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秦朝瓷器代表作品及特点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大概也导致了一些考古专家不专业的现象,专家学者推断可能是安禄山墓,在杭州半山镇发现一座古墓时,估计当时的专家也认为是这是盗墓者在盗墓后遗留下来的东西,也有一些人甚至认为是现在人穿越到古代留下的杯子。...

秦朝瓷器代表作品及特点,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正是“倒斗”文化最火的时候,现在依稀记得我一个非常要好的哥们,在看完三叔的《盗墓笔记》后,说梦话“我是胖子,我是胖子!”

要知道该同学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当时体重可能不过百,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在梦里把自己想成了胖子。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爆火,形成了盗墓IP,相关电影、网剧、游戏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当然,都没有那个时期看小说更有意思,当时高考在即,压根就没有机会去看,高考结束后我买了《鬼吹灯》,天天在家看《鬼吹灯》,即使去同学那玩,也背着,其痴迷程度几乎到了成瘾的地步。

一方面是盗墓文化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让大家绝对想象不到的是,中国考古是一项冷的不能再冷的专业,原因无他,只是当年在挖掘定陵的时候,由于考古技术落后,最终导致很多宝贵文物被毁,也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从此以后,我国就有一个惯例,对于陵墓基本不主动发掘,199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只有当古墓被破坏的时候,才进行抢救性挖掘,除了对未发掘古墓进行保护外,一旦发现古墓被盗,就需要开展挖掘,有的时候也给人一种无奈,仿佛必须要盗墓的先动手,国家队才能动手。

因为考古专业不受重视,大概也导致了一些考古专家不专业的现象,2011年在河北发现一座唐代大型古墓,专家学者推断可能是安禄山墓,之所以让大家判断起来这么费劲,就是因为这个墓已经被盗墓者前前后后盗很多遍了。

在《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个问题,最害怕的就是被人“捷足先登”,这种情况在安禄山墓出现一盘英语磁带,结果一些不专业的专家,还表示“安禄山是胡人,学英语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知道当初是哪个专家说的,反正目前已经成了一个段子,或者这个段子专门讽刺专家的。

无独有偶,1990年,在杭州半山镇发现一座古墓时,也差点出现这样的笑话。

该古墓位于一家陶瓷厂内,被发现时该墓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按照保护性发掘的原则,当地考古相关单位立即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

经过考证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但是同样是多次被人光顾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所获并不丰富,在经过一个月的发掘后,偶然发现一个水杯。

这个水杯就跟我们现在喝水的玻璃杯没有什么区别,造型简单,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估计当时的专家也认为是这是盗墓者在盗墓后遗留下来的东西。

当然,也有一些人甚至认为是现在人穿越到古代留下的杯子,当然更是子虚乌有的说法了。

由于当时参与考古的工作人员并不能确定是不是现在生产的水杯,最后将此物拿到北京请文物专家鉴定。

在这里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很多人认为考古的人难道不会鉴宝吗?其实,这还真就是两码事,纵横有幸认识一位考古专业的博士,我们俗称他为博士哥,经博士哥介绍,考古其实是一门很枯燥的专业,大多数都在野外,进行土工作业,看起来跟民工没有什么区别。

用《鬼吹灯》里面的人物比对,考古人员就像是摸金校尉胡八一和胖子,而鉴宝的是负责买卖的大金牙,虽然他们经常在一起,但是术业有专攻。

说回正题,这一鉴定不要紧,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两千年前战国末期时生产的天然水晶雕刻而成的水晶杯。

该水杯不仅光亮剔透,由于多次抛光,使得该水杯几乎跟现在水晶杯无异,这就打破了该水杯是盗墓者遗留下来的,或者是穿越者带过去的两种说法。

目前这个水晶杯收藏于杭州市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虽然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杯子没有什么稀奇的,然而它确是两千几百年前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小的一个杯子,凝聚了太多的历史,估计也是当初那些盗墓者没有发现所遗留下来的,看来还是要加强历史素养,做一个文化人,不然闹笑话事小,将文物糟蹋,那可就是罪过了。

上海博物馆有哪些展馆?

