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元朝曲代表作品

《蟾宫曲》是元代散曲家卢挚创作的小令,歌咏元朝时夏日的田家生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和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元代散曲哨遍•高祖返乡以嬉笑怒骂的手法写出一场闹剧?极力颂扬刘邦回故乡时“...

元朝曲代表作品,蟾宫曲是什么意思?

《蟾宫曲》是元代散曲家卢挚创作的小令,歌咏元朝时夏日的田家生活景象。该曲有人有景,通过捕捉描写农村忙里偷闲的闲适生活片段,歌咏了劳动人民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淳朴愉悦,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和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该曲是一首非常具有口语特色和元曲风味的本色作品。

这支曲子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对功名事业的厌弃。既然刘项兴亡,不过一梦,韩信这样的功臣也落得杀头的结果,那么当前的功名事业毫无值得留恋之处。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否定,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反感,这是封建社会走下坡路时诗人们惯用的手法

元代散曲哨遍•高祖返乡以嬉笑怒骂的手法写出一场闹剧?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众所周知,这首《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邀集父老乡亲饮酒时所写。酒酣,刘邦击筑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史记汉高祖本纪》与《汉书高帝纪》记载甚详,当时在沛县逗留达十几天。他踌躇满志,召集父老聚会,大摆宴席,以显示“衣锦还乡”的尊荣。酒酣,起舞高歌……汉以来的作家,经常以此史实入诗,极力颂扬刘邦回故乡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煊赫声势、“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强调其天子之威不忘故土的孝子之心,把刘邦归故里这件事写得是非常体面的。但至于故人父老如何反映,史传并没有记载。

睢景臣却别开生面,反其意而用之,写下这首《高祖返乡》。使得《高祖还乡》 成为元散曲中现实性最强的作品,是同类题材之中的新奇之作,是元代散曲中的珍品。它不仅在元散曲中是一首具有特色的扛鼎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睢景臣是元代有影响的散曲作家。具体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心性聪明,酷嗜音律”,但所作散曲仅保存下套数三篇。《哨遍·高祖还乡》是他的代表作。当年汉高祖荡平天下当了皇帝后,杀了淮阴侯韩信,又亲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黥布,威风凛凛地回到故乡沛县。睢景臣这一篇并没有按照史实描写刘邦还乡,而是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写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景。

因为刘邦年轻时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羡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便回到家乡沛县。

刘邦虽然整日无所事事,放荡不羁,但他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他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睢景臣便在此文中,以一位“故人父老”乡民的身份,通过这样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民的视角和口吻,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刘邦车驾荣归的“盛典”。他没有对汉高祖歌功颂德,而是以奇特的构思,辛辣的讽刺,诙谐的笔调,无情地撕下了流氓皇帝刘邦“天生圣人”的伪装,揭露了他无赖的本领,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辛辣的语言剥露了刘邦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还原其欺压百姓的真面目。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把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成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导演了一出绝妙的政治讽刺剧。表现了农民对最高统治者的蔑视和憎恶。

在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里,能对皇帝这般蔑视,流露出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这是难能可贵的,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寿阳曲词牌格律?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或“落梅引”。北曲属双调,与南曲小石调引子“寿阳曲”不同,也与长调“落梅风”不同。此调可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韵、三叶韵。其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代表作品有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卢挚《寿阳曲·别珠帘秀》等。

别名

落梅风、落梅引

曲牌名

寿阳曲

宫调

双调

始兴年代

不详

流行年代

元代

元曲的曲牌是什么意思?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

曲牌: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其曲牌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古代都喜欢把曲调音节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另一部分,就是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曲兴盛于什么朝代?

曲兴盛于元代,并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文体。元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列,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样式。

元曲,以其对现实揭露的深刻性、题材的广泛性、语言的通俗性、手法的多变性,可谓集歌、赋、诗、词之大成,在文学艺苑中熠熠生辉,从而与汉赋、唐诗、宋词一起被誉为“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元廷科考“以曲取士”。

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把这一问题讲得相当清楚。

他说:“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定士子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一句,恣其渲染,选其中得画外趣者登髙第,以故宋画元曲千古无匹。”

与沈德符同时期的曲选家臧懋循深憾,没有沿袭“以曲取士”这一做法,在《元曲选》的两篇序中都有谈到元代“以曲取士”的操作,说:“元以曲取士,设十有二科。”

元代的天净沙有什么特点?

天净沙是元代散曲与杂剧、套数作品中的常见曲牌。该曲牌的曲词有着格律相对自由、句式多"鼎足对"、修辞多用"列锦"、成组(套)作品较多、思想内容丰富等特点。其意义在于可以考察元代文人对前代词体的继承与发展,对一些文本由词向曲转化这一特殊现象进行深入了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