诗人的作品数量和质量,所以全靠数量取胜,少有名篇,或者质量上乘,作品传世甚少的诗人(如张若虚)并未入选。

1,李白,诗仙,号称谪仙人,浪漫主义大师,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杜甫,诗圣,现实主义大师,作品号称诗史,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3,白居易,诗魔,作品以浅显易懂,妇孺皆知著称,儿童诗歌启蒙大师。

4,王维,诗佛,诗画双绝,隐逸宗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人可敌。

5,李贺,诗鬼,天赋奇才,开创“长吉体”,作品神鬼莫测,无人可比。

6,李商隐,天生奇才,作者最爱,开创“西昆体”,“无题诗”傲视古今。

7,杜牧,风流才子,诗家全才,尤擅七律,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8,王昌龄,诗家夫子,尤擅边塞诗,号称七绝圣手,七绝篇篇皆绝。

另有孟浩然、刘禹锡、王勃、高适、王之涣、温庭筠……皆是一时名家,但不如上述。

宋词八大家

作者评选宋词八大家的标准,与唐诗八大家类似,主要依据词人的作品数量和质量,所以以靠数量取胜,少有名篇,或者质量上乘,作品传世甚少的词人并未入选。

1,李煜,虽是五代人,对宋词影响巨大,号称词中帝王,篇篇经典,影响深远。

2,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承上启下的文学全才,诗词文名家,影响深远。

3,柳永,词家奇才,自号“白衣卿相”,号称“柳三变”,毕生“奉旨填词”,人气巨星。

4,苏轼,文艺天才加全才,诗词文赋无一不通,豪放派领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5,李清照,女中奇才,词中奇才,婉约派领袖,杰出女性,留下无数佳句。

6,辛弃疾,爱国英雄,文武双全,慷慨悲歌,豪放派领袖,与苏东坡并称“苏辛”。

7,周邦彦,宋词集大成者,结北开南之大家,旧时词论称其为“词家之冠”。

8,吴文英,朦胧词派开创者,有“词中李商隐”之称,作品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另有晏殊、晏几道、姜夔、秦观、贺铸……皆是一时名家,但不如上述。

所谓文无第一,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唐诗宋词八大家之说,史上并无,仅作者一家之言,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大唐诗人们创造了怎样的传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叛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唐诗以及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

其次,由五胡乱华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族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这,对于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

其四,唐帝室为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最后,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

以下,我们想试将唐诗的流变勾画一个轮廓。

自公元618年唐帝国建立后,最初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是其主要特征。只有王绩在追宗晋宋间独来独往因而不免于寂寞的陶渊明,他虽以此为后世称叹,但在当时,也同样是寂寞的。

武则天于公元655年立为皇后。在她当政时期,唐诗也开始呈现了自己的面貌。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陆续登坛。这些人,在当时封建秩序以及道德规范、审美观念逐渐恢复正常的基础之上,改造了宫体诗,并继承了南朝诗人对于诗形的研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包括律化了的绝句——小律诗),完善了七言古体;经过他们的努力,题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欲改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和边塞;风格也由纤柔卑糜提高到明快清新。

同时,陈子昂却走着与这些人在方式上看来相反,而在效果上相成的道路。四杰等用改造宫体诗的方法结束了”六代淫哇”,而陈子昂则用从汉魏作家汲取力量的方法来开辟唐诗的疆土。他是一位能够把握住对超现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执着这一基本矛盾,并且用新的语言和形象来加以表现的诗人,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感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篇诗以兰、若自比,说明自己想流芳百世,但却受到打击,终于无成。

《感遇》一共三十八篇,是陈子昂的代表作。它们从较广阔的范围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和诗人写这些情况的看法,是阮籍《咏怀》的后劲。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712-763),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公元755年安史乱前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这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代替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而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面临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不禁激起了自己用世的壮怀,因而就写了这篇诗,献给张丞相,希望得到帮助。诗人又有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合起来看,他之终于成为隐士,还是逼上梁山的。李白赞美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却将他看得太高尚、太单纯了。其实李白自己也和孟浩然一样,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种儒家思想的信徒,其归隐都是有所不得已。古代歌颂隐逸生活的诗篇,大都如此。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是从太宗到玄宗这一历史时期,唐帝国由抵抗外来侵略逐步转为对外进行侵略的现实局势中产生的。在这类诗篇中,诗人们塑造了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他们希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却并不无原则地歌颂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同时控诉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富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虽然那时写边塞的作品还很缺少爱情成分。

