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的代表作品,李治娶武则天违背伦理吗?
李治娶武则天这件事一直以来在后世人心中的争议很大,毕竟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人,是李治的庶母,而李治在李世民驾崩后娶了武则天,武则天还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不论怎么说,李治娶武则天总有点败坏人伦的感觉,但是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李治娶武则天并不算是很过分。
皇家爱情
武则天本来是李世民后宫中的五品才人,但是在李世民后宫中并不受宠爱,武则天从贞观十一年入宫当才人,到贞观二十三年,整整十二年,武则天一直到二十六岁时期的职位还是才人,一直没有提高和升迁,如果她没遇到李治,想必人生就这样孤老终生了。
幸运的是李治爱上了这位年轻貌美的小妈武则天,给了武则天重生的机会,李世民死后,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开始了暂时的青灯古佛的生活。
在感业寺,她等来了新皇帝李治,李治也没有辜负武则天,李世民驾崩三年后,李治在感业寺接回了怀有身孕的武则天,武则天生下了长子李弘,李治册封她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十月,李治听信了武则天所说王皇后杀害了她的亲生女儿的谣言,废黜了王皇后,武则天成为名正言顺的皇后。
李治娶武则天不仅在当时没有激起众人的强烈反对,更没有人说这是乱伦,是因为武则天本来只是李世民后宫中一朵默默无闻的才人,后来武则天进入感业寺,恢复了自由之身,重新由李治迎进皇宫,生下儿子成为皇后,李治和武则天的爱情一切都看起来名正言顺。
唐朝风气开放
按理说,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时候不仅仅是个尼姑,更重要的还是李治老爸的小老婆,是自己的庶母,父亲死后就把庶母娶进门,简直就是公然的乱伦,但是如果在别的朝代想必会引起强烈的抨击,但是在唐朝时期,李治娶武则天还真的算正常的。
唐朝时期,是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因此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国度,唐朝风气开放的很,男女之间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拘谨,民间尚且如此,更别提皇宫中了,皇宫中不拘礼法、不重贞洁之风自然也油然而生,渐渐成气候。
况且当时唐朝的李唐皇室本身就有北方的少数民族的血统,又发迹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因此保留了鲜卑族的习俗,所以在男女关系上不像中原的世家大族那样严格,而且李世民曾经把自己的弟媳纳入后宫,也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浪。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当时李治和武则天本身身处皇宫,而且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因此李治娶当时已经是自由之身尼姑的武则天,虽然看起来大逆不道,有点乱伦,但是在唐朝时期,这还真不算很过分。
作者是如何为小说中的人物起名字的?
身为网络作者,不得不提一句,如果男女主角名字起不好,还真会失去一些读者。
首先要先看主角的性格设定。
谦谦君子一类的,一般带陌 云 月 之类的字
至于邪魅型……我还真没写过……
杀手忠犬型,一般带 幽 夜 冷 之类,反正要突出杀手的黑暗。
但阳光男孩很少在古风小说当男主,毕竟古代皇宫中人城府太深。
除非是一女多男,样样俱全类型的小说。
至于那种宠爱女主,对外冷酷,腹黑的王爷才是我的小说中最常出现的男主。
身为高洁党的我,只得把王爷设定成一个不近女色,俊美无双的妖孽。
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只有长了一张好看的脸才能勾搭到女主呢。
………………跑题了……
384送你们,我先溜了!