上海博物馆设有:

1.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又以具有长篇铭文和著录的较多为特色,新的陈列品中还有西周的晋侯器和秦国早期秦公器等重要文物;

2.古代雕塑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其中有120余件展品,展厅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作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作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除陈设部分木雕、雕塑外,以石刻塑像为主,这里有北魏、北齐和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南石刻、金铜佛像等;

3.古代陶瓷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共陈列了展品500余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青瓷、还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各地窑场林立。元、明、清三代,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中心,所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皆有展出;

4.历代书法馆:集中展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典型名作,系统的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轨迹。展厅采用了展框、自动感应的灯光照明;

5.历代玺印馆:是中国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展厅面积380平方米,展出玺印篆刻500余件。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至西周,下至清末,是从馆藏一万余枚印章文物中遴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精品。展馆内借助高低错落的展柜,应用多种技术手段,使实物与辅助陈列相互配合。

红红的中国由来?

如果说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国家,那么法国也许是紫色,因为他们拥有普罗旺斯的浪漫薰衣草;新西兰一定是绿色,因为他们拥有铺天盖地的纯净草原;泰国是黄色,因为热带生产的芒果、菠萝、香蕉,还有哪些的金灿灿庙宇;中国不用说,肯定是鲜活热情的“中国红”。那么,红色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中国红”的呢?

对中国来说,没有比红色更喜庆的颜色了,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候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都必须用上“中国红”。飘逸雅致的中国结,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符号之一。红红的中国结代表了团结、幸福、平安。

红色不但被百姓喜爱,也是艺术创作者的重要工具。就像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菊豆》中的红染缸,《红高粱》中漫天遍野的红高粱,《英雄》中的“红书房”,每当张导需要表达炽热的情感时,就一定会出现大片大片的红。

还有让东北红绿大棉袄走上世界时装周的胡社光,在时尚领域为“中国红”代言。

虽然我不懂时尚,但是这一波中国红赢了!

是不是时尚时尚最时尚不好说,但颜色肯定是最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

从艺术到生活,处处可见的红,在中国毫无违和感。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称得上历史悠久。古时候,先民们喜欢红色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因为太阳能让植物生长,火能驱赶野兽,血则代表人类的生命力,这三样东西碰巧都是红色的。于是,老祖宗们就把对生命的敬畏转化成了对红色的崇拜。

老祖宗们喜欢红色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红色也很容易从大自然中提取。像红花、朱砂、赤铁和茜草这些漫山遍野的原料,都能提取出红色。所以,老祖宗们就什么东西都染成红的。比如留给我们的壁画,也是用红色涂料画的。

物美价廉,说的就是红色。

在各朝各代,红色被推崇的原因还各不相同。周朝喜欢红色,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之说,周人推崇火德,火相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周朝人喜欢红色喜欢到了疯狂的地步,他们就连办丧事,都要选在清晨日出,朝霞满天的时候,打仗要用红色的马,甚至连祭祀祖先的牛马,也必须是红色的。周朝宫殿的地面,也全被涂成了红色,称为“丹地”。

这大概是最早的红地毯了吧。

到了西汉的时候,当时的学者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而草民出身的刘邦为了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就自称“赤帝之子”。后来演变成龙袍是红色的,宫殿必须是朱门彤柱,打仗时候穿的戎装都是红色的。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外国人开始把中国叫做China,也就是陶瓷的意思。由于用矾红烧出来的陶瓷品相尤其好,所以传到海外的陶瓷,大都是红褐色的。外国人又把这种颜色取名叫做China-red,也就是中国红。从这时候起,红色就不再是帝王的专属,它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所以,“中国红”这个名字,是外国朋友帮忙起的。

