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什代表作品,为什么哈利波特这么有钱却不给罗恩换根魔法杖?
魔杖堪称巫师的第二生命,对巫师来说,魔杖是至关重要的。身为死党,哈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却不帮罗恩换一根魔杖,主要还在于哈利十分顾及罗恩的自尊心。
罗恩跟哈利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罗恩本身强烈的自尊心下,他不允许也不会接受朋友施舍般的赠予。哈利本人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罗恩本人不提出希望得到魔杖的情况下,他也没有主动赠予罗恩一根魔杖。
或许有人会觉得罗恩能够坦然吃哈利分享的零食,为何就不能接受对方赠予魔杖呢?其实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因为朋友之间,在一起吃个饭,你请我,我请你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堆糖果也不过是11西可7纳特(34.77元)。但魔杖的价格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哈利的魔杖售价7加隆(368.06元)。90年代三百多块钱是一笔不小的钱了,按罗恩这样家境不怎么好的小学生的处境,怎么好意思张口向好哥们儿借这么一大笔钱呢。
注:西方的孩子在经济上是比较独立的。他们跟父母要钱时,一般都会以做家务来挣自己的零用钱,更不必说直接问朋友要钱买贵重物品了。
从哈利的角度来说,12岁的哈利情商修为还不够高。他或许能察觉到罗恩的自尊心和敏感程度,有鉴于此,他从不主动提出替他买魔杖,但此时的哈利终究没有火焰杯篇中15岁时的情商高。在看魁地奇世界杯比赛前,他买了高价的全景望远镜赠给罗恩,罗恩手足无措的不知如何是好时,哈利笑骂说这望远镜是提前给的圣诞礼物,而且是十年份的,于是罗恩接受了哈利的好意,收下了昂贵的礼物。
两年后的哈利情商确实够高,将昂贵的物品定性为提前给的圣诞礼物,而且还开个玩笑说是十年份的。他的做法既将昂贵的礼物赠给了罗恩,同时也顾及到了罗恩的面子。罗恩感动之余,也就势接受了哈利的好意。
朋友之间的交往在乎平等,一味的赠予或者接受都会使友谊变质。哈利和罗恩本质上都是聪明人,同时他们也都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所以他们才十分默契地保证经济上的分离,以及其他一些友情上的界限之处。
开最大的脑洞,品最有趣的故事。我是灵冲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行为是否合理?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想先从菲利普·达弗朗什夫妇各自的性格看待这件事。达弗朗什太太显然是个性格比较暴烈的妇人,为一家人的拮据生活深感不满,即便没有直说也是非常明显地抱怨丈夫无能。而菲利普·达弗朗什本人似乎只是个普通的办公室职员,下班很晚收入也不高,养活两个大人三个孩子肯定比较艰难。面对太太的抱怨,菲利普无言以对,只有垂头丧气地听着,那副可怜样连他的儿子都报以同情。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妻管严,自己懦弱无能,只能被强势的老婆任意驱使。达弗朗什家因为没钱烦心事很多,两个女儿在那个年代一直没嫁人,这里面恐怕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丰厚的嫁妆。在欧美描述18-19世纪的社会风俗小说中,只要有钱,丑陋的寡妇也有一大堆追求者;家境贫困的姑娘,美若天仙也是乏人问津。节衣缩食的日子对达弗朗什太太的脾气只是火上浇油,但是她的小叔子于勒如果没有侵吞她丈夫理应能得到的遗产,那么两个女儿可能早早就嫁人了,一家人也不至于舍不得买这也舍不得买那。所以克拉莉丝·达弗朗什太太确实有十足的理由憎恨小叔子于勒。至于菲利普本人,如果弟弟于勒没有败掉家产,他自己肯定会在太太跟前有面子,不至于总是被太太数落没钱。因为弟弟的过失牵连到自己和女儿,菲利普心里肯定对于勒也有很大的抱怨。正在观看船只,期盼“富有”的于勒回家的达弗朗什夫妇人们最怕的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勒既然写下那封给了全家人翻身带来希望的福音书,没有其他门路致富的达弗朗什夫妇把宝全压在于勒身上了。就菲利普甚至都为利用于勒的钱购置别墅,以及依靠“福音书”拴住女婿这些事情看,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在也一样),金钱的力量有多么巨大。