为什么说朱元璋对元素周期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元璋是一个能干的人,会带兵,会打仗,会当皇帝,开创了大明王朝,还是个化学家……What?化学家?Are U kidding?真不开玩笑,在网络上,也有人开玩笑说,朱元璋乃是咱们中国的化学教父。当然了,这也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引语他还是个责任心爆棚的家长,可谓是为了子孙后代操碎了心。按照他的设想,把任何能想到的条条框框都规划好,让子孙们照着执行就好了。就连取名字也不例外。
喏!先来看几个明朝王爷的名字:
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
朱在铁、朱在钠、朱均钚、朱奉镅、
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铜、朱恩钾、
朱帅锌、朱寘镧、朱征钋、朱效钛、
朱效锂、朱诠铍、朱弥镉、朱諟钒
……
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朱元璋给后代命名方式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爸名为朱五四,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
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后,对这些名字深恶痛绝,生怕自己的后人也取出这样的名字。
于是朱元璋就派人给自己二十四个儿子侄子写了二十四首五言绝句,比如,太子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
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他要求皇室子孙起名时,名字的第二个字必须按照诗的顺序往下排,其实就是字辈了。
比如,燕王的后代名字是这样的(这些人后面都做了皇帝):
朱高炽(仁宗洪熙皇帝)→朱瞻基(宣宗宣德皇帝)→朱祁镇(英宗正统/天顺皇帝)
→朱见深(宪宗成化皇帝)→朱祐樘(孝宗弘治皇帝)
你可以对照上面的诗查看。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发明了一套取名字的规范表。名字的第二字是他定好的辈分,这个倒不算稀奇。而第三个字就有意思了,这个字必须要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按照辈分沿着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世代相传。比如朱棣系的后代,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祐樘。不得不说这个规范初衷还是不错的,也很有新意。不过朱重八老兄有一件事情没料到,那就是他的后代们繁殖能力太强了。
最初他的儿子、孙子们名字取的还都是不错的。比如他的儿子们名字都是木字旁的,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他的孙子辈们名字也算可以,可是越往后他的家族越庞大,人也越多。取名字的时候字还不能跟祖辈一样,那么可用的常见字就越来越显得不够了。
于是乎各种生僻的带着五行偏旁的字就都被翻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很多皇子子弟名字都很奇怪,字很生僻怪异,因为还有很多字都是他们为了取名字而专门臆造出来的。
木是五行之一,朱元璋决定,皇室子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以五行当偏旁。
他儿子是木字旁,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木生火,孙子就是火字旁,
火生土,曾孙是土字旁,
土生金,玄孙是金字旁,
金生水,五世孙是水字旁,
水生木,六世孙又回到了木字旁。
以此类推,朱元璋定好了他后代名字的偏旁。这下,朱氏子孙能起出高大上的名字了吧?可惜啊,朱元璋忽略了一点:
然而,朱元璋没有考虑到,朱氏家族生育能力太强悍,依据史料文献,永乐年间,宗室人口127人,到嘉靖八年,已是8203人,万历二年三万余,三十年后,到万历三十二年,发展到八万人以上。虽然中华汉字很多,到了后来,甚至连“锯、铲、锥”这种工具的名字都用上了,可还是不够。
但是也不能违背组训啊!怎么办?造字呗!
后来“锡、镭、钒、钴”等等等等的“新字”被造了出来,这些后代们也不知道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不过不管了,只要有五行元素就可以了。这么做直接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些已经不被用到的生僻字,甚至有些很要失传的字都被明朝皇室选了出来,提高了曝光率从而保证了这些字后来被选入了《康熙字典》,并且流传至今。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元 素 译 名与朱元璋子孙名字巧合朱元璋这个化学界的“先知”,让他的后代创造了这么奇葩的名字;而数百年后的另一个化学天才,更使得朱氏子孙的名字“流芳百世”。这个人叫徐寿,清末著名造船家、化学家、翻译家……总之,就是个全才。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我国近代科学家、化学启蒙者徐寿则将元素周期表引入到中国。
但是在翻译元素名称的时候,徐寿遇到不小的问题。他翻译的准则是以化学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代表这个元素的发音,在汉字中找相同音的汉字,这个汉字又能代表每个元素这个系的特色,但是找能够代表元素的汉字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化学元素周期表刚传进中国,又是化学家、又是翻译家的徐寿,自然就担当起了翻译元素周期表的工作。
这些元素中有几样是徐寿知道的,比如金银铜铁锡。他发现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名字还都是金字旁。于是他就定了一条规矩:
所有金属,翻译的时候都用金字旁。除了金属,元素中还有一大类是气体元素。他又自然而然地定了第二条规矩:
所有气体元素,翻译的时候都用气字头。剩下的呢,就都用石字旁。字不够用!而且元素不像明朝皇室可以用常用字来命名,以免产生歧义,比如假使某个元素叫“钱”,那“用很多钱打造了一柄宝剑”,这句话到底几个意思?
