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杜尚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有人说抹去艺术价值,艺术没有了价值,真正的艺术价值是对万物哲理的探索,自然万物生命的寓意是艺术价值的体现”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作家当中哪一个你印象深刻,没有哪位诗人、画家或者作曲家能有十足的把握自称为现代主义的?...

杜尚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请问这艺术价值是什么?

艺术若没有价值,还有意义吗?或者说,还会有那么多人追求艺术吗?应该没有,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都喜欢做有意义的事情,问题来了:有人说抹去艺术价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觉,请问这艺术价值是什么?

抹去艺术价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觉

可以这么认为,并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会有实在价值,值得注意了,是实在价值,有些美的东西,只是纯粹的用来欣赏,无法启迪人的智慧,甚至连陶冶情操都不能,比如,“狐狸精”的美貌,当然了,“美”对于艺术来说,意义又不一样,不过艺术中的美是多样的,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艺术因为美,所以才有了价值,人们在欣赏一幅形美神韵的画作时,会被生动形象的画面人与物深深的感染,这就是艺术的欣赏价值,如果作品表现的不美,那自然就没有欣赏价值了,即便艺术中的美很多样,人们对于抽象之美,依旧很难习惯,

“当抹去艺术价值,作品就失去美的感觉”,很容易理解,艺术没有了价值,就没有美了,这是毫无疑问的,艺术的价值是什么呢?至少不只是欣赏价值,如果只是欣赏价值的话,就不会存在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毕竟,欣赏价值对于艺术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艺术是不断模仿的过程,“美”是最容易被模仿的,

所以,真正的艺术价值是对万物哲理的探索,这也是人类文明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就是将这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哲理简单化,对于好看的皮囊或者抽象不容易欣赏的皮囊,并不是艺术要表达的重点,简言之,自然万物生命的寓意是艺术价值的体现。(自然万物的皮囊都是不一样的)。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作家当中哪一个你印象深刻?

关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很难判断。比如文化史学家彼得·盖伊就讲现代主义的时候说, 没有哪位诗人、画家或者作曲家能有十足的把握自称为现代主义的“唯一创始人”,但夏尔·波德莱尔似乎是这个称号的最合适人选。在现代主义的历史中,他与其他少数精英分子如马塞尔·杜尚或者弗吉尼亚·伍尔夫、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或奥森·韦尔斯一样不可或缺。他的艺术批评独树一帜、发人深省;他的自传体沉思录开诚布公、毫无矫饰;他为法国读者翻译的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影响深远;他的诗歌深沉隐秘,挑战公认的禁忌。这一切的一切,尤其是诗歌,都让他具备了创始人的特质。

现代主义大概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九十年代。在那个时候,几乎全世界的作家们都进入了一种极富创造力切不落窠臼,打破常规的状态。我们会想到这个时期的很多作家,易卜生、惠特曼、萧伯纳、王尔德之类的,简单说,现代主义时期,作家们发现他们首要的义务就是对文学本身负责。统治阶级对现代主义作家们的态度从未宽松过。而现代主义作家们所做的绝不是对政府俯首帖耳,而是随心而为。

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上,1922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艾略特的《荒原》,叶芝的诗歌获得诺贝尔,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虽然出版于1925年,但构思和背景都完成于1922年。

让我们以《荒原》为例做个现代主义的简单分析。艾略特之所以创作这首诗,是为了阐释他于数月前完成的散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在此文中,艾略特将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整饬一个破碎的文化。他用一个醒目的比喻告诉世人,这个问题绝非将落叶重新粘上枝头那样简单。我们必须找到某些新的,现代的生存模式,将过去(传统)馈赠给我们的材料毁掉继而重组,以改变他们现有的样子。这就是现代主义一大特点,它所有的素材来源于文学主流之外,那些实验性的小众的杂志将《荒原》《尤利西斯》的部分内容推介给了大众。

大家是怎么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的?

只要说到“中国当代艺术”这几个字,估计就会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很无奈的摇头耸肩,这到底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那百分之八十的人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当代艺术并不怎么样,没什么值得羡慕的、显耀的”,

关于艺术的发展史就不多做解释了,总之时间很久远了,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古以来中国艺术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这包括了书法、绘画、音乐等等艺术,估计大家都听过,中国书法“笔墨”二字值得研究几十年才能搞清楚,中国画的“似与不似”这四个字又是奥妙深刻啊,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书法《兰亭序》影响至今,这是什么概念,然而却有人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怎么样,我简直无语,还有去看看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作是名副其实的“以书法入画”真正的是“书画同源”当然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艺术的“过去式”了,

在当代艺术中唯独还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其作品不管是从题名还是画风都有着浓重的时代背景及烙印,罗中立是真正的领悟了绘画艺术“写生”二字的精髓,至于他是怎么“写生”的,说来话长,这是艺术家对艺术的认知,要明白艺术的审美要比艺术的技巧还要重要,

总而言之,当代艺术一味的在追求创新,而且要命的是在追求“技巧上的创新”,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都是注重“笔法”,而“笔法”是千年不变的,可偏偏在当代就发生变化了,绘画与书法都属于“线条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却又在创新“线条”了,就好比把一个人的血管都改变了,那还有什么“精气神”可言呢?艺术更是如此,讲究“精气神”。

模特是画家成功的一半吗?

模特是画家 成功的一半吗?

