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的代表作品,列尼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创作了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1863—1869)。
《战争与和平》的构思同作家对俄国历史命运的思考有关。小说反映的是从1805年至1820年间贵族革命家开始建立地下组织的整整一个历史年代,主要内容是写1805年和1812年俄国在国外和本土同拿破仑法国之间的几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生活。作品中有不少历史人物出场,也有更多的虚构人物。作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东西两个大国全力投入的巨大而惨烈的战争场面,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的许多特点。全书的重点是歌颂1812年战争中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祖国存亡的危急时刻,不仅是官兵和游击队员,就连普通百姓也都行动起来共同抗敌。商人烧毁了自己的店铺,农民烧掉饲草,为的是不留给法国人。托尔斯泰写道:“对俄国人民不可能有这样的问题:在莫斯科法国人的统治是好还是坏。受法国人统治是不可能的,这是最坏不过的事情。”作家真实地反映出,人民战争的巨棒对于消灭敌军起了巨大的作用。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被写成一个善于理解人民、体现人民意志的英明统帅。他朴实无华,厌恶虚假和形式主义,非常理解士兵的心理,对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他在最危急的时刻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拯救了国家。
12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史诗?
俄国中古时期最着名的英雄史诗是成书于12世纪末的《伊戈尔远征记》。
到18世纪末才发现一个16世纪的抄本。全诗由序诗、主要部分和结尾组成,是一部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作品。史诗以1185年罗斯王公伊戈尔远征波洛夫人遭到失败的史实为依据,通过这次悲剧性远征的具体描写和对失败原因的阐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马卡连科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安·谢·马卡连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也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马卡连柯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由于健康原因,1935 年7 月马卡连柯离开教育第一线,任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公社管理局副局长。1937 年他迁到莫斯科,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并经常去教师和广大群众中讲演。
1939 年他荣获劳动红旗勋章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哪国作家?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等。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激烈程度和他思想的困惑程度成正比。在对小说时序的处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采取一种非时序的叙述方式。由于他偏爱选择矛盾冲突最为激烈、可怕、极端的事件作为小说的题材,热衷于表现人在危机时刻的心理,所以作品的整体节奏极不稳定。
俄罗斯十部顶级狙击电影?
no.1:《通缉令》,《通缉令》的导演是来自俄罗斯的贝克曼贝托夫,他就靠这手犀利、花样翻新的视觉特效征服了好莱坞。这也是天下影迷的福气,好莱坞那些千篇一律的狂轰乱炸的视觉特效,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的补充了。
NO.2:《美国狙击手》,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拍摄的很棒。慢慢的讲述,不必刻意渲染战争的惨烈,只是近距离跟随士兵的日常生活。这部《美国狙击手》,浓浓的美式主旋律味道,让很多人都呛了一个跟头,在还没看电影之前就站在了一个审慎怀疑甚至对立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窥探人性的小窗口上,又蒙上了一层毛玻璃。
NO.3:《狙击生死线》,这片子适合在电影院里看,视觉效果不错,能够吸引住你的视线。剧本方面稍微有点欠缺,或者说薄弱,这是好莱坞电影的通病。男主角的枪法准的吓人,演员挑的很合适,要身材有身材,要相貌有相貌,很硬朗强悍的感觉。可以说,他的出色发挥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NO.4:《狙击电话亭》,编剧的功力高深得难以预测。压制科林·法瑞尔的除了死亡的恐惧,就是台词的编写了。我只看了一遍,但台词上它十分值得细细拉片子。西方的故事师通过了什么手段,什么内容,让科林·法瑞尔延续“困兽”的状态。男主角如何从不屑一顾,到疑惑,然后惊恐,崩溃,最后殊死一搏。电影的细节铺陈也是可圈可点。那个送外卖的出现一闪而过,但一举夺得。刻画性格,为最后神秘杀手的脱身做了隐形埋伏。
NO.5:《兵临城下》,影片一开始的那种晦暗一直到后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了起色才开始有了转变,一座城市在战争的蹂躏下废墟的景象真是触目惊心,而开始的狙击布置在那个百货商店更是强烈的对比,百货商店的旧貌还能通过那些残垣断壁依稀可见,战争的残酷在这里毋庸多说。这种色彩上的运用让我想起来辛德勒名单,这部人类电影历史上的巨著。
NO.6:《双狙人》,杀人于无形的兵种,这部可以说是史上第一部讲述狙击手的电影,我也是真正意识到狙击手一般都是要两个两个一起,有一个搭档观察员,提供全方位视野。本片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莫过于老兵在军营中为了找到合适的射击位置而潜伏在空旷的稻草地上那段,不是有充分的自信、勇敢和经验,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NO.7:《最后一颗子弹》,影片最后两位主人公都将自己的最后一颗子弹用于拯救几位天真无辜的孩子的时候,那种人性的透露难免催人泪下。当他们多年后在一个纪念仪式上见面后,那种感情更是溢于言表。
NO.8:《生死之墙》,剧情转折设置的很不错,包括对中枪后的生理状态描述感觉蛮真实,不明觉厉的很。最主要还是这逆天的结局,本以为猜中了,没想到还是落在意料之外,我就不剧透了,反正记着这个结局太屌了,冲这个就值得一看。
NO.9:《女狙击手》,在战场上,狙击手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危险的兵种,女主人公受父亲的影响,决定做一名上前线战场的军人,由于拥有天赋以及意志,成了苏联最优秀的狙击手,刚上战场,意气风发,不可一世,随着战争的进行,通过一个女人的角度,见证了战争的残忍及可怕,一切血腥赤裸裸的非人性的场景发生了。
NO.10:《全金属外壳》,《全金属外壳》是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1987年的作品,讲述的是一群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人从入伍到奔赴越南战场的过程。不可讳言的,如果以战争电影的角度来评估,《全金属外壳》并不是一部杰作,场面不大、画面也不残酷写实,但这部影片却被许多人誉为史上最佳的反战电影之一。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
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1、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2、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3、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图为米兰大教堂