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魔绳代表作品,以及魔绳代表作品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揭秘印度通天绳:印度通天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 2、印度通天绳魔术已存在几百年,为何至今无人去拆穿?
- 3、有没有荒野或者荒岛求生的小说,可以带系统但内容不要太夸张?
- 4、四大名著的朝代和作者
- 5、有哪些魔术是线绳类益智的?
- 6、世界上有魔法吗
揭秘印度通天绳:印度通天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印度通天绳原理如下:
预先在表演场地挖个较深的坑,坑里有人将中间已穿钢管的绳子对准坑盖上预留的通向地面的孔,地面上的表演者通过鼓声或笛子声指挥地下者将穿了钢管的绳子推出和将钢管抽下。
至于怎样在筐子底部弄个洞让穿了钢管的绳子通过都很简单,所以表演这样的魔术前期准备的工作量较大,筐子的位置只能放在固定的位置,所以表演通常是在野外的露天。
其实这个魔术来自一个故事,故事里一个印度人吹这个一个笛子,筐中便伸出一条蛇,后印度人把蛇变成绳子,当然绳子的内部结构是一个类似蛇骨的物体,然后中间穿过一条钢丝,只要用力一拉绳子就能变的直直的很僵硬。
至于为什么能伸出来,其实把一个几米长的类似竹筒的空心物体埋到地下,中间放绳子,当有人在外面拉紧绳子的钢丝时,绳子就会变直变硬,这样就会伸直出来当小孩爬上去的时候,旁边就有人扶着,只是为了不让绳子弯曲,垂直是没有问题的。
扩展资料
在中美洲的文明史中,绳子是神的象征。在玛雅人和墨西哥人的艺术作品里,悬垂在天空的绳子,象征神的种子从天上掉下来,使大地受孕生产。上述象征意义在墨西哥的旧历中也有所见,雨季开始的月份叫托斯卡特勒,它的意思就是绳子。
在《古兰经》里,绳子也象征上升,它使人想引萨满或印度教徒用来攀登天梯的绳子。
然而,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关于印度通天绳(又名神仙索)的幻术记载,仿佛他们掌握了秘术之门的钥匙,在天地之间有了生命循环更新和生命力交接传递的能力。
这个魔术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中,一位印度苦行僧人把长绳子的一端缓缓升到空中,最后消失在云雾里。绳索始终保持笔直,一个小男孩向上爬,最后也消失在云雾里。
接下来的情形令人惊心动魄,突然,男孩的一只胳膊、一条腿从空中落了下来。最后他的肢体被放进一个箩筐,绳索也随之落在了地上。最后,男孩却从罗框里站起来,安然无恙。
在另外一些版本中,男孩是被僧侣追赶着爬上绳索,还有的是男孩爬到绳子顶端就完全消失了。这个魔术的形式五花八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通天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术
印度通天绳魔术已存在几百年,为何至今无人去拆穿?
印度位于南亚。全称是印度共和国,它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从古印度开始,就有着非常令人神奇,非常令人向往的魔术表演。
其中比较知名的魔术是“通天绳“。这个魔术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充满了神秘感和趣味性。我国也曾有着很多古老的魔术戏法。但是有很多魔术,虽然当时也是非常吸引人,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了,因为他的鸣笛被人揭开之后,人们就感觉这个魔术其实并不好玩。
而印度的魔术,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人去主动拆穿他。这个魔术就使用一根绳子,并且是一根很长的绳子,作为魔术的道具。它能够直接的通往天上,让众人仰望,看到它直入云霄的场景。
绳子我们都知道是很软的,具有一定韧性。如果把绳子直立起来,似乎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毕竟不是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金箍棒“或者“定海神针“。但是在印度我们看到这个表演,绳索可以垂直一直向上,居然有一个瘦瘦的小男孩,还可以顺着绳子直接爬上去。
然后按照剧情的设计,绳索突然边软滑落。小男孩坠落到地面。魔术的僧人念咒将小男孩儿再救回来。实际上这个魔术的原理还是非常简单的。这个魔术和我们所见到的其他的魔术,它的性质,它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每一个魔术的道具,和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它有着独特的内部构造。
我们看到的绳子是软的,而实际上它其中里面是有钢丝的。可以承受住小男孩的体重。因为所选的小男孩比较瘦弱。同时这个魔术的表演需要结合天气,和场景各个方面的综合。
之所以这个魔术不被他人揭穿。主要是表演魔术的人,他们都是一些穷苦人很多完全是依靠魔术,在维持生活。即便是有人知道了魔术的谜底,但是他也会考虑到让这些穷苦人能够吃到饭。所以,一直没有人主动的揭露他们。
有没有荒野或者荒岛求生的小说,可以带系统但内容不要太夸张?
