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潮剧恩仇记原唱?
原唱姚璇秋、黄瑞英、黄清城。
姚璇秋,女,戏曲演员,工旦角,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扫窗会》、《荔镜记》《苏六娘》等。
黄瑞英,女,潮剧演员、导演,工花旦。代表作品有《续荔镜记》《王熙风》等。
黄清城,男,潮剧演员,工文武小生。代表作品有《荔镜记》、《芦林会》、《扫窗会》、《孟姜女》等。
潮剧白蛇传选段原唱?
原唱黄芝香。
黄芝香,女,潮剧演员,工旦角。她唱声柔润清晰,演技娴熟细腻,感情真挚动人,相貌俊俏大方,文武功兼擅。作品有《白蛇传》、《杨门女将》、《小撞马》等。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剧李小珍个人资料?
李小珍唱了10几年的潮语现代歌曲与改编潮剧,为潮州人所熟知.网上找不到更详细的资料,只知道她出生印尼 现在新加坡发展师从新加坡 吴茂铨,其唱的歌应是吴茂铨改编与创作,或者也有翻唱别人作品,资料不足未能考证其演唱的 改编潮剧唱段,或许更能贴近年轻人口味, 潮剧传播发展不应固步自封
与严嵩有关的作品戏曲作品有哪些?
京剧《打严嵩》、京剧《一捧雪》、京剧《海瑞罢官》、豫剧《七品芝麻官》、豫剧《海瑞打严嵩》、豫剧《盘夫索夫》、豫剧《海公案》、豫剧《七品知县卖红薯》、豫剧《芝麻官下江南》、曲剧《严海斗》、豫剧《沈理救主》、曲剧《严嵩要饭》、曲剧《铡严嵩》、潮剧《严嵩帝梦》、广东粤剧《十奏严嵩》、河南坠子《海瑞赶考》、越剧《五女拜寿》、等等。
元杂剧的四大历史剧?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着名的悲剧。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的发展,塑造了一个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的女性形象——窦娥;这个形象的灵魂,就是一个弱者的抗争精神。
通过这个形象,作品控诉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窦娥的故事,有着明显的民间传说的基础,这就是剧本第三折中提到的“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刘向《说苑》,《汉书·于定国传》、干宝《搜神记》也都有记述,而且情节又有所丰富。对姑婆极尽孝道的东海孝妇(周青),竟被诬称杀死姑婆;将处斩时,孝妇当众立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行刑后,其血果然“缘旛竹而上标”(《搜神记》)。
元代马致远《汉宫秋》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这是一种政治联姻,它客观上对密切当时的民族关系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就王昭君个人来说,她在汉室和匈奴的遭遇都带有悲剧色彩。
历史上咏唱、叙说昭君出塞的作品很多,如《乐府诗集》中的《昭君怨》,是谱成乐曲歌辞的代表,笔记小说《西京杂记》(晋葛洪撰,一作汉刘歆撰)中的《王昭君》也很有影响;后世吟咏昭君的诗歌为数更多。
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悲怨的情调,抒发作者的愤懑。王昭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曾不断被增饰,并逐渐成为民间说唱文艺的题材。
敦煌《王昭君变文》是唐代作品,前部残缺,后文表现了王昭君思乡的郁郁心情,虽然单于对她百般体贴,也未能取得她的欢心,终因愁病身亡。宋代歌舞曲传踏中也有谱写昭君事迹的篇章。
《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
首先,剧本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改为匈奴强盛,昭君出塞是在胁迫下进行的,从而突出了王昭君对祖国深沉的感情。
第二,将画工毛延寿的身份改为中大夫,索贿未成,将昭君的画图献给单于,唆使匈奴攻汉,成为被谴责的主要对象。
第三,王昭君未入匈奴便投河自杀。
这样,昭君故事便被赋予了新的主题。这是元代初期,金、宋相继灭亡后民族情绪的曲折反映,在当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在元杂剧基础上,后被改编为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等剧目。亦有改编为小说、话剧、电影等作品。
故事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程婴遂与老臣公孙杵臼上演“偷天换日”之计,以牺牲公孙杵臼及程婴之子为代价,成功保住赵氏最后血脉。
20年后,孤儿赵武长成,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元代白朴《梧桐雨》
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十大着名的刺绣大师?
着名的刺绣大师:
1、朱凤朱凤不仅是一位刺绣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刺绣艺术教育家,刺绣艺术理论家。
她一生从事刺绣艺术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刺绣生涯里,她继承了顾绣、沈绣的传统,对苏绣承先启后,继承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她还先后撰写出版了大量总结刺绣理论与实践的着作,如:《中国刺绣技法研究》《刺绣学教学大纲》《中国刺绣色彩研究》《手绣实用品色彩学》《刺绣法演变时》《中国刺绣史》《针上组织几何图》等书。
2、陈英华陈英华,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家。
1973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自幼喜爱家乡刺绣艺术,并得到刺绣前辈的精心指导,深得刺绣艺术的精髓。
二十多年来,她以针代笔,以线着色,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她用活泼潇洒的针法,丰富多彩的色线,创作的水乡风景,花卉,动物,静物,人物肖像等作品,形象生动,逼真传神。
2014年获得“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3、顾金珍顾金珍,1938年6月生,苏州市吴县人,中国着名苏绣艺术大家。
顾金珍大师,师从全国着名苏绣艺术家朱凤(1910-1993)先生和已故原苏州刺绣研究所傅元忠大师(1923-1995)。
顾大师数十载如一日,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苏绣之技艺,七十余载走过,顾大师毫无保留,无私地传授绝技,为苏州乃至全国刺绣届培养了无数人才,顾大师之高超技艺,不仅仅是继承了前辈大师的苏绣技艺,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潜心研究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刻苦攻关,独创人物肖像独特的"免光T型针法”,其卓越的技艺以及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成为苏绣历史新的里程碑。
4、何晓霞何晓霞,辽宁沈阳人。何晓霞生长在手艺世家,她的母亲便是她第一位刺绣老师。
之后何晓霞进入美术学院正式学习美术画理,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了将传统刺绣融入现代绘画中的艺术构想,经过研究尝试,最终创造了当代辽绣。
5、林智成[现代](一九二二至?)刺绣艺术家。出生于泰国华侨工人家庭,九岁丧父,随母回国。
十三岁进绣庄当童工,二十岁已能独立设计各类产品。
一九五七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从事潮绣创作设计四十多年,为发展潮绣工艺做出了较大贡献。
配合潮剧出国演出,创作了十五个剧目的剧装细图一百九十件,这些戏曲服装,在演出时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
他设计的潮剧蟒袍等,获全国剧装评比第三名。一九七四至一九七八年,他连续创作设计了潮绣挂屏绣稿五十多幅,送往英国、埃及、日本和叙利亚等国展出。
一九八二年他设计的“九龙屏风”,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赛的金杯奖。
在一九七九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