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清代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

源自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的产物叫做漆器,漆器髹饰技艺已然被当时人们熟练运用,虽然此时的漆装饰还仅仅只是彩绘、早期犀皮、针刻戗划、金箔螺钿,使其在瓷器、瓷釉成熟之前占据了整个中古生活器皿的主角,整个唐代成为今天大部分漆装饰技艺的滥觞期。...

清代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简述中国漆艺髹饰技法的演变?

生漆在我们国家叫国漆,也叫土漆。我们国家使用生漆已有七千年的历史。

在漆器业,“髹(xiū)”这个字是这个行业专用的,指的是用漆来漆东西,"以漆饰物谓之髹"。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漆器已经很难再见到,日常我们见到的用油漆喷涂的器物,远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漆器。

漆器,大多指的是经过髹饰的手工艺品,源自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的产物叫做漆器。

中国漆器工艺最早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木胎漆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日用品。漆器的原料是取自漆树流出来的乳状液体,称作为生漆。古人发现将木碗等器物上涂抹这样的液体,能够持久耐用,并且还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因此漆艺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商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不少漆器物品,并且不乏精美,漆器髹饰技艺已然被当时人们熟练运用。

中国漆艺的历史源远流长,髹漆艺术更是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一路走到今天,但是后继乏人是大漆髹饰这门工艺面临的最大困境。

一路由河姆渡走来,历经 7000 年风雨与嬗变,漆器第一次进入皇室与贵族的生活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次的改变颠覆了青铜用器的“一统天下”,完成了第一个对社会高端阶层生活领域用器的全面换位。虽然此时的漆装饰还仅仅只是彩绘、早期犀皮、针刻戗划、金箔螺钿,但其生活用器的高端和价值观念深植人心,又兼时人因往生理念而致的厚葬风气,使其在瓷器、瓷釉成熟之前占据了整个中古生活器皿的主角。

由于瓷器的疾速成长,漆器不得不寻求和延续其存在的价值。整个唐代成为今天大部分漆装饰技艺的滥觞期。由于皇室和高端市场的持续追捧,漆艺存续了由唐代至民国 1000 年的辉煌期;同时在此期间也未出现可取代其地位的其他外护媒材,低端市场平民阶层对生活用器的普遍要求,使得髹漆木器或高端漆器出现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直至现代塑料的普及使用。

荆州作为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所在地,楚式漆器可以说代表着当时中国漆器技艺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今天大量出土的精美楚式漆器,又证明了一个事实,楚式漆器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是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利用当地盛产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徽州漆器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传统技艺之一,早在南宋时期就闻名遐迩,素有“宋嵌徽器 ”之誉称。

早在宋代,徽州细嵌螺甸漆器即以誉满全国,有“宋嵌”之称。明代隆庆年间,徽州人黄成著《髹饰录》,提出“巧法造化,质则人事,文象阴阳”等美学法则,至今对漆器工艺的发展还有参照意义。建国后,徽州漆器不断发展和创新,漆器工艺品逐渐增多。

漆器的主色是外墨内朱,高艳度,强对比,朴素中显现华美,典雅卓绝。漆胎主要有木胎、竹胎、皮胎等。漆器品种繁多,不但应用于装饰家具、容器、日用品、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髹饰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漆器的装饰方法,除了彩绘,还有雕、嵌、描、刻、填、堆、戗等百余种,主要称有“脱胎漆”、“螺甸漆”、“彩漆雕填”等类。

脱胎漆又叫“夹综脱胎”,是最早发展的漆器之一。它精致光滑,在漆器上画有花草和诗句,同时可以制作古庙中大型的脱胎佛像。螺甸漆亦称“嵌螺甸”,是用螺甸嵌入漆器,有人物、山水、花木和鸟兽等图形,五光十色。彩漆雕填即刻漆,它是在制作成功的漆器上填上彩色花纹,然后再进行极细致的雕刻,代表这类产品的有屏风,其雕刻的景物细腻动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海派犀皮漆髹饰技艺诞生于上海十九世纪末上世纪初。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西风渐进,东西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传统的犀皮漆髹饰技艺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配料、纹理、色彩和髹饰工艺诸方面有个很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海派犀皮漆髹饰工艺。