1.《与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
2.《求生之路》
3.《荒岛求生日记》
4.《流落在荒岛》
5.《我在荒岛随心所欲》
6.《从荒岛开始争霸》
7.《我和空姐流落荒岛》
8.《我和女同学的荒岛生涯》
9.《我与女明星的荒岛求生》
10.《我在荒岛求生的日子》
四大名著的朝代和作者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1296年~1371年)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进攻下辽阳时归附的。曹振彦在明金战争以及入关后平姜壤之叛的战争中立过功,历任山西吉州知州、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
曹振彦之媳,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皇帝的保姆。康熙二年,曹玺担任江宁织造之职,前后共21年,最后病故在江宁织造任上。曹玺死后,康熙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有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曹寅和康熙自幼便有深厚的友谊,康熙五岁受书时,曹寅就是伴读,后曹寅又选授銮仪卫事,侍康熙左右,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曹寅一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曹寅的两个女儿,都被选作王妃。康熙六次南巡,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是在曹寅任职期间内,可见当时曹家的显赫以及和康熙帝关系之亲密。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诗善文,兼擅词曲,又是个有名的藏书家,曾主持《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的刊刻。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良好作用。曹寅死后,康熙命他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曹颙上任后三年后病故。康熙有特命曹寅胞弟曹荃之子曹頫过继曹寅并继任织造之职,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之职共60余年。
雍正上台后,先从曹頫舅舅李煦开刀,抄了他的家,接着又发落到黑龙江最荒远苦寒之地,冻饿折磨致死。雍正五年,曹頫因“骚扰驿站”被捕,复以“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以及“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被革职抄家。曹頫入狱,并被“枷号”,曹家遂移居北京。据史料记载,曹家半在京曾居住“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
曹雪芹一说是曹颙的遗腹子,另有一说是曹頫的儿子。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已未(1715年),另说是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出生在南京,曹雪芹在全家被抄后,迁回北京时年纪尚幼,按生于已未说是13岁。曹家回北京后的具体情况,文献绝少记载,不过曹家自抄家后,家道急剧败落确是千真万确的。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另一次更大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的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前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13岁迁居北京以后,据红学家考证,初在宗学工作了工作了一个时期,这时他结识了敦敏敦城兄弟。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更加悲凉。他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成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逝世年份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另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曹雪芹《红楼梦》的未完成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后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凡三十年之久。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亦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
高鹗根据《石头记》线索,把宝、黛爱情写成悲剧结局,使小说成了一部结构完整、故事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从此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续作里,有的篇章和段落写得很精彩生动,如黛玉之死。但就总的思想艺术来说,和原著还有相当的距离。有些人物性格走了样,有些情节的处理显然背离了原著精神,如贾府复兴、兰桂齐芳的描写等。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的作品,故只在爱好技艺的圈内人中流传。曹雪芹在这部书中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之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曹雪芹曾热心教会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助他以此业养家。他在《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不仅反映了曹雪芹与子叔度的友谊,更反映了曹雪芹扶弱济困、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
曹雪芹生平简表(周汝昌拟)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在清代,只有少数人知道曹雪芹是谁,一般人则一无所知,甚至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断言。本世纪二十代初,胡适第一次把曹雪芹其人当作一个严肃的文学课题来研究,考证出此人的真实存在与家庭历史的最粗略的梗概。此后,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的,几乎不见。在《曹雪芹新传》(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周汝昌先生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皴染。全书由两大线索构成,一是曹氏家政史,一是雪芹心灵史,两大线索互为交织又相对独立。在两条线索的牵引下,引导读者对曹雪芹的认识和了解。
有哪些魔术是线绳类益智的?