除了那些“古已有之”的元素,徐寿只能用一些生僻字来翻译这些元素。徐寿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足够的生僻字。
据说直到有一天,他翻开了《明史》。看到了那些王爷的名字后,大喜过望,立马根据元素英文名的谐音选出了适合的字。金属这一块算是解决了。
但在石字旁和气字头上,再也没有人能帮得了徐寿了。但是那些明朝皇室的名字给他增添了信心:既然明朝皇室可以造字,我徐寿凭什么不行?
于是,他就按照他自己定的规则填补了全部元素周期表,只有两个是例外:
一个是汞,虽然是金属,但没有用金字旁,因为汞是液态的,而且这个字古已有之;另一个是溴,非金属非空气,本应用石字旁,但它的形态一般是液体,所以改用三点水。
比如元素周期表中第11位元素钠的化学符号是Na,是一种碱性金属,而徐寿发现朱元璋第五个儿子的后人中有一位叫做朱在钠的,这一个“钠”字便可以使用,一来这个汉字的金字旁可以反映该符号所代表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来Na与“钠”同音,读起来也便携好记。
从此,每当有新元素被发现,中国人都会按照徐寿的规定来翻译。比如在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了四个新元素的中文名,分别是:
全都是按照徐寿规定的偏旁翻译的。而到了现代以后,因为这些字的偏旁都是带着金木水火土的,在现代化学、医学等学科传入中国后,很多元素的翻译,为了形象就直接采用了这些字。可以说,朱家的子孙名字可以编成一个元素周期表。
结语科学术语的规范化,有赖于学术传承及自由讨论,不是偶然受某种东西(如所谓“朱元璋家谱”)启发即能实现的。
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定下了“金木水火土”的命名规则,而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金属元素。于是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时,也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金字旁的字,于是,巧合就这样产生了。
元素周期表里包含许多金属元素,而在中华文化中,又多以金字旁来构造与金属有关的汉字。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人类文化对自然万物认知上的必然。而徐寿将这些汉字运用于元素周期表上,加强了这些生僻字的运用和传播。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徐寿功不可没。而谁能想到,这张表里也有朱元璋的巨大贡献呢?
她的愿望是什么?
阿朱之死的故事梗概
青石桥畔之约,阿朱假扮段正淳,替父偿命,乔峰因报父仇,施展生平绝技降龙十八掌,将阿朱误伤,上演了一场人间悲剧。
阿朱与乔峰
电光一闪,半空中又是轰隆隆一个霹雳打了下来,雷助掌势,萧峰这一掌击出,真具天地风雷之威,砰的一声,正击在段正淳胸口。但见他立足不定,直摔了出去,这的一声撞在青石桥栏杆上,软软的垂着,一动也不动了。
便在此时,闪电又是一亮。萧峰伸手到段正淳脸上一折,着手是一堆软泥,一揉之下,应手而落,电光闪闪之中,他看得清楚,失声叫道:“阿朱,阿朱,原来是你!” 只觉自己四肢百骸再无半点力气,不由自主跪了下来,抱着阿朱的双腿。他知适才这一掌使足了全力,武林中一等一英雄好汉若不出掌相迎,也必禁受不起,何况是这个娇怯怯的小阿朱?这一掌当然打得她肋骨尽断,五脏震碎,便是薛神医即行施救,那也必难以抢回她的性命了。(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乔峰一掌将阿朱打成重伤,简直是致命一击,那个美丽可爱的阿朱,香消玉殒,乔峰因错杀阿朱这个自己心爱的女人,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乔峰与阿朱剧照
