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沈从文最具有代表作品(沈从文最具有代表作品的是)

本文目录沈从文都写了哪些着名的作品?沈从文的诗歌代表作?概述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研究沈从文的重要作家和其作品?沈从文都写了哪些着名的作品?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3.《烛虚》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6.《阿丽思中国游记》7.《月下小景》8.《阿黑小史》9.《虎雏...

本文目录

沈从文都写了哪些着名的作品?

沈从文作品比较多,如小说集:《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新与旧》、《边城》、《长河》、《萧萧》、《三三》等。散文集:《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等。学术着作:《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其中最为着名的作品是《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沈从文十大经典小说?

沈从文的十大经典小说,排名部分先后:

1.《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是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图书。

2.《从文自传》

是沈从文1932年的作品,有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述;另一方面,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3.《烛虚》

是沈从文在昆明时期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它摆脱了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城市-乡村”的建构模式,展现了一个极具现代意味的抽象世界。

4.《湘行散记》

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

5.《如蕤集》

《如蕤》,最初题名《女人》,首刊于1933年8月25日至9月12日《申报·自由谈》。描写一个女学生的经历,超凡脱俗的美貌少女如蕤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的伴侣而奋斗的故事。

6.《阿丽思中国游记》

7.《月下小景》

8.《阿黑小史》

9.《虎雏》

10.《石子船》

沈从文的诗歌代表作?

1、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2、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3、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着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沈从文简介?哪些作品比较着名?

沈从文,苗族,着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02年12月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头条莱垍

他在故乡的小城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7年到1922年随土着部队飘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年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靠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益州报》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9年至194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8年5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着述甚丰。他的作品被译成日语、英语、俄语等在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日本、美国、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沈从文先生不仅是着名作家,还是着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着,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条莱垍头

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在其着作《沈从文论》中称:“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条莱垍头

概述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沈从文及其作品 (5张) 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的文笔特色?

一、注重意境创造。沈从文常在抒情笔致中把自然景观、乡土风情和特定的地方民族生命形式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出色的心理描写。沈从文结合了西方的心理分析与古典小说从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呈现出一种微妙、细腻的艺术气象。

三、文体形式的独创。沈从文的小说一般结构单纯,善于在小说结尾处陡然收笔,回味无穷。

四、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研究沈从文的重要作家和其作品?

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沈从文现象”,是20世纪中国具有独特色彩与内涵的思想—文化现象,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发生。 1)早在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就开始为文坛所注意。到30年代,沈从文已经拥有广泛影响。但直到1949年前,对沈从文的研究却没有溢出文学评论的范围。当然,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在它尚未走完自己行程的时候,一切研究都很难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可是,在1949以前,对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文学史色彩的研究文字却非绝无仅有。为后来的研究者不断称引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诸导言,其分文体对第一个十年文学过程的总结与描述,就分明具有文学史研究的特征。早在20年代,沈从文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所界定的“乡土文学”作家,但他却无缘进入《中国新文学大系》;30年代,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鲁迅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所作沈从文是“自新文学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之一的论断,是以史学眼光看沈从文的,但留下的也仅仅是一种结语似的判断,缺少具体的论述与阐释。而大量的评述沈从文的文字,或急于从政治上给沈从文定性,或仅就沈从文个别及部分作品的创作倾向与特征作一般性评论。 而苏雪林的《沈从文论》不再简单地指证沈从文的作品“没有思想”,而是第一个揭示出沈从文作品“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老迈龙踵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引燃整个民族青春火焰。”刘西渭在他的《〈边城〉与〈八骏图〉》和评萧乾《篱下集》、芦焚的《里门拾记》(在与沈从文相互比照中进行)的文字中,将沈从文的评论纳入他确立的一种理论前提下:在小说世界里有两种作家——伟大的小说家与自觉的艺术家。 2)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这大约三十年间,除了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和唐弢先生主编、成书于1979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的是国内沈从文研究的空白。 3)就在沈从文政治上受批判、创作被漠视的30年间,在海外的华人学者中,沈从文研究却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藉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英文版初版、1979年中文版)和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有关沈从文的论述。还有80年代初因研究沈从文获得哈佛博士的美国学者金介甫。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沈从文研究书目及其作者: 《从边城走向世界》--凌宇,85/12,三联 《我所认识的沈从文》--荒芜编,86/7,岳麓书社 《沈从文作品欣赏》--吴立昌编,88/1,广西教育 《沈从文研究》--吉首大学中文系,88/,湖南大学出版社 《沈从文传》--凌宇着,88/10,十月文艺版 《长河不尽流》--89/4,湖南文艺版 《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赵学勇着,90/6,兰州大学出版社 《沈从文传》--金介甫着,90/10,时事出版社 《沈从文研究资料》--邵华强编,91/1,花城 《建筑人性神庙》--吴立昌着,91/9,复旦大学版 《沈从文传》--金介甫着,92/2,湖南文艺版 《沈从文论》--王继志着,92/4,江苏教育出版社 《沈从文评论》--贺兴安着,92/10,成都出版社 《沈从文名作欣赏》--赵园,93/6,中国和平出版社 《沈从文的故事》--符家钦着,93/7,中国友谊出版社 《“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吴立昌着,93/12,上海文艺版 《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金介甫着,94/7,华东师范大学版 《沈从文印象》--孙冰编,学林出版社 《湘西秀士——名人笔下的沈从文,沈从文笔下的名人》--凌宇编东方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往事苍老》--李辉着花城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沈从文评传》--王宝生着重庆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 《怀念沈从文》--凤凰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凤凰文史资料第二辑”,89/12,内部发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