在我看过的法国作家(不限于法国)的名著中,几乎都详尽描述了金钱对当时的人们心灵腐蚀到何种地步。像于勒·达弗朗什这种没有花花公子命却有花花公子病的败家子,在境况不宽裕的达弗朗什家遭到全民唾弃是理所当然的,放在现在也一样。但是要说明的一点是,于勒对自己的哥哥还是抱有不含金钱杂质的兄弟之情的,否则他也不会良心发现一般在去美洲淘金之前写下那样一番感人的话要赔偿哥哥的经济损失。只不过于勒吹的牛有点大了,或者说他受到当时社会上浮夸的淘金热感染,以为去了美洲就能发大财。他许下宏愿,发了财就会给哥哥一大笔钱,这说明即便他曾是个败家子,但是现在他已经愿意改过,重新挽回自己在亲戚们眼中的形象了。但是对于后来大跌眼镜(尤其是这个希望在十年间水涨船高的情况下)的兄嫂来说,盛怒以及极度的失望之下,已经不可能还有心思去考虑于勒是遭遇了什么困境才落到这步田地的。种瓜得瓜,于勒早年如果是个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哪怕是没什么钱,他的嫂子对他的态度恐怕也不会这么恶劣。只是于勒早年给他嫂子的印象实在是太坏,后来是看在钱的面子上才来了个大转弯。等钱没有了,谁的面子都不看了,嫂子自然恢复从前的嘴脸,而且还会因为剧烈失望变本加厉地憎恶小叔子,这个态度的变化是水到渠成,板上钉钉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人寻——古今中外皆通用。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有钱的于勒是个有良心的好人,没有钱的于勒就是个流氓加恶棍了。这种嫌贫爱富的现象由于太普遍,几乎成了人人拥护的真理。人们像躲着瘟神一样躲着自己的穷亲戚(尤其是因为好吃懒做受穷而非遭遇意外受穷的亲戚),用达弗朗什太太的话就是“别让这小子又缠上咱们”。于勒则是“好吃懒做”与“遭遇意外破产”全都站了的极品瘟神。“二奶奶!您家那个乡下穷亲戚又来给您道福了!”达弗朗什夫妇可不是阔绰的贾府高门,自己尚且捉襟见肘,要是再被蝗虫般更穷的亲戚啃上,那可是要命的。假如落魄的于勒找上门,别墅梦落空还是小事,小女儿的婚事恐怕就要泡汤了,这才是飞来横祸。于勒的钱成了泡影,早晚这会被女婿知道,等那时候达弗朗什夫妇可怎么跟为了钱才娶他们女儿的女婿说呀?怪不得回家途中达弗朗什太太一肚子心事愁得不得了。不过达弗朗什夫妇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因为船长明白告诉菲利普,于勒因为欠着亲戚的钱而不愿意找亲戚求助,看来于勒不管怎么落魄,还是拉不下脸来找哥哥的(刘姥姥:我实在没法了,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了,带着板儿找凤奶奶讨施舍吧)。达弗朗什夫妇怕于勒认出他们,故意远离并换了艘船回家。主人公约瑟夫还想偷偷看叔叔一眼,却发现于勒已经不见了,于是他推测是没有买牡蛎的顾客了,所以叔叔回舱底了。但这时候我突发奇想,于勒会不会已经认出哥哥一家,所以才躲进舱底呢?这是有可能的,因为相对于变化很大的于勒,达弗朗什夫妇被于勒认出来的可能性要大多了。孩子们十年间变化大,于勒有可能认不出侄子侄女,但是认出兄嫂则容易得多。他甚至可能比菲利普更早认出对方,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形象与从前大相径庭,哥哥可能没认出来自己。达弗朗什夫妇躲着于勒,于勒极有可能也在暗暗躲着兄嫂,所以在送完吃牡蛎的最后几个顾客后,他赶紧溜进舱底。间接证据就是即便没有生意,于勒这个摊主也应该在原地等生意来,毕竟还不是天黑的时候,等上一等,其他顾客可能就会来买牡蛎了。可是于勒没有继续等生意,而是急匆匆在不该下班的时候收摊儿了。他躲着兄嫂足以证明他知道自己这幅落魄的样子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尤其是兄嫂还眼巴巴等着他还钱的时候。而这种待遇在于勒看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所以他只能躲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人寻——这连于勒自己也是认可的。至于语文课本的套话,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啦,金钱蒙蔽亲情啦,万恶的旧社会啦……都是扯犊子呢。现在我们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呀,同时还会继续资本主义下去。地球资源就那么少,粥少僧多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加剧。嫌贫爱富这个几千年不变的人类老传统,还会继续发扬光大甚至变本加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