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骈俪问的代表作品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古文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

骈俪问的代表作品,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文体?

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

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议论散文

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古文

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并称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如《湖心亭看雪》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如《梦溪笔谈》。

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如黄宗羲《原君》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例《马说》《师说》《爱莲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如《六国论》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属议论文体)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序、跋

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史传

①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②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③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王勃的滕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

王勃的《腾王阁序》代表我国古代骈文的最好水准,有很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广为流传。其中有23个典故、21个成语至今被人旁征博引传为佳化。

23个典故为:1、徐孺下陈蕃之榻2、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引用至今流传千古

1、物华天宝2、人杰地灵3、胜友如云4、高朋满座5、腾蛟起凤6、钟鸣鼎食7、云销雨霁8、响遏行云9、天高地迥10、兴尽悲来11、萍水相逢12、冯唐易老13、老当益壮14、穷且益坚15、涸辙之鲋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7、一介书生18、投笔从戎19、高山流水20、盛延难再21、陆海潘江。

王勃: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滕王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滕王阁序》:锦绣文章、字字珠玑

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先求达意,次求意境,后求韵律。

昨天元旦,读宝钗柳絮词,依韵试填一首。

《临江仙. 柳絮》

野渡落云浮水浅,青绦轻抚离身。

明朝一去更谁亲。

未曾思暮暮,莫再问前因。

白雪清明偏不化,孤高岂恨芳尘?

平生随意意归真。

万千缘亦劫,佛合性情人。

望能抛砖引玉。

大家觉得王勃的滕王阁序写的如何?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译文

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池据于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

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

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豫章: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故:以前的。

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据《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

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

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引:连接。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

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据《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杰:俊杰,豪杰。灵:灵秀。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雄:雄伟。州:大洲。

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

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枕:占据,地处。尽:都是。

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

雅望:崇高声望。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

遥临:远道来临。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

懿范:好榜样。

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

暂驻:暂时停留。

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

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

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紫电青霜:《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

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

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

序:时序(春夏秋冬)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潦水:雨后的积水。

尽:没有

俨:整齐的样子。

骖騑:驾车的马匹。

上路:高高的道路。

访:看

崇阿:高大的山陵。

临、得:到。

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

旧馆:指滕王阁

层:重叠。上:上达。

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

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

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

丹:丹漆,泛指彩绘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

汀:水边平地

凫:野鸭

渚:水中小洲

萦回:曲折

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开

绣闼:绘饰华美的门。

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

旷:辽阔

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

纡:迂回曲折

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

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

扑:满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弥:满。

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销:“销”通“消”,消散。

霁:雨过天晴

彩:日光。

区:天空。

彻:通贯。

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的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

穷:穷尽,引申为“直到”。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断:止

浦:水边、岸边。

登高望远,胸怀顿时舒畅,超逸的兴致迅速升起。

遥:远望。襟:胸襟。甫:顿时。畅:舒畅。

兴:兴致。遄:迅速。

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

遏:阻止,引申为“停止”。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凌:超过。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睇眄:看。

中天:长天。

穷睇眄于中天:极目远望天空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迥:大

盈虚:消长,指变化。

数:定数,命运。

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

吴会(kuài):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诗:”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古代汉 语》解释:“陆云,字士龙,三国吴承相陆逊 孙。陆逊封华亭侯,陆氏世居华亭。华亭古 称‘云间’。荀隐,颖川人。颖川,地近京城。 后以‘日下’喻‘京都’。”

字面意思是: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

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见《庄子·逍遥游》。

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关山:险关和高山。

悲:同情,可怜

失路:仕途不遇。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

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命途:命运

时运不齐:命运不好。不齐( jì):有蹉跎、有坎坷。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坠:坠落,引申为“放弃”。

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一介:一个。

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

等:相同,用作动词。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百龄:百年,犹“一生”。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喜托龙门:《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胜:名胜。不:不能。常:长存。难:难以。再:再次遇到。

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指王勃此时写下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中国传承下的《滕王阁序》的各版本多是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作为开篇,然而,在日本皇宫发现了公元707年(日本庆云四年,即滕王阁序创作后的26年)收藏的《滕王阁序》的抄本,在该抄本中,开篇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版本,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豫章故郡”是原版,而“南昌故郡”只是为了避唐代宗李豫的讳,而作此修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现行流通版《滕王阁序》的“孤鹜”,一只野鸭,“孤鹜”必须成群才齐飞,单独不可能齐飞,该处一直困扰历史学家和文化学家的文坛悬案。而在日本皇宫的抄本,却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于“鹜”和“雾”由于一直没有定论,所以还是使用原本“孤鹜”。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1)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2—3)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4—5)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6—7)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滕王阁序》写景四大特点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远近变化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云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展开来看,作者从叙写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膝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很容易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的。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熹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二段写景时,巧妙地把叙事穿播在其中,如“俨掺骄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它既是对前文的承接和归结,又自然转入对“宾主尽东南之美”的称赞,由远而近,顺畅自然。