海派犀皮漆髹饰工艺最主要的特点是大胆的融入了西方油画色彩的造型手法,丰富了传统的犀皮漆红黑黄基本色调。使作品的色彩更加多色和斑斓。

海派犀皮漆髹饰工艺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选择天然的动植物镶嵌,表现自然的质感。在点漆的时候将其它材料(秘制)掺入生漆之中,稳定色彩的调性,解决了纹理在任何是湿度下都可随时打磨,确保作品色彩的清晰,纹理鲜明活泼。

海派犀皮漆髹饰作品突破了传统小众市场的局限,将传统的文房四宝、屏风、橱柜、漆盒推向更大的市场空间,它所制作的挂件、吊件、摆件和各类典雅的饰品在传承基础上满足了海派都市审美和使用的需求。

另外还有绛州剔犀技艺,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它用两种(一般为朱、黑二色)以上天然大漆(是指从漆树上采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地交替髹涂,漆层厚度累积达5~8 mm(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4个月之久),然后用刀以45°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刀口上宽下窄,进刀深峻,棱面分明,线纹圆润,刀口断面可见交替往复的色漆层。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取得了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所以又被称作“云雕”,在日本称之为“屈伦”。

据史料记载,漆器髹饰技艺始于浙江,绛州艺人引进后,结合本地漆器特点精心研制,创造了具有北方特色的云雕漆器。云雕漆器是采取漆、画、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技法,完全纯手工制作,以制作精巧、造工卓异取胜。 《中国书艺美术大辞林·地方传统工艺分布》上记载有“新绛‘云雕’”。

作为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一个种类,“云雕”这一传统手工艺始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4代的磨练,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宣德年间,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同时涌现出一批如张成、杨茂等著名的匠师,影响遍及江河流域;嘉庆年间,绛州名匠张凡娃结合本地特点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雕漆工艺,使这一特殊工艺才得以扎根发芽、流传至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云纹剔犀盘和安徽省物馆藏署名“张成造”的如意纹剔犀盒,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云雕产品当时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

《山西通志》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流落民间,而当时的绛州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享有“南绛北代”的美称,并被誉为七十二行城,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这种背景下,宫廷云雕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清末民初至20世纪30年代初,新绛已有王思恭、赵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12家漆器作坊。 1958年,新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新绛工艺美术厂,使得云雕漆器工艺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还有武义大漆髹饰技艺,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考古最早发现的漆器实物是在桃溪镇上江村南宋古墓,出土时朱红色,色彩艳丽,基本保存了原貌。我县现存的漆器实物多为明代以后,有各种古建筑的构件、民间家具、竹木制品等,都用大漆髹饰。在技法上,武义大漆髹饰继承了我国大漆髹漆工艺装饰传统和巧夺天工的装饰技法,其技法大体分为四类:素漆类、描绘类、雕漆类、镶嵌类,这些技法既可以单独作画,也可以互相结合。武义大漆髹饰主要工具有刮刀、发刷、画笔、刻刀、调漆板、箩筛、粉筒。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以大漆为基础,传承了南方大漆制作技艺。以素漆、描绘、雕漆、镶嵌类等为自己独有工艺,构思独特、艺术巧妙,在历史上曾经有着重要地位,显示了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漆器髹饰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漆器极富中华民族特色,具有典型东方艺术特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确定518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漆器髤饰技艺和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其中。之后,绛州剔犀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工艺等也相继被列入其中,反映了世代相承的漆器传统文化形式,得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以上及其他产地漆器可并称为“中国漆器”。

徽州有什么特产?

1.徽墨 地理标志产品

安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得名,绩溪为其主要产地。徽墨享有落纸加深,万载存真之誉。具有色泽黑润,入纸不晕,历久不褪色、馨香浓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观、装潢典雅等特色,为书画家必备佳品,虽历史悠久自南唐,盛于两宋、明、清。原料名贵,工艺精细、品质优良,为历代贡品。 “胡开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

2.徽州漆器

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利用天然植物提炼的一种生漆,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篮,朱砂等有色矿,动物质调和而成(称土漆,菠萝漆),用它漆成的砚盒,果盒,笔筒,笔杆,徽篮,花瓶等漆器,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清康熙年间,徽州漆器艺人用土漆制砂砚,木质内坯,生漆涂就,小巧,古朴,便于携带,可与石砚媲……

3.富溪野生茶油

茶油概述 茶油是黄山有名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是茶树上“油茶果”提取而成,油茶果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整整一年,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山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话开时节。采摘时分山茶花已是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乃自然界一大奇观。

清代玻璃画都有什么题材?