此问题本身就是很不严谨的一种提问,这是当下以西方写生写实教学体系下的一种练习或创作方式。首先要看在若是在写生练习课程中选择的模特,这模特既可以是静物,也可以是石块房屋或风景。即便是提问者心中所想象的是人体模特但对于模特在绘画练习中说提炼的是人物形象的色彩、体积、空间、质感、构图、节奏等绘画元素的一种方便的训练。

西方传统绘画作品的写生写实常常强调的再现对象。因此在创作中常常会用到模特,在这中情况就是需要对模特的形象进行选择,尽可能的选择符合创作目的要求的模特,有点类似于拍摄电影选择好的演员一样。但是在静态的绘画中,对于画面的整体效果经营如果只是在模特肖像上的再现,这中古典绘画也就主要类似于记录历史的照片一样。

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对模特的要求本身并不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因此从这角度讲模特的范畴是很大的,类似于中国传统国画中的师“造化”自然物像用于训练学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大自然这里可以泛指在这转化过程中只是作为参考的对象化模特,而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取舍是却是艺术的主要载体。

画家是否成功可依赖的因素太多了,天时、地利、人和、机遇、等待,并且绘画本身也具有广泛的多样性,从这角度讲,“模特是画家成功的一半吗?”的提问就有多种回复了,类似八面出锋漏洞满满。

博伊斯提出的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该怎么理解?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博伊斯的著名理论。这个观点刚一听可能有点让人觉得一头雾水,或者有点过于左倾。

但其实我们只要结合博伊斯的作品,就能更深的感受到“人人都是艺术家”指的到底是什么。

博伊斯的作品以行为艺术和装置为主,作品的取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创作技巧也称不上有多复杂,然而正是这些简简单单的元素往往就能一瞬间震撼观众的视觉和心灵。

这个在博伊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油脂椅子》,用动物油脂堆积而成,倚靠在一张普普通通的木头椅子上。这件作品创作于1964年,当年它的横空出世几乎与杜尚的小便池装置《泉》在艺术界掀起的风波同样。

博伊斯《油脂椅子》

油脂同时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的媒材(再比如后来的蜂蜜、动物身体),“油脂象征着死亡与再生,以及怜悯的可能”。油脂虽无活力,但可以转换成无穷的能量;椅子是躯体或人的隐喻。

还有另一件作品《如何向一只兔子解释绘画》,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画廊里,博伊斯把反锁在房间,头上涂满蜂蜜并粘上金箔,抱着一只死了的野兔,来回踱步,喃喃自语,所有人只能通过窗户观察他的行动。

三个小时过去,门被打开,观众涌入房间,博伊斯却抱着兔子背对观众坐下,一言不发。通过作品,博伊斯告诉人们“死掉的兔子也比固执的人类更有艺术感受力”。不仅作品够“疯狂”,言辞也更加惊人。(其实哪怕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作品也生动的阐述了艺术圈的一些现象)

博伊斯《如何向一只兔子解释绘画》

博伊斯《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

卡塞尔文献展是艺术圈五年一次的最重要的全球大展之一,《给卡塞尔的7000棵橡树》也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博伊斯在卡塞尔种植7000橡树,并在树旁安放一座花岗石砖,之后他广泛发动市民出资来参与这项活动,每棵树500马克,申请人将会获得一张捐款证明和一张由博伊斯签发的植树证书。

波伊斯在开幕式上栽下了第一棵橡树,希望在5年后的下一届卡塞尔文献展上种下最后一棵。现在的卡塞尔市,几乎随处可见树木,这些树木成为了生长着的一个个社会雕塑。

这个作品里博伊斯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以及每个个体必须身体力行。

就像他说的:我们需要社会艺术的精神性泥土,通过它,让所有的人变成创造者,能够掌握世界。(人人都是艺术家)

博伊斯《被包裹的钢琴和鲜红十字》

约瑟夫·博伊斯与安迪·沃霍尔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其实在今天的我们当中已经实现了。

艺术不再是束之高阁,只能在画廊、美术馆被保护,围起来欣赏的对象,而是对日常生活的介入与思考。艺术不只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每个人,每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以充满生命力的态度独立思考,拥有自由自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都是艺术家。

自由,等于创作,等于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创作的表現,创作也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可感形式。

西方绘画艺术的开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想要了解真实的绘画艺术的开端其实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因为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长河里,我们现在能留下来被我们看到的图像也许微乎其微。历史的真相与我们了解的真相之间总是会存在差异,但是就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资料来看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些例子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西方绘画的史实。

19世纪在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约在公元前15000-10000年前的一些动物图案。但是我们能不能认为这就是绘画的源头呢?以后我们还能不能有新的考古发现比这个更古老呢?更重要的是也许画下这些图案的远古人根本也没把这种行为当成是绘画,他们也许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在洞穴的墙壁上留下这些图案。

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的故事中》说在大约5000年前的古埃及艺术与我们现在的艺术之间存在一种直接联系的传统。通过对各时期的各地域艺术之间的对比我们现在可以普遍认为说西方绘画艺术可以从古埃及的绘画开始说起。

但是同样的,在古埃及绘画的目的也与现在我们所说的绘画艺术有所不同。他们之所以绘制图案是基于保留肖像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永生,与他们制作木乃伊是同样的目的。所以我认为,虽然去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来确立这就是西方绘画艺术的开端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对艺术的理解与过去的艺术做对比的话。我可以做出一个比较主观粗略的时间——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陶器上,我们发现了一些制作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有画面的构图,还有一些装饰的花纹图案。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雅典城,绘制花瓶已经成为重要的行业。我们可以认为说已经比较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家,艺术的功能也开始有了体现。所以我主观的认为古希腊时期可以比较接近我理解的,你问题中的“西方绘画艺术的开端”吧。

以我的学识去讨论一个如此专业的问题,确实是能力不够的。但是根据自己的学识发表意见,相互讨论、发现错误然后日益精进不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么?所以斗胆发表一点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出。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