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作代表作品,萧红作品适合小学生吗?
适合。萧红是东北大地的女儿。鲁迅对萧军的评价也适用于萧红:"作者的心血和失去了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这样的和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人民永远保持血肉联系的精神传统,对于今天的儿童、青少年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萧红写的书?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
《生死场》
《马伯乐》
《小城三月》
《牛车上》
短篇小说
《三个无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
散文作品
《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在东京》
《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
《饿》
《回忆鲁迅先生》
《桥》
在萧红的作品中是怎样表现生与死这个永恒话题的?
生与死是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更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每个对生命有所思考的作家都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向人们阐释自己对生与死的理解,萧红也不例外。
在萧红的多部作品中都讲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死亡:衰老、疾病、意外、自杀、瘟疫、难产……使得萧红的作品处处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她的成名作《生死场》更是直接以生死命名,将其对生死命题的思考与讨论贯穿于整个创作之中。
在《生死场》中,萧红为我们揭示了底层人民卑微的生存境况和死亡的苦难。在这片封闭、落后、贫困的土地上,人们像动物一样机械的活着,麻木、愚昧、死气沉沉。他们毫无生命意识,活着就是为了穿衣吃饭,死了就死了,呈现一种虽生犹死的状态。人们漠视死亡,生存的艰难困苦让他们觉得人的生命甚至不如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畜重要,正如胡风所说的,这里的人们“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枯燥乏味的生与浑浑噩噩的死并存,“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萧红笔下的生与死是悲凉而无奈的,人们视生命如同草芥一般轻贱。《生死场》中王婆的孩子从草堆上掉下来摔死了,身为母亲的她竟连一滴眼泪都没有落下,只是因为看到了丰收的麦田。在这里,王婆可以说是已经丧失了母性,甚至是人性,“人不如物”的生存状态让人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痛心,不得不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贫困苦难的生活所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麻木。
像这样的描述作品里还有很多,《呼河兰传》中老胡家的儿子因为无意中踩死了一只小鸡,就被母亲打了三天三夜。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稍有不如意就拿小团圆媳妇出气,也只是因为“打猫,怕猫丢了,打狗,怕狗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而打小团圆媳妇却是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在他们看来,“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生活的苦难以及物质上的匮乏已经扭曲了人的灵魂,使他们心硬如铁,和动物一样麻木的生存,向死而生。
萧红所描绘的死亡场景是赤裸裸、血淋淋的,触目惊心。《王阿嫂的死》中,作者在写到王阿嫂因难产而死的情景时这样说道,“王阿嫂的眼睛像一个大块的亮珠,虽然闪光而不能活动。她的嘴张得怕人,像猿猴一样,牙齿拼命地向外突出。”人类的生殖本应承载着新生命即将到来的喜悦,而在萧红的作品中呈现的却是一种苦难,让人读来倍感恐惧、压抑和痛苦,这当然与萧红自己惨痛的生育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生死场》中,萧红更是将女性的生育之苦推向顶峰,在作品中直接将女性生产之日定义为“刑罚的日子”,甚至将女性的生育等同动物的繁殖,对她们的生与死进行了令人战栗的描述。五姑姑的姐姐是大户人家的媳妇,但在生产时依然没有得到任何优待。在她因难产而在生死之间挣扎时,她的男人却像个酒疯子一样让她去拿他的靴子,在没有得到回应后,竟拿起长烟袋投向正在死亡线上徘徊的妻子,甚至将一盆冷水向她泼去。
生产的痛苦和男人的虐待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难以承受,“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身边若有毒药,她将吞下去。”尽管经历了痛不欲生的生育过程,却依然没能保住孩子,孩子刚生下来就死了。这让生产的女子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折磨都成了徒劳,没有任何意义,真真正正成了一场“刑罚”。
在萧红的作品中,会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生的艰难、死的凄凉,人们对生存的强烈渴望、麻木索求,对死亡的冷眼旁观、无动于衷,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动物性的而非人性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大多是虽生犹死,向死而生。他们处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死循环当中,“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很多时候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相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序列如何排?
中国🇨🇳文坛作家排序
中国现代六大家
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将民国时期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通称为“鲁、郭、茅、巴、老、曹”。
中文名
中国现代六大家
主要人物
鲁迅、郭沫若、茅盾
主要人物
巴金、老舍、曹禺
时间
中华民国
文学六大家
鲁、郭、茅、巴、老、曹
鲁迅
鲁迅擅长短篇、散文。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他的《狂人日记》,散文诗集《野草》,充满了意象、矛盾、自省,得见其思想之深邃,灵魂之痛苦,为不可超越之颠峰。
郭沫若
郭沫若擅长诗歌、戏剧。代表作《星空》《女神》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感染力极强,是现代文学诗歌之冠。后期有一部历史剧《屈原》,感情极其充沛。可惜年轻的激情消散以后,便走了政治路线。
茅盾
茅盾擅长长篇,代表作《子夜》,从各个方面详实精细的刻画了旧社会的上海,,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没落,无产阶级正在兴起并是真正的希望之主题。该小说在现代文学范畴中是高水准。
巴金
巴金擅长长篇,代表作《家》《春》《秋》,作品饱含热情,人物刻画细致,可读性很强,主要描写面在于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革命青年。后期有杂文集《随想录》。
老舍
老舍擅长中长篇、戏剧,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月牙儿》、戏剧《茶馆》。此人是老北京人,京派代表作家。作品中带有浓郁的京味,具有幽默感。主要写北京市民在旧社会的挣扎和反抗,其中以《茶馆》尤为鲜明和深刻,是现代文学戏剧中的扛鼎之作。
老舍
曹禺
曹禺擅长戏剧。二十多岁的写《雷雨》使他名动天下。他的戏剧主题深刻鲜明,人物栩栩如生。戏剧中善于制造矛盾,从而揭露人性,给人很强的震撼感觉。 此人作品虽少,但每一部都是经典。
萧红小说创作?
萧红的小说创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她1911年出生于哈尔滨的地主家庭。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萧红的作品童年?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描写作者童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