到了明朝的时候,人们更加喜欢红色了,在婚姻、生育等日常的仪式上,都离不开红色的渲染,祖先们认为,红色的数量越多,面积越大,生命力就越旺盛。所以男女确定婚姻关系之后,互送的信物或者婚约叫做“传红”,把介绍男女相识称为“牵红线”,结婚的时候要有红嫁衣、红盖头、红灯笼,生了孩子还要讨红鸡蛋。我们现在大多数有关红色的民俗,也是在明朝逐渐形成的。

“朱”本来就是红色的意思,所以我朱姓天下,自然是要捧红色的。

而缔造了新中国的共产党人,同样有着红色基因。从十九世纪开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认为,有斗争就会有流血牺牲,于是他们用红色来代表力量、进步、胜利和自由。随后的一百年里,红色革命席卷全球。像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用红色作为国旗的底色,以此来象征革命。

红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代表色。

就这样,红色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扬,又集齐了强大、希望、吉祥、喜庆等美好的内涵,从此成了中国人的烙印。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对于红色,我们爱得深沉。借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那就是,“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美国“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炸弹客高智商的作案手段,令人出乎意料!

炸弹客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美国上个世纪大名鼎鼎的“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处理这起案件,花费了足足500多万美元,成为FBI历史上最昂贵的调查案件之一!犯罪嫌疑人是一位智商高达167的天才(爱因斯坦智商也才160),他16岁就被哈佛大学录取,25岁博士毕业。当时他写的毕业论文,在全美国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如果照正常的人生路途,他肯定有着一番大好前程,可为何最终却选择成为一名“炸弹客”了?这之中他又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名“炸弹客”。

炸弹客——泰德.卡辛斯基

1978年5月25日,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收拾快递时发现了一个棕色的快递包裹,但由于包裹地址错误而无法派送。无奈之下,这名工作人员只得把该包裹退回给了寄件人。这件包裹被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巴克利的教授接收了,巴克利在收到这份“礼物”时,也是一脸的纳闷,因为他自己最近根本就没有寄过东西。在检查包裹后,巴克利在快递盒的边角处发现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这可能是一枚炸弹”。为了安全起见,巴克利首先通知了校警,当校警赶到并打开包裹时,突然一声巨响,这名校警的左手被炸弹碎片轻微划伤,不过好在并没有发生严重事故。从这枚“炸弹”的制作水平来看,其制作水平非常之低,甚至都可以说算不上是一枚炸弹。所以当时校警也并没有重视这起案件,他们认为这只是校园里几个调皮捣蛋学生的恶作剧,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系列爆炸案的开始!

1979年5月30日,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约翰.哈里斯的研究生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邮包,当他三两下打开邮包时,突然发生了爆炸。不过万幸的是,爆炸只造成了哈里斯轻微的割伤,而这起事件,依旧没能引起警方的重视。1979年11月15日,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在飞行途中,行李舱突然冒出了大量浓烟,在危急情况下,飞机只得紧急着陆。在飞机安全着陆后,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在行李舱中居然藏有一枚邮包炸弹。这包炸弹可不得了,其威力足以把飞机行李舱炸出一个大洞,可直接导致客机空中解体。有惊无吓的是,好在当时邮包炸弹的计时器坏了,这才没有引爆成功。由于这起事件性质非常恶劣,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民众的安全,此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便开始介入,并为此还成立了特别调查组。然而就在FBI全面调查的同时,爆炸案又发生了!

1980年6月10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珀西.伍德在自家厨房被炸弹炸伤,而且伤势很严重。奇怪的是,炸弹是被藏在一本掏空的书中,而就在收到这本书之前,伍德还曾经收到过一封匿名信,信中这样写道:“过两天你将收到一本你非常感兴趣的书”。伍德可是航空公司总裁,他这一受伤,令FBI深感震惊。可在这一时期,FBI对这一案件依然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在伍德这起案件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起爆炸案和之前的邮包炸弹是同一人所为。他们把大学(University)、航空公司(Airline)和炸弹( Bomb)的英文单词组合起来,把这起案子命名为UNABOM,称凶手为“大学航空炸弹客”!