天龙八部中阿朱为什么会死,金庸这样安排设定,有何深意?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1.阿朱之死,是替父偿命,孝之体现。阿朱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和情妇阮新竹之女。自小被丢弃,孤苦伶仃,后成为姑苏慕容复的婢女。从小缺乏父母之爱,但是她渴望父爱,当无意间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段正淳时,她内心是欣喜的,可惜还没来得及与父母相认,得知自己的爱人萧峰要杀自己的亲生父亲,这对阿朱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
萧峰经试探之后,确定大理一阳指只不过是高超的点穴手法,掂量轻重之后,决定找段正淳报杀父之仇(当然其实是误会)。
刚刚还未来得及相认的父亲,马上就要被杀,作为子女岂能坐视不理?正是阿朱从未获得过父母亲情,才会更加珍惜亲情,不愿失去还未相认的生父。 阿朱得知情况后,在伤心之余,决定替父亲受死。说明阿朱是出于孝心。
阿朱
2. 阿朱受死,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用心良苦,实则为了保护萧峰。萧峰掌心加运内劲,使阿朱不致脱力,垂泪道:“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了?要是我知道他便是你的爹爹……”可是下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他事先得知,段正淳便是自己至爱之人的父亲,那便该当如何。 阿朱道:“我翻来覆去,思量了很久很久,大哥,我多么想能陪你一辈子,可是那怎么能够?我能求你不报这五位亲人的大仇么?就算我胡里胡涂的求了你,你又答允了,那……那终究是不成的。”(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虽然乔峰爱上阿朱之后,曾经答应阿朱,要和阿朱远离江湖纷争,远走塞外,牧马放羊,希望过上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悠闲生活。
阿朱与乔峰
但是萧峰不可能不报复仇,自古以来,有仇不报非君子,乔峰身负血海深仇,之后又被神秘人栽赃嫁祸,被天下人认为是一个不忠不孝,弑亲杀师的凶手。乔峰如果不查明真相,如果不洗脱自己的冤屈,以后怎么可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乔峰就算为了阿朱,为了爱情,放弃复仇,放弃追查真相,作为乔峰的挚爱,阿朱深刻理解乔峰的心境,她是不忍心乔峰为了自己就放弃报仇,违背自己的意愿,那样,乔峰必定会不快乐的!所以,阿朱最终决定不再阻止乔峰的复仇行动。
阿朱得知乔峰的杀父仇人是大理段正淳,继而得知段正淳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自己的爱人要杀自己的亲生父亲,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呀。命运对阿朱是多么的残忍!
作为一个弱女子,一边是爱人,一边是父亲。阿朱无力保护亲人,或许只有替死,才能化解这种争端和仇恨吧。
萧峰道:“你完全是为了我,阿朱,你说是不是?”阿朱低声道:“是的。”萧峰大声道:“为什么?为什么?”阿朱道:“大理段家有六脉神剑,你打死了他们镇南王,他们岂肯干休?大哥,那易筋经上的字,咱们又不识得……”(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以阿朱的观点看,萧峰武功盖世,即使杀了段正淳,以大理镇南王的势力,以及六脉神剑的威力,大理人不会罢休的,到时必然发难,为了不使萧峰落难,索性自己受死,断了萧峰复仇段正淳的念头,也保护了萧峰。
阿朱为了保护萧峰,她的想法有点愚昧,但用心良苦,也有几分道理吧。
3. 阿朱之死,增加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意味,为整部小说乔峰的悲剧做铺垫。萧峰的后半生是个悲剧,阿朱之死对他打击极大。小说中描写萧峰几乎疯癫,不能接受这个惨痛事实。通过阿朱之死,渲染了悲剧意味,让人叹息,让人感觉人生无常。融入佛学意味,体现了佛家的“众生皆苦,有情皆孽”的思想,为后续萧峰悲剧做铺垫。
