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顾凯之的代表作品

东晋时有创作了稀世之宝《洛神赋图》的顾恺之;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则有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传世;顾恺之少年时便当上了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青年时代的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尤能反映他的艺术风格和神韵。...

顾凯之的代表作品,姓顾的有哪些名人?

江浙一带向来人杰地灵,顾姓在此繁衍成长,其名人也一直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中国人名大辞典》便收入了历代顾姓名人275名。三国时期,有担任东吴相近20年、知人善任、深得百姓喜爱的顾雍;东晋时有创作了稀世之宝《洛神赋图》的顾恺之;南朝梁陈之际有训诂学家顾野王;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则有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传世;宋代顾姓画家辈出,比如顾大中、顾亮;明朝时则有主张改革腐败朝政的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清代有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近现代则有史学家顾颉刚、外交家顾维钧、戏剧理论家兼剧作家顾仲彝等。

三、顾姓名人

1.“三绝”顾恺之(341~402)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杰出的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因此有机会接受比较充分的教育,具备了文学、艺术的基础修养。

顾恺之少年时便当上了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后任散骑常侍。青年时代的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被当时人称誉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的主要成就是在绘画方面。

据传,顾恺之曾爱恋一个邻家女子,就给那个女子画了一幅像,然后用钉子钉在墙上。不巧,这钉子刚好钉在心口上,而这女子偏偏就得了心痛病。她将此事告诉顾恺之,顾恺之便拔掉了钉子,而女子的病也就此好了。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尤能反映他的艺术风格和神韵,充分体现了他在表现意境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才能。作品取材于三国时曹植的名作《洛神赋》。虽然作品完全依照文学作品的内容逐节描绘,但顾恺之却充分发挥了其绘画艺术的特长,巧妙地使诗人的幻想形象化,作品也因此更具魅力。顾恺之将他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思想贯穿于人物塑造的过程中。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反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体现了顾恺之称之为“悟对通神”的艺术主张。作品富于诗情画意,极具音乐美和节奏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公元407年,顾恺之去世。然而,正因为他能博采众家之长,阐发新意,因此将传统绘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顾恺之之后,画坛因写实性的进一步深入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2.反清复明的顾炎武(1613~1681)

顾炎武,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本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江苏昆山人。学者称其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其家族是江东名门。少年时便参加了“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他的志趣始终不在科举功名,他只选择自己的道路:读有用的书。

1644年,清兵入关,顾炎武出任南明南京兵部司马。南明福王在南京即位不到一年便覆灭了,顾炎武与归庄、吴其沅等人筹划在昆山发动起义。在苏州沦陷、松江失守、陈子龙遇难的危急形势下,顾炎武同归庄等人死保昆山不得,只能败下阵来。在撤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惨死,顾炎武与归庄等人有幸躲过此劫。然而顾炎武一家的情况却非常悲惨。他的生母在乱军中被人砍断了右臂,两个弟弟也惨遭杀害,嗣母听说昆山失守后便绝食而死。顾炎武牢记嗣母“勿为异国臣子”的遗嘱,决心继续为复国而战斗到底。

顾炎武自昆山失守之后改变了自己的行动方式。此后大约10年的时间,他基本上采取串连活动的方式。后来他与唐王取得了联系,不料此事被家奴陆得知。此人勾结顾炎武的世仇同乡大地主大恶霸叶方恒,准备告发顾炎武。事发之后,陆投水而死,其婿将顾炎武关在家里,用私刑对他拷打,想置他于死地,多亏归庄等人的营救才幸免于难。

顾炎武深感难以久留于南方,便开始北游。一直到1667年才南返至淮安,次年却因某一案件牵连坐了七个月的监狱。已近风烛残年的顾炎武,始终没有动摇其政治坚定性。1682年,顾炎武死于山西曲沃,享年70岁。

以三国谁的洛神赋为元素?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东晋著名画家。《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的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此文词藻富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顾恺之依据这一文学名著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卷。

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和构图,传神的笔墨,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情景。 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徜徉于水面,“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情脉脉,仪态万千。

这位美丽非凡的仙女,据说正是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暮想的恋人甄氏的化身。

北朝绘画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重要的发展时期。如果把中国绘画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社会人文风俗就是这棵树成长的土壤,其他姊妹艺术是她连绵交错的根系。

绘画及宗教壁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之树的主干初端。这时期从文化到生活方式,一改汉代的雄浑豪迈,追求超越世俗的风雅。人们以清谈求风流——用简约出奇且具有隐喻意味的语言表现睿智独到的思想;让思想超越事物差别,生活达到随性依情。这促使当时清高、孤芳自赏的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拿起画笔写心抒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当时佛教依附于玄学清谈,受到士大夫青睐,这也是文人士大夫愿意涉足绘画的原因之一。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绘画脱离了先前装饰、说教的功能性,转向精神与理想的寄托与表达。绘画从生活附属品变成阳春白雪的艺术品。

此时不仅人物画成熟,山水画脱离人物画衬景成为独立画种,更促使山水画在唐朝兴盛并发展千年而不衰。当时印度笈多王朝佛教美术繁荣,印度画师不断来到中国,对中国佛教绘画形式和绘画技法产生很大影响。技法上,宗教壁画中多彩艳丽的敷色和凹凸晕染法为后来工笔重彩的成熟做了充分准备。中国绘画线的运用在这时期提升到新的高度,奠定了后面中国画以线为主要表述语言的基础。东晋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全画用笔细劲古朴,线条恰如“春蚕吐丝”,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山川树石画法“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著名中国画?

《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宫廷画是什么?

宫廷绘画,广义地说,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

皇帝是宫廷绘画的组织者。宫廷绘画服务于皇家的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意识,是历代杰出艺术家绘画才智的集中体现。

宫廷绘画除有一般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外,还有许多表现宫廷生活、仪礼,外交、军事等的特殊内容,因此,宫廷绘画的题材较之宫廷以外的绘画更为广泛。

出于表现纪实场景的需求和满足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以在北宋徽宗朝和清代乾隆朝最为盛行。

至元代,由于文人画家供职于宫中,渐渐将儒雅纵逸的文人画风带进内廷,给宫廷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增添了一些个性化的笔墨。 画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画工,二是宫廷画人,三是文人画家。两宋前的画坛,主要是民间画工与宫廷画人的天下,虽然在此前出现过卫协、顾恺之等文人画家,但他们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与风格上是格法严谨的

晋朝有名的画?

晋朝大画家顾恺之 (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待。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画师陆探微, 被世称为“顾陆”。

所作多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

曾为裴楷画像,为其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其所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今存世《女史箴图》,传为其作品的早期摹本(内容描绘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今世所传其《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