第二段的关键句是“披绣阔,俯雕亮”,作者在它出现之后,即一反前面对高阁的仰视,转而由近到远,自上而下地俯视周围的万千气象。收得拢,撒得开。

第三段的关键句分散在两处。作者先用“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把叙事、写景转向抒情,议论。其中“觉得宇宙之无穷”是观看天上地下美景后发出的赞叹,是承接上文;而“识盈虚之有数”则是乐极生悲后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感慨,是开启下文。但是,当此段又一关键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一出,文章便转入表达自己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从而使感情表达得十分委婉,真切动人。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对偶、声韵、用典于一炉,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6篇诗文

如何评价范仲淹?

对于范文正公的评价,历史早有定论,笔者就不再赘述,仅从岳阳楼记谈起,说说庆历新政,希望一窥范公之精貌。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知邓州的范仲淹,正在他一手创办的花洲书院春风堂内捧着《洞庭秋晚图》沉吟揣摩。这图是随他同年好友滕宗谅的书信于去岁六月一同寄来的,那时范仲淹还在邠州四路经略安抚任上。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乃是求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一篇记文,只不过去年范仲淹身在边镇戎务繁忙,却是无暇顾及。如今知邓州事,力重教化、倡农桑,政通人和之余,再观《洞庭秋晚图》,范仲淹感慨颇多,胸中已有所酝酿,很快就执笔疾书,一吐胸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州即今岳阳,古又称巴陵,处洞庭湖之滨,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风景秀丽,人文荟萃。

滕宗谅(字子京)有言: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

岳州就很好的满足了这两点,不仅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山水形胜,还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诗赋于其上的历史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闻名于世不单单是它那厚重的历史沉淀,更离不开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此文一出,岳阳楼已不仅仅是处名胜景观,更蕴藉了中国士大夫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连遭弹劾,最终被贬谪至岳州。明里是因滕子京曾在泾州任上盗用公使钱被弹劾,可亲历此事的范仲淹知道这是诬告,并上书替滕子京辩诬,言若有不实愿意同罪,可结果还是没能阻拦滕子京的贬谪。深究其源,却是滕子京隶属改革派阵营,自然被朝中守旧官僚不容。

但庆历四年春只是开始,随后“奏邸之狱”更是将新政官员一网打尽,范仲淹等一众大臣黯然离开朝堂,贬谪地方。才有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当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而这一系列贬谪要从“庆历新政”说起。

庙堂之高

1)受命于败军之际

景佑五年(1038年),割据西北的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脱离大宋藩属,自立为帝,建国号"大夏"。一时大宋颜面尽失,朝野哗然,众大臣纷纷上书要求讨伐党项,兴师问罪。

党项的割据由来已久,太宗朝时党项贵族献地归附大宋,西北五州俱纳入大宋版图。只有李继迁出奔自立,继续对抗宋廷。真宗朝时李继迁完全收复了夏、银、绥、宥、静五州,虽称臣大宋,却已形成事实割据。等李元昊继位,经三代经营,党项势力已“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如此国力,李元昊自然有了与大宋一较高下,称帝西北的心思。

面对李元昊要求宋廷“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承认西夏建国事实的公然挑衅,大宋上下义愤填膺可想而知。此时的大宋自“檀渊之盟”后,内外安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军力庞大,仅禁军就将满八十万,似乎讨伐西夏根本不在话下。

康定元年正月(1040年),李元昊破金明寨,兵围延州,并于三川口之战,歼灭大宋援军,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三川口大败使大宋朝野震惊,仁宗宵衣旰食,忧虑不已,急需有人扭转陕西颓败局势。

是年三月,应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举荐,仁宗皇帝启用因越职言事,被宰相吕夷简赶出朝堂的范仲淹,复官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四月,改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陕西都转运使,七月,又迁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

范仲淹能因战事被启用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大宋朝廷此时已到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自开国以来,为防止武将乱政,太祖时就开始实施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到仁宗朝时,随着承平日久,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已为常态,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急剧下降,兵败如山倒也就不足为奇。

天圣三年(1025年)四月,还只是大理寺丞的范仲淹就曾上书皇太后和仁宗,表达对武备废弛的忧虑,希望朝廷能巩固边防,重武备,防患于未然。天圣五年,在家丁忧的范仲淹又上《上执政书》,建议大宋的宰相们“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也”,在备戎狄方面,范仲淹强调要“育将材,实边郡,使夷不乱华”。

虽然职位卑微,可范仲淹却从未一刻放弃关注国家的忧患,并积极思索对策,富国强兵。

此刻西北兵败,对军事颇有见地的范仲淹,自然成了救时良将,受命于败军之际。

范仲淹到任延州,开始整军备战,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通过固寨修堡,选用狄青、种世衡为将营田实边,逐渐取得对抗西夏的初步胜利。