雷声轰隆,大雨倾盆,他一会儿奔上山峰,一会儿又奔入了山谷,浑不知身在何处,脑海中一片混沌,竟似是成了一片空白。 雷声渐止,大雨仍下个不停。东方现出黎明,天慢慢亮了。萧峰已狂奔了两个多时辰,但他丝毫不知疲倦,只是想尽量折磨自己,只是想立刻死了,永远陪着阿朱。他嘶声呼号,狂奔乱走,不知不觉间,忽然又回到了那石桥上。(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萧峰
阿朱之死,让读者和观众感到了莫名的心痛!这也无后面乔峰的人物悲剧做了铺垫。
乔峰因为身世之谜,以及宋辽争端,汉人与契丹人势不两立,乔峰重情重义,最后在雁门关,为了阻止辽国军队的入侵,乔峰挟持了耶律洪基,逼迫其发誓退兵不得侵宋,化解了宋辽两国的战争争端。
但是,乔峰因挟持辽帝,身为辽人,是不忠不义,为辽人所不齿! 因此,乔峰无法再面对辽人,在雁门关前,悲壮从容自杀! 成为金庸笔下的悲剧英雄。
耶律洪基剧照
4.阿朱之死,是金庸对天龙八部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设定。对后续乔峰的复仇行为有很大联系。阿朱与萧峰
若阿朱不是被误杀,阿朱必定会和乔峰逍遥快活地在一起生活,退出江湖,远赴塞外,实现牧马放羊的理想,过着平凡人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后来乔峰的复仇之路越走越远。
孤家寡人的萧峰,无牵无挂,只有报仇信念。
如果萧峰有了老婆孩子,还会一心报仇吗?阿朱不死,萧峰就不会照顾阿紫一辈子吧,也就没有之后的故事了。所以说,阿朱必须死。
因此,阿朱不死,没法安排阿朱的归宿问题,无法协调爱情与复仇之间的关系,阿朱之死是金庸设定好的情节,对故事发展有重要作用。
阿朱与乔峰
阿朱生前的愿望太美好,但是现实太残酷。萧峰大喜,突然抓住她腰,将她身子抛上半空,待她跌了下来,然後轻轻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的向她瞧了一眼,大声道:“阿朱,你以後跟着我骑马打猎、牧牛放羊,是永不後悔的了?”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後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她的愿望就是与萧峰隐居塞外,牧马放羊,远离江湖纷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感恩萧峰,不愿萧峰整天活在仇恨之中,于是试图劝导萧峰放下仇恨,隐居塞外。
阿朱临死前的愿望,善良淳朴,请求乔峰照顾妹妹阿紫。阿朱被乔峰打伤,即将面临死亡,临死之际,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1.希望萧峰平安无恙,放弃寻仇段正淳,这体现了她对萧峰的真爱,为爱而死。
事实上,阿朱已经代替父亲段正淳受了乔峰一掌降龙十八掌,相当于大仇已报,那么乔峰绝对不可能再去找段正淳报仇。阿朱的目的已经达到。
2.希望萧峰在她死后照顾妹妹阿朱,以免阿紫误入歧途。
阿朱道:“我求你一件事,大哥,你肯答允么?”萧峰道:“别说一件,百件千件也答允你。”阿朱道:“我只有一个亲妹子,咱俩自幼儿不得在一起,求你照看于她,我担心她走入了歧途。”(选自金庸《天龙八部》)
世事难料,命运无常。可悲的是,阿朱替父偿命,乔峰为父报仇,结果是错杀了爱人。
因为康敏的诡计欺骗了乔峰,乔峰因为复仇冲昏了头脑,真正的带头大哥不是段正淳,而是少林寺玄慈大师。可惜那时之后的事情,乔峰错认仇人,错杀阿朱,已经铸成大错!悔之晚矣,无法弥补这个人生憾事!这也造成了乔峰终身的悲剧。
阿朱死后之后,乔峰履行对阿朱的承诺,一直照顾那个心狠手辣,任性妄为的阿紫,算是弥补人生的遗憾,算是对阿朱的补偿吧。
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十里春风喜相逢,关注文化传播,品读金庸武侠,喜欢的请关注我,谢谢!