借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爱写这,就不写那了。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道教徒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这几篇作品中,诗人描写了远征军人的生活和感情。他们过着艰苦而孤寂的生活,有时也怀念者家乡,但为了保卫祖国,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应当完成的任务。王昌龄写边塞的七绝,不独风格雄浑,意境开阔,而且善于通过一些鲜明的景物,刻画出出征人的内心活动,为其他诸家所不及。

但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却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为诗仙,这就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事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那为富贵利禄所吸引的颇为庸俗的一面,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以平衡内心的矛盾。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也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安史之乱是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动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除孟浩然外,大都死于乱后。他们都经历了这场由于统治者的昏聩荒淫而造成的地方军阀叛乱。在乱前,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失了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优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已有预感,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使他们终于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篇诗前两句写过去之盛,后两句写今日之衰,而以一“又”字形成尖锐对比。国家的治乱兴衰,个人的升沉哀乐,都在其中。两位流落异乡的艺术家在国破家亡之余,意外重逢,恰在落花时节。这落花实在太富于象征意味了。诗中泛说江南好风景而独取落花入诗,应当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神与物游”(刘勰语)的结果。

李诗大源出于《楚辞》,杜诗大源出于《诗经》和汉乐府。二人又在不同方面受到《文选》很深的影响。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作者,由于生活在一个遭受了极大破坏的社会,物质精神两方面都未免贫乏。他们既不能如杜甫那样,在困厄之中依然奋发,所以便继承了王维、刘长卿诸人作品中适合于他们生活情调的那一部分,而着眼于写日常生活。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穿于悯乱哀时的情绪之中,便形成大历诗歌的基调。诗人们对这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敏感,寄以沉重的感慨,体物甚是工致,抒情颇为深刻,因而其作品富有人情味。那是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诗人们具有这样的心情,是不足为异的。钱起、郎士元、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伦、李益等的作品,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却都带有这种烙印。而韦应物之澄淡,李益之悲慨,尤为后人所称赏。

由德宗到穆宗约计四十余年。这时,一度中衰的诗坛又逐渐重振旗鼓,其中宪宗元和时期(806-820)最为兴盛,所谓”诗到元和体变新”。这所谓元和新体,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主要指两个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为羽翼(虽然白居易那句诗所说新体可能仅自己的那一派),其源都出于杜甫。从此以后,杜甫在祖国诗坛上的影响就变得非常突出,而且历久不衰。

白派诗人对杜甫的继承侧重在他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这一方面,并且进一步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为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他们的乐府叙事诗,无论在题材的广阔上,或组织的复杂上,风格的平易上都有所发展,因而容易为读者所爱好和接受。与此相反,韩派诗人则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而特别致力于在杜甫胸中笔下还没来得及开拓的境界。在内容上,他们写险怪,写幽僻,写苦涩,写冷艳,甚至写凶狠。在形式上,他们以散文句法入诗,并且大量使用一些非前人诗中所习见的词语。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创造,迫使人们同意:诗是可以这样写的。这个愿望,到了宋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获得了部分诗人的承认。在韩派中,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显得比他家更为突出。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柳诗峻洁而清腴,模山范水之篇,上乘谢灵运。刘诗简炼而沉着,讽刺时政之作,下启苏东坡。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这篇诗表达了诗人在贬谪中对自由的渴望。满腔抑郁不平之气,而以委婉曲折的手段表达出来,使人读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于作者命运的深切悬念,所以特别动人。它不但是柳宗元最好的七言绝句,也是唐人七绝的杰作之一。

文宗到宣宗(827-859)的三十余年里,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于杜、韩,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峭拔合为一炉方面有新的发展。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这种样式已经杜甫作了多方面开拓之后,还有可喜的发展。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发抒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哀,足以接席杜甫而无愧。虽然有时措意过深,不免晦涩难懂,和李贺一样被人所诟病,但懂与不懂,不单是作者一方面的问题,读者也有一个习惯于新的表现手法的任务。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懿宗即位以迄唐亡(860-906),诗人不少,成就不大。其间不少作者,追踪元白,以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问题。如杜荀鹤、罗隐、于濆、聂夷中等;还有一些人则以凄婉轻艳的风格伤悼乱离,如司空图、吴融、韩偓、韦庄等。而皮日休和陆龟蒙则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的沉痛,有异于其他作家。但这些人都无法和他们的前辈较量了。到了北宋,五七言古今体诗才又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

以上,是对唐诗流变的一个挂一漏万的叙述,聊供读者参考。

【版权说明】文字内容程千帆《唐诗的历程——<唐诗鉴赏辞典>序言》,图片源于网络。

先秦两汉诗歌的代表作?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朝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包蕴万千的气势,《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其积极进取的精神。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