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东汉散文三大家代表作品

也就是文章里写的和口语中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当然存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区别?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还是分离了现在的学术界一般把1840年以前的汉语称为古代汉语,而文言的语言特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东汉散文三大家代表作品,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首先声明一下,文言文并非绝对的言简意赅,现代白话也并非绝对的啰啰嗦嗦。比如,如果要说一个人眼泪止不住的流,文言文我们可以用成语“泣涕涟涟”来说,似乎就已经很简单了,但是,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泪奔”,也能表达出来这样的意思。个人觉得还要更生动,有气势。

下面言归正传,说说为什么。

01 说和写不一样带来的麻烦

我们知道,语言的基本用途是交流,语言的定义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工具”。人们先是创造了口头语,后来又发明了文字,文字是用来记录口头语的。

既然文字是记录口头语的,那么就应该平时怎么说话,文字就怎么记录。世界上大部分的语言都是这样的,但是中国的古代汉语却不是这种情况。

古代汉语的口头语是一套语言系统,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白话;而书面语又是一套语言系统,也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文言。

这样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你会说话,但是不一定会写文章。你认识字,但是也不一定就能读懂文章。

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要想读懂文章,就必须再学一套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就是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这样想起来就很麻烦。

还要强调一点,古人不都是用文言写文章,也就是说不是古人写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古人又是也用自己的口语写文章,这样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02 为什么会有这种麻烦?

汉语刚开始的时候,口语和书面语是一致的。也就是文章里写的和口语中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当然存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区别,今天的现代汉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父亲和爸爸。),这种情况,一直到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口语已经向前发展和演进了,可是写文章还在沿用着之前的语言,当然,这种沿用其实只是模仿,不同时期的人,都会不可避免的把自己那个时代的词汇和语法掺杂进去,但是从那时起,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还是分离了

现在的学术界一般把1840年以前的汉语称为古代汉语。在古代汉语中,大致以南北朝为分界线,将古代汉语分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又以宋元为界,分成近古汉语;1840年之后,古汉语结束,现代汉语产生。

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一直分离。

大家发现没有,这几个时间点还挺有趣,都是历史上外民族大举入侵的时候,这时候往往带来语言的交流。

还要特别说明一点,有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因为纸没有发明,古人的文字要么要刻在金属上,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或者龟甲骨片上,比如甲骨文,要么写在竹片上,或者其他什么丝帛之上,造价昂贵,为了节约材料,所以才把文字写的很简练,出现了文言文。

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不是这样。

有可能写的时候尽量简练一些,但是写的那些文字,基本和当时的口语是一致的。

03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时代的召唤

时间到了晚清。那时国门被外民族打开。

外国人除了带来大炮巨舰,还有西方的思想文化。

而文言的语言特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向普通老百姓推广思想文化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裘廷梁为首的知识分子就掀起了一场倡导白话文的运动,但是影响并不大。

到了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份量很重的文化先驱,都积极倡导。这些人包括: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 。最终,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为什么其它几次社会变化没有撼动文言文的地位,这一次就被打倒在地了呢?

原因是这一次的变革,是一场接受新的思想文化的变革。宣传新思想,就需要说普通群众能听得懂的话,如果你用文言文,显然效果就不好。

白话文运动最伟大的成就就是用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使得对普通大众的教育得以普及。意义很远。

为了让每个人(不是只有读书人)都可以方便、自由的读写和表达,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04 文言文和白话文各有千秋

文言文和白话文到底谁更简便?

学过文言文的都知道,文言文的阅读和使用作为一门技术来说超级复杂,没有持之以恒的高强度训练根本不可能正确而流利的读和写。

而与此相对的,白话文的书写和阅读异常简单,你只要认识字并且会说话,那么就能轻松应付白话文。

打个比方,文言文就好比是是五笔输入法,而白话文好比拼音输入法。

五笔输入法,看似简洁优雅,但是掌握五笔输入的过程极为复杂;

拼音法每输入一个汉字都要比五笔输入多敲击几下键盘,看似一点都不简洁,但实际上只要会使用拼音就会使用拼音输入法,掌握这门技术异常简单。

你只看到了文言文的简洁,却没看到简单的外表下面繁琐的学习和复杂的使用过程,这就犯了片面看待事物的错误,如果将里外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那么文言文无疑是比白话文更加复杂的文体。