剪绳魔术
表演
表演者拿一根白色的绳子,用剪刀一剪为二,二剪为四,四剪为八,一直剪得粉碎。这些小段断头被助手放在一个方形木盒里,观众看到盘里的带子是零碎的,表演者从助手手里接过木盘双手捧着,将木盘摇一摇,再将盘交给助手,表演者从盘中将绳子提起,这些碎绳又接还成了一根完整的绳子。
道具
木盘是事先制作的,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分为三格,左右两格是固定的,当中一格由一个能左右滑动的两格抽屉形更小更薄的木盘组成。这个木盘的一格装一根完整的绳子,然后推滑小盘让这根绳子隐藏于右边。表演时将碎绳放在当中一格,(实际上是内部小盘的空格内)表演者一摇动,使小盘滑向右边,碎绳子隐藏进去,左边装完整绳子的一格滑到了当中。由于木盘是平行摇动,盘上又有些条纹装饰,观众是看不出破绽来的。
木球走线
表演
表演者拿一个木球,球的中间有一个对穿的洞,再用一根普通的绳子,从洞中贯穿,于是球就套在绳子上了。颠倒双手的位置,球就滑上滑下,突然表演者叫声“停”,那球就立即停止在绳的中间不再动了。表演者叫声“下来”,球又继续下走,这样叫停就停,叫走就走,把双手倒过来也是一样的表演。
道具
球的两洞之间并非真线,而是弯曲的弓形管子。当绳子穿进去后,如果上下两手把绳一拉紧,于是球就被吃住了,所以停止不动,稍一放松,球就因重力而向下滑,因此叫停就停,叫走就走,百叫百应。
绳上取环
表演
表演者取出比手镯稍大一点的木环七个。以魔棍逐一敲打,再交给观众检验后,放在桌边。另取长线绳一根向观众交待清楚,再在七个木环中任取出一个穿于绳上,然后把绳的两端合并一起,穿过其余六个环,绳的两头分别交两位男助手拉着,此时后穿绳的六环被先穿绳的第一个环所阻,故无法取出,表演者用布帕一方盖在环上,单手伸进帕中,略停片刻就相继取出两个环来,再揭开盖帕,各环依然未变,接着又盖上拍子,继续伸进手去将其余四个环一一取出,最后,将盖帕移至右边绳子头端,交待当中穿的这一个环和全部绳子,并无缺口或接头,表演者重新将布帕拉至绳的中央,从绳头取出木环。
道具
木环要比手镯稍大一点,但不可过大。总共八枚,再特制一枚同样大的橡皮圆环,着色与木环相同并预置桌上。另一木环交右边男助手戴在他自己的手上,暂藏袖口之内。表演者交待七环之后,在放回桌上时,暗中换了这枚橡皮制的“彩环”,并把此环穿在绳上作第一环,这样要取出其余六环就容易了。表演者将布帕滑至右边绳子尽头,实则暂时遮着助手握绳之手,故意检查绳中彩环和全段被拉伸的绳子,借以将观众注意力吸引过来,右边助手借此机会将套在手腕上的木环滑在绳上布帕之下(这是关键的一着),表演者检查完毕,将布帕连同其中的木环一起移至绳的中段,把彩环也遮着,然后再由绳头将真环取出供检查,这样就多了一个“门子”,打乱了观众的思维。
金线吊瓶
表演
一只陶瓷的细颈小瓶,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另取软绳一段,长尺半,表演者将一端放入瓶中,把绳一提,当然瓷瓶不动,表演者再次放绳入瓶,然后把瓶倒过来,在瓶底上吹一口气,再提绳子,瓶子就吊在绳上了,可任意移动,稳稳当当。
道具
瓶内预先塞进了一个橡皮的小圆球,倒转瓶底时小球落不出来(是用一定力量压进去的),而且摇动瓷瓶不会有响声,将线放进瓶内,借在瓶底吹气之机,右手略将线往外一拉,此时小球倒落在瓶颈处,被绳卡紧了,所以,将瓶倒正过来提起绳子,小瓶就悬在空中了。如果不需再提,只要稍加震动,小球落回瓶底,瓶线就分开了。
口内联珠
表演