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兼管勾环庆路都部署司事。在抗击西夏的前沿庆州,范仲淹立即着手军民在重要隘口修筑寨堡御敌,给西夏军进攻造成了极大阻碍。不仅如此,鉴于宋军势弱,范仲淹安置流民、安抚羌民为汉所用,积极团结周边部族力量共抗西夏。

经过范仲淹苦心经营,环庆路边军实力大涨,西夏军根本讨不到好处,对环庆路的进犯越来越少。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李元昊进犯镇戎军,定川寨一战,宋军主将葛怀敏败亡,形势危急之时范仲淹率军驰援,命镇戎军断西夏军退路,逼吓李元昊撤军,随后派军深入夏境追击,大败李元昊,挫敌军威,稳定了局势。

定川寨之败后,倚重范仲淹的仁宗皇帝采纳其建议,构建了陕西四路攻防体系,宋军对战西夏的被动局面开始扭转,李元昊难以维系国内困顿局面,遣使乞和。

庆历三年,西北局势渐朗,边事稍宁,仁宗对范仲淹嘉许甚重,召其回朝,授枢密副使。范仲淹的才干得到朝野认可,不久御史台接连上奏言范仲淹有宰辅之才,当年八月,仁宗皇帝罢免了王举正,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拉开了“庆历新政”的序幕。

2)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仁宗皇帝开天章阁,诏命条对时政,范仲淹上十事疏。提出了十项为政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

大宋的冗官弊政广受后世抨击,从太祖开国到仁宗盛世,北宋的官僚阶层暮气沉沉,腐朽不堪。因为没有像样的考成,官员通过三年流于形式的磨勘,无论优劣都会升迁,结果就是人浮于事、政事不修、百姓困苦,官僚集团急剧膨胀,耗用国帑无算。

从西夏战事开始,仁宗皇帝已经发现了国家愈发积贫积弱的状况,有心重振大宋,对于范仲淹切中时弊的中肯建议,自然大力支持。

范仲淹改革的重心就在于刷新吏治,裁汰冗官。

是年年末,范仲淹选派干练的按察使,考察各路官吏优劣。按察使们将发现的贪官、庸官报送京师,范仲淹看着花名册,对于记录不称职的官员,毫不留情的全部勾掉罢免。这让时任枢密副使的富弼心生忧虑,不免担心道:“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耶!”范仲淹勾去的一笔,背后可是一家人的痛哭。可范仲淹看着贪官名录却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贪官背后是一路的百姓,不能为了贪官一家,至全路百姓于不顾!

范仲淹辣手整顿官僚,虽让百姓一时称庆,可“官不聊生”,反对范仲淹的声音自然是一浪高过一浪。

范仲淹天下为公,不怀私利,可不能“自私”的已为其他人也可以不自私。制定考成法、裁汰不称职者、削减官僚丰厚的薪俸等等举措,严重损害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利益,激化了政治矛盾,引起反对势力抱团反攻。

庆历三年,四月时,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一大批贤臣在朝,人品卑劣的夏竦被王拱辰等弹劾贬退。国子监直讲石介兴高采烈的作了《庆历圣德诗》,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这样明目张胆称夏竦为大奸,自然让夏竦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为之后攻击范仲淹、富弼等人为朋党埋下了祸患。

而欧阳修在新政实施期间上书仁宗,称朝中的御史台官才能不足,两制官中还有奸邪之人存在,他们推荐的台谏官自然好不到哪去。这哪是提建议,言事这般不留余地,分明是给改革派树敌嘛!

身为御史中丞的王拱辰本属中立,这下子立刻跳到改革派对立面,成了反对势力的急先锋。

3)奏邸之狱

庆历四年(1044)正月开始,王拱辰开始弹劾与范仲淹等亲善的滕子京等人,这才有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而同时怀恨在心的夏竦私下串联反对官僚,攻击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是朋党,并勾结宫中内侍蓝元震上疏仁宗,诽谤范仲淹等,说他们结为朋党,相互举荐提携,不出两三年,这各路官吏就都成范仲淹等人的门徒,到时候误朝迷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皇帝都会被蒙蔽。

这话太诛心了,仁宗即使再英明也不免顾虑,随后召来范仲淹询问:小人和君子都有朋党吗?

范仲淹一心为国,只想表达公心,却忽略了皇帝此刻的私天下之心,对答道:只要能为朝廷、百姓做好事,结党有何不可。之后欧阳修洋洋洒洒一篇《朋党论》,直言:君子有朋,君子有党。

现在还处于王朝集权时期,这般超前的政党政治大论,能不犯皇帝忌讳吗?