玻璃画描绘的题材大致将其分为:“宫廷盛景”“富贵贺庆”“传统故事”“山水之间”“诗词画意”等类。

仕女图挂屏

“宫廷盛景”中多描绘清代宫廷盛况,仕女、官侯、将相等或富贵或华丽的生活场景,譬如“仕女图”。“仕女图”是指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描述的绘画题材的一种。明清时期为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仕女挂屏

“仕女图”是中国画的重要绘画题材之一。玻璃画在融入中国的同时也顺理成章的融会了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像郎世宁本人亦是一名历史上较有名气的中国画大师,现收藏于北京故宫的《百骏图》堪称清代宫廷画风的代表作品。作为中国玻璃画的引进者及代表画家,其思想与画风的自然融合也体现在了玻璃画的创作中。故早期出自宫廷的玻璃画绘画题材多为清代“宫廷”风格。其用途也是用在宫廷建筑及宫内装饰使用。

八仙祝寿图

“富贵贺庆”题材的玻璃画作品常被用于贵族间生辰寿宴、佳节喜庆等场合,一般为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安康、中科高升等场景或吉祥花卉及纹样。如:“祝寿图”、“采菊图”等场景图;也有寓意吉祥的如:“牡丹图”、“松鹤延年图”、“百禄是荷图”、“福禄寿图”等。

牡丹座屏

同时“富贵吉祥”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故而许多民间题材中亦多可见。如:“榴开百子”寓意多子多福;“博古花卉”寓意通古博今;“柿子花瓶”寓意事事平安;“花好月圆”寓意百年好合;“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等。皆是劳动人民朴实智慧与生活审美的结晶。这些题材在民间剪纸、糕点模具、传统绘画、瓷器、漆器、家具及其他民间装饰绘画中均常见。

牡丹镂空座屏

所谓“博古花卉”中提到的“博古”一词最早在宋徽宗时期命大臣编绘的宣和殿所藏古器而修成的《宣和博古图》三十卷中提出,后泛指一切有文物题材的美术作品、装饰品及工艺品等,一般分为场景式和静物式两种形式。属杂画的一种,一般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有“花博古”或“博古花卉图”等说法。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寓意。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中华民国博古花卉木质镂空插屏”。其中既有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也有寓意“平安”“合适”的“柿子”等。博古题材同时也在民间其他装饰及民间美术等领域展露头脚。

三顾茅庐

“传统故事”多出自“典籍”中的著名桥段或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出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出自《红楼梦》的“黛玉葬花”;如“朱子家训”的国学传统教育内容等;还有如“八仙祝寿图”类的传说故事;也有描绘许多著名戏曲人物及场景的等等。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场景与人物服饰相得益彰。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特点,构图上则多采用西方绘画的构图形式。画面中多数服饰纹样及建筑风格包括园林特点,多采用中国画的绘制特点。这也是清末以来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下所产生的艺术领域的题材及其描绘特点。

黛玉葬花

“山水之间”与“诗词画意”,如山高水长座屏自然更加契合中国绘画的寄情山水,诗情画意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山水画甚至被归类于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类别。可见山水题材深受中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玻璃画也不能例外。而自古诗书画印便是中国画的元素,有画就该有字,有字就该有诗。这些题材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山高水长座屏

作为民间工艺美术范畴的艺术形态,据玻璃画的使用范畴可概括为:宫廷性、文人性、宗教性、生活性等概念,是综合早期满足宫廷贵胄身份需求,后附和农民为主的城乡劳动者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具有:原发性、集体性、传承性、实用性和工艺性等特征。

你印象中有哪些艺术作品是在表达过年的新年新气象?

能表达过年的艺术品有多种形式,有剪纸、年画、春联、泥塑、面塑、雕塑、中国画等符合中国元素的形式,可以给过年增加喜庆的氛围。在我印象中,最能表达过年的国画,莫过于每个新年前后催生很多属相国画,比如即将到来的2019年还有一段时间,就看到幅关于猪的国画,这的确让人嗅到了熟悉的年味。

如果说能表现过年主题的经典艺术品,我觉得应该是清代姚文翰的《岁朝欢庆图》。

整幅画面人物造型圆润生动,色彩富丽堂皇,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面一个红衣男孩拿着香小心翼翼地接近地上的鞭炮,绿衣孩子捂着耳朵,眯着眼频频回头看是否点着了,把儿童放鞭炮时的刺激紧张的情形,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出来。这是一幅描绘过年阖家团圆场面的中国画。

五本工艺专著?