表演者手里提着一串玩具用的玻璃佛珠,线上共穿了数十粒。交待后,表演者用右手提着这串珠子,请助手用剪刀把最后一粒珠子剪下,于是整串珠子因失去阻拦,全部掉在演员左手的手心里,并有数粒滚落到地板上。然后表演者把全部珠子纳入口中,另取尺许细线一根,一起吞进口内,稍等片刻,只见表演者以右手食、中两指,从口中将线头拉出,全部珠子竟又一个个都被这根细线穿成了一串。
道具
这串珠子除了最下面一粒和最上面五粒外,其余的都被一根细线事先穿连好。由于这根线被隔在每粒珠子当中,观众无法看见,公开给大家看的是另外一根穿线,剪下最后一颗,整串珠子和上面五颗零散珠子一起落下,右手中提着一根光绳,观众就以为全部珠子都散了,实则仍然是一串连好了的珠子。
线绳解缚
表演
表演者拿两根长一丈二尺的缆绳,再把一根表演用的魔术棍栓在两绳的中央,然后再从两端各穿入两个有孔的彩色木球(球比乒乓球稍大一点),由两个助手各拉着两根绳的一端,这时如果要从当中取下本球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位滑稽助手上场,脱去外面上衣,交待后反穿,即衣背在前,衣面在后。表演者再把两端的绳头由他的上衣里面穿出去,通过袖口穿出来,这样这位助手被穿在绳上了。最后,表演者又把两端的绳子分出一股交叉打了一个结,仍交两边助手拉着,而那位滑稽助手隔着衣服把那四个木球捧得紧紧的,表演者伸手在上衣里面把魔棍抽出。两边助手随着口令一拉,滑稽助手连同衣服就全部都脱离了绳子,奇怪的是两边助手手里仍然紧紧拉住两根绳头,并未松开一点。表演者帮滑稽助手翻开上衣,没有木球的影子,分明抱着四个鸡蛋。
道具
绳子和魔棍都没有机关,关键在拴套魔棍的手法上,先是表演者左手握着棍子一端,并把两绳并列地搭在棍上,使棍子正居两绳的中点,但当表演者用绳去套魔棍时。却将绳的两股用手指一分,使一根绳的两股和另一根绳的两股打结,并只打一次结,观众就以为是两根绳的甲端和乙端打了结。
待穿上木球和滑稽助手的上衣后,再从两端各分出一股绳打一次结,实则作了一个掉头的交换而已,这时只要抽掉魔棍,人和球都和绳子分开了。
滑稽助手的上衣背面里衬有上下相邻的两个暗口袋,上袋装着四个空蛋壳,下袋可装木球。只要演出得当,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烧不断的缎带
表演
表演者手中拿了二条约一丈长的红绸带,在中间一剪,成为四条绸带。再打一个结,两头交给两位助手拿着。表演者立在中间,把所打的结用火烧去,再把双手在带上一搓,剪断的绸带已恢复原状了。
道具
二条一丈长,一寸宽的红绸带,各对摺起来,用熨斗熨平摺头处,再用一尺长的同样绸带,亦对招熨平,一头粘合,用浆糊粘牢在两条绸带的摺头处,外表看来这两条绸带是没有秘密的,但中间是一段加接的绸带。
表演者出示两条绸带时,用手拿在中间,故看不出带中的秘密。用剪刀剪断后,握在摺口粘合处打结,其实这个结乃是粘上的另一段假带,等烧完这个结后,用双手接揉,暗中将余烬藏去,同时将两条绸带分开,让两个助手拉开示众。主要的,在交给助手拿带时,要将带头分得清楚,照原来对摺的带必须调换一头,方能成为两条完整的绸带。
珠球类变化魔术揭秘
气球飞鸽
表演
表演者手捧一只吹胀的大气球出场,向空中一抛,待其飘然落下,双手扶住。再次向上抛时,气球爆炸,飞出一只鸽子。
道具
准备一根大头针,出场时含在嘴里,尾部朝里针尖露在四外。表演者穿袖口不要太大的外套,临出场将鸽子塞进抽子,鸽子头向袖口,正好松松将鸽子卡住。由于表演者双手捧着气球,袖口朝上,观众不会看到袖中的鸽子。第一次把气球轻轻抛起,手的动作不要大,藏鸽子的手不要大动,鸽子不会出来,待气球飘下,接住之后(主要用不藏鸽子的手接球,另一手仅作帮助),双手捧气球仍保持以前姿势,第二次再抛气球时,用力向上甩,就能把袖口内的鸽子抛出来。同时把气球抛向自己的面前,趁势让嘴上的大头针与气球碰撞,要求出鸽与球碎在同时发生,才显逼真。
