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汉隶的代表作品有

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张迁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峻抒凌厉这类汉碑有《张迁碑》、《鲜于璜碑》、《建安六年残碑》、《衡方碑》、《张寿碑》、《耿勋碑》、《刘熊碑》等。...

汉隶的代表作品有,汉碑哪个艺术性最高?

汉碑(音hàn bēi)即 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张迁碑》﹑《乙瑛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汉碑的形制,可分为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碑座称“趺”,为长方形:有龟趺、方趺等。碑身则为长方形竖石,正面谓“阳”,刊刻碑文;碑的反面谓“阴”,刻题名;碑的左右两面谓“侧”,也用以刻写题名。碑首称“额”,用以刊刻标题,有半圆形,圭形和方形三种类型,四周多刻有螭龙、蟠螭雕饰。此外,“首多有穿,穿之外或有晕者,乃墓碑施鹿虚之遗制。”汉末魏晋以后,穿晕逐渐消失。

根据汉碑的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以下三类:

方拙朴茂,峻抒凌厉

这类汉碑有《张迁碑》、《鲜于璜碑》、《建安六年残碑》、《衡方碑》、《张寿碑》、《耿勋碑》、《刘熊碑》等。这派汉碑在图式上尚保持着早期汉隶朴拙博大的气象和自然意味,是最能体现汉碑雄强一路的作品,它们没有同期大多汉碑所表现出的精丽典雅、八分披拂的装饰意味,笔法方拙简真,尤见刀意。从隶变渊源来看,这类碑刻受简帛书法的影响极少,而是直接从西汉石刻嬗变而来,所不同的是,西汉石刻由于未脱篆意,线条追求圆厚,而这类作品则以刀掩笔,呈现出方拙峻厉的意态。这类碑刻以《张迁碑》为代表。由于在笔法方面与同期汉碑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后世对其笔法往往大加诋詈: “其字颇精,惜摹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清万经语)所谓“全无笔法”是指《张迁碑》不合汉碑蚕头雁尾,左规右矩之旨。事实上,《张迁碑》笔法在隶变趋于终结的东汉晚期出现,已具有楷隶之变的超前意义,其用笔开魏晋风气,是楷化的滥觞。康有为认为:“《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由此,以《张迁碑》为代表的方笔派汉碑在书史上不仅具有风格类型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书体变革意义。

典雅凝整,法度森严

这一类汉碑根据笔法可分为二类:A:肃括内劲: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华山庙碑》、《娄寿碑》、《张景碑》、《建宁残碑》、《朝侯小子残碑》、《李孟初神碑》等。这类作品皆为典型的庙堂正体,因此,刻写具精,八分披拂,装饰意味极浓。由于这类作品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因而,其审美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对早期汉隶庶民化倾向的遵循,将简帛书法的“逸笔草草”做了有效的限制,而使其呈现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在笔法上,这类碑刻在充分吸取汉简笔法的飘逸灵动的基础上,又加以刀法的融摄,从而使线条呈现出刀笔结合所特有的遒劲肃括、内敛潇落的颜致;B:灵动飘逸:这类碑刻有《孔宙碑》、《尹宙碑》、《韩仁铭》、《仓颉庙碑》、《孔彪碑》、《曹全碑》,这一类碑刻纵逸飞动、笔势开张,左右分驰,极尽其势,“虽规短整齐,一笔不苟,而姿媚却自横溢,此类汉碑直接由简帛书法演化而来,在笔法上充分吸取了汉简的灵动韵致,刀不掩笔,注重笔墨书写意味的传达,这是《孔宙碑》、《仓颉庙》碑,与《礼器碑》、《史晨碑》最大的不同点。因为庙堂正体,一为典重萧括,一为飘逸灵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二类碑刻对刀笔的不同倚重所致。

奇古浑朴,诡谲多变

这类碑刻有《夏承碑》、《礼三公山碑》、《鲁峻碑》。此派汉碑气格高古,带篆籀遗意,隶变程度不高,具有强烈的复古{顷向。与一般汉碑在书体,笔法方面差别很大。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夏承碑》云:“其字肃中带篆及八分。洪承相为奇怪,真奇怪也。有疑其伪者,然笔致有一股英豪之气,决非后人所能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高浑”,并云:“然有芝英、龙凤之势,盖以为中郎书也。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近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中非中郎·书也。”在笔法上,这类碑刻崇尚圆笔,极意波发,“凡勒笔、磔笔、擢笔,挑起处极丰肥。”(清万经语)《鲁峻碑》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杨守敬《平碑记》云:“丰腴雄伟,唐明皇、黍季海亦从此出,而肥浓太甚,无此气颧也。”这类碑刻由于追篆籀笔意,存有明显的复古倾向,因而在汉碑中处于非主流地位,影响很小,存数也不多。不过,此类碑刻对唐代隶书及北朝中后期摩崖经体书法却产生较大影响。

汉碑由庶民化的-早期汉隶演变而来,因而,作为庙堂正体的汉碑虽然出于文化功用目的而不得不对其所自出的早期汉隶——简帛、孽崖书法进行图式修正,但它却无法从整体上消除掉早期汉隶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感,整体性力量和气势,由此,简帛、摩崖书法基于审美自由的生命原初力在很大程度仍然支配、影响着汉碑的风格生成,这也是构成汉碑千姿百态,风格类型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史因。

隶书的代表作品是哪个碑?