武则天为何会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作为李世民才人的武则天,最终能成为李治的皇后,有两个原因:
一是李治对她的宠爱;
二是王皇后的“引狼入室”。
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李世民的宠妾,被李世民册封为才人。不过她并未得到李世民过多的恩宠,因为她入宫时李世民已经年老体衰,并且后宫佳丽人数众多,武则天根本不占优势。
实际上,武则天在李世民的最后几年时间里已经完全失宠,这是因为当时宫中流行一则谶语,说“唐三代后,有女主武氏乱唐”,而武则天正好姓武,符合谶语中所指的女主。
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刻意疏远了武则天。
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武则天曾到床前侍奉过,正是这个时候,武则天和前来探病的李治勾搭上了。攻于心计的武则天令李治着迷,她要李治当面向自己承诺,以后要给予自己名份。
不知是出于真心还是敷衍,李治答应了。
李治念念不忘父亲的武才人李世民逝世前,为了防止谶语成真,特意交待李治,将自己后宫的妃子们赶到感业寺去当尼姑,并且永远不能让她们回宫。
于是,武则天与李世民的其他妃子一起,被赶到了感业寺。
新继位的李治,后宫同样非常充实,因此早就把当初对武则天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烦闷孤寂的武则天没有放弃,她想办法通过下人,悄悄给李治传递情书,向李治哭诉相思之苦外,不忘提醒李治兑现当初的承诺。
李治经不过武则天的哭诉,在某次祭奠完先皇之后,于途中顺道去了一趟感业寺,并再次宠幸了武则天。
但是这个时候的李治,仍然不敢公然将武则天接回宫中,毕竟武则天曾经是自己父亲的女人,如果强行违背人伦肯定会遭到大臣的反对。
正在李治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候,感业寺有人悄悄给李治捎来消息:武则天怀孕了!
李治又惊又喜,但却无计可施,只能靠书信与武则天互诉相思之苦。
王皇后病急乱投医,最终“引狼入室”当李治正苦于无法将武则天迎进宫的时候,李治的王皇后也知道了武则天怀孕的事情。出乎李治意料的是,王皇后竟然大力支持李治将武则天接进宫。
不但如此,王皇后甚至还派人前往感业寺,告诉武则天,等她把头发蓄长就可以进宫了。
王皇后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原来李治继位后,宠爱上了后宫中的萧淑妃,不知不觉便冷落了王皇后。而萧淑妃也是一个没有心计的人,依仗着李治的宠爱,完全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两个女人便一直明争暗斗,闹得不可开交。
王皇后身份尊贵,家庭背景显赫,是李治的正妻,但是在与萧淑妃争斗的过程中,完全失去了理智,她做出了一个令自己悔恨终生的决定——召武则天进宫,分享李治的恩宠,让萧淑妃从此被冷落。
王皇后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无异于引狼入室,几年之后,她便亲自品尝到了这一荒唐决定带来的苦果。
“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乃召武氏入宫,潜令长发,以间良娣之宠。”——《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王皇后想把武则天当作一枚棋子,离间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
因此,在王皇后的支持下,武则天根本等不及把头发蓄长,便被李治接进了宫里。
“下棋人”反成“跳板”王皇后允许武则天进宫,是想把她当成自己争宠的棋子,不曾想,自己反而成了武则天的垫脚石,为她充当了走向巅峰的“跳板”。
刚入宫时,武则天表面上对王皇后感恩戴德、百依百顺,时常在李治面前说王皇后的好话,这些做法,让王皇后对武则天放松了警惕,完全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在后宫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王皇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防止武则天成为第二个萧淑妃,王皇后开始放下身段,偶尔也主动探望武则天。
然而此时,武则天却开始酝酿一场天大的阴谋。
武则天第二个孩子(女儿)出生后不久,王皇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大度与宽容,时常前来看望这个令李治都非常疼爱的小公主。
某天,王皇后又来探望孩子时,武则天吩咐身边的下人全部躲了起来,自己跑去和李治待在一起。
王皇后来了之后,见空无一人,便独自去到婴儿床前逗了一会儿小公主,随后便离开了。
王皇后刚一离开,躲在私处的宫女立即报告武则天,武则天携李治一起返回住所,趁李治还未进门时,抢先一步走到婴儿床前,将小公主掐死了。
然后假装尖叫一声,哭得天昏地暗,有人害死了小公主。
紧随其后的李治立即审问下人,之前有谁来过。下人回答说王皇后来过,并且刚刚离开。