FBI调查过程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这个“炸弹客”在受到FBI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手。1985年12月在加尼福尼亚州,当地一位38岁的电脑商老板休.斯克鲁顿,他走在在商店外的停车场时,突然之间就被炸开,当场死亡。经过FBI调查发现,这个“炸弹客”制造的炸弹威力是越来越大了。为了加快进度调查,特别调查组的人员直接增加到了150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但凶手十分狡猾,他制作炸弹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比如废弃的易拉罐、钉子、树皮、树枝、树皮等等。而且在制作材料上还会刻意保留一些指原有的纹,进而来误导警察的调查方向。所以想通过分析炸弹的组成来找到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多位受害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共同点,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直到1987年2月,美国犹他州再次发生了爆炸案。这一次,同样还是一个电脑商店的老板,他在路过停车场时,被伪装成木头形状的炸弹给炸伤了。不过这一次美国联邦调查局经过调查,破天荒的找到了一位现场目击者。根据后来做的笔录,这名目击者说道:“我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在停车场放下一个奇怪的东西后就迅速离开了,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爆炸”。警方根据这名目击者的描述,绘出了轰动一时的“炸弹客”画像。但当时炸弹客是带着帽子和墨镜,因此很难辨认出他到底是谁,所以这张画像对案件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这起案件之后,炸弹客却神奇的消失了,几年下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相似案件。直到六年后,1993年6月,炸弹客在短短三天之内连续制造了两起爆炸案。一位是加尼福尼亚州的遗传学家,一位是康涅狄格州一所大学的计算机教授,这两人都受到了严重的爆炸伤害。

泰德.卡辛斯基

而此时,距离第一起校园爆炸案已经过去了15年,15年的时间里,FBI发现这个凶手对于木材是似乎有着异常的迷恋。在他自制的炸弹中,最常用的就是树枝、树皮等木料,而且有些受害人的名字也带有“木”这个字,比如之前的被书本炸弹炸伤的珀西.伍德(Percy.Wood)Wood翻译成中文就是“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发现。案件调查迟迟没有进展,美国民众对于联邦调查局越来越怨声载道,而炸弹客也是越来越猖狂。1994年12月,一位广告公司的高管被炸没了; 1995年4月,一位林业协会的主席也被炸没了。而就在1995年4月24日这一天,这名炸弹客居然主动联系媒体,他要求在主流报纸上刊登他长达三万五千字的论文。如果媒体同意发表,他就停止持续17年的连环炸弹案,后来经过考量,为了尽早抓到凶手,当地主流报纸刊登了这篇论文,并将其命名为“炸弹宣言”。

然而这篇文章的发表,其内容在社会上评价可谓褒贬不一,甚至一些人把这名炸弹客当成了“精神领袖”和“偶像”。但所有的这些对于FBI来说,都不是重点。很快FBI发起了炸弹客的高额悬赏通告,呼吁民众积极提供有用线索,而这波操作很快就起到了作用,线索如洪水一样踊跃而来。FBI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接到上千个电话,然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冲着奖金来的,有用的非常之少。

凶手归案

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大卫.卡辛斯基的美国人和他的妻子琳达,两人在看到报纸后,觉得报纸上所写的内容和自己哥哥泰德.卡辛斯基经常发表的理念,非常相似。而且文章中的一些用词和语法和哥哥泰德的风格几乎一致,因此两人怀疑哥哥泰德就是作案炸弹客。而为了谨慎起见,大卫找到了以前他和哥哥的信件,还请了私家侦探。私家侦探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基本可以确定,泰德就是“大学航空炸弹客”的幕后凶手。大卫和自己的母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因为一边是自己的亲兄弟,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转手他们就将所有的线索提供给了FBI,并获得了高额赏金。1996年4月3日,炸弹客泰德在他隐居的小木屋里被抓获。到此为止,美国联邦调查局追寻多年的炸弹客,终于落网了。1996年4月,泰德被以非法运输、制造炸弹、谋杀三项罪名起诉泰德。而之前举报泰德的家人和他们请到律师却认为,泰德患有精神疾病,以此向警方申诉,企图逃脱罪名。