所以,文言文不能简单的看成言简意赅,白话文也不能简单的看成啰啰嗦嗦。

05 文言文的历史贡献

虽然书面语和口语是两套语言系统,对使用语言的人来说,很麻烦,但是书面文字不去追随口头语言的变迁,而要维持自己的独立性,也是古人伟大的理念。

我们现在只要学习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看懂从先秦到明清的大部分典籍文字。一个古代海南岛的读书人,即使一句北方话也听不懂,却可以通过文言与北方的另一个读书人交流。

试想,如果我们用现代白话文记载了历史,若干年后,随着口语的变迁,后代读到这个记载的时候,那就不一定能看懂了。

那个看似麻烦的理念,让文言成为一种可以轻松跨越时代、地域限制的语文体系。

06

不是文言文要发展成白话文,而是历史选择了白话文。

看似简单的文言文,并不是那么简单,而看似啰嗦的白话文也没有那么的复杂。

文言文曾经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白话文的推广真真正正提高了中国大众的综合素养。

姓宋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姓宋的历史名人:

宋玉:战国时楚国人,文学家,屈原的弟子,工于辞赋,擅长音律,《九辩》、《招魂》为其代表作,开创了后代诗人悲秋的主题。

宋义:秦末人,战国时燕人宋无忌之后。

宋慈:字惠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历史上姓吴的除了吴三桂?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吴姓排名《百家姓》第六位,自然人才济济,名人辈出!

兵家亚圣之吴起

若论中国兵家,兵圣孙武和亚圣五起不可不提,二人并称为“孙吴”。吴起(前440年——前391年)是卫国人,和商鞅是老乡,精通兵法儒,历仕鲁魏楚。

在鲁国时,吴起想参加鲁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为了消除鲁国人的疑虑,便回家杀了自己的齐国妻子,这就是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果然是个狠人,

到了魏国之后,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可谓是天下无敌,把秦国打的服服帖帖,尽夺河西之地,吴起任西河郡守。

吴起晚年到了楚国,辅佐楚悼王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成就了吴起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三大家的成就。

公元前 381 年,楚悼王去世,楚国旧贵族反扑,吴起伏于王尸之上而被射死。

按照楚国法律规定,侮辱王尸为不法行为。参加射杀吴起者后均被诛杀。吴起临死之前还拉了一大帮垫背的,提前为复仇而布局,不愧兵家亚圣之称。号

农民起义领袖之吴广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吴广所喊出来的起义口号。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担任屯长,带领 900 人前往渔阳郡戍边,途经大泽乡遇雨阻路,不能按期到达,而“失期当斩”,二人不得已被迫起兵,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战争。

起义军开始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建立“张楚”政权,陈胜称陈王,吴起称假王。公元前 208 年,吴广率农民军围攻荥阳,久攻不下,被部将田臧所杀,将首级献给陈胜。

吴广死因有多种说法,一是吴广骄傲,不听部将言语而被田臧所杀。二是田臧为篡位夺权而杀吴广。三是田臧受陈胜指使杀吴广。无论如何,吴广都死于部将田臧之手,一代农民起义领袖就此陨落。同年不久,田臧率军与秦军交战,败亡。

长沙王吴芮

屠戮功臣是刘邦的千古历史污点,事实也是如此。西汉建立前后,刘邦为了拉拢天下各方势力,共封了 8 个异姓诸侯王。其中 7 个均不得善终,唯长沙王吴芮及其子孙得以保全,当然这得归功于神人张良的指点。

秦末乱世之机,吴芮起兵反秦,因战功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后经好友张良的劝说,投奔刘邦,被封为长沙王。又在张良的建议下,吴芮处处示弱,不露锋芒,将大部分封地让给刘邦的子女,并将自己的部分精锐部队划给刘邦的堂兄荆王刘贾,终于获得了刘邦的信任,王国及其子孙得以保全。

吴芮有一妻子,便是中国大才女毛苹,二人同甘共苦。“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是不是印象深刻?没错,这就是才女毛苹的佳作!

在滕王阁上,有江西历代名人图,吴芮居第一,也被称为“江西名人第一人”!

“云台二十八将”之吴汉

秦末汉初及汉末三国,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汉光武帝为了收拾西汉末年的烂摊子,重建好山河,开创东汉王朝,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手下同样猛将如云,吴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明帝时,为了彰显这些人的功绩,便命人画东汉开国二十八将之像于云台阁,史称“云台二十八将”,吴汉排名第二。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是如此。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680——759)又名吴道玄,生活于唐高宗晚期,武周及唐玄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被后世尊为画圣。

吴道子少年时便彰显出绘画的天赋,曾做过县公安局长这样的小官,不久辞官。曾向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又仔细观看公孙大娘的剑舞,琢磨绘画的笔法,后因善于绘画,而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晚年开馆授学,传授自己的绘画技艺,很有成果。

