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莫怀戚代表作品

莫怀戚的出生时间文学常识和著名作品?莫怀戚的代表作有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白沙码头、散步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其作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

莫怀戚代表作品,莫怀戚的出生时间文学常识和著名作品?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副主席。

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一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其作《散步》被选入苏教版初二语文第二十二课,也被选入了2013年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

莫怀戚先生于2014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莫怀戚的代表作有什么?

莫怀戚的代表作有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白沙码头、散步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原副主任。

莫怀戚于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其作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

莫怀戚的写作风格?

1980年莫怀戚在大学时开始文学创作,现已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他的创作以小说见长,也擅长散文,但不善于写诗。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我们从《散步》中可以领悟这一特色。

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从容不迫,张弛有度,跳跃而有节奏,节制,举重若轻,可以让读者轻松地放下戒备。读他的作品,好像和一个有趣的朋友摆龙门阵,你听他唠叨着,胡乱地说东道西的时候,忽然就看见他弹了一下烟灰,啜了口茶,或者是偷偷向你一个坏笑挤了一下眼睛。让人很愉悦、很舒服、很满足。

莫怀戚为什么要写散步这篇故事?

1、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莫怀戚父亲刚去世。照料了莫怀戚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调了了生活的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2、作品简介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3、作者简介 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但原则性差。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不能写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

散步一文概括?

作者一家人在初春散步,可是出现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我”爱幼更敬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

1、作品简介

《散步》,散文,莫怀戚著,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2、《散步》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作品鉴赏

《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晚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

散步

——灵遁者

近两年,我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有的时候也称之为吹风。散步这件事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但细细玩味,还挺有说的。

想到散步,我想到了康德。因为康德散步被称为“著名的散步。”他每天3点半准时出门,而且散步路程固定,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他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小孩和学生一般没有散步的习惯。他们每天跑啊,跳啊,运动的多。只有踏入社会工作的人,才多半慢慢会喜欢上散步。这样说来,散步是一种享受。就像我的朋友说:“你兴致不错啊。天天散步。”

事实上我散步,和兴致关系不大。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时间老坐着,宅在屋里,血液不畅,身体发福了。二是呆的太闷了,无聊。去吹吹风,去看看比屋顶更高的天空,去看看别人的忙碌,就一下子能减少心情的沉重。

养成这样的习惯,实在是有缘由的。散步是我对身体走样的抗拒,也是对老去的抵抗。更是我对生活的向往,我告诉自己,要慢下来。脚步放慢,身心放松,多看看高远的天空,闪亮的星星。你会发现高远的天空,更能刺激你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可以满足一切。

有人说:“康德所有伟大的历险都发生在大脑里。“是的,他一生从未离开过住的地方。我想加一句:”康德雷打不动的散步习惯,使他更具想象力和洞察力。“

思想需要被放空,才能有更多神奇的链接。康德懂这一点,爱因斯坦也懂。生活中爱散步的人,总会比疲于奔命的人聪明。这句话富有深意。

我在散步的时候,感概最多。看到天黑了,我该散步了。我想到时间过的真快,一天又没有了。看到孩子跑步,我想到我曾经也这么小。看到天空,我会想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坐标。于是,好多这样的感概,能把你拉回过去或者未来,它们就会变成文字,出现在我的纸上。

城市越繁华,生活节奏越快。因为处处都要竞争,甚至去抢。否则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但这样并不会使得这个城市更年轻,反而会更快的老去。

我自己看过这样的研究调查,说新陈代谢快的生物,寿命短。相反的则长寿。比如大象,比如乌龟,这些是长寿者的代表。那些百岁老人告诉我们长寿的秘诀是:“心态要好,多去散步。”

这样说来,我养成这个习惯是好的。散步,迈开的是腿,但散开是烦乱的思绪,沉重的包袱。迎面吹着风儿,风儿似乎极具魔力,可以将你的思绪无限的组合排列。一个神奇的过程,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

没事,无聊的时候,一起来散步吧,一起来吹风吧。这真不是简单的散步和吹风。对于人生而言,散步很重要。你越老去,你越聪明,你就会越懂得这个道理。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初中还学习过这样一篇课文,题目也叫《散步》。也分享给大家。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摘自当代作家莫怀戚散文作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