泰德.卡辛斯基被抓获(剧照)

但炸弹客泰德却坚决不认同自己精神方面有问题,顺便还解雇了请的律师。1998年1月22日,泰德为了避免死刑,主动承认了犯罪事实,最终被判处为无期徒刑,不得假释!“炸弹客”泰德从1978年到1995年17年间,一共邮寄或亲自投递了16次包裹,导致3人死亡,26人不同程度的受伤。FBI在追踪泰德的过程中,动用了几百名专家和特工,总共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抓捕了两百多名嫌疑犯,走访了上万名群众,调查了两万多条线索,最终又悬赏了一百万美元,是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花费最多的调查案件。而当这名“大学航空炸弹客”的真实身份被公布之后,引起了美国民众一片哗然,因为这个泰德的人生经历真的太不平凡了。

泰德.卡辛斯基

1942年5月22日,泰德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他本人是第二代波兰的移民,他有一个弟弟,之前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卫.卡辛斯基。兄弟俩人从小就很聪明,1952年,当时正在读五年级的泰德接触了智商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智商高达167,而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才160左右。泰德如此高的智商,注定了他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在中学时期,泰德对数学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更高级的高等数学,15岁时,泰德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1958年泰德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而且进校之初就获得了一大笔奖学金。在大学期间,泰德依然优秀,当时很多同学对他的评价都是“是个天才”!1962年,泰德从哈佛大学得到数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密歇根大学继续深造,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而1967年泰德在博士毕业时,他所发表的论文“边界函数”,直接荣获了密歇根州最佳数学论文奖。但这篇论文让当时学校的老师满头问号,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无奈之下,学校只得邀请了全美顶尖的几位数学教授,一起来研究泰德的这篇论文。结果这些资深教授给出的结论是:“论文太有深度,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后来经过研究,这篇论文全美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年仅25岁的泰德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助理教授,不出意外的话,泰德肯定有一番大作为。可就在任教两年后,泰德毅然辞掉了这个职位。不久后,他搬到了蒙大拿州一处偏远的小山上,过起了几乎原始的隐居生活,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设备,食物也只有靠泰德自己种地或者打猎来获取。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会这样做,本着大好的前途不要,却选择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而且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然而,就是在这间小木屋内,泰德制定并实施了他的终极计划。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念之隔,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从一个高材生变成一个罪犯的呢?他那我们或许可以从他发表的那篇三万五千字的论文中,可窥探一二,他认为工业的发展将和人的发展起冲突,于是在这样的想法下,他将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一作为他的袭击目标。大家对于泰德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看的了?

泰德.卡辛斯基

文/壹刀令

摔碗酒的十大好寓意?

寓意如下:

1、 碗酒起源于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族孩子上战场前的一种豪气酒。表达了一个报效国家、挺身而出的男人的骄傲,也表达了对妻子、孩子、父母的不舍。

2、 摔碗酒的民间传说是在某个时代,土家族的两个头领或兄弟之间发生了世仇。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人决定冰释前嫌,于是一起喝了一碗酒,以示日后友谊和睦。喝完酒后,他们摔碗化干戈为玉帛,这也显示了他们的宽宏大量和英雄气概。

3、 喝酒摔碗最早的起源是战国末期,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杀死了赵国现役军人,赵国实力大减,国家几乎要灭亡。

4、 为了避免赵国的灭亡,秦军攻打燕国,找到壮士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主本是一普通侯爵夫人?