武则天通过这种方式,轻松将公主的死嫁祸给了王皇后。整个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李治对王皇后害死公主一事深信不疑。
愤怒的李治把王皇后幽禁在后宫,但并未废除其皇后封号。之后,武则天又用巫蛊的计谋使王皇后彻底被废。
至此,对于武则天来说,后宫已无敌手,她又把眼光看向朝中大臣,通过收买、拉拢、要挟等手段,让许多大臣臣服于她,为自己登上皇后之位做足了文章。
从李世民逝世,武则天被赶往感业寺开始,她就是通过上述的方法,一步步走上了皇后宝座。当然,对于武则天来说,她前进的步伐到此仍未停止,后来又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最终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女皇。
她是如何在男权当道的古代称帝呢?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原名武珝(待商榷)、唐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称帝后更名武曌。初为唐太宗才人,后为唐高宗李治昭仪、皇后。唐高宗病逝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最后,以67岁高龄建元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武则天一介女流是怎么在男权社会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
首先,从武则天的出身说起。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最初是作为唐太宗的才人入宫的。才人,在唐朝后宫之中的地位并不高,属于比较低级的小老婆。在普通老百姓家,被纳为妾者,一般出身低微,甚至不乏出身青楼者。但是,武则天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妾,而是皇帝的妾!实际上,武则天出身于高级官僚家庭,其父武士彟曾在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出任工部尚书,后又转任荆州都督,加封应国公。武士彟的继妻杨氏更是出身隋朝皇族——弘农杨氏,其父为隋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而这位杨氏夫人正是武则天的生母。可见,武则天的出身还是相当高的。
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高出身的武则天入宫之时却仅仅被封为才人呢?一个原因是唐朝的制度问题,就不铺开说了。另一个原因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属于唐高祖系的旧臣,和唐太宗并不十分亲近,且于贞观九年(武则天入宫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实际上,武则天入宫时,其家族除了曾经的辉煌、荣耀,已然没剩下什么了。政治向来是赤裸裸的,没有实力就意味着政治上的失势,这也是武则天入宫时仅仅被封为才人的原因之一。
武则天入宫之后,或许因为性格过于霸气侧漏(史籍记载的驯服烈马“狮子骢”事件实际上就是最好的例证),李世民并不是很喜欢她。入宫整整十二年,直到唐太宗去世,武则天依旧只是一个才人。如果说唐太宗从来没有碰过武则天,个人觉得,可能性也不大。唐太宗是什么人,大家心知肚明,连弟媳都能拉上自己床榻的人,怎么可能对自己年轻美貌的小老婆碰都不碰?但是,唐太宗不太喜欢武则天的确也是事实。从十二年都没能怀孕也能看得出,唐太宗应当跟她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因为武则天是有生育能力的,而唐太宗也是,且唐太宗去世时才五十二岁,也就是说,武则天入宫时唐太宗才四十出头,似乎也不太可能生不出孩子。那么,必然只有一种可能——俩人没有机会生,不是吗?年纪轻轻守活寡,如果是一般的女人,也就这么忍气吞声过下去了。但是,武则天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有野心、有抱负,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任最高领导——时任皇太子的唐高宗。之后,武则天利用唐太宗病重期间在旁服侍的机会,成功勾搭上了唐高宗。
只可惜,唐太宗去世前下令,让自己所有没有生育的小老婆在自己去世后全部出家为尼。唐高宗再喜欢这个“庶母”,也不能违背老爹的遗嘱。于是,武则天成为了尼姑。当上皇帝后,身边美女如云的唐高宗不久便把武则天忘到了九霄云外,和萧淑妃打得火热。本来武则天从此便要与青灯黄卷为伴、了此残生了。但是,唐高宗原配王皇后的醋意却成就了武则天。眼见唐高宗整日往萧淑妃屋里跑,自己本来就没儿子,如此一来更别指望能生出儿子了,没有儿子就意味着地位不稳,李忠毕竟不是自己生的,而且萧淑妃偏偏还有儿子。于是,王皇后想到了被唐高宗忘到九霄云外的武则天。在王皇后的操作下,武则天又一次进去了唐高宗的生活,自此再也没有分开。但是,王皇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引狼入室,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和性命。