吴承恩与吴敬梓

这两位就不用多说了吧,前者凭《西游记》流芳千古,后者借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震烁古今。

吴承恩(约1500——1582)生活与明朝中后期,吴敬梓(1701——1754)生活于清雍正乾隆时期。两人虽是大文豪,但在科考场上却都不如意。在生活上,吴承恩前穷后穷一生穷,吴敬梓前富后穷半生穷。在那个年代,当个文学家确实不容易。

北洋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也是我们历史教科书里的老熟人,为直系军阀的首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吴佩孚与孙传芳,张作霖便是北伐的三大目标。

吴大帅虽是个军阀头子,但一向对日本人不感冒,经常参加反日活动。日本人曾想拥护立吴佩孚做傀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也被吴佩孚严辞拒绝。1939 年,吴佩孚因牙疾而去日本人的诊所治病,后暴死。

害个牙疼病能把命给害没了,小日本的医术果然高超。一代武术大家霍元甲好像也是这种情况,小鬼子还真 tnd 的阴险。

还有哪些吴姓名人?望留墨添香,多多益善,评论区见!

历史上还有哪些吴氏名人?望求赐教,多多益善

历史上姓袁的名人有哪些?

1. 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2.袁崇焕: 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3.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为曹操所灭。

4.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 ,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淮安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敬爱的周总理就是淮安人!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

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身后无子女、无存款、无财产,但他的精神品质和音容笑貌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怎么理解儒释道是一家的说法?

回答这样的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先简单看下三家大概情况。

儒: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思想的文化流派,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倡导以仁心推仁政,以仁来节制欲望。以礼教化世人,为人处世要有礼有节。

孔子早期曾在鲁为官,后周游列国以寻求更大的发展,但在春秋战国处处攻城略地,刀枪剑影的年代,孔子的仁义之法并未得到重视,反而让一些国君和谋士觉得其很是迂腐。周游14年的结果就是各国好吃好喝好招待,却并未把其想法付诸行动。但从其长达十四年的周游时间和儒家思想所表达的来看,孔子是一位积极进取之人,同时儒家文化也宣导进取思想。

孔子归国后潜下心来研究学术文化,不再痴迷官道,而是广开学堂,面向社会公开授学,弟子也根据孔子思想撰写书籍,反而得到较好的收获。后有人称其提倡的中庸之道,个人并不是很赞同这是孔子理念,更愿意认为是他人研究孔子生平发现孔子前后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如年轻时的意气奋发,积极进取,揣摩其心态改变的结果。至此时至孔子思想在200年后的汉朝其儒家学说才被重视起来。

释:即佛教文化,应该算是佛教的文化分支。发源地为尼泊尔,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作为舶来品来到中国,时至今日的地位,不得不说是极其成功的。

佛教进入中国和儒家和道家的本土文化有很大区别,人家从开始就是皇帝大张旗鼓的迎进来的,所以起步点很高,从一开始就站在了皇室品牌的制高点,由上往下。南北朝的重视到唐朝的兴盛,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使了其快速的发展。

佛讲因果轮回,慈悲待万物,善恶皆有其报,但其又强调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坏的命运可以通过佛法加持而变好,好的命运也会因为不懂善待而堕落。还有一定唯心色彩,强调净化自心,心净而万物无尘。

道:即道家学说,国之正统宗教,创始人为老子。相比较孔子的草根,达摩的皇脉,老子则显得豁达越多,也多了几分仙气。脑海中更多呈现的是青牛牧童为伴的鹤发老者。

老子一生和孔子最大不同就是从不追求名利,反而有人四处找寻老子,想请老子出山。后经张道陵进一步发展道家思想,以道德经为宗教经典,以老子为最高信仰,成立了道教。

道家讲无为不争,出可建功立业,功成则身隐,不拘俗物。道讲清静自然,万事万物顺其自然,不去有意而改之。同时道家也讲究养生,注重身体健康。有人说正是因为道家的不争无为,导致了道教的没落,其实道家无为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要循道而作,法天地而为,无为实为有为的极致体现。

儒释道三教核心价值并不是了了几个字就能体现出来,借用南怀谨的话即是: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

简单总结下:

儒家进取,仁礼孝道,贴近生活。

佛教慈悲,帮人度己,充满意义。

道教自然,无为自然,不争洒脱。

说三家本一家确实不妥,如果说说非要找到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人向善的心都是一致的,自身文化为迎合地方习俗而作出的一些改变,或许更多是为了贴近生活和利于传播。

码字不易,喜欢的话请留下点痕迹或点个关注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