1、《考工记》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年,齐国官府工匠所记有关工艺的典籍,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也称《周礼·考工记》。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2、《古玉图谱》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玉器工艺的专著,龙大渊著。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饮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以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3、《蜀锦谱》元代(公元1271~1368年)费著编。全书不分卷,叙述了四川(中国西部)古代锦院建立的历史、织锦的生产分工、产量及用途等,并详细描述了宋代成都转运司锦院和茶马司锦院所产织锦的各种花色、品种。对于研究蜀锦的历史和宋代蜀锦的装饰花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髹饰录》明代(公元1368~1644年)著名漆工黄成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18章、186条。内容包括制漆设备和工具、制漆要点、漆器装饰方法、漆器胎骨等。《髹饰录》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

5、《天工开物》为明代宋应星(公元1587~1661年)所著,成书于1637年。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当时中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全书共18卷,分别记述了种植、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陶瓷、冶铸、车船制造、锤锻、烧制灰硫、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等多方面内容。《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6、《绣谱》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丁佩所著的刺绣工艺专著。全书分为择地、选样、取材、辨色、工程、论品等六章,总结论述出刺绣工艺"齐、光、直、匀、薄、顺、密"的七字要点。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都有哪些手工艺门类?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手工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其种类之繁多、技能之精巧则不言而喻。学习和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不仅可以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朝代的社会生产力状况以及每个年代其特有的艺术风貌和民族特色,更能学习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精湛的创作方法,为当代的艺术设计提供宝贵的启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期,从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其艺术种类繁多,风格鲜明。但从整体上形成了中国完整、质朴、醇厚大方、明快的艺术特色。且涉及工艺门类多样,反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用具、装饰陈设器、文房四宝、祭祀用品等等。传统工艺不仅能够反映中国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且在某些时期起到了彰显国力,对外友好交往的作用,例如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东南海域的“陶瓷之路”等,将精美的丝绸和瓷器远销海外,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友谊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的带领下,文化自信也将引领传统工艺向新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但是,我们传统的工艺美术长期发展与封建社会,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统治阶级的需要,其中不免会有不符合我们新时代发展需要和大众审美需要的封建文化。因此,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和研究,将优秀的工艺美术和文化渗透到当代的艺术设计当中,从而更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漆工艺为例,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漆艺是一门根植于东方并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艺术,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商代殷墟武官村大墓发现了许多雕花木器痕迹,考古学家称为“花土”,虽然商代没有漆器的出土实物,但通过考古挖掘发现证实我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但漆艺的出现在封建时期只供皇宫贵族所享有。那么,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面对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与喜爱,从“贵族化”转向大众可消费“平民化”,是漆艺又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代的漆艺术在漆艺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早已赋予漆新的艺术语言,并不止局限于附着于器物,将漆多维度的应用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使漆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呈现生机勃勃的面貌。

漆艺最开始是作为实用器物出现的,为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将漆附着于器物之上。漆艺基本上涵盖了我们日常所见的生活器具,包括餐具、茶具、屏风、首饰盒等。若将现代人使用的日常用品与漆艺结合,又能将传统漆器艺术重新带回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又可以使现代人感受到惜物的美好。因此,为顺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结合现代设计形式和理念,将现代的时尚元素、色彩、造型、材料与传统漆艺技法相“混搭”,功能与审美并重使漆艺真正走出博物馆,走入大众生活。

漆艺首饰在时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漆艺中涉及到的材料包括金、银粉箔、螺钿、绿松石、珍珠、翡翠等珍稀材料,其天然环保,朴雅轻盈的特性非常符合当今世界追求的可持续趋势。若漆艺融入了它又可成为高贵、圣洁、庄重的代表。漆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便是其装饰纹样。历朝历代由于经济、政治的发展程度,所推崇的思想流派和宗教信仰,以及被影响的民风民俗都会在装饰纹样上有所折射。总结便得到了商代的威严,周代的秩序理性,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清雅,元代的豪迈,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不论是在工艺品的器型还是装饰纹样上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只朝代特征清晰,装饰图案的寓意也很美好。虽然所处不同的朝代,但图案的发展在种类和造型方面都承袭前朝形式,同时注入本朝精神与灵魂。而且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皇家工艺还是民间风俗,装饰图案在内容上一概秉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理念,描绘着一幅幅灵动有趣且极富装饰意味的美好画面,寄托了人们对于和谐稳定生活的向往之情。

文献参考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