马王堆辛追墓是皇后葬制?提问者是电视剧看多了吧?记得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辛追传奇》,是左小青女士主演的,编剧居然硬是把辛追和汉高祖刘邦扯到了一起,说什么辛追是汉高祖的女人……提问者恐怕也看过吧?提问者是不是还认为辛追是汉文帝刘恒的亲妈呀?人家汉文帝的亲妈薄太后葬在陕西西安的汉南陵,不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

中国古代所有王朝、包括汉朝对于丧葬规制都是有着明确等级规范的,什么等级的人用什么样的丧葬规制。如果使用比自身等级高的丧葬规制,那就是“僭越”!在中国古代,“僭越”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的甚至会丢掉脑袋。长沙马王堆的辛追墓是典型的一条墓道的甲字型大墓,这是汉代列侯等级常见的丧葬规制。从出土的汉代诸侯王及王后墓葬来看,汉代的诸侯王及王后采取土坑竖穴墓葬时通常都是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墓葬。很显然,辛追的甲字型墓连诸侯王王后的规制都没有达到,就更别说是皇后了!从考古勘探的结果来看,汉代的帝陵、后陵一般都是四条墓道,远不是辛追墓可比的。

再说辛追墓中的棺椁——三棺三椁,等级的确非常高!但是,细心的人可能都会发现,这所谓三棺三椁并不是黄肠题凑!目前出土的汉代诸侯王及王后墓葬几乎都采用了黄肠题凑,帝陵、后陵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辛追墓是皇后葬制,黄肠题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辛追墓中并没有出现黄肠题凑。与黄肠题凑意义相近的金缕玉衣,在辛追墓中同样没有发现……由此可见,辛追墓根本不是提问者所说的什么皇后葬制,它就是一座列侯等级的大墓,这与辛追的轪侯夫人的身份是一致的。

但是,辛追墓也的确有它的特别之处,作为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的墓葬规格要明显高于她的丈夫利苍。而这,恰恰就是现在许多艺术作品“灵感”的来源。似乎辛追的确别有身份,于是便有了什么辛追是刘邦的女人,甚至辛追是汉文帝刘恒生母的种种戏说……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辛追比她丈夫利苍活得久!利苍死于高后三年,彼时的汉王朝刚刚经历过秦末的乱世、开元建国不久,百业凋敝、经济实力非常有限。加之利苍只是长沙国丞相,地处偏远之处,根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为自己建造奢华的墓葬。话说回来,其实利苍的墓葬规制也不低了,只不过比他夫人辛追差一些而已。

辛追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彼时的汉王朝经历了高祖、惠帝、高后及文帝几十年的无为而治,经济实力空前提高,而且还造就了中国王朝史上的第一个所谓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十二年,利苍的儿子兼轪侯爵位继承人利豨作为汉王朝的列侯,享受着封地租税的供养。国家经济上来了,封地的租税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有了钱,利豨当然有能力给自己的生母辛追建造奢华的大型墓葬!辛追墓中陪葬那么多精美的陪葬品也就没什么不正常的了。

不过,有钱归有钱,中国古代可不是现在,你有钱,爱怎么炫富就怎么炫富!无论你多有钱,等级制度还是必须遵守的,列侯只能采用列侯的丧葬规制。这就是为什么辛追墓只有一条墓道、没有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的原因所在!使用了那些,利豨是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掉脑袋的!在硬件上做不了文章,那就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了。因此,辛追墓中才出现了那么多精美的随葬品。与此同时,因为汉文帝提倡“薄葬”,严禁列侯使用青铜器和/或金银器陪葬,辛追墓又打起了“擦边球”,选用了许多精美的漆器随葬。按照彼时的手工业生产能力,制作这些漆器的费用,恐怕并不低于青铜器和金银器!

这就是辛追墓为什么会超越她的丈夫轪侯利苍墓的原因所在。但是,无论怎么说,辛追墓都不是什么皇后葬制。无论随葬品多么奢华,从整体形制而言,辛追墓只能是列侯等级,她并没有“僭越”。连诸侯王王后的葬制都达不到,又何来皇后葬制之说?提问者想必是电视剧看多了,把电视剧当成真实历史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