六月,夏竦命家中女奴仿照石介字迹,伪造了一封《废立诏草》,要富弼行尹、霍之事废立皇帝。这事太过卑鄙,在大宋朝行废立事本就不可能,明眼人一看就知真假。可令范仲淹、富弼等恐惧的是,皇帝居然未置可否,并没对此事做出任何反应。面对京师流言四起,即使是周公都有恐惧的时候,何况范仲淹等人?朝中改革派重臣纷纷请求出朝巡边,躲避嫌疑。

到了八月,朝中已无改革派高官坐镇,正好不久就是秋季的赛神会,一众被范仲淹等举荐的新派官员们发起秋寒宴会,席间王益柔作《傲歌》,其中有一句:“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趋为奴。”

这诗被王拱辰得知,立刻命御史弹劾举行集会的苏舜钦和作诗的王益柔,说他们诽谤周公、孔子,还对陛下有大不敬之语。

文字狱这东西很脏,但却非常有效,你这般写了敢说没有此类心思,诗以言志,说不清的。

很快仁宗命人将与会者全数缉拿,最后这些新派官员全部受到处分,赶出京师,至此范仲淹等所荐新进名士皆贬逐殆尽。

王拱辰无不得意道:“吾一举网,尽矣!”

十一月,仁宗下诏严厉斥责,至治之世,不为朋党,某些人明为举荐,实则阴私纳贿。这封诏书针对性太过明显,朝野都知是在指责范仲淹等人。

事已至此,范仲淹还有何脸面留在朝中,立刻上书罢参知政事,乞知邠州。

庆历五年(1045)正月,罢仲淹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按抚使,出知邠州;罢富弼枢密副使,以京东西路按抚使知郓州;杜衍罢相,出知兖州。二月,韩琦罢枢密副使,出知扬州。八月,欧阳修为范富、杜、韩四人辨解,被贬知滁州。

庆历新政就此终结,彻底宣告失败。

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看着百花洲内的茂林修竹随风摇曳、似泣如诉,明白自己恐怕再也不会快乐了。大宋的弊政还在,而且仍将继续,愈加积重,直至病入膏肓,无力挽回。不管高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范仲淹希望大宋朝廷内外的官僚们,都能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可这样的人有吗?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国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文学方面有何影响?

我国唐朝时期的发展,经历了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到天宝危机。是一个抛物线的过程,说到对文学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

唐代文苑中,诗文的成就,蜚声四海,映照古今,以诗而论,唐诗在古典诗歌中可谓登峰造极,沒有哪个时代的诗可以同他相比拟。

唐诗流传至今的至少四万八千余首,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举世闻名,其他诗人更多,有诗篇传世的至少有两千二百多人。

2:散文

以文而论,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它的成就可以毫不逊色地与唐诗相媲美。

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在唐代就被视为散文的泰山北斗。唐代的文苑,百花争艳,灿若群星。

3:古文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

骈文,即骈体文,骈体通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韵的和谐。为此往往生硬地堆积词藻,而损害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种重形式,轻内容,华而不实的文体。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风糜中国文坛达三,四百年,从而流为一种腐朽的文风。当其时,历代都曾有不少有识之士起而反对,隋朝的开国皇帝曾下过禁令,但都无法改变文坛上业己形成的习惯势力。

唐初,文学家陈子昂率先举起反对骈俪文风的旗帜,倡导古文,即以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作楷模,写作散文。当时,虽未能扭转风气,但古文运动的种子却生下了根,并渐生长,滋蔓开来。陈子昂亦被后人视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陈子昂之后,大约经过了一个世纪左右,直到韩愈和柳宗元扯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才形成了社会性的古文运动,古文取代骈文,夺得了文坛的统治地位。这一胜利的意义是重大的,从而开创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两家就是韩,柳,宋代的六家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家都是杰出的散文大手笔,而韩愈,柳宗元又堪为八家之冠。

李,杜,韩,柳。虽比肩于唐代文苑,但彼此相较,也是可见短长的。

比如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直冲牛斗,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则脚踏实地,深沉悠远,更多的是现实主义。杜甫的儒风较浓,却少有李白那“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的思想。李白则有较多的仙风道骨,不象杜甫那样膜拜君王先哲,而敢于蔑视权贵,讽嘲孔丘。诗风与作风,各有千秋。

又比如,韩愈,柳宗元都是古文旗手,同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但是,韩,柳对待佛教的态度则是不同的。韩愈以儒反佛,但其理论上却缺少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色彩,而是唯心的。柳宗元虽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们见解,可却不反佛,甚至拜倒于偶像的脚下。

李,杜,韩,柳,在唐代被称为“四君子"。的确,他们是四位可以比肩的诗文大家。韩,柳的诗文都绝佳,正如李,杜的成就在于诗,韩,柳的成就则主要在于文。他们同是唐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