气球针扦和针刺气球
表演
表演者拿了一个气球,从盒子里倒出许多大头针插在气球上,一直插了十几枚,气球安然无恙。表演者再拿一个气球,给观众检查后吹好气,用线结牢。这里助手递过一支二尺长的大钢针,尾上还穿有长长的红色毛线,表演者接过大针,对着气球就刺,竟然从气球这边刺进,穿过气球中心从另一边穿出,把针完全抽出,那气球还吊在针尾毛线上。表演者请一观众上来刺,结果一刺,气球就爆了。
道具
气球二个。第一个气球的插针部位预先都贴了一块透明胶纸,针就是通过这里刺入气球,当然不会破。
二尺长的钢针可以用自行车的钢丝或毛衣针改制,务使钢针的表面光滑。将针尖锉得锋利,把针尾砸扁、打洞。然后打磨平整穿上毛线。表演者当场吹胀气球时,不要吹得太大,原来气球在被吹胀时,四壁的厚薄并不一样,一般顶部和开口部四周较厚,其他地方渐薄。因此,如果将钢针从厚的部位刺进和穿出,气球是不会用碎的,还可以在气球的这两个部位再涂些补车胎的橡皮胶水,增加它的厚度就更保险。
腰斩气球
表演
表演者拿出一个长形气球,把它塞入一个特别制作的长方形木套筒之内,腰部套在筒内,两头露在外面。再拿出一把“]”形铡刀,一个柄上连着两把刀片,把这把刀从方筒的内部插入,由于是两把刀,这个气球被切为三截了,可是气球并不破碎。表演者再把方筒拦腰的一段推向一边,把当中一段空出;当中这一段不见了。
表演者随后把方筒的当中部分从旁边推回原处,拔掉“]”形刀,又把气球从木套筒中拔出,气球仍完好如初。然后拿过“]”形刀,把气球在刀锋上轻轻一碰,气球爆碎。
道具
气球一般不能碰锋利的物体,但它却能经受一定挤压,变形。木筒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形状及尺寸,A部分关键是一块能推向一边的活板,B部分为能活动的木笼(当中部分),C部分为“]”形铡刀。
表演时,将长形气球不要吹得太胀,塞入方套筒内,两头所露出的长短相等。插刀时,活板被刀推着,挤压向另一侧,气球被挤变形,中部变狭,被推到一侧,刀就切不碎了。进一步将方筒中部可活动部分向一侧推出,这里由于气球已压向一侧,空无阻隔,就沿着方套的手柄推出,造成了气球中段不见的现象。而实际上,这时活动的方筒中部仍与方筒的上下两头有一部分地方相交叠,这一块地方面积虽然不大,但已被压小的气球中部正藏在这里面。
一球变四
表演
表演者将一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红色球,在右手拇、食二指之间轻轻一晃,即变成了两个(即拇食指和食中指之间各夹一个),再用左手在这两个球上一抓,又变成了一个,左手伸开也是空的。接着面向左转,提起右腿右手在膝上一握又是两个,再转向右侧,用左手把右手的两个球重新夹好,让大家看清手背手心,证明两球都是圆的,没有半边。表演者右手又向空中一伸,变出了三个,左手一抓,成了两个,把左手这个隔着上衣口袋一丢,球不见了,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一个,再夹在手指当中,用手一摇,变满了四个。更可以把四个红球送到观众手中,逐个检查、待收回后,再夹在右手四个指缝中,依次变成三个、二个,一个,最后一个可用飞球不见的方法,变走。
道具
秘密全在半边空心圆球上。此半边球壳。刚好能套在其他球上。表演前这球壳套在球上,看起来是一个球。将此球捏在母食两指之间,只要把中指弯下一勾,球壳就夹在食、中两指间去了,由于凸面向着观众,所以看上去是两个球。其余两个球,一个在上衣口袋中,另一个在左侧衣襟内,借身体左转表演时,左手暗暗握了一个在手心里,再转向右,借帮助夹球的动作,将手心中的球送进半边壳里。(如果变走,刚好相反,即从半边壳里偷走套住的真球)。