谢谢!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隶书的代表作品是《汉史晨前后碑》

《汉史晨前后碑》的书法是成熟的汉代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史晨碑建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正是东汉王朝趋于崩溃时期。

碑文是鲁相史晨,报告他在到任后,对尊孔,祭孔庙的情况。又叫《史晨奏铭》。

我拍《汉史晨前后碑》拓本部分

碑文记述了祀孔和尊孔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想镇压农民起义,但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猛烈攻击下,没能挽救覆灭的命运。

碑文刻工很精细,体现出了笔画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可以看出书写时的用笔痕迹。

碑文以正刻,阴刻分为前后。

正刻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

阴刻为《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碑在山东曲阜庙。

清代书法家方朔评说,“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淘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清末民初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说,“若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不可及,此种是也。”

结语:

《汉史晨前后碑》是隶书的代表作品,是专家学者推荐的、书法入门的最好的范本。

汉魏书法代表作品?

汉朝和魏晋书法代表作有很多,像汉隶有张迁碑,史晨碑,华山庙堂记,曹全碑等等,魏晋书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魏碑像随长隆四杯,像龙门20瓶都是绝佳的代表作,在行书方面,主要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献之的中秋帖等等,都是绝佳的作品,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乙瑛碑的正确看法?

《乙瑛碑》是刻于东汉永兴元年(153)的一方碑刻,乙瑛碑》为方首碑,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碑文18行,每行40字,记录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来执掌礼器庙祀之事,属于纪事性的祠庙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绝碑”。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气韵盎然,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历来很多隶书大家都会从《乙瑛碑》中汲取营养,是深受欢迎的汉隶代表作品。

各位老师有什么好建议?

对于学习隶书,以下四点意见供参考:

一、精选碑帖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可以说代表了隶书最高水平。因此,学习隶书,历来以汉隶为首选。

汉隶比较有代表性的碑帖有曹全碑、乙英碑、礼器碑、张迁碑等,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可根据个人兴趣喜好,选定一帖,勤读多临,假以时日,必见成效。

受原碑风化损毁等影响,碑帖中可能存在缺字、或字迹不清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可参考历代隶书名家的临本墨迹,作为重要参考和补充。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林散之的《礼器碑》《乙英碑》《张迁碑》临本,大康与其弟康雍的《汉隶七种选临》,龚望临写的《石门颂》等。

二、把握用笔与结构学习隶书,首先要掌握隶书的用笔,也就是基本重画的书写,特别是最具隶书书体特征的波横“蚕头燕尾”的写法、各种捺的写法。各种隶书教程、技法指导之类的书籍都有介绍。

其次,就是隶书的结构,又称“结字”。隶书结构,总体上取横势,扁平。不过,也有以纵长取胜的,比如《景君碑》等,以结字上可适当灵活,不宜拘泥一端。

三、注重借鉴交流书法,也是一门需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艺术,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和毅力。但是,在下足死功夫的同时,也要灵活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借鉴、交流。

平时多与隶书爱好者交往,共同切磋,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找身边的隶书名家拜师学艺。书法这种艺术也是非常讲究师承的,遇到一位德艺双馨的良师,会让你少走不少弯路的。

这方面,要注意充分运用好网络资源。现在书法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不少,或设有隶书板块专栏,或专注于隶书,平时要多留心、多浏览。

而且,今日头条等自媒体上,也有不少的书法圈子、专栏可积极参与其中,开阔视野,学习借鉴。

自媒体上好多隶书教学的小视频,单就某一个字的写法进行示范展示,用笔、结构讲解演示都很到位,今日头条上活跃着悠然书法、晋公子等一批隶书课程创作者,都可谓是网络上的良师。

而且,这类视频作品多呈系列化、课程化,对于隶书初学者是很有帮助的,学起来也很方便,只要手机在手,随时随地可以浏览,建议多加关注、及时收藏。

四、临创结合学习隶书过程中,特别有了一定基础后,在临帖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单调枯燥的感受。这时,可以大胆尝试一下作品创作的尝试,作为调节,增加习书的乐趣,培养习书的自信。

这方面,可从简单的二字祝福语(励志语)、四字成语、五言绝句开始,循序渐进,小试牛刀。

在尝试创作过程中,遇到不会写的字、把握不准的字、始终写得不太满意的字,可以通过查阅碑帖、专门的隶书字典、手机APP软件,进行各个攻破,增强临习的针对性。

总之,学习隶书,既要踏下心来,钻得进去,又要能够跳得出来。既要下死功夫,又不能一味死学,做到勤于临帖,善于思考,勇于尝试。

以上是个人学习隶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愿与各位同好分享。不妥之处,也欢迎各位师友指正为盼。

现在改学隶书曹全碑可以的吗?

学欧楷书法一年了,不知道你学得怎么样了,也没见你贴上来一张习作啥的,叫人给你点评,怎么点评呢?既然如此,我就只能提两点建议也好做个像样的回答。

1、暂停楷书学习

一年的欧楷学习,最起码我估计你已经掌握了楷书结体的规律、楷书笔法特点,以及楷书笔意的一点点初步知识,之所以改弦更张,想必是楷书已经遇到了书法瓶颈,难有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倒是的确可以试试练习别的书体,比如曹全碑隶书字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搁置一段时间楷书,当然最终目的不是放弃欧楷,还是要更好地回到楷书学习中去的,好比是为了出拳更有力量,先缩回拳头再说。

2、永久放弃楷书,真正开始隶书学习

如果题主是铁了心了,坚决不再练习楷书了,要向隶书发起进攻了,完全可以!有了欧体楷书的书法基础,学隶书很容易上手,要知道中国书法虽然源远流长,但互相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绝不是孤立的。比如,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隶书仅看笔画来说,的确要比欧楷简单易学,但隶书难就难在古意、朴拙之气,稍有不慎,就会练成印刷体隶书了。

我的建议就这么多,因为不了解题主现在的楷书水平,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希望题主满意。临帖不止,笔耕不辍,虽然只是两句车轱辘话,但确实是要付出的基本代价!顺祝题主愉快!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大家点评一二!谢谢!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