再次入宫的武则天不久便被唐高宗封为昭仪,算是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到此时为止,武则天还只是感情和待遇上拥有了一定地位,政治上依旧没有任何作为。接下来成就武则天的是唐高宗的亲娘舅——赵国公长孙无忌。唐高宗即位之初,作为顾命大臣兼亲娘舅的长孙无忌对于唐高宗诸多掣肘、且势力庞大。唐高宗要想真正掌权,自己这位亲娘舅成了最大的障碍。要想搬掉势力庞大的长孙无忌,唐高宗一人独木难支,而外臣之中掌握实权的很多人又都是长孙一党。于是,精于权力斗争的武则天进入了唐高宗的眼睛。
武则天入宫后不久,便利用安定思公主事件诬陷王皇后(安定思公主是被生母武则天杀死后嫁祸王皇后,个人觉得值得商榷。安定思公主因故夭折,武则天接机嫁祸的可能性或许更大,毕竟古代婴幼儿死亡率太高了),使唐高宗萌生了废后的想法。此外,唐高宗也想利用废后来挑战长孙无忌的权威,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同时,武则天也想借唐高宗废后登上皇后的宝座,以获得更大的政治发挥空间。于是,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对长孙无忌一党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之后,唐高宗、武则天在许敬宗、李义府等朝臣的推波助澜下,逐渐占据了上风。最后,甚至搬出了唐太宗的旧臣、英国公李勣。李勣的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孤立了长孙无忌一党,也增强了唐高宗的信心。最终,唐高宗正式废王皇后而改立武则天为后,并借机放逐了长孙无忌的死党褚遂良。之后,夫妻二人又合力将长孙无忌逐出了朝堂。
成为皇后之后的武则天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彼时的武则天还不敢过于放肆。毕竟唐高宗并不像一些艺术作品中描绘得那么窝囊。但是,唐高宗不争气的身体又一次给武则天提供了政治上发挥的机会。由于身体欠佳,患有“头风”,经常头晕目眩,很多时候唐高宗对于政务有些力不从心。将政务交给外人又不放心,于是唐高宗便让武则天代为处为一些政务。
在武则天初步掌权之后,由于一些政见分歧以及武则天的强势和越权,夫妻之间慢慢出现了裂痕,一度曾经激化到唐高宗想要再次废后。不过,武则天毕竟不是王皇后,在唐高宗让时任宰相之一上官仪起草了废后诏书时,武则天及时发现,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让唐高宗最终放弃了废后的念头。而且,唐高宗转头把责任全部推给了上官仪,导致上官家族遭到清洗(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就在株连之列)。之后,武则天又借机向唐高宗建议让她一起临朝听政。说是建议,但多少有那么点儿连逼带哄的味道。自此之后,夫妻二人合称“二圣”,并列临朝,武则天在政治上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之后,唐高宗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命时任太子李弘监国。个人觉得,唐高宗此举一定程度上也有以儿子牵制老婆,顺带分权的意思。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之后,唐高宗病情更加恶化,几乎到了无法理政的地步。鉴于形势和武则天已经掌握实权事实,唐高宗有意让武则天摄政,遭到时任宰相之一郝处俊的激烈反对,最终作罢。不久,时任太子李弘病逝(有人说是武则天害死的,但证据不足,个人觉得,可能性并不大),由武则天次子李贤继任。李贤因与生母政见不合,时有矛盾冲突,最终因谋逆被废,客死他乡。
李贤被废之后,唐高宗和武则天剩下的嫡子就只有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了。这二位大家都知道,能力和魄力着实有限,最后只能任由武则天摆布了。 短短两三年之后,唐高宗撒手人寰。即位不久的唐中宗被武则天借韦玄贞事件废为庐陵王,改立唐睿宗为皇帝。自此,武则天正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大权独揽。接下来,武则天便开始大规模任用酷吏、佞臣,打击迫害李唐宗室及持不同政见者,剪除异己。并且,大肆制造舆论,正式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唐睿宗见势不妙,为求自保,主动上书请武则天称帝:“妈哎,当皇帝太危险了,这皇帝还是你来做吧,儿子我干不来!”于是,武则天就坡下驴,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改国号为周,建元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在时任宰相张柬之等人拥戴下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同年病逝,在位15年,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