三球顶立
表演
表演者先交待一下魔棒,长约一尺半左右,在桌上取了一只红色的球,大小如小皮球;将球放在棒顶竟然站住了。表演者再向桌上取第二只红球,装在第一只球的顶上,第一次球没站稳.落在地上发出声响,证明球是质实而且有重量。表演者一手拿住棒上的球,一手伸到地板上去取球,即再装在第一只球的顶上,这次两球已顶立住了。在桌上再取第三只球,放在第二只球上面。表演者再将左右手交换拿棒,并且翻转了个身,球也没有落下。然后又用二只手指将第二只球取下来,而顶上一只球即落到底下一只球的顶上竖立着。表演者再将棒一侧,上面的一只球先跌下来,再一侧,底下的一只也脱离棒顶落下来。
道具
第一球的中心有一个对穿的小孔。一根铁丝能穿过为宜。第二球开有一条槽缝,以剖开半只球至中心为止,这条槽缝能使一根铁丝放进放出为宜。第三只球的中心有一条半穿的孔,使一根铁丝能插至球的中心为止。以上三球均漆朱红色磁漆。
铜管制成的魔术棒两头有铜套,镀以镍,棒的中间有一条空槽,大小能使一只短钉推上推下。棒的顶上有一个小孔,使一根铁丝能通出。棒管中有一条约一尺长的木槽,顶上插有一条约半尺长的铁丝。木梗的下部,从棒管外面槽缝中钉入一只短钉。如将短钉向槽缝中推上,则铁丝从棒顶小孔中钻出,短钉一放,铁钉自会落入管中。魔棒中部及铁丝均须漆黑色。
装第一球时,一手将棒内的铁丝推上一些,一手将球的孔套进,使铁丝完全穿至球顶。装第二球时必须球上的槽缝向内,槽缝中的铁丝必须保持着向内侧一些,使球不会落下。装上第三球后,因有上面球的压力,使第二球压住。在取下第二球时,只要从槽缝中拔出,只须一手的大拇指掌握着这只短钉,必须同时拉下。放下其他二球时,也完全在这只短钉的动作。
世界上有魔法吗
现实中是没有被科学证明存在的,与其相似的则是“魔术”,魔术则是可以学习的。
魔术是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巧妙综合视觉传达、心理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刑侦学、表演学等不同科学领域的高智慧的表演艺术。抓住人们好奇、求知心理的特点,制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现象,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表演形式
魔术能够产生特殊幻影。即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化不测。杂技的一种。另一种则是表演者完完全全不用敏捷的手法和特殊装置而是运用大量的科学、心理学、数学等知识完成的心灵魔术又称读心术。
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或用特殊的装置将变化的真相掩盖住,而使观众不会感到奇幻莫测。就广义来说: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都可称之为魔术。而表演者下工夫去学习,然后让人们去观看这种不可思议的表演效果,就是“表演魔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魔术,百度百科—魔法
关于魔绳代表作品和魔绳代表作品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