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余光中的作品集?
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余光中有哪些作品?
乡愁、永远,我等、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大江东去等等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着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自称江南人。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余光中十大经典作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当代着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余光中文学作品类型?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着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光中代表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余光中已经出版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还有散文、评论等作品。
余光中早期诗作?
格律诗时期
(1949-1956)
以《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为代表。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韵。
现代化的酝酿时期
(1957-1958)
以《钟乳石》后半和〈西螺大桥〉为代表。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
留美的现代化时期
(1958-1959)
以《万圣节》为代表。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有抽象的趋势。
虚无时期
(1960-1961)
以《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为代表。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而有“真空的感觉”。《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空虚,也是一个文化、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
新古典主义时期
(1961-1963)
以《五陵少年》后半、《莲的联想》为代表。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莲的联想》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
走回近代中国时期
(1965-1969)
以《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题、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均承载深刻。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
民谣风格时期
(1970-1974)
以《白玉苦瓜》为代表。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我是谁”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许,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
历史文化的探索时期
(1974-1981)
以《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为代表,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而趋于任其自然。
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
(1981以后)
以《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为代表。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讽诵汉魂唐魄、参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成了低回的吟咏。
余光中的精神?
余光中的诗歌是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在其长久的艺术生命中,他将对故土大陆的热爱与地域文化的冲突凝结为作品的内核,又凭借神妙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精纯的技巧将其包裹,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声色俱佳”的作品。余光中自从把自己的笔伸回大陆之后,所创作的许多留恋大陆故土的乡愁诗才是他赢得盛名的主要基础。
诗人定的历史环境决定啦他的品质,位于新中